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科幻未來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09章 菲爾茲頒獎,你還能再假1點嗎?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第209章 菲爾茲頒獎,你還能再假1點嗎?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這次的實驗準備比之前要複雜的多,在溫度調整以及檢測上要求更高,就必須要對實驗設計、流程,控制的更加準。

另外,實驗使用的是一種鐵基合金超導,激發超導溫度只有20K(開爾文)左右,就需要製造零下250℃以下的超低溫,難度就高上了好幾倍。

「最好是有一臺準控制溫度的大型設備。」

向乾生道,「以我們目前的設備況來做這個實驗,實驗設計會非常複雜,並且度也不夠。」

王浩想了想問道,「準度差一點也能接,我只想看到現象,」

何毅聽著有點心疼,「這個實驗要估計要花很多錢了。」

「經費不用擔心。」王浩並沒考慮經費的問題,只要是在正常的花費範圍都可以接,即便花費的多一些,一個實驗幾百萬也夠了。

向乾生想了想,還是建議道,「王教授,我們以後都要做這樣的實驗嗎?如果做的比較多,我還是建議購買一臺準控制溫度的大型設備。」

王浩問道,「買這樣一臺設備,大概要多錢?」

「錢,不是關鍵。」

向乾生道,「這種設備都是進口的,而且是找固定廠家訂購的,從訂購到製造、運輸、調試,需要花費的時間很長。這種設備一年能付,速度就已經很快了。」

他繼續道,「如果以後用的多,我們可以從其他實驗室購買,超導實驗室就有一臺閑置的溫度控制設備,而且已經閑置兩年以上,他們的項目暫時用不上。」

「大概要多錢?」何毅馬上問道,頂尖的科研設備買二手的也好,主要是尖端設備價格太高,普通實驗室本支付不起。

「要三千萬以上吧。」

Advertisement

向乾生想了一下說了個數字,隨後解釋道,「那臺設備引花了六千萬,雖然已經用了好多年,但估計只花三千萬,超導實驗室也不願意出售。」

頂尖的科研設備,可不是普通的電子產品。

這種尖端設備的市場很小,只有大型實驗室會購買,但同樣的,想買也是很難買到的。

王浩點頭道,「我們先準備這個實驗,如果結果符合預期,再考慮購置新設備。」

等會議結束以後,實驗室上下都忙碌起來。

這是一次大型實驗。

實驗準備就花費了一個多星期,還是在不購置新設備、材料的況下,實驗裝置每個部分都是手工搭建的,甚至裏面的線路,都是一條條接上的。

等一切都準備好以後,所有人就集合到作間,準備正式開始實驗了。

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張和期待。

這是一次超大型的實驗,倒不是說規模有多麼大,而是因為實驗需求太高,相應的花費也非常高,實驗總計花費在五百萬以上。

之前他們進行的實驗,最高花費也只有六十萬、七十萬。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另外,實驗的目標也很有意思,是希在沒有激發超導狀態前,就檢測到流重力場現象。

「沒有激發超導狀態,會產生流重力場嗎?」

「這是王教授說的,應該沒問題吧?我不相信誰,也相信王教授。」

「可是聽起來還是不靠譜啊。

「如果能在未激發超導狀態的況下檢測流重力場,豈不是說有可能實現在常溫狀態,正常導電就能夠激發流重力場?」

「現在我們是製造超低溫,你想的也太遠了吧?」

好多人都在小聲討論著。

Advertisement

他們確實對實驗非常好奇,劉雲利三人也是一樣,他們覺像是要見證奇跡一樣。

理實驗室的人對王浩都無比信任,甚至都可以說是一種狂熱,他們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還是覺得不太可能實現非超導狀態的反重力。

王浩站在實驗設備前,抿著看了好半天,隨後揮揮手,「開始吧。」

然後他走到了一邊觀看。

雖然實驗的花費很大,要求的檢測度更高,實驗過程和原來沒什麼區別。

實驗就是通電以後,不斷的降低溫度,在降低到零下150℃以後,速度已經開始變慢了。

當降低到零下200℃以下,降低的速度就更慢,數值也在一點點的下降,實驗所用的鐵基超導,超導溫度是零下259℃。

當溫度達到零下250℃時,所有人都認真看起了標誌--超薄氣球。

幾個超薄氣球懸浮在設備的正上方,氣球的平均度和空氣幾乎一致,因為上方和兩側是被玻璃罩隔絕的,部沒有空氣流,氣球並不會向上升。

溫度還在慢慢下降。

-251℃。

-252℃……

當達到了『-253℃』時,玻璃罩中的氣球,突然慢慢向上升了起來。

雖然只是上升了一點點,但作還是不由得傳了一陣驚呼,因為溫度還沒有達到超導的臨界線。

溫度繼續下降。

-253℃。

幾個氣球都已經在了玻璃罩的最上方,其他檢測設備也有了數值變,檢測流重力場數值的指針,也產生了微微的偏轉。

每個人都非常的激,但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

實驗繼續。

最終溫度還是達到了零下259℃,當激活超導狀態時,檢測指針頓時有了大幅度的偏轉。

但這已經不重要了。

Advertisement

「可以了!」

王浩的話音也稍稍有些激,他所研究的理論再次得到驗證,就說明他的研究方向和結論是正確的。

參與實驗的人還在認真記錄著數據。

其他人則忍不住興的討論起來,「這是全新的發現吧?」

「原來激發流重力場,不一定要在超導狀態下,普通導電狀態也是可以的……」

「也可能是,普通導電狀態,流重力場微小到檢查不出來?完全被電磁場掩蓋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流重力場,也可能和電磁場有關聯?」

