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勛年過去打開驚訝的發現是兩組數據。
他看到了王浩的留言,都有些希沒有收到數據,因為按照他的想法來說,即便是做研究也不可能這麼快。
如果過了半個月,再發過來個結論,或者乾脆發過來一個報告,自然就是最好的況。
最也能證明對方是很認真的做了研究,即便數值依然無法通過,他也能給項目組代了。
找人,完不,但最努力了。
現在快速有了結果,卻沒有相關的報告,他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崔勛年咬咬牙還是去了楊淵的辦公室。
辦公室里。
楊淵問道,「你相信這兩組數據嗎?」
崔勛年咬牙點頭道,「我相信王浩。」
楊淵沉默的思考著,他和崔勛年的想法一樣,也覺得數據來的太快了,而且沒有相關的報告,就沒辦法知道數據是怎麼得出來的。
他們的實驗測試一般是先論證數據,數據通過論證才能決定以數據為基礎進行實驗,因為每一次實驗都要消耗十多萬的經費,不是簡單就能決定的。
如果沒有相關的報告,就有點也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最後楊淵考慮了一下,乾脆就打了個電話過去,他是直接打給西海大學的教務,然後讓教務告訴王浩回電話。
王浩得到消息就回了個電話,聽到楊淵說起數值問題,還談到了報告,頓時猶豫道,「你們這個研究還要報告啊?」
他解釋道,「我並沒有做記錄,因為我也是在研究,如果你們要報告,還要等上一個月。」
「而且,我覺得給報告……你們短時間也不一定能看懂吧。」
他說的很猶豫,因為聽起來有些打擊人。
楊淵聽了都沉默了。
他理解了兩個信息,一個是報告需要一個月,對方似乎不願意特別為這個工作寫報告,只是順帶做一下分析研究。
第二就是,報告的容會很複雜,他們不一定看得懂。
楊淵沉默了。
崔勛年也沉默了。
等放下了電話以後,兩人對視了一眼,他們還是第一次明顯覺到智商、能力被鄙視,但對方說的很直白,似乎也是發自心的,正因為如此,才更加讓人鬱悶。
「現在怎麼辦?要等一個月嗎?」崔勛年沉默了好久說道。
楊淵都有些哭笑不得,他不知道是王浩太自信了,還是說自己的判斷有錯誤,最後乾脆說道,「既然人家這麼有信心,我們就實驗吧!」
「一次實驗,消耗些經費而已,這個責任,我還是擔得了的。」
楊淵就是項目負責人,他決定的事,是誰也不能改變的。
很快。
團隊部召開了會議。
即便其他人很不解,也都開始著手準備實驗。
實驗不是直接就能進行的,團隊需要對於新的數值解組進行分析,以此來計算其他的數據,然後以得出的數據對於飛機模型進行改造。
再下一步才是準備風測試,準備實驗就要進行一天,加起來總計要三天時間。
三天後。
一切都已經準備好了。
專業負責實驗的小組,開啟了巨大的高風扇,作間傳來一陣劇烈的嗡嗡響聲,飛機模型固定在原地承風,同時也得出了一系列的數據。
實驗進行了有半小時才停下。
數據提取完畢。
這時候,團隊就開始分工合作去計算,最後在把數據匯總進行分析。
晚上七點鐘,實驗工作進行完畢。
一群人又聚集在會議室里,張丙河拿到了所有的數據,正在做最後的計算。
所有人都看著他,等待著。
終於。
張丙河完了計算,他看著紙面上的數值,滿臉都寫著震撼。
「多?」楊淵問道。
其他人也看過去。
張丙河深吸了一口,很簡單的說出一個數字,「18.7。」
「18.7、18.7?這怎麼可能?」
他實在是太驚訝了。
之前幾個月的研究,他們不斷的做分析,進行了七次實驗,最好數據也只是23.6,往上提升0.1都很困難。
現在……18.7?
這絕對是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數字!
其他人聽罷頓時也驚住了。
張丙河連忙問道,「楊總工,你們是從哪裏得到的數據?誰分析出來的?」
「王浩。」楊淵說出了名字。
「王浩?」
「就是前幾天說的那個王浩?」張丙河都聽愣了。
其他人也驚訝起來,「這二十萬花的值了,一次實驗,直接就是18.7。」
「我們可是研究幾個月了,人家兩天就解決了?」
「這也太神了吧!」
「……」
(新的一個月,賣萌求一下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