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凌看著大梁子民水深火熱,不由得眼眶泛紅。
“諸位,孤乃大梁太子,初來乍到,方知百姓遭遇天災。
開封知府尸位素餐,已經伏法,今日起,府開倉放糧,另在城門口施粥三月,百姓若不能安居樂業,孤誓死不離開封!”
在場百姓絕境中重獲希,紛紛奔走相告,激涕零,最后府門外,綿延數里路上,衫襤褸的百姓長跪不起,叩謝天恩。
趙凌帶人接管開封府政務,徹查黃河堤壩崩潰一事。
卻原來今年黃河漲水,偏偏自商都到開封一段,黃河兩岸,綿延數百里,皆是李家良田。
開封知府擔心水患淹沒李家良財產,先行在下游開封下轄村落,人為破開堤壩泄洪。
數萬百姓災,命喪洪水,房舍被毀,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趙凌氣的咬牙切齒,立刻查抄李家一族,所有良田財產充公,相關人等全部下大牢,該刑訊者,毫不手。
另外派人快馬加鞭,將消息傳往京城,李源在朝堂上高呼冤枉,聲稱對此事毫不知,。
貴妃也宛如失了水分的花,簪戴罪,長跪正殿,為父親求。
開封府李家族人利用京城貴妃和李源的威勢,橫行鄉里,欺男霸,魚百姓。
府懼怕李尚書,也有心拍李家馬屁,相護,罔顧法紀,百姓水深火熱,苦矣!
趙凌留通防洪修筑者,治理黃河水患,又撥款為百姓修葺房舍,發放救濟糧,洪水過后,能撐到春耕,另外免了一年賦稅。
百姓經歷劫難,對太子殿下激涕零,聯合各地,為太子送上萬民傘,以表激擁戴之。
就算黃河下游村落免去一年賦稅,李家宗族乃至開封府到商都一帶的均田令順利推行下去,來年國庫增收仍舊有。
經此一事,李家損失慘重,年節下再沒有老家來人,能給京城送幾大車的年禮。
在京城捧著錢也難買到城外帶良田的莊子,加上李家沒有底蘊,又不缺底下人孝敬,后廚的稻米鴨也有吃完的時候,眼看著見底,頭一回要考慮出去采買,李家長媳翻著賬冊,一腦門司。
李家男人們,對太子敢怒不敢言,只把齊英恨個半死。
最近齊英在吏部要翻看往年史冊,吏籍貫等瑣事,都遭遇重重阻礙,云錚松了口氣,也忍不住捂笑。
新年已過,梁帝子骨越發不好,新的一年,祭告太廟,春耕蠶桑等事宜都由太子和太子妃帶領眾大臣命婦們舉行。
柳氏再如何依依不舍,也拗不過皇命難違,云錚年初二就簡單收拾了行囊,打個包袱系在上,拜別祖母和爹娘,打馬出發。
云峰帶著小侄兒云霄,送云錚到京外五里亭。
云錚云霄的腦袋,小家伙聰明伶俐,虎頭虎腦,喜歡黏著云錚,讀書也上進,云錚十分欣。
“在家要聽長輩話,好好讀書,勤練武藝,當個小男子漢。”
云霄知道姑姑是跟父親一樣厲害的大英雄,他在族學里的老師都夸贊云錚,同窗十分羨慕云霄能時常見到護國將軍,云霄與有榮焉,很是聽話。
“我聽姑姑的,好好照顧祖母和曾祖母,好好讀書練武,長大后也上陣殺敵。”
云錚看著稚的孩,目變得悠遠。
“姑姑此去,不知歸期何日,就是為了讓你們這一代,下一代,千秋萬代,都不再打仗!”
戰爭的殘酷,年的孩子還不懂,只是天慕強和英雄結作祟而已。
“帶云霄回去吧,天寒地凍的,別凍著孩子。”
云峰七尺男兒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他有兩個妹妹,庶妹在這種天氣可以待在溫暖的屋子里,榮華富貴,奴仆環繞。
嫡出妹妹卻要餐風宿,遠赴苦寒之地,不知歸期。
云錚笑了笑,沒有說話,頭也不回打馬狂奔。
后跟著云青四人,其他人在后頭,帶著柳氏準備的幾大車東西,要走的慢一些。
經過三個時辰,一行人已經走到百里外的驛站,累的人仰馬翻,云錚翻下馬,決定在此歇息,順便換馬。
作為大梁開國以來第一個將軍,云錚已經名滿北地,沿途無人不識。
驛站驛丞見一子,一紅,外罩輕甲,英姿颯爽,不用想也知道就是護國將軍云錚,忙親自上前,接過云錚的馬。
云錚笑著道謝,大步往里走。
沒想到剛走進驛站就看見一個格外厭惡的人。
齊英笑的人畜無害,迎上來。
“云大人來了!”
云錚本不予理會,奈何這廝太會做表面功夫,驛站差都以為他們是人。
云錚扯了扯角。
“齊大人!幸會。”
齊英引著云錚一行,并肩往里走。
“早知道云大人要來,已經人備下飯菜,云大人不介意的話,一起吃吧!”
云錚實在笑不出來,云青從背后湊過來。
“要辜負齊大人一片好意,實在我們人多,又著急趕路,吃點干糧換匹馬,這就要走。”
齊英對著云青可沒有笑容,一臉肅穆。
“畢竟同朝為,往后幾年恐怕還要在北地時常面,下等候在此,就是為了與云大人同行。”
云錚忍著想扶額嘆息的手,點頭答應下來。
幾人吃了點干糧,換一匹快馬,又踏上行程。
云錚與家里父兄不同,認為所有戰馬都是并肩作戰的袍澤,需要尊重,從不區別對待。
作戰就從騎兵專供馬場拉一匹,出遠門也在驛站直接換馬。
橫豎都是大梁的戰馬,大梁的戰士。
云青有心整一整齊英,與伙伴換個眼神,一行幾人紛紛揚鞭,加快速度。
可憐齊英一個文,不出一個時辰就雙打,大側火辣辣的疼。
見隊伍里的云錚面不改,也不敢提休息,咬著牙堅持,墜在隊伍后頭。
走到吳子坡,云錚對此異常悉,又特殊,勒馬休息。
“在此歇息片刻吧!”
云青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