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古代小戶女 第91章 女病

《古代小戶女》 第91章 女病

 大桃鄉的孩子不算多, 基本上都瘦得很。這年頭能把孩子養胖的人家,都是有錢人家。鄉里小孩雖然沒有城里的孩子好看,但依然是大家重要的寶貝。

 每年里正都盼著張阿公下來給大家看看

 張阿公在田邊上找了棵大樹, 方便自己能看到田里的勞作況。

 里正帶人在旁邊搭了個簡陋的茅草棚,就讓他在里頭坐堂, 魚姐兒在里頭也有個座位。大家也聽說了救活了王大郎,但到給自己孩子看病, 還是習慣把孩子扯到張阿公這頭。

 覺得老的保險些。

 張阿公看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 便學了閔大夫,還孩子們讓魚姐兒看,看了自己再看一遍,這樣就不會出錯。

 鄉民們都同意, 本來張阿公給大桃鄉的孩子看病就屬于慈善活,就是因為這個, 張阿公才會在鄉里頗有名, 也是因為這個,張家二房這麼多年不在家,鄉里有什麼事,里正還是會專門派人去問張家一聲。

 現在不過耗費時間久些,又有什麼問題呢?

 鄉里的孩子,什麼都不多就是時間多。大桃鄉有孩子的人家也是知道恩的,所以都樂意,還從家里拿了糟好的魚蝦送過來。這個在水鄉不值錢, 但理起來也破費功夫,小魚容易爛肚皮, 都得仔細把腸子掏了才能做, 一壇子糟魚娘子們得做一整天呢。

 孩子們挨個過來, 好多都是跟魚姐兒差不多大的人,大家湊在一起也不像跟張阿公看似的戰戰兢兢,都嘀嘀咕咕地跟說話。

 “魚姐兒,別開苦藥,我下午把個烤魚給你吃。”

 “魚姐兒,別看了,下午我們一起捉黃鱔耍,你跟我們一起去吧?”

Advertisement

 當然,在各種糖炮彈的攻擊下,張知魚還是堅守了自己大夫的節。該吃藥的都都寫了方,該挨揍的都喊了娘。

 到下午大家就不那麼皮了,對魚姐兒也尊重了許多,都開始:“小張大夫。”

 小張大夫滿意一笑,看著面前的四十多個孩子問:“怎麼還是你們,別的孩子呢?”

 孩子們:“就我們這麼多呀,一直就是這麼多。”

 張知魚:“不是說鄉里孩子多麼,你們這四十多個蘿卜頭也能算多了?”

 孩子們看著跟自己一樣大的小張大夫,有點不高興地重復:“哼,就是這麼多,一直都是這麼多!”

 里頭有年紀大些的孩子就說:“小張大夫,我們是生得多,但站住腳的不多呀。”

 “對對對。”孩子們一聽有人說這個,很快就七八舌地說開了。

 大桃鄉現在有一百戶人,按一家五口算都是有五百人的大鄉了,但這里頭的孩子和老人都不算多,最多的還是壯年人。

 古代因為各種小病小痛就死掉的人太多了。就像生小孩兒,大家不像現代那樣只生一個,就是因為誰也不知道孩子會不會半途就死了,所以都是往多了生,但打的主意卻是——只要能活一個下來就算不錯了。

 張家大房是這代蘿卜頭的主要貢獻者,也不是因為他們生得比別人多,而是因為有張阿公在,有什麼頭疼腦熱都能夠及時看大夫,所以都能跌跌撞撞地長大。

 大桃鄉現在有四十個不滿十歲的孩子,但他們后可能站著八十個無緣長大的兄弟姐妹。

 “聽說我前頭有三個哥哥,但都死了,我是第四個孩子。”說話的孩子馮大,夭折是不孝,所以盡管他有三個哥哥,但他依然是馮大,當然,如果他在七歲前死了,馮大就會為他的弟弟。

Advertisement

 張知魚放下給孩子們看病的手說:“你們沒什麼問題,就是以后不能喝生水,玩了泥都得用水洗干凈才能吃東西。”

