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玄幻奇幻 黃金瞳 第243章 洛陽鏟

《黃金瞳》 第243章 洛陽鏟

經過範錯和英寧的一番講解,還有孟秋千這個小丫頭唧唧喳喳的在旁邊補充,莊睿知道,他們在發掘的,是唐文宗李昂的皇陵。

莊睿上學的時候看的第一本小說,就是梁羽生的帝玄英傳,從那會起,對唐朝的關注就自然的多了一些,經常會找些唐朝的史料來看,不過知道的越多,莊睿對唐朝就越是沒什麼好

唐朝雖然盛名在外,就連早年出國的人也以唐人自居,有了唐人街這種稱謂,不過唐朝的皇帝,下場其實都悽慘的,就連戰功赫赫的開國皇帝李淵,還有那開元盛世的唐明皇李隆基,都是被兒子篡位,幽抑鬱致死的。

後面那些不出名的皇帝,被太監或大臣殺死的,亦不在數,能得善終的不是很多,而這位唐文宗,是唐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下場也是很淒涼的。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太監跋扈,但是唐朝更是有國之而無不及,那時的朝政朋黨相互傾軋,員調頻繁,政權甚至皇帝的廢立生殺,均掌握在宦手中。

唐文宗是被太監擁立的,後來起用李訓、鄭注等人,意剷除宦,在大和九年的時候,李訓引參觀所謂“甘”,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反而導致宦大肆屠殺朝,事後,文宗更被宦鉗制,在抑鬱中病死了。

而唐亡之後的五代十國,更是戰不休,給中原大地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小范,這關中十八陵,都是早有記載的,爲什麼到現在纔開始發掘啊?”

莊睿有些不解,據他所知,關中十八陵除了武則天和高宗合葬的那個陵墓之外,都早已被盜墓賊顧過了,國家要保護的話,早就應該手了啊。

Advertisement

“莊哥,這你就不知道了,國家對於文挖掘,一向都是極其謹慎的,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去挖掘墓葬的。

我們之所以來這裡,是因爲在前段時間,廣東海關查獲了一批走私文,其中甚至有一個是國家一級文馬踏飛燕,據抓獲的文販子代,這批文就是出自文宗墓,所以我們纔來做搶救的發掘,看看是否能將一些文保護下來。”

小范有些話並沒有說出來,其實國家控制墓葬的發掘與考古,源還是在錢上面,由於出土的文長時間到泥土和溼環境的侵蝕,出土以後的保養非常重要,這需要一筆很大的開支。

別的不說,就是故宮博院裡的那些文的收藏與保養,每年所花費的錢,都是一筆天文數字,即使這樣,有許多珍貴的文由於保存不善,損壞甚多,當然,這些事都是不好外傳的。

國家都如此,那些地方文考古部門,就更是些不重視的清水衙門了,本就拿不出保養文的這筆錢來,所以有人就提出來,暫緩墓葬的挖掘工作,讓文繼續留下地下。

不過在莊睿看來,這都是些扯淡的說法,文在地下多留一天,損毀和被盜的機率就多一分,某些人只要去吃喝幾頓,用於文保護的錢也就省出來了,當然,對於這樣的建議,領導是不會採納的,喝酒也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嘛,不要以爲每天喝的像二五八萬似地很舒服。

“對了,你剛纔說的馬踏飛燕,那是漢代的件啊,而且至今只出土一件,怎麼說是從文宗墓裡出土的?是不是後世仿造的呀?”

談到文,莊睿倒是算得上半個行家,對於大名鼎鼎的馬踏飛燕,他自然不陌生。

Advertisement

1969年在甘肅威武縣出土的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雕塑藝和鑄銅工藝融爲一的傑出作品,在中國雕塑史上代表了東漢時期的最高藝就。

整個作品銅馬昂首,四蹄翻騰,馬尾高揚,口張作嘶鳴狀,其三足騰空,後右蹄踏在一隻正在振翼飛的燕背上,燕顧首驚視,與之相呼應,奔馬頭微左顧,由於馬蹄之輕快,馬鬃馬尾之飄揚,恰似天馬行空,以至飛燕不覺其重而驚其快,其大膽的構思,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魄之,令人絕。

不過這件作品,莊睿只聽聞出土過一件,是以對範錯所說的那件馬踏飛燕有些疑

範錯搖了搖頭,道:“不是後世仿造的,經過鑑定,那件馬踏飛燕,從大小形狀以及材質,和甘肅收藏的那一件幾乎是一模一樣,這也就說明,在漢代,應該不止只製作了這麼一件,老師就是爲此纔來的,他也是想知道,這件是否真是出土於唐墓之中……”

“都上來啦,休息了,範錯哥哥,你就會懶……”

