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贏看起來和他有關,但……也只是看起來。
最後一場確實很艱難。
北遼選出來應戰的二十七個勇士每一個都能以一擋十,就算是禮朝這邊在力最旺盛的第一遇到他們,打起來都未必能贏得輕松,更何況是現在。
所以,在開場沒多久之後,禮朝這邊十六人便剩下十三人。
【這麼打下去不是辦法。】
謝在心里對高說話︰
【他們都沒什麼力氣了,甦臨期腰上的傷口估計裂得嚴重,都溢出來了。】
【讓他們都下場,我和你兩個人打吧。】
【他們二十七個人,同時圍攻兩個人的時候,他們就發揮不出二十七個人完全的力量,總有人要被擋在後面。】
【到時候我負責吸引,你負責打,我讓你打哪里你就打哪里,反正別人听不見,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襲,你覺得怎麼樣?】
高一腳踢開砍向甦臨期的刀,對謝回了句︰
“好!”
應聲過後,高對其他人命令道︰
“其他人全都下場,這是軍令!下去——”
甦臨期等沒料到高會下這個命令,不過他們的力已經到了極限,再加上上的傷,就算繼續在台上待著也不過是多撐片刻,意義不大。
看高和謝兩人配合無間,顯然已經有了新的戰略,甦臨期不敢耽擱,領著其他人下場。
觀看台上一片嘩然,誰能想到禮朝那邊會在這節骨眼做這種要命的決定,他們是想死得干脆點還是怎麼的?
就北遼那些勇士的格,二十七個人像山一樣佔據了大半斗場的場地,就算是第一上場對朕,禮朝這些年輕的後生們都未必能贏,何況是現在這種強弩之末的況。
他們竟然想用兩個人對戰二十七個!
異想天開!
找死!
各種想法在眾人的腦中不斷閃過,那些原本坐在坐席上等待結果的諸國使臣們此時也紛紛圍到欄桿邊上,想更清楚的看看斗場中那兩個不知死活的禮朝護衛怎麼慘死。
但很快的,他們發現自己好像想錯了。
禮朝的那兩個護衛在這一刻仿佛了同一個人,兩人作配合度極高,殺人的作和方向就像是彼此腹中的蛔蟲一般,毫沒有接不上或掉鏈子的況。
而斗場中,北遼的勇士有二十七個,個個五大三,壯碩如山,可因為聚在一起積過于龐大,這二十七個勇士本沒有辦法同時對兩個人下手,這樣一來,北遼勇士團的戰力就瞬間被削去了一大半。
謝和高互相配合著,謝打頭陣,利用輕靈巧妙的輕功,吸引要攻擊的對象,不過謝的假作非常多,有時候對方覺得馬上要攻擊自己了,謝卻又忽然改變了目標,而最可怕的是,無論怎麼天馬行空的改換目標,後那個劍法凌厲,掌法狠辣的人都能跟上的思路。
兩人用的全都是一招斃命的招式,專攻要害,手起刀落,不帶半分猶豫。
這種配合無間的打法堪比人劍合一,殺傷力巨大。
于是打著打著,斗場上北遼的二十七個勇士,一批一批的倒下,兩人從頭到腳都被染紅,不過親眼目睹過這一場令人戰斗的人都知道,他們上的大多都是別人的。
等到北遼最後一個勇士倒在他們面前,兩人才氣吁吁的停下打斗作,完全發力,依偎著坐下。
這逆天的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想。
禮朝隨隨便便的使臣護衛隊都是這種以一擋百的高水準嗎?
他們用僅有的二十七個普通護衛,對戰了八個國家,兩百多挑細選出來的銳勇士,最後居然還贏了!
禮朝……這麼強的嗎?
此時此刻,所有人的心是震撼的,不僅僅是對這二十七人的使團護衛隊震驚,更加讓他們震驚的是和禮朝整實力的差距。
有那想得深遠些的人已經開始後怕了。
幸好禮朝的護衛隊贏了,如果打到最後一局,他們被北遼的勇士團干掉了,等到這個消息傳回禮朝,禮朝皇帝派出強兵討伐的話可如何是好。
畢竟他們可是連普通的使臣護衛隊都這麼厲害,正經的軍隊豈非更加驚人?