 主要是有張阿公年年都給他們看病,所以大桃鄉的孩子不像別鄉的孩子那樣脆弱,都還算好。

 孩子們敷衍地點點頭,轉就要在棚子外頭玩斗

 張知魚看著這些雖然瘦卻很有力氣的孩子,眼前閃過王阿婆氣兩虧躺在床上的模樣,雖然王阿婆今年已經補上了的虧空,只留下眼疾,但虛弱地躺在床上這麼些年,大多數都是因為生孩子害的。

 張知魚喊住他們說:“你們回家把娘過來,我給們看看。”

 孩子們一只手還盤著腳,跳著回轉看說:“可是我們家沒錢看大夫。”

 張知魚笑:“我也不收大桃鄉的錢,以后我也跟阿公一起回來給們看病。”

 孩子們放下腳漸漸睜大了眼睛,結結道:“小張大夫,你說的是真的嗎?我娘的病很重的。”說完,有好幾個孩子眼淚都掉了出來。

 張知魚長長地呼了一口氣說:“我說話算話。”

 孩子們看不似作偽,忙扯著嗓子回家喊娘。

 張知魚看到他們大部分人去的地方都是田里和水邊,默默嘆了口氣,只能慶幸自己沒有生在鄉里,也慶幸這個家有阿公做大夫。

 張阿公的頭沒有說話,爺孫兩個都坐在棚子里等人來。

 正是農忙的時候,鄉里的娘子除非不能下床,不然都在田里忙,聽孩子說小張大夫要給自己免費看病,為難地看看剩下的活兒,說:“娘現在走不開,你去幫我問問小張大夫,能不能落日時來。”

 雖然魚姐兒是個小孩子,但們也沒能力找老張大夫看——張阿公只給不到十歲的孩子義診,其他人就要收三文診費。

Advertisement

 三文也是錢,都能買一小撮鹽了。

 孩子們過來傳話的時候,張知魚一愣,說:“行,但后天播完種子,我就要回城了,讓們想看盡量早點空來吧。”

 孩子們臉沉了下來說:“娘不聽話,我去罵,魚姐兒你等著我。”

 張知魚點頭。

 孩子們一步三回頭:“你別走,等我們回來!”

 張知魚大聲回:“好!知道了——”

 孩子們這才放心地撒開腳丫子去拖娘。

 很快就有一個三十多歲的娘子被兒拉著過來。

 琴娘不好意思地看一眼張阿公,張阿公險被茶嗆著,屁一抬就識趣地走了出去。

 田里的娘子歇了工,也圍過來看們說話,大家心地把棚子擋得嚴嚴實實的,雖然有些熱,總歸都是子,不怕被人瞧見。

 琴娘果然放松了許多。

 張知魚上下打量了一眼,又搭脈問診,抬頭見,不像有沉疴頑疾的樣子,就問:“娘子究竟是哪里不舒服?”

 琴娘臉上有些驚慌,張了幾次卻沒發出聲。

 兒就說:“前兩年我娘生孩子,的時候張得太大,有只壁虎落進去被吞掉了,阿婆說壁虎是有毒的,還能斷尾再生,娘老是覺得它活在肚子里,慢慢毒子,這兩年什麼都吃不下,就算勉強吃了,也不到一刻鐘就吐了,還老在里頭找壁虎,漸漸擔憂得連話都不能說了。”

 “這事好辦。”張知魚低頭看夏姐兒湊在耳邊說了兩句話,轉頭對琴娘說:“你弱,我先給你扎幾針,等拔完針就能吃藥了。”

 在張家田里做工的娘子不贊同地看:“不收費也就算了,怎麼能連藥材都搭進去,這不是折本做買賣嗎?你學醫不要錢?”

Advertisement

 張知魚笑:“琴娘子的病不需要去藥鋪爪,鄉里就有很多野生的草藥能治,天生地長的東西也不花錢。”

 娘子們方住了不提。

 很快夏姐兒就從外頭提了一碗熱乎乎的湯藥過來,張知魚接過來對琴娘說:“娘子趁熱喝了效果才好。”

 琴娘被扎得昏昏睡,迷迷糊糊地端起藥就小口小口喝了,喝到一半,忽然臉大變,彎腰就吐了一地。

 吐了過后張知魚扶住,夏姐兒湊到嘔吐跟前用樹枝出一只還在扭的壁虎送到琴娘跟前笑:“琴嬸嬸,你快看看,這個是不是你前兩年吞進去的那只?”

