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華夏! 第1063章 殿試1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華夏!》 第1063章 殿試1

“這個國家藏書局是做什麼的?”雙手恭恭敬敬的捧著圣旨,趙明誠依然有一種不真實的覺。

立最高學府,收盡天下藏書,讓我大漢有志之士閱讀,為一心做學問的人準備一片凈土。”

張伯按照自己的理解給二人解釋。

“這種跟太學有什麼區別?”

“太學培養出來的太學生將來大都會到各地當,這個最高學府不一樣,雖然也有但是不去各地做,只專注學問”

聽到張伯的話,李清照眼前一亮,這個國家藏書局似乎專門為自己這種人設立的。

“這麼說來,燕王打算培養出一批專心做學問的人?”

“也可以這樣說,按照燕王的意思,做學問還要游歷民間幾年,然后回到東京城專心做幾年學問,然后再游歷幾年民間,的等你們去藏書局報道之后會有專人跟你們對接的。”

張伯說完,與二人告辭匆匆離開趙府。

科舉考試剛剛結束,他還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去做。

“夫人,這是真的嗎?”

趙明誠還是不敢相信剛剛發生的事是真的。

壞事怎麼可能在突然之間變了好事,只要進國家藏書局就能拿著燕王發的奉銀打著國家的旗號全國各地四游歷一番,然后再回到東京城做學問,這種好事怎麼看都跟做夢似的。

“聽說李彥仙將軍已經收復西夏,將河西走廊,河套平原都納我中原王朝的版圖,我想去這些地方看看,觀察一下當地人文風景。”

“其實燕云十六州也不錯,在許貫忠和朱武兩位將軍的管理下,這些地方都已經牢牢地控制在我們的手中,先去這些地方也不錯。”

李清照喃喃說道。

Advertisement

終于明白燕王為什麼要賞賜馬車,馬夫和護衛這些,原來就是想讓自己替他游歷這些地方,然后回來將所見所聞寫書籍。

“唉……”趙明誠重重的嘆了口氣,他發現自己跟夫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

“夫人,西夏太遠,我們還在遼東跟金國大戰,燕云十六州那邊很難保證不被波及,這兩個地方似乎都不是上上之選,不如先去江南看看。”

“江南?你傻呀,這些年江南除了方臘叛和方天定造反之外,一直都是十分的穩定,唯獨北方和西北剛剛穩定不久,需要觀察和書寫的東西實在太多,燕王肯定等著我們去這些地方多看看,然后寫出對管理和控制這些新附之地最佳諫言。”

李清照的思維跳十分厲害,之前還想著觀察當地的人文風景,現在又扯到給燕王的諫言。

趙明誠越得越來跟不上的想法。

“夫人已經快到知非之年,是不是不用那麼拼啊”

趙明誠一陣苦笑。

“老種經略相公七十高齡、古稀之年還在西陲奔波,小種經略相公花甲之年還帶著西軍銳在山西與金國大戰,現在也到了古稀之年還在西夏主持戰事,好像我比他們小了二十多歲吧。”

“他們能去西夏,我為什麼不能去?“

李清照有些不悅的說道。

相公怎麼就不明白呢,人終究會有一死。

百年之后,都會化作一堆黃土煙消云散,唯獨生前寫下的詩詞集,書籍典藏才能流芳百世。

后人看到這些,才會知道歷史上曾經有這麼一號人

國家藏書局做事,就是為后世留名的最好機會啊。

趙明誠眼見說服不了對方,悻悻然離開。

李清照不氣也不惱,開始做出行打算。

Advertisement

以前沒有機會沒有辦法做一些事,現在這麼好的機遇擺在面前,自然會好好珍惜和利用。

不過在這之前,得去國家藏書局報道,然后見一見傳說的燕王。

……

王鐵從樊樓離開之后,并沒有直接去到宮里,直接調轉方向去到開封府,將李師師提供的報,朱貴提供的報,自己猜測有倭人代替大漢學子參加科舉的事代給開封府尹黃文炳。

讓他用全部力量務必在殿試之前將混書生中的倭人找出來。

至于找出來之后,自然是決。

他們敢混進我大漢學子中來,就是間諜行為。

間諜必死,這是沒有任何可猶豫的事

燕王有代,黃文炳自然拍著脯保證。

“自有唐以來,倭人就派出遣唐使來中原學習,這麼多年過去他們會說漢話,悉我中原的生活習,各種禮儀……因此憑外表很難查出來,要深調查才行,任務會很重,有什麼需求的話盡管派人告知本王。”

“本王會全力協助于你。”

“燕王殿下放心,進來東京的書生有多人,什麼時候來的,這些資料下那里都有,一定會以最快的速度將混進來的倭人揪出來。”

“從江州開始,本王就看好你,你也從來都沒有讓本王失,好好在府尹的位置上干,將來本王一定給你一個大大驚喜。”

“下多謝謝燕王殿下的厚。”

王鐵拍拍黃文炳的肩膀鼓勵幾句之后才匆匆回宮。

黃文炳則一直矗立在門口,遙著王鐵離開的背影。

……

這件事都是一段小小的曲,對科舉這種大事本不能產生太大的影響。

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禮部閱卷的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Advertisement

李綱,宗澤等人知道燕王對這次科舉的看重,下命所有人都打足十二分神,以便結果早些出來。

沒想到燕王突然來了一道旨意:為國家挑選管理人才,萬不可麻痹大意,忙中出錯,要仔細仔細再仔細,一定不能掉每一個人才。

因此放榜的日子可以適當的延遲。

王鐵的用意很簡單,就是為黃文炳的偵查和理工作爭取一點時間。

不然等倭人混進放榜的名單那就有些尷尬了。

就這樣,半個月時間一晃而過。

經過禮部兩位主考,八位同考和眾多禮部員的努力,一些績優異的學子名單擺上王鐵的案頭。

不出意外,很多原南宋歷史上的名人都出現在名單上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