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耽美BL 簪纓問鼎 第339章

《簪纓問鼎》 第339章

第339章

又下雨了。陳悅看著窗外連綿細雨, 心頭滋味百般。幾個月前, 他還日思夜想, 盼著有一天能夠天降甘,消弭旱。可是如今真下起雨來, 卻又讓人心焦的厲害。

冬日天寒,又逢連雨, 外面修路的役夫能吃得消嗎?萬一生起病來, 要如何是好?雨天路, 工地上定然四泥濘, 會影響鋪路的進度嗎?

百般思緒在中盤旋, 最終陳悅還是披上了蓑, 領著僕役向著工地走去。

去歲, 陳悅得知了冀州募糧修路的消息。苦思許久後,終於下了決心,包下了一段十裡左右的道。因為工程不大,需要的糧草也比想像的, 陳悅還以為做了一筆劃算買賣。誰料真正運來了糧, 開始工時, 旱災也初現端倪。

這可是大旱時的一船糧食啊!哪怕是在老家販售,也是一大筆錢, 何況千里迢迢運到冀州?

更重要的是, 一旦發生旱災,各地工程都要停擺。若是匪禍四起,還會引得流民境。冀州平定才多長時間?能在這樣的況下熬過大旱嗎?

雖說當地府一直說路還要修, 不會半途而廢,但是跟他一起包下路段的客商,有大半都反悔離開。雖然損了人力力,但是終歸沒有虧本。是趁早離開,保住本錢。還是咬牙舍本,搏上一把?不知怎地,陳悅想起了自己初到晉時見到的盛景,竟然頭腦一熱,留了下來。這下,可把他徹底拴在了冀州。

每日都要前往工地,監察役夫勞作,推算糧食損耗。他出小族,又沒有那麼大的財力,真是恨不得把一文錢掰八瓣。虧得修路的吏未曾使出什麼壞招,也遵守了當初的承諾,沒在他的工地上再添人手。就這麼一點點,撐著修了起來。

Advertisement

一日重過一日,每天都能聽到又有多流民境,又有多兵匪出沒。陳悅只覺自己踏在一條懸上,隨時都可能墜深淵。然而這搖搖墜的平衡,卻始終未曾被打破。來自幽州、青州、兗州的流寇,總是剛剛境,就被剿滅。那蜂擁不止的流民,也在被更加複雜的工程吞納。

只是區區冀州,就有如此能耐嗎?

焦慮從未退去,但是信心,卻也悄然生出。陳悅發現自己對這片土地,越來越好奇。若真的能修路,熬過了這個災年,冀州又會變何等模樣?

不知何時,陳悅忘掉了自己最初的打算。似乎這段路,了他的基命脈。大半年的時間,日日如此,直到這場冬雨來臨。

下雨是好,但是正在修的路,可比來年春耕重要多了。眼看竣工在即,可別橫生枝節。

匆匆趕到了工地,和預想有所不同,雖然寒雨綿綿,但是路上役夫依舊不。大部分都披著蓑,推車搬沙,忙的不亦樂乎。還有些圍在棚屋外,人人手裡端著木碗,繞著那口飄著香味的大鍋排隊。

這是縣裡送來了?每過一旬,本縣的孫縣令就會前來工地察看,同時帶來些野,給修路的役夫打打牙祭。這是小恩小惠不錯,但是效果驚人。這麼多流民,就沒一個不恩戴德的。有這樣民的縣,此縣的縣治也極為安穩。大旱之中,連一起民變也未發生。

作為縣外道的承辦人,陳悅跟孫縣令也極為稔。只是現在明明還不到一旬,怎麼縣令就來了工地?也是害怕雨天生變嗎?

心裡暗自揣測,陳悅並未停下腳步,很快就找到了被一堆吏員簇擁著的縣令。見到陳悅,孫縣令笑道:“陳郎來的正好,我正想延人去請呢。”

Advertisement

陳悅有些吃驚:“可是出了什麼事?錢糧不足嗎?”

孫縣令擺了擺手:“陳郎勿憂,路修得極好,再過三日便能完工。若是沒有陳郎相助,這路怎能修得如此順暢?前幾日刺史府剛剛頒下命令,要嘉許捐助的諸位賢良。本亦不敢怠慢,命人刻石立志。今日前來,正是為了豎碑。”

豎碑?什麼碑?陳悅半是忐忑,半是茫然,跟隨孫縣令前行幾步,來到了路邊。只見一座三尺高的短碑,立在道旁。

此去十裡,海陵陳悅捐修。元啟二年,久旱傷民,此路活人一千二百餘。

短短兩句,平實無華,然而陳悅已經看不清其後的文字了。他只覺中哽咽,兩眼酸,險險都要落下淚來。接下這段路,為的是什麼?不過是賺取錢糧而已。雖然大半年練,日日擔驚怕,這條路在他心中的意義早已不同。但是路終歸是路,他從未想過,用來修路的糧食,其實是救了那些衫襤褸,起早貪黑的役夫。

這些人來自哪裡?不是徭役,亦非徵召,只是流民。是失去家園,無田可種,顛沛流離的百姓。而他,給了這些流民工作的機會,讓他們有一屋存,一飯果脯。這,便是活人命了。

他救了一千多人,只憑這條路!

大半年的辛勤,大半年的憂煩,在這一刻,統統化作烏有。陳悅甚至覺得,自己已經拿到了最好的報酬。這碑會隨著道路的暢通,永永遠遠留在此地,每一個經過的路人,都能看到他的功績。而他的名姓,也會落在這小縣的縣誌之中,說不定千載之後,亦有人能夠尋到蹤影。他只是個商賈,出小姓,還有什麼,能比這更可貴?