 琴娘喜極而泣,仔細端詳壁虎,連連點頭。

 張知魚就笑:“現在它被你吐出來,以后你的病就全好啦。”

 琴娘怔怔地看著樹枝上的壁虎,想起這兩年自己飽折磨,激得兩只眼不停流淚,說:“先前就聽說小張大夫救活了破肚皮的人,我還當是說笑,現在才知道不是假的。”

 說完就要兒跪下給道謝,張知魚趕忙攔住:“我人小,娘說這樣要折福壽的。”

 琴娘回過神忙又拉兒起來,急得出了一臉汗。

 藕姐兒卻看著娘又驚又喜地說:“娘,你能說話了!娘,你能說話了!”

 琴娘終于反應過來,震驚地一把捂住,拉著兒就往家跑。

 這一下把周圍的娘子都狠狠震住了,看著問:“那壁虎還真能在肚子里活那麼久不?”

 當然是不可能的,琴娘就是被自己嚇病的,心病還需心藥醫,只要讓親眼看到壁虎被吐了出來,這病就能不藥而愈。

 夏姐兒得意地脯,從袖子里又出一只差不多的壁虎道:“它的。這小東西把差點把人找死了去!”

 娘子們若有所思地點頭,里頭有人說:“你真能治破肚子的人?”

 張知魚實話實說:“是我和阿公還有高大夫一起治的。保和堂其他大夫也出了不力氣才救了王大叔。”

 那位娘子眼珠子一轉,忽然道:“那斷胳膊斷的你能治嗎?”

 “這要看病人的況。”張知魚收拾好東西,問:“你家有斷胳膊斷的病人不?我阿公是瘍醫,專治這個,你改日帶他去保和堂找我們看就行。”

 “保和堂………”這肯定是很貴的,大家也不是一直就這麼窮,在河南道家也算小有家資呢,所以很清楚去藥鋪治病要花多錢,不由喃喃道:“早知道今兒把蔡六郎帶過來就好了。”

 郎?只有男子才用郎。張知魚頓了頓問:“他們不是都走了嗎?”

 大概是看著張知魚小,還不是很解事的樣子,娘子們就說:“哪里都走得完,許多人今天還給我們丟東西呢,大家經常早起在家門口發現幾包東西。”

 們也掐著時間守了幾次,但從來沒逮住過人,便估著跑去做戶的男人們,住的地方很可能就在大周鄉附近,不然不能經常過來,但在哪里,們就不知道了。

 張知魚看看們的胳膊又想起琴娘的胳膊,黎二郎的臉漸漸出現在面前,張知魚手按了自己旁的一只胳膊,印證了自己的想法后,緩緩道:“丟的是鹽吧?”

 娘子們的臉一變,忙問:“你怎麼知道的?”

 張知魚抬手喚了幾個鄉里的小孩,出他們的胳膊和夏姐兒的胳膊分別按下去。

 夏姐兒的很快就能彈上來,但鄉里小孩的卻是一個白印子,回彈得要慢一些。

 娘子們抬手按按自己的,也很快就能回上來,但不是很明白這跟鹽有什麼關系。

 張知魚就說:“只要是細心的大夫都能猜出來。”

 雖然江南的鹽比別的地方便宜,但對老百姓來說依然是很貴的,去年他們家吃飯都還舍不得放多了,只有從給客人做的菜里撈點菜湯拌飯。

 所以那個時候張家人的樣子都不是很好看,全靠底子好,很多人見了們就說這孩子養得白白胖胖的,實則不然,是大家吃的鹽上有些水腫。

 但今年來大桃鄉,大伯母一看見們就說:“哎呀,開始長高了條了。”其實們也沒長多,只是吃夠了鹽,不腫了,顯得更高。

 水姐兒和夏姐兒面上就出回憶的神:“原來我們家還過過苦日子呢。”

 張知魚說:“你們是逃難而來,連吃飯都還要靠人接濟,又哪里有錢吃鹽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