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認錯吧! 第1093章:準備所有縣開啟啟蒙教育

《大唐:陛下,要不您就認錯吧!》 第1093章:準備所有縣開啟啟蒙教育

隨著父老院創建,小七的商隊出擊。

一些懷疑李恪和朝廷的,都打消了懷疑的念頭。

而那些在畫卷一事上走錯路的,此時更加誠惶誠恐。

更因為聽到陳郡謝氏、蘭陵蕭氏的罰之后,他們更加怕了。

此時,各地百姓歡呼,世家不安,而長安城之中,重臣們正在書房。

“關于各地父老院一事,諸位一定要多花力去推。”

李恪目環看眾人一圈,沉聲道。

大臣們找李恪,也是因為父老院一事。

這是李恪自己的決定,沒有和他們商量過。

所以這些大臣有些不滿,覺李恪不尊重他們。

“陛下,此乃千古善政,然消耗過大,恐傷國本。”

房玄齡提出自己想法。

其實也是大臣們的想法。

“朝廷的財政若是無法支撐,從朕的庫支出。”

李恪平靜道。

關于全國社保一事,李恪一直想要推行。

但是百姓明顯沒有那種想法,而且他們也沒有工作的。

現在的百姓多是耕田為主,又或者是在公路局這些地方工作才會強買社保。

如果不強迫,他們就不會購買,所以先推行父老院,給大唐那些老人家有一個還能生存的來源。

有些老人比較可憐,他們老了,無法耕種,沒有收,更沒有收來源,朝廷如果不救,他們老無所養。

李恪想要幫助他們的同時,也希能夠推行社保,百姓老了之后也能夠有善終。

總而言之,李恪是希父老院能夠推行下去,哪怕是大唐從中沒有獲得任何實際的回報。

“陛下,慎重啊。”

杜如晦臉一沉,沉聲道。

這筆支出過大,每個月都是一個還不知道的大數據。

短暫來說還可以,但是長期來說的話,對朝廷來說會造很大的財政負擔。

Advertisement

“無需多言,朕心意已決。”

李恪擺擺手,讓他們不要繼續說下去。

穿越過來,肯定是要對這個社會做出大大改變才行。

如今大唐的改變,正在快速變化中,但民生這里還是需要改變的。

國以民為本,國家大力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大唐還有這些重要的基石。

杜如晦等人見狀,也就不再說下去。

“朕還有個想法,就是面向全國小孩子開啟啟蒙教育,諸位覺得如何?”

李恪再次提出想法。

老有所養,有所教,這才是社會該有的樣子。

“陛下,父老院已經給朝廷很大的負擔了,如今又全國開啟啟蒙教育,朝廷怎麼負擔得起?”

杜如晦是第一個站起來說話的。

接著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以及魏征都表示不要之過急。

可以說,李恪再次提出這個想法,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反對。

“大唐如今發展快速,朝廷的財政是足夠支撐的。”

“而且朕也沒有立即開始,而是想著先在某些地方暫時推行,一步步來。”

李恪沉聲道。

父老院的養老金問題,相對來說力不大。

先將各地的社保轉移到這一方面來,其實對朝廷的影響不大。

同時借此機會在全國各地開設華夏錢莊的分行,讓天下的百姓將錢存進銀行。

用百姓的錢,去創建社會,實際上并不會影響朝廷太多財政的問題,不會影響朝廷。

除非說朝廷失去了信用,百姓不愿意將錢存進錢莊,甚至要大規模取錢,這才會導致出現問題。

只要朝廷的信用好,自己的聲高,那麼天下百姓的錢就會存到華夏錢莊當中,自己能夠有把握控制一切不出問題。

“陛下,此乃千古大計,千古以來從沒有哪朝哪代實行過,要慎之又慎啊。”

Advertisement

房玄齡擔心說道。

如今李恪所做,已經是千古以來沒有的偉業。

隨便拿出一件,都是能夠震時代,讓后世名垂千古的。

“正是因為名垂千古,才需要各位的配合。”

“朕有這個心,朝廷也應該有這樣的心,你們更應該主來配合。”

“天下讀書人更多,朝廷才能更加發達,大唐才能更加文明昌盛。”

李恪沉聲道。

雖然從某些方面來說,百姓越是愚昧,朝廷越是安定。

可是百姓越是教育程度越高,大唐的建設才會更加繁榮,百姓才會更加幸福。

人生都是有追求的,憑什麼朝廷追求的同時,就要打百姓們的追求呢,他們也是大唐的一員。

“陛下...有何想法?”

長孫無忌問道。

面對名垂千古來說,他們都難以鎮定。

如果真的能夠建設為李恪所說的那個樣子,他們也愿意。

只是風險的問題,長孫無忌等人還是能夠希了解清楚,希不要出現財政問題。

畢竟父老院的事已經夠大了,到時候開支將會給大唐一個很大的負擔,大唐恐怕風雨飄搖。

“向全國通告,先設立試驗點,參考父老院的況,以五到十年作為規劃時間,如果父老院的反映好,那麼五到十年的時間,全國普及啟蒙教育。”

李恪沉聲道。

將自己的想法提出來。

父老院和開啟啟蒙教育完全不同。

父老院直接讓從當地的縣令之中查到年滿五十五歲的老人就行,連房子都可以不要。

但是啟蒙教育不同,是先要房子,然后要教師,然后要書本等等,單是老師數量這里,就是個大工程。

“這麼快向全國通告,會不會太快?”

長孫無忌擔心道。

Advertisement

萬一到時候覺得不做了,再說撤退,就不好了。

“快?”

“如今因為畫卷一事,各地對朕的看法出現偏差,這個時候朕和朝廷都需要提高聲。”

李恪搖搖頭說道。

朝廷的大事,可以先對外說明,然后才開始慢慢進行。

這種方式可以很快收割百姓們對皇帝或者朝廷的信任,提高朝廷的公信力。

當然,如果做的不好的話,百姓們也會對此有另外的想法,可能會得不償失。

這是一把雙刃劍,前提對朝廷好,后期如果做得好,對朝廷同樣也是好,就怕做不好。

“陛下為何要將畫卷公之于眾?”

長孫無忌問出了大家想要問的。

之前李恪掛出來,大家就各有猜測。

如今李恪再次提出,眾人自然是想要知道答案。

“諸位可知,這次畫卷一事,經過各地傳播之后,了什麼樣子?”

“朕從這次傳播之中,看到了很多想朝廷過得不好的,想朕過得不好的世家。”

李恪冷聲道。

在場大臣的心重重一跳,想起了這兩天被近乎抄家的兩族。

沒想到,李恪不僅關注長安城的況,還關注遠在長安城之外各大世家的況。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