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忘憂手中的這把鋼弩,說起來他一點也不陌生。
除了沒有瞄準鏡外,幾乎就是當初他為了與紈絝們打賭,讓閻立本給他打制出來的複合鋼弩翻版。
李忘憂沒想到,這一年多時間,李二居然下令將作監全力打制這種複合鋼弩,並且親自將其命名為「擎天弩。」
也多虧李忘憂搞出了水利衝機,否則大唐還真弄不出那麼百鍊鋼來打造這種複合鋼弩。
原本歷史上,大唐對於弩並不重視,《大唐衛公李靖兵法》中,弩手在占兵之中比例是最低的,只有百分之十四左右。到每一軍,弩手的比例就更低了,通常只有百分之十。
除了江淮弩手外,在唐代弩手的地位遠遠低與弓箭。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為弩的程近,裝填速度慢,善守不善攻。
大唐的將領,對於使用弩這種武,用來以遠來克制騎兵奔突的打法,並不抱太大的希。
在唐軍之中,陌刀與騎兵,才是最重要的兵種。
但李忘憂搞出來的這複合鋼弩,不僅程遠,而且上弦有助力,不僅快捷而且省力。
李二為馬上皇帝,打下了大唐半壁江山的大佬,如何能看不出這鋼弩的作用。
故而即便打造複合鋼弩十分昂貴,他還是咬牙命將作監大量打造,開始批量裝備軍中。
如今李忘憂統領的這一萬唐軍鐵騎,其中便有兩千弩手,裝備了「擎天弩」。
其實將這一萬唐軍稱為鐵騎,並不正確。
雖然他們皆是騎馬行軍,但其中只有兩千餘騎,是真正的騎兵,剩餘八千人馬,應該稱呼為乘馬步兵。
不同與薛延陀的下馬步兵陣,唐軍的這些乘馬步兵都是專業步兵,馬匹只是他們行軍趕路的「通工」,作戰時,都是下馬徒步列陣作戰。
《李衛公兵法》中記載,唐軍野戰部隊,其中戰兵比例為百分之七十,其餘為各種醫療、後勤及輔助人員。
換而言之,李忘憂率領的這一萬大軍,戰兵為七千人。
其中騎兵兩千人,弓弩手兩千人,兩千跳兵,也就是刀盾手。以及唐軍最銳的尖刀,陌刀兵一千人。
原本按照李忘憂之前的想法,與頡利苾的大戰很是簡單,只需要複製李勣的戰即可。
以五千步兵對付薛延陀的下馬騎兵陣,然後兩千騎兵繞行後方,突襲薛延陀的後方馬隊便可。只要幹掉了薛延陀的馬匹,就等於砍掉了五萬大軍的腳,屆時這些薛延陀的下馬騎兵,便就了案板上的,隨意唐軍如何置了。
但李忘憂琢磨一下,卻搖頭否定了這個戰。
並非不合適,而是他不打算那麼早暴這個戰法。
薛延陀人的下馬騎兵陣,說穿了不值一提,相當的白癡。但李忘憂的野心卻很大,他真有一鼓作氣,打到郁督軍山,活捉夷男可汗的想法。
如此一來,若是用這套戰擊敗了頡利苾,便不太妥當了。
畢竟薛延陀人也不是白癡,在他用這種方法擊敗了頡利苾后,再要對付薛延陀的剩餘十五萬大軍,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只要薛延陀人留下足夠數量的騎兵隊伍,守護后軍的馬匹,那他就本不可能靠手頭的一萬人馬,擊敗薛延陀的十幾萬大軍。
所以李忘憂就需要另想它法,既要擊敗對面頡利苾的五萬大軍,又不能暴出薛延陀下馬騎兵陣的弱點所在。
要以一萬兵馬,正面對抗頡利苾的五萬大軍,確實不易,弄不好就會弄巧拙。
但自從李忘憂發現,李二居然給軍中大規模配置了複合鋼弩后,他便有了足夠的信心。
僅憑這兩千張複合鋼弩,便能得敵人毫無還手之力,再加上大唐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陌刀手陣,即便頡利苾手中兵力是他五倍,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普通弩弓,拋距離不過二百來步,直距離七八十步。而唐軍如今裝備的「擎天弩」,皆相當於四石強弩,拋距離差不多四百步,直距離也有兩百多步。
李忘憂當初能夠憑藉這把弩弓,殺三百米外皮糙厚的野豬,那麼對付薛延陀的士卒,其效果也是一樣的。
換而言之,只依靠複合鋼弩的超遠程,對於薛延陀人而言,便不亞於「降維打擊」。
李忘憂雖然不是什麼軍人,但作為一名軍迷,卻也清楚,掌握了程優勢,可以在敵方攻擊範圍外不斷打擊殺傷敵人意味著什麼。
火槍淘汰弓箭,便是最好的例子。
在這個時代,複合鋼弩的威力,幾乎與火槍並無而至,甚至可以說比早期的火槍還強。
至,滿清那些鳥槍,就無法做到在三百米的距離上,準確狙殺敵人。
而想必早期的火槍,複合鋼弩因為李忘憂設計了上弦,不僅上弦速度更快,而且激發更快。並且因為使用了鋼索作為弩弦,甚至都不天氣的影響。
複合鋼弩比之早期的火槍,只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貴!
無論是製作鋼弩的本還是弩箭的消耗,比起火藥與鉛丸而言,都太昂貴了。
好在如今大唐國力日盛,否則李二還真未必裝備的起如此多的擎天弩。
只是大唐對於複合鋼弩的使用,卻有誤區。
就如同坦克剛剛被發明出來時,西方各國對其的使用方式,都是分散到各個師團,配合步兵進攻。直到二次大戰,坦克才開始集中使用,為了陸戰之王。
唐軍使用複合鋼弩,卻與普通弓弩手並