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宋筠收拾完,帶著白芷去了正廳,兩個老太太已經坐著喝茶聊天了。趙桐百無聊賴地坐著,既不吃糕餅,也不喝牛,任邊的小丫鬟團團轉地圍著勸著。
趙老太太看向孫兒的眼神都帶著憂愁,對宋老太太訴苦:
“我家這些孩子呀,我最愁的就是桐姐兒。從小怕養不活,養到現在,又不好好吃東西,整日吃得跟貓食一樣。”
宋筠震驚,據宋念所說,趙家的飯食做得很細講究,這都吃不下去,自家姑姑這便宜兒,看來很不好養啊。
宋老太太有些自得地道:
“我家這幾個孩子,都養得糙,給什麼都能吃得進?,再加上我家茹娘,有手好廚藝,把幾個侄兒侄養得很是健康。”
兩個老太太,一個有意讓對方了解自家孩子的好,一個有意顯自家兒的賢惠,聊得火熱,倒是沒空管兩個孩子了。
趙桐到底是做姐姐的,主對宋筠打招呼:
“你就是筠姐兒罷?”
宋筠心想,這古代仕一樣的的姐姐,不會下一秒就要問我“妹妹可曾讀過書”吧?
一邊胡思想,一邊乖巧地對著趙桐點點頭,了一聲:
“桐姐姐。”
趙桐明顯對宋筠在院子里做的事兒很好奇,打過招呼后就直奔正題:
“你方才在做什麼呀?”
宋筠有點糾結,說自己在種菜,會不會顯得宋家的教育有點問題?但是說自己在玩土,比種菜還不好聽,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說了實話:
“呃……我撿到幾粒種子,白芷姐姐說不知道這是什麼菜的,我就想種了看看。”
宋老太太也很好奇孫兒在做什麼,只是有客人在,不愿意多提,如今趙桐問了,便豎著耳朵聽著。
“你們兩個小丫頭哪見過什麼種子,既是在咱家撿的,想必就是家里買的那幾樣。”
宋筠心想,還真不是,種出來你就知道了。
趙桐到底是個小孩子,對這事兒更興趣,拉著宋筠的手,又扭頭看向趙老太太,表示想去看看。
趙老太太自然應了,也沒有不放心,反正一人帶了個小丫鬟,輕易出不了事兒。
就這樣,兩個孩子一起蹲在地上,看著略微潤的土地,暢想著會長出什麼樣的果實。宋筠看的確興趣,又想著自己在家待著也無聊,于是攛掇道:
“桐姐姐,你喜歡的話,就常來找我玩吧,我們一起給它澆水。”
趙桐弱,不常見人,在府城沒有小姐妹,也沒有什麼可以玩的東西,幾乎沒有遲疑,就點頭同意了,不過還是謹慎地問了一句:
“妹妹,你什麼時候方便?”
宋筠想了想,下午還想睡懶覺。再晚一些,宋念就回家了,還想蹭書房,于是建議道:
“早一些吧,可以一塊兒吃午食,我家廚娘做飯很香的。”
趙桐皺皺鼻子,從小就吃藥,苦藥湯子喝多了,胃口也不太好,吃不得腥、吃不得葷、吃不得油膩的食。
但是越不好,家里人越想讓多吃些有營養的,惡循環,越來越不吃飯了。
不過剛認識的妹妹對發出邀請,舍不得拒絕,還是點頭同意了。
回去和兩位祖母說了這事兒,兩個老太太都樂意,兩家馬上就真正親家了,孩子們能相得好,們自然是愿意的。
基本上看到趙桐吃飯時的樣子,就知道趙老太太為什麼那麼擔心這個孫兒了:
實在是趙桐的胃口是真的小,而且極為挑食,不吃蛋,也不吃,更不樂意吃飯,只挑了幾口素菜,就一臉釋然地放下筷子。
宋筠忍不住嘆一句世界的參差了:
雖然古代缺乏很多調味料,以至于味道沒那麼多層次,但是這新鮮的、真吃蟲子長大的的鴨鵝,純正的土蛋,一點農藥都沒打的蔬菜,在現代本都吃不起好麼!