見陳悅激的難以自己,一旁孫縣令又道:“等到此路修,十年之,除了驛站,只有陳郎能在此設店。刺史府也配了幾樣貨品,陳郎可以擇一選購,據說有三年專賣呢。”

Advertisement

什麼?!陳悅也不顧失態,淚都未,猛地抬頭來。且不說開設邸店的權利,只是三年專賣,就是一筆讓人垂涎的厚利。這可比之前所說的,要厚太多了!

孫縣令已經斂起了面上笑容,長袖一斂,恭恭敬敬向陳悅施了一禮:“幸虧有陳郎,大災年間,此縣才能安然無恙。本也要多謝陳郎。”

這是他的肺腑之言。修路救得只是流民嗎?其實不然。役夫上穿的,手上拿的,屋裡用的,不都是從鄉人手裡收購所得。這些品的流通,也為鄉人們提供了多餘的錢糧,讓他們能在災年安然度日。大災之年,無一民,這樣的記錄放在履歷上,何等耀目!而這,都是由陳悅承接了道路而來。若是他半路走了,自己能撐得下來嗎?恐怕未必。

因此這一拜,真心誠意。

陳悅是個白,哪見過一縣之長向他行禮?連忙納頭對拜。然而這一拜間,他突然想起了早年在書中學過的一句。

“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如何?可謂仁乎?”“何事於仁?必也聖乎!”

當年子貢與仲尼的對答,他並不能明白。然而今日,只一條路,就救活了千人。冀州上百條路,幾萬夫役的勞作,又是怎樣的壯舉?能在大災之年,救濟萬民,是否才是真正的聖人之為?!

也許自己能來到冀州,才是此生最正確的選擇。他的家人,他的族親,也該搬來此地。若是能落戶在這自家修的道旁,才最好不過!

當日驚雷之後,晉就接連下了三日的大雨。乾涸已久的土地,徹底得到了滋潤,也讓懷恩寺的香火,旺盛了十分。

然而有人依舊沒有選擇寺拜佛。坐在窄小的邸中,謝鯤斜倚榻上,悠閒的逗弄著繈褓中的稚子。

Advertisement

“阿兄,你又來把尚兒抱出來了。不怕阿嫂怪罪嗎?”走進屋中,就看到這副景,謝裒笑著調侃道。

“我剛剛吹奏一曲,尚兒還蹈舞相迎呢!”謝鯤笑的得意。這是他去歲才添的子,取名謝尚。此子機敏可人,才一歲就顯出靈秀,深得謝鯤喜

謝裒不由失笑:“晉喜降甘霖,旁人都急忙去寺裡叩拜,也只有你會閒躲在家中。”

“這可不是閒。”謝鯤又掐了掐兒子的臉蛋,“若是人人都去懷恩寺,梁公怕是還要不喜呢。”

只是一句,謝裒就聽出了弦外之音。梁公信佛,人人皆知,但是晉場中人,也有不人心裡清楚,梁公其實更重儒。可以信佛,可以修道,但是為,必須有政績。而只要能夠勝任自己的職務,究竟信的是什麼,他從不在乎。

也正因此,謝鯤遵從了以往的好,繼續研習黃老道學,也會在閒暇時邀人清談。分毫沒有湊上去改信佛釋的意思。但是不論是學道還是清談,都跟之前在王衍手下時截然不同。好歸好,理政任事,才是本職。

在樂平國磨勘了兩載,又經歷了一場大旱,他終於被提拔為晉令,等到明年開春,就能走馬上任。這可不是樂平史能夠比擬的。當年任晉令的葛洪,如今已經是魏郡太守。等到梁公手下的地盤更大,說不好還要升任。

這個晉令,實在是求之不得的差遣!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出人意料的擢遷,謝鯤的行事,才越發謹慎。

深知兄長,謝裒歎道:“可惜豫州、兗州新換了刺史。原本還有人說,郗治中、葛太守能升任刺史呢。”

當初的別駕孫禮,已經了冀州太守,郗鑒和葛洪這樣的心腹,挑撥也是早晚的事。誰料朝廷作迅速,飛快更換了刺史。使得剿滅石勒的莫大功勞,了為人作嫁。如此行徑,自然有人會抱不平。

謝鯤倒是全然不在乎:“梁公不爭,自有他的道理。只要甘霖一降,誰還在乎區區刺史?”

這話說的有些輕狂,但是一語中的。懷恩寺開殿求雨,便得大雨傾盆,就算是揚州的天子,能夠做到嗎?只這一場雨,就變了人心。

刺史,早已不再重要。

“阿兄……”聽兄長這麼口無遮攔,謝裒有些無語。

“你到該想想自己,求賢院並非久留之。”謝鯤話鋒突然一轉,“或是學溫太真,或是學祖符辰。唯有任,才是本。”

溫嶠如今已經了刺史府,為郗鑒副手,祖臺之更是出任司工參軍,仗六司要職。兩人的年紀,跟謝裒仿佛,卻都位高權重,讓人豔羨。

在並州,養不易,為才是正理。

謝裒一怔,立刻鄭重的點了點頭。他也是謝氏子弟,自當擔起肩頭責任。

見弟弟點了頭,謝鯤微微一笑,不再說這些正事,又開始逗弄兒子。謝裒搖頭苦笑,也湊了上去。

窗外,雨聲漸稀,風中。

作者有話要說:

謝尚是謝安的從兄,也是謝氏崛起的奠基人之一。

田余慶:陳郡謝氏在東晉發展的三個階段,分別以謝鯤、謝尚、謝安三個人為代表。謝鯤躋玄學名士,謝尚取得方鎮實力,謝安屢建外事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