**
斗場上的結果出來之後,很快被送到宴會殿中。
北遼汗王不濟,沒有去斗場觀戰,而是回後宮休息,等結果出來後再行出面。
倒是隋、汪兩位大人率先得知結果。
傳話的北遼宮人簡短的一句‘你們贏了’,就把隋、汪兩位大人弄得喜極而泣,不自抱在了一起痛哭流涕。
傳話的北遼宮人覺得他們太夸張了,然他們不懂隋、汪兩位大人此時的心——
總算陛下沒出意外,他們倆的命也能保住了。
**
北遼汗王得知結果後,再出現在大殿時臉是鐵青的。
尤其看向臉同樣鐵青的拓跋釗時,簡直要把‘你個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廢’的表宣之于口了。
諸國使臣浩浩湯湯的歸位,但比起前往斗場時的意氣風發,此時的他們猶如被霜打的茄子,再也抬不起頭。
高被人從籠子里放出來,帶到大殿之上。
他漫不經心的向禮朝使團的方向掃過一眼,沒看見在斗場中拼殺的那些護衛,只有兩個之前慷慨激昂說話的文。
按照先前的規定,汗王親口承諾,只要禮朝的護衛團能在斗場中斗勝了八國,這位禮朝的質子就歸還給他們。
不等隋、汪兩位大人提及此事,拓跋釗便率先上前對汗王回稟︰
“大王,此子萬萬不可歸還禮朝。”
諸國使臣中有人听到拓跋釗此言便發出一聲嗤笑,不用開口說話,憑一聲笑就能讓人明白有多不齒拓跋釗這番毫無信用,出爾反爾的行徑。
汗王今天算是丟臉丟到家了。
拓跋釗再三和他保證,一定會將在禮朝那兒失去的面子討回,還說禮朝的質子如今已經被他收為己用,願意配合他們將禮朝使臣團一網打盡。
可現在看來,這一切保證都只是個笑話。
汗王當然也不像歸還禮朝質子,可這麼多雙眼楮看著,這麼多只耳朵听著,他一把年紀了,要臉,終究做不到像拓跋釗那樣連出爾反爾都很坦。
“大王,人貴重信。若連君言都不可信,又如何人信其他?”拓跋延上前勸說。
拓跋釗立刻攻擊︰“大王,您看見了嗎?六弟維護禮朝,定是與那禮朝皇帝達了什麼不可告人的協議,他此舉與通敵賣國,又有何異?”
“二兄加之罪何患無辭。”
汗王看著跪在地上爭辯的兩個兒子,長嘆一聲,將注意力放到低頭不語的高上。
“禮朝質子抬起頭來。你且說說,今次可願隨禮朝使團回歸?想好了再說。”
汗王不能自己收回命,只能用威脅的口吻迫高自行留下。
反正老二都說了,這質子如今已被他收服,早就歇了回禮朝的心,要不然他也不會肯配合老二做餌,騙禮朝使臣團為他而戰。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到高上。
“我不知道,二皇子讓我刺殺汗王和六皇子!我不知道——我什麼不知道——呀——”
狀似瘋魔的喊出這麼一句話後,高忽然抬起右手,左手按下機關,將他綁在右手手腕上的箭弩向跪在他左側的拓跋延……
不知是張還是怎麼的,他的袖箭只是扎在拓跋延的上,然後第二支箭,便直接向王座上的汗王。
嚇得汗王瞪大了雙眼,直接從王座上跌坐。
拓跋延見狀,趕忙拖著自己傷的大,大張雙臂擋在汗王面前,對高斥道︰
“不可!”