「不管怎麼說,這絕對是個大發現!超級大發現!」

劉雲利、阮偉平以及薛常也到非常的震驚,他們也知道眼前絕對是個大發現。

他們只是在技上研究流重力場,但技上即便再怎麼研究,也不可能有這種發現。

三人一起沉默。

薛常道,「所以我一直都覺得,我們研究沒什麼意義。」

「還是快點搬過來吧!」

「藉助王教授的理論研究,我們才能在技上找到提升方向……」

阮偉平抿了抿,道,「搬過來的事,可以先打申請看看,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去研究王浩的湮滅、拓撲理論了。」

「如果不理解這個,我們就永遠趕不上。」

劉雲利和薛常一起點了點頭,他們之前沒在意『湮滅拓撲理論』,而現在終於發現,王浩說的這種『很難理解』的理論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能弄明白基礎的理論,他們就只能跟在後面看著,本不可能真正參與到研究中。

……

在有了新的發現以後,實驗室還是做數據匯總、實驗總結。

王浩則開始做近一步的研究,他對於導微觀形態的拓撲研究遇到了瓶頸。

Advertisement

但很快,好消息來了。

林伯涵正式離職來到了西海大學,簽訂協議為了梅森數實驗室的副研究員,也加理實驗室的流重力研究項目。

林伯涵的離職並不容易,主要還是數學科學中心對他非常重視。

數學科學中心有很多在職博士后,林伯涵不是其中最優秀的,卻是非常被看好的。

一則是因為他是水木大學的留校博士。

二則因為他的領域是幾何拓撲,並且還發表過一篇頂刊論文。

這很了不起。

一篇頂刊論文似乎算不了什麼,實際上,也要分發表的容是什麼,拓撲學是數學的小學科,從事幾何拓撲研究的學者很,研究的門檻也非常高。

在三十左右的年紀,就發表過一篇相關領域的頂刊論文,都可以歸在『稀有人才』的行列中。

文都很重視林伯涵,他知道林伯涵準備去西海大學,一聲針對王浩的怒罵差點噴出來。

本來他的脾氣就有些執拗,知道消息氣的呼呼直

最後還找來林伯涵當面談了談。

林伯涵說想和王浩一起做研究,而且西海大學的待遇很好,直接能參與到大項目,並且不用經費發愁,他連拒絕的理由都找不到。

他想讓邱文幫自己想個理由,結果邱文也想不到。

水木大學的條件確實不錯,但因為人才實在太多了,能給林伯涵的待遇肯定趕不上西海大學,甚至連直接聘任副研究員都做不到,經費上就更不用多說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好的高校經費確實多,但高經費也和底層無關,普通學者還是要靠自己申請,最多能拿到一點補

即便是數學科學中心的學者,也要自己去申請優青、傑青項目。

這些項目的經費非常激烈,補助率長期在十個點以下,純數學的研究想要申請通過很難。

如果是數學大類,比如偏微分方程領域,申請經費還相對容易一些,拓撲學研究則是經費申請最難的領域之一,甚至很多人都認為,代數幾何、拓撲學的研究,和現實沒有任何關係,研究也就沒有實際意義。

文也只能帶著鬱悶說道,「去王浩那裏也好。王浩是最優秀的數學家,很有想法、很有能力,已經超過我了。」

「他指名道姓的讓你去,待遇肯定不用擔心。」

「西海大學缺人才,你到那裏也會更重視……」

然後林伯涵來了。

王浩對林伯涵確實非常重視。

林伯涵正式職以後,他馬上拉著對方一起做研究,「林博士,你來的正好!」

「我正在為研究頭疼。」

他拉著林伯涵說了起來,「我正在研究一種,類似於微觀形態的幾何問題,這種微觀形態,經過拓撲相變以後,就會形二維無限延展的形狀……」

王浩仔細說了起來。

他對於導微觀形態的想像,就像是一個不規則的球,球的兩側是打通的。

在想像中,微觀形態是個特殊球,但它的真正結構並非如此,必須要滿足幾點要求。

《我的治癒系遊戲》

一個是經過以後,會逸散出部包裹的『特殊力場』,或者是影響到中心通道的微觀運用,近而形流重力作用。

二是它的拓撲形態,是無限延的二維圓筒式平面,二維圓筒也不是完善的,中間會出現一些孔,圓筒本不會影響到微觀運

三是特殊球表面任意兩條直線都會相,同時它的拓撲形態,任何兩條直線都是平行不想的。

最後一點才是最難滿足的,研究也牽扯到複雜幾何分析。

這種特殊的幾何要求,和導微觀形態的質直接相關。

王浩認為導的微觀形態和電磁力直接相關,或者說的,微觀形態決定了電磁力。

在超導的特殊狀態下,微觀形態拓撲化,就導致了超導狀態的導,不會再到電磁力的影響(這是已經證實的)。

另外,微觀形態和流重力場存在直接關係,有些微觀形態更完善,拓撲化的難度更高,也就表示激活超導狀態的要求(溫度)更高。

反之,則是高溫超導材料。

林伯涵聽了王浩的說法,頓時覺有些不能理解,「拓撲的概念里,不存在大小的概念,無限延的二維筒狀平面,應該以幾何方向去討論。」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或許也可以理解為『定向拓撲』?」

「如果是研究拓撲的原形態,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全新的幾何空間……」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