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都市爽文 極品鑑定師 第九百七十六章 和氏壁

《極品鑑定師》 第九百七十六章 和氏壁

據當代保護經驗,一般保護須在死者死後即刻著手理。如若稍有延誤,已開始變化,恐怕再先進的技也無能爲力。秦始皇途中就開始,運回咸等不到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據此推測秦始皇保存完好的可能很小。”黃立德說道:“現在秦陵一直沒有打開,這隋侯珠究竟在不在裡面,一切就不得而知了。”

這秦陵發現也有些年日了,可是一直沒有打開,無非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沒有找到口,第二個原因就是在秦陵的周圍有大量的水銀池,不是池子,是形同江河的程度,再加上裡面的機關,很難啓開,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因爲已開掘的兵馬俑,嚴重氧化掉,專家們一致認爲冒然打開秦陵,裡面的文會像兵馬俑一樣,結果這秦陵就近在眼前,卻不得,不得,這隋侯珠在不在裡面,天知道啊。

“這排在第二的肯定就是和氏壁了。”駱天說道。

“是啊,這是兩大並列的奇寶,都神地消失在歷史之中,這和氏壁來源於卞和獻寶的故事,楚國人卞和從荊山得到玉石一塊,把它先後獻給了厲王和武王,卻不幸被冠以欺騙君主的罪名,砍去了雙腳。卞和懷抱玉石,徹夜痛哭。文王即位後聽說了這件事,派人把玉石取來,並將其剖開,果然得到了無瑕玉,卞和的罪名才得以昭雪,而那塊玉也被命名爲和氏璧,從楚文王到楚宣王的四百年間,和氏壁一直存於楚國王室,到了楚威王的時候,在一次嘉獎相國昭和滅越敗魏有功,所以賞賜給了相國,相國舉行宴會,大家都爭相要觀看和氏壁,結果宴會結束之後,和氏壁就不見了!”黃立德搖搖頭:“看來這小的職業是自古都有的啊。”

Advertisement

“這麼一塊絕世玉,是人都會有心的,這個相國要不是這麼顯擺,也不會出這種事了,樂極生悲,應該就是形容這種況的。”駱天對那相國可是一點也不同

“那後來呢。”小許正在查資料,卻發現速度還比不過這兩人的腦子。

駱天說道:“後來過了幾十年以後,趙國的宦繆賢偶然間買到了這塊和氏壁,風聲傳出去之後,被趙王知道了,並且佔爲已有,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也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秦昭襄王聽說和氏壁在趙國,就想巧取豪奪,藺相如卻讓‘秦終不予趙城,趙亦不予秦壁’,把和氏壁保留了下來,再到後來,和隋侯珠一樣,因爲泰一統六國,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上,被制在了傳國玉璽,劉邦滅了秦之後,子嬰把這這塊傳國玉璽獻給了劉邦,到漢末董卓之璽先後落孫堅、袁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隋亡後,璽被隋朝蕭皇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璽歸唐。五代時,天下大,流傳的璽不知所終。”

“這就不見了?太可惜了。”小許突然換了一張臉,有點討饒的意思:“兩位的歷史知識太讓我佩服了,不過可不可以慢一點,我這手實在是忙不過來了。”

駱天與黃立德相視一笑,兩人說得有些激了,而且這些容是早就印在腦子裡的,說的時候,就像打印機在運轉一樣,沒有照顧到小許的節奏,駱天主提出來:“這樣吧,我和你一起記錄,你呢,記錄我說的,我呢,記錄黃老師說的,到最後一拼,這樣要快捷不。”

小許有些不好意思:“這樣不好吧,你可是……”

Advertisement

“客套話不要說,我們來這裡是爲了稿子,不是爲了奉承,好吧,就這樣說定了。”駱天也坐到了電腦前面:“黃老師,我們繼續吧。”

黃立德點頭:“嗯,六代時這玉璽的確流失,不過在三國時期,被孫堅找到了,他在攻打的時候,在宮中的一口井裡發現了玉璽,藏在他的妻子吳氏那裡,可惜的是,後面被袁知道,搶走了玉璽,袁死了之後,落到了曹手中,然後司馬炎稱帝,晉朝玉璽,公元311年,前趙劉聰虜晉懷帝司馬熾,璽歸前趙。公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璽,在右側加刻‘天命石氏’。公元350年,再傳冉魏,後冉魏乞求東晉軍救援,傳國璽爲晉將領騙走,並以三百騎連夜送至首都建康,這樣,傳國璽重歸晉朝司馬家。在南朝,傳國璽歷經了宋,齊,樑,陳的更迭。大隋一統華夏,傳國璽遂隋宮。公元618年,隋亡。蕭後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璽遁漠北突厥。”

“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末,天下大,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最後一個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前,他和后妃在宮裡,所有用之也同時投火中。從此,和氏璧神失蹤,從此以後,再沒有了和氏壁的任何信息。”駱天馬上接了過來。

黃立德點頭:“這和氏壁製的傳國玉璽聲名在外,明清的時候,皇帝們都過它的心思,朱元璋甚至爲了它,不惜遣徐達帶兵數十萬漠北,以期奪回此寶。大臣解縉還爲此上表請罷兵戎,以利百姓生息。後來李文忠二次遠征,俘虜了元后妃和諸王,得到了一些宋元玉璽,但那些本不是傳國玉璽,其後又有很多次傳聞傳國玉璽重出於世,可惜經過鑑定,都是贗品。”

Advertisement

“最有名的應該是末代皇帝溥儀捐獻給國家的那一方玉璽了,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宮,他帶出皇宮的惟一一方玉璽,也就是皇太極所得的這方刻有制誥之寶的玉璽。當時馮部將領鹿鍾麟等人曾經打過這方玉璽的主意,可惜都沒有得手。溥儀從僞滿洲國皇帝變戰犯押往前蘇聯,又轉押回國,這璽都一直放在他隨皮箱的夾層中。直到順戰犯所,在政策召下,他才取出這顆寶璽給了國家,經過鑑定,也是贗品,著實可惜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