但高卻不听他的,右手袖箭依舊出,但準頭卻不怎麼樣,沒能到拓跋延後的汗王,卻把拓跋延手臂上又出一道傷口。
當高被北遼的皇宮護衛按押在地,他在拓跋延一臉震驚的目中,角勾起一抹怪異的笑。
拓跋延看到他的笑,頓時就明白了高這麼做的理由。
因為拓跋延從禮朝被平平安安,風風的送回北遼之後,北遼皇城外就在傳他里通外國之事。
高假意投誠拓跋釗,配合他演了這麼一出戲,所有人都以為斗場是重頭戲,但實際上對于高而言,他對禮朝護衛隊能不能贏,能不能帶他回禮朝,一點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能夠自然而然走到汗王面前演一場假意刺殺。
這才是他計劃種的重頭戲。
高用了最極端的自方式……幫拓跋延洗嫌疑。
第 129 章
拓跋延的母親是個舞姬, 在汗王眾多妃嬪中甚至連個妾都算不上。
因為份地位太低,所以即便給汗王生下兩位皇子,位份仍舊低賤, 拓跋延小時候不明白, 為什麼他跟弟弟,明明也是父汗的孩子, 可其他人卻從不尊敬他們,甚至連父汗對他們都不聞不問。
直到有一天, 太後忽然想起兩個皇孫不能一直養在出低賤的舞姬邊, 便命人給拓跋延的母親灌下一杯毒酒。
那年他七歲, 弟弟四歲。
明明他自己還對世事懵懂無知, 卻已經知道死命用手捂住弟弟的眼楮,不讓他看, 可這樣一來,拓跋延自己的眼楮就捂不住了,他就那麼親眼看著母親在他面前毒發, 七孔流,暴斃而亡。
母親死不瞑目的樣子, 永永遠遠印刻在拓跋延的腦中。
他和弟弟被帶進王庭, 安排在一座小宮殿里, 他們安分守己, 每天吃著被奴僕們克扣過的飯菜, 上的服總要穿到實在遮不住手腳, 伺候的宮人才會幫他們換。
可饒是他們兄弟倆過得這般謹小慎微, 弟弟卻還是因為不小心抹了後宮劉人養的一只波斯貓而被劉人抓住教訓。
拓跋延給劉人磕了無數個頭,把額頭都磕得出了,劉人才肯把弟弟放了, 大概是因為驚嚇過度,弟弟當天下午便發了高熱,拓跋延跑到太後宮里求救,可傳話的宮人們不把他當回事,一句太後在午休就把他隔絕在太後宮外。
拓跋延跪在太後宮外等了一個時辰,也沒有人理他。
他回去之後,對高熱不止的弟弟手足無措,除了抱著呢喃不止的他,听他神志不清的喊著哥哥。
拓跋延抱著弟弟哭,那個時候他好希能有個強大的人來幫幫他們。
可誰會來幫他們?沒有!
而那個時候拓跋延還不知道,他抱著弟弟的那天晚上,是他最後一次听到弟弟的聲音。
拓跋延的弟弟死了,小小的、冰冷的被宮人們強行抱走,小手從宮人的腋下掉出,隨著宮人行走的幅度無力的晃悠。
從那天之後,拓跋延就知道要干眼淚,直脊梁骨,哪怕再怎麼難堪和痛苦,他也要振作起來。
昌平三年,太后從宮外接回了一個姑娘,據說是天子表妹。 表妹生得瓊姿花貌,傾國傾城,滿京公子卯足了勁,都想聘她爲妻。 那各色各樣的禮物更是如流水般的託人往宮裏送。 這日,天子擺駕慈寧宮。 看着那亭臺上姝色麗質的表妹端坐在那翻着京城公子的畫像,天子負手走過去,啞聲問:“看上哪一個,朕替你做主。” 佳人嬌軀一顫,剛欲起身,天子輕笑:“表妹不必多禮。” 此後,人人都知道這位表妹是帝王心尖上的人。 *** 丞相府小姐自小就被當成準皇后娘娘培養,可惜帝王對她無意。 聽聞天子有一表妹,深受他的喜愛,她便投其所好,而謝燕當真替她在帝王面前說話。 聽謝燕說起立後的時候,面如冠玉的年輕帝王脣角笑意不減,細細摩挲着手中的青玉盞。 但就在謝燕說完詢問他的意思,他神態漫不經心,拖長着語調:“立後啊……” “朕看錶妹就成。” 謝燕:“……” 不,她不成。