小丫頭的聲音從上面傳了出來,坑底下的人一窩蜂的跑了上去,這會已經臨近中午了,太毒了,是以要等到下午四五點鐘之後,太快落山的時候再挖掘一會。

“二,再摘兩個西瓜去……”

雖然一點活沒幹,莊睿還是覺到口乾舌燥,從兜裡掏出五十塊錢,遞給了二

“不,不,莊大哥,額不能要你的錢。”

連連擺手,這錢要是考古隊給的,他就接著了,不過莊睿掏出來的,他可是不敢要。

“拿著吧,這是考古隊買的,快去快回啊……”莊睿知道二的心思,把錢塞到了他手裡。

Advertisement

“哎,一會就回來。”二像兔子似地跳了起來,飛快的跑向了瓜地。

等到二回來的時候,後面跟著幾個婦,每人都挑著兩個籮筐,這是來送飯的,考古隊這段時間,都是住在劉家莊裡的,由於中午往返的時間要兩個多小時,是以他們也就不回去了,而是多花了一點錢,讓莊裡人給送過來的。

莊睿也了,對這葷腥不多的農家菜,也是吃的津津有味,倒是英寧幾個人,吃了幾天這樣的飯菜,有些膩了,飯菜沒吃幾口,都去對付二抱來的西瓜了。

吃過飯後,莊睿和英寧範錯幾個人,都聚攏到孟教授的邊,而那些工作人員與當地僱用的婦,都是找個有涼的地方涼快去了,倒是那幾個武警吃了幾塊西瓜之後,又盡職盡責的擔負起了守護任務。

“孟老師,您能確定這個地方,就是文宗陵墓所在地嗎?我看這出土的東西,都很普通啊……”

莊睿剛纔去看了擺在一起並標了記號的那些破碎瓷片,其工藝雖然還算細緻,但並不像是皇家祭品,而且他眼中靈氣現在可以穿大約十米深度的地面,也沒有發現下面有什麼珍貴的文

孟教授並沒有因爲莊睿的問題而生氣,想了一下說道:“唐朝的墓葬,一般都是依山而建,像武皇和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就是建在山裡的。

我們現在所的位置,是這個山脈的盡頭,屬於山水抱格的風水寶地,文宗墓應該就是在此,只是一千多年下來,歷經戰,幾番被盜,已經很難從地面建築來推斷地下陵墓的所在了。

之所以在這裡挖掘,是因爲之前在這旁邊發現了一個盜,而且經過探測,這土壤也是五花土,只是現在盜出現的地方已經全部挖開了,而出土的件價值都不大,說明不了什麼問題,或許是我們挖掘的方向搞錯了……”

Advertisement

莊睿提到的問題,孟教授早就在考慮了,從現在所出土的件上來看,這倒像是個陪葬墓,不過在這方圓幾百米之,他們都探測過了,只有這裡地下是五花土,別的地方打下去七八米深的時候,就遇到了巖石層,是不可能有墓葬的。

“小范,英寧,你們拿鏟走遠一點,再打些出來,注意與封土層的直線距離。”

孟教授沉了一會,給兩個弟子安排了任務,其實在挖掘出盜的橫面之後,他就有了這種想法,而莊睿的話,促使他下了決心。

不過這件事對範錯和英寧而言,就是比較痛苦的了,用鏟打可不比挖土省力氣,打下去七八米深,兩個膀子都會變得痠麻無力了。

“我跟你們一起去……”

莊睿也站起來,他主要是對傳說中的鏟比較興趣,想見識一番。

鏟這個名詞,一直都是和盜墓聯繫在一起的,關於是誰發明的,說法不一,比較靠譜的一個說法,是河南附近農村的盜墓者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

1923年前後,馬坡村村民李鴨子來到他家附近一個孟津的地方趕集,轉了一會兒,他便蹲在路邊休息,要知道,李鴨子平日裡以盜墓爲生,所以他經常想的也是有關盜墓的問題。

無意間,他看到離他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包子鋪,賣包子的人正準備在地上打一個小,他在地上打的工引起了李鴨子的興趣,因爲他看到,這個寬僅2寸,U字半圓形的鐵,每往地下一下,就能帶起很多土。

盜墓經驗富的李鴨子馬上意識到,這東西要比平時使用的鐵杴更容易探到古墓,於是他到啓發,比照著那個工做了個紙樣,找到一個鐵匠照紙樣做了實,第一把鏟就這樣誕生了。

PS:這幾天寫的不得勁,也沒發,在調整狀態和思路,大家也不希看到通篇都是賭石文吧?希朋友們多支持下咱,多訂閱幾章,嗯,求點推薦票衝分類榜,拜託朋友們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