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都市爽文 極品鑑定師 第九百七十七章 蘭亭序

《極品鑑定師》 第九百七十七章 蘭亭序

“黃老師,不久前我曾經偶然間得到過一張大龍郵票,現在論起來,大龍郵票的首日封一直沒有找到。”駱天靈機一,馬上想起這樁心事來了,自己還曾待一些人幫忙留意,看能不能撞運找到大龍郵票的首日封。

“沒錯,這對於中國的郵票吏來說,畢竟是中國人發行的第一枚郵票,這可是重要的一筆,小許,這個也要記錄下來。”黃立德閉目起了一會兒,也說道:“我也想到一件。”

“是什麼?”駱天問道。

黃立德說道:“就這麼講出來也太無趣了,不如你猜一猜?我可以告訴你一條線索,是一幅字。”

“蘭亭序。”駱天肯定地說道。

“沒錯,就是蘭亭序。”黃立德背起雙手嘆息一聲:“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1人聚會於蘭亭,行修禊之禮、飲酒賦詩。後來王羲之彙集各人的詩文編集子,並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傳說當時王羲之是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復重者,皆變化不一,絕倫。”

“可是它的下落也了謎,一直以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到了唐太宗手裡,他不忍釋,臨死時竟命人用它來殉葬。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詔裡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了,但在他寫的出土寶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駱天說道:“說不定飛天叔叔能夠知道一些什麼。”

Advertisement

看了一眼小許,黃立德說道:“晚上請他過來坐坐,看這瘦猴兒知道些什麼。”這種會面得是非正式的,駱天明白。

小許這時候了一句話:“黃老師,我覺得你們了一件最重要的。”

“你說的是九鼎吧?”黃立德一語道破。

“是,是。”小許有些汗,自己是小瞧了眼前這兩個人了。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爲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鐫刻於九鼎之,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這樣,九州就爲中國的代名詞。九鼎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據傳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九鼎,象徵九州。商代時,對錶示王室貴族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因此,鼎很自然地爲國家擁有政權的象徵,進而爲國家傳國寶。據說,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駱天說道:“其實九鼎還帶有一些神話傳說,鑄造九鼎時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九鼎鑄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去之,有哪些鬼神怪,以避兇就吉,據說此舉深得上天的讚,因而夏朝獲得了天帝的保佑。”

黃立德說道:“古時通常都以神話治國,宣揚天權,這一點嘛,可信可不信,最關鍵的是,也有史學家認爲,九鼎並非是九個,而是隻有一個,因爲代表九州,也九州鼎,簡稱九鼎,九鼎丟失以後,後世也曾經重新鑄造,以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寧三年兩次最爲有名。”

Advertisement

“武則天當時政權穩固,這九鼎一直被視爲權力的象徵,重鑄九鼎就是要向天下人昭示的皇權,其實也是一種政治手段。”駱天說道:“宋徽宗也是如此,九鼎之所以這麼牽各朝皇帝的心,無非是它的象徵意義。”

“這鼎的形狀制式,只有《拾記》裡提到過——禹鑄九鼎,五者以應法,四者以象數。使工師以雌金爲鼎,以雄金爲鼎。鼎中常滿,以佔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後世聖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黃立德說道:“看這裡面記得詳細,這九鼎應該是確實存在過的。”

“據現已出土的當時陶紋飾推測,九鼎的紋飾也不外於面類、龍類、類、雲雷類、火類、幾何類等。”駱天說道:“至於《拾記》裡提到的,雄雌兩種金……”

“有可能是依金屬的度來分的。”黃立德說道:“這九鼎啊,比起傳世玉璽來,還要神,不但東西是什麼樣的沒有肯定的依據,最終在哪裡丟的也不知道,這恐怕真是千古之謎了。

小許迅速查找著資料,這一回他總算走在了兩人的前尖:“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盤庚定都於殷後,九鼎遷移至此。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雒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太廟之中,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後楚靈王一度也心問鼎,因國發生叛,未果。秦惠王時,張儀制定策略,希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楚頃襄王、齊國國王亦希爭奪寶鼎。周赧王周旋於兩國以及魏國、韓國之間,令其相互制約,得保九鼎不失。這些容來自於《墨子·耕注》。”

Advertisement

駱天說道:“這裡面還了一點,那就是之後的事,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可是是如何丟失的,居然沒有一點記載,徹底了一個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