馮婞是手握四十萬重兵的楚西大元帥之女,沈奉是剛登基兩年的皇帝。沈奉是個道德淪喪、手狠心黑的,為穩帝位,決定娶馮婞做皇后; 先把她搞死,可誘其父進京奔喪,再將她全家一網打盡,最終把楚西大軍收歸囊中。 而馮婞是個能征善戰、強取豪奪的,收到婚旨后全家商量著怎麼造反,最后她決定進京當皇后; 先把皇帝繳了一舉得男,有了子嗣這皇帝要不要都無所謂了,他要不聽話就去父留子。 馮婞進京途中,沈奉扮作黑衣人去做死她這皇后,怎奈,被她打腫了臉,還差點被擰了狗頭。 為此沈奉雷霆大怒、破口大罵:“個狗日的。” 屬下勸慰:“那人雖不弱,可他也受了主子一掌,沒討著好。” 沈奉陰森森道:“他打了朕兩拳,卻只受了朕一掌,你覺得一樣嗎?” 侍女遞給馮婞一包藥粉,道:“知道少將軍求子心切,只要在新婚夜的時候把這粉粉給皇帝喂下去,保準他浪性大發,少將軍可趁機把他繳了,才有機會一舉得男。” 馮婞接過來,問:“這是什麼粉粉?” 侍女道:“猛男啼淚。” 馮婞:“……” 她一把將藥粉塞懷里,“一聽名字就是個好東西。” 于是乎,帝后湊一塊兒,天天絞盡腦汁想著怎麼搞死對方,就看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看誰先玩完。
沈幼宜幼時隨二嫁的母親入了鎮國公府,此後她有了繼兄,郎豔獨絕的世子崔絡。 繼兄不苟言笑,冷淡疏離,沈幼宜有些怕他。 直到自己受人欺凌,繼兄替她撐腰,她才知他面冷心善。 繼兄對她好,沈幼宜便大着膽子親近他。 朝夕相處,兄妹間感情甚篤。 及笄之年,繼兄忽地冷淡下來,沈幼宜心中酸澀,寬慰自己:他們畢竟不是親生,是得避嫌。 此後她懂事地遠着繼兄,卻見他臉色一日比一日難看。 待他成了尊貴的太子殿下,她更是敬而遠之,不敢高攀。 與郎君相看那日,他失了君子風度。 沈幼宜受夠了,直接挑明:我的事,與殿下無關。 繼兄霎時黑了臉,往後行事愈發逾矩。 他看向她的眼神,讓沈幼宜又驚又怕,心裏起了個荒謬的念頭,他不會……喜歡我吧? 宴席後裝睡,一個輕柔的吻落到了她額上,沈幼宜錦被下的手攥緊了幾分,她以爲自己掩蓋的很好。 耳畔卻忽地響起一聲悶笑:醒了? 沈幼宜: ……好想暈死過去!!! · 崔絡天性涼薄,性情寡淡,府上的妹妹都對他望而生畏。 唯獨繼妹因着幾次無足輕重的善意,喜歡親近他。 崔絡面上不顯,心裏頭卻拿她當親妹妹疼。 一晃經年,繼妹出落的婷婷玉立,瓊花玉貌,叫他不敢多看。 不知何時起,那份兄妹情漸漸變了味。 崔絡及時止損,有意避着繼妹。 如他所願,繼妹待他日漸冷淡。 崔絡壓下心中苦澀,如此便好,往後他還是她心中光風霽月的好兄長。 直到撞見繼妹相看婚事,少男少女言笑晏晏,過分般配。 強壓在心底的妒意瘋狂滋長,崔絡只有一個念頭。 他不再是她兄長 這輩子亦不會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