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華夏! 第1068章 這個朝會不簡單1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華夏!》 第1068章 這個朝會不簡單1

“對,西北軍團自從收編西夏國的馬步水三軍之后力量空前強大,士氣旺盛,相信可以很快擊敗吐蕃各部。”

作為西北軍事統帥的李彥仙自然在背后強烈支持呼延灼。

種師中老持沉穩,他雖然沒有說話但是態度擺在那里,西北軍團的將領都是一的。

李彥仙和呼延灼是什麼意思,他就是什麼意思。

“吐蕃人敢對我們不敬簡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只要燕王一聲令下,爺爺我提著兩把板斧帶著陷陣營的兄弟給西北軍團的兄弟打頭陣。”

作為帶刀侍衛加帶第三中央軍的重要將領——李逵,自然不得有仗打,兩把金斧啪啪拍得山響。

他一,作為最佳搭檔的鮑旭和焦二人自然積極響應。

“唉,李大人,作為燕王的近衛步軍你們怎麼能輕易出,這事還是讓我們打頭陣。”

呂方和郭盛加到搶奪先鋒的行列中來。

二人的師父林沖沒有作聲,他只是舉著牌子微微笑著,兩個徒弟的意思自然也是他的意思。

很快,紫宸大殿里的武將紛紛出班請奏,要替西北軍團的兄弟打頭陣。

主力軍他們是不想了,但是打個頭陣總可以吧,因此競爭很激烈,留守在東京城的可以上朝班的武將幾乎都出來搶奪這個先鋒之職。

一時間戰意氛圍極濃,大有將紫宸殿上面的瓦片掀飛的可能。

三大西北軍團巨頭和東京城的武將們支持對吐蕃用兵,這可把戶部一些員急壞了。

作為戶部尚書的李綱在西夏待過一段時間,礙于面他沒有說什麼,但是作為戶部侍郎的蔣敬卻提出自己的意見。

燕王自山東起兵以來,到現在已經有六年時間。

這期間一直在不停的用兵,對外,征討西夏和金國。

Advertisement

征討西夏有兩條戰線,從陜西境一路橫推過去,另一條戰線從河套平原開始橫推,后來調頭南下了。

征討金國則有三條戰線,從朱武從云中這條線對金國用兵,許貫忠從山海關這條線對金國用兵,還有岳飛這條從黑龍江一條線向南用兵。

兩個國家,一共五條線幾十萬作戰的人馬和近百萬的輔兵、民夫,人吃馬嚼每月的餉銀,哪一條都不輕松,哪一條都耗費巨大。

,征討方天定叛,大辦科舉,補戰爭地區的農業,大搞各種基礎建設,各級員的奉錢,建學校培養下一代的優秀人才……

這些都是白花花的銀子,用后世的話說,蔣敬這個神算子是力山大啊。

要不是燕王手里掌握鹽生意,海外貿易這兩條很賺錢的生意,天知道他這個戶部侍郎還能不能做得下去。

西夏戰事剛剛結束,金國的戰事才打到一半,現在還要對擁有廣闊地域的吐蕃用兵,而且沒個三年五載本就不能結束。

這這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反正蔣敬就一個態度,你們要打吐蕃我可以舉雙手雙腳贊,但是想從戶部這里拿一分錢和一粒米,那我就只有一句話:沒門。

“……”

聽完蔣敬倒完苦水,呼延灼斜看了他一眼。

暗中鄙視他一番:“蔣老弟,你的演技也太好了吧,別人不知道但是作為梁山元老、燕王的心腹我可是知道燕王從完手里搶來的大批金銀財寶還藏在濟州沒有用,打虎將李忠現在還帶著一部分松字營的兄弟押著金國和西夏俘虜在招遠挖礦。”

你說沒錢,誰信啊!

不過他也知道今天朝會的重要,自然不會揭穿蔣敬的話。

Advertisement

“這,這,不可能吧?”

李逵傻眼了。

這哪行,沒有錢沒有糧食,著肚子去打仗,這不比殺了他還難

“鐵兄弟這是不相信我啊,不如現在我就將這些年的賬本拿出來,讓你過過目?”

蔣敬大急,在朝堂上原本應該說李大人的,卻被他鐵牛兄弟。

“別,我看著那些字就頭痛,頭一痛就犯暈,還是不要了吧。”

李逵搖晃著大腦袋,擺手拒絕,就是把賬本擺在面前他也看不懂。

等蔣敬將苦水倒完之后,兵部侍郎陳遘也出班奏道,擺出自己的觀點:“雖然我們剛剛在西夏大勝、士氣如虹,攜大勝之威可以戰勝吐蕃這個對手,但是我認為現在對吐蕃用兵有三不妥。”

陳遘能夠在河間和中山兩地堅持抗金,而且都取得很不錯的戰果,自然也是知軍事之人。

他擺出的三不妥很有代表

“第一,吐蕃現在沒有天災人禍,也沒有,如果西北軍團貿然出擊,會促使他們全國組統一戰線,一致對外。而且對于吐蕃人來講,他們收留李乾順的行為是正義的舉,很容易調的軍民參加到抵抗大軍中去。”

“第二,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吐蕃地形復雜,我軍對此一無所知,貿然出兵的話增加很大的風險。”

“第三,吐蕃地域廣泛,如果真的要打肯定需要大量的戰馬和騎兵,燕王這些年培養的大量騎兵和戰馬都投到金國和西夏的戰場中,而西夏剛定不久西北軍團肯定不能大量的調往吐蕃作戰。”

陳遘分析的頭頭是道,每一點都切中要害。

王鐵看著有條有理陳詞的陳遘,暗中贊許,不愧是大宋有名的守城將軍。

Advertisement

李彥仙,種師中,呼延灼三員西北軍團回來的大將雖然站在那里沒有說話,但是王鐵看得出來,他們似乎都對陳遘的話深以為然。

“咳咳咳,啟奏燕王殿下微臣也有事上奏。”

說話的是禮部尚書婁敏中。

他跟兵部侍朗陳遘,禮部侍郎祖士遠,禮部尚書張浚這些人一樣,雖然沒有在主考和同考之列,但是在背后出題,改卷,監督考場紀律……為這次科舉考試出了很大的力氣。

“既然是早朝,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婁尚書請說。”

王鐵很客氣的說道。

他最怕的就是每天魚,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員,你們越踴躍就證明還是用了心的,本王才越高興。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