不然也不會就著李婆子這馬馬虎虎的手藝,還能吃得這麼香。而趙家請了三四個廚娘,都沒功讓趙桐上吃飯。
等宋念他們回來,宋老太太就和兒子商量起了趙桐來玩的事:
“桐姐兒今來和咱家丫頭玩,兩個人相得不錯,也說好了以后常來,估計午食也就在咱家吃了。”
這個時代,在親戚家吃飯、暫住、甚至長住,是很常見的事兒,像田滿,在宋家一連住了好幾個月,食住行皆和宋家子一致,臨過年才被接回家。
趙桐雖然和宋家沒緣關系,卻是宋茹鐵板釘釘的繼,論關系,比田滿還親近些。因此,宋念沒有異議。
宋筠補充了一句:
“可是桐姐姐不吃飯,今天來家里只吃了一點點菜。我們是不是改改做菜的方法?總不能讓姐姐著肚子回家吧。”
宋老太太尷尬了一瞬,家里孩子說了好幾次覺得李婆子做菜太敷衍,只是一直覺得食材好就夠了,此時想著可能被趙家人覺得自家廚娘水平不行,才意識到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連連點頭:
“應該的應該的,我明日就和李婆子說,讓趕改善一下手藝。”
沈氏想得更遠些,干脆趁此機會提出給兒安排自己的院子:
“娘,我想著,倆孩子年歲相仿,若是得好,既是表姐妹,又是手帕,難免常來常往。那最好還是在家里給桐姐兒準備個小住的房間。
而且咱家筠姐兒也大了些,也該自己住了,還不如趁這個機會,給收拾出個院子,再給桐姐兒安排個歇息的屋子,省得倆孩子在我們院里玩得不自在。”
宋老太太自然是應了,趙桐常來,自己閨也能常回來呢,這是好事。
宋筠借著趙桐,終于擁有了自己的地方,雖然不能聽宋念夫婦說些八卦了,卻也有好,那就是自由度更高了些,空間里的東西,偶爾能拿出來用了。
因此,在宋策宋箴占了個院子后,宋筠也有了自己的院子,只有三四間屋子,沒兩個哥哥的院子大,倒也絕對夠住了。
顧知灼覺得自己的上一世是天煞孤星,尤其是在及笄這年,倒黴透頂。 具體表現在: 1、她出生名門,生來富貴。 及笄之年,慘遭抄家奪爵,滿門盡亡。 2、她自幼被指婚太子,日後必當母儀天下。 及笄之年,未婚夫移情別戀,爲了討好心上人,毀她容貌,污她名聲。 3、她才學出衆,弓馬嫺熟。 及笄之年,卻成了京中人人口中的草包,紈絝,不學無術。 反觀,一直寄住在她家的孤女表姐季南珂,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每天只用躺着,地位,財富,名聲,太子妃的尊榮也都會自個兒往她身上湊。 是大啓朝人人皆知的福運女。 直到死後,她才知道,原來,季南珂的福運都是從她這裏偷來的。 難怪,及笄這年,她們的人生顛倒錯位。 好消息:她重生了。 壞消息:一睜眼,她的未婚夫正在教唆太醫給她下藥,想要讓她毀容。 他們不知道的是,上一世,她頂着潑天黴運,苦心鑽研醫卦星相,差點成了國師。 * 上一世,顧知灼在流放後九死一生。直到遇上同樣朝不保夕的謝應忱,才終得喘息之機。 謝應忱是先帝的嫡長孫,曾經的太孫。 他教她養她,把她的未來路鋪的順順當當。 然後帶着半生仇恨和滿身病痛撒手人寰。 如今一切洗牌重來,謝應忱還沒有病入膏肓。 顧知灼要找到他,治好他。
聖旨下來,本以爲要被五皇子納爲側妃的戴玥姝,被打包送進了東宮。 戴家幼女,人如其名,姝色無雙、天香國色。 美人在前侍奉筆墨,太子衛卿珩一心朝事不爲所動,堪稱當世柳下惠。 戴玥姝信了,徹底安心,各種“折騰”打發時間。 她昨天摘了太子院子裏的花做薰香,今天得了太子的布料做新衣裳,後天用太子名義點菜開席嘗新品,玩得不亦樂乎。 將一切盡收眼底的衛卿珩微微一笑。 是夜,明月高懸。 戴玥姝眼淚汪汪,“騙子”還沒喊出口就又被堵住了嘴。 衛卿珩掐着她細腰,勾脣:“‘利息’還是要收的,我的阿姝。” * 後來。 衆人發現,這位慣常被說以色侍人不能長久的寵妃身上穿的是僅五匹的貢緞雲霞鮫衣,頭上戴的是皇帝親自設計的點翠鑲金玉鳳釵,用的是天下獨一僅存的夜光杯,一向眼長腦門頂的太監總管跪在地上給她整理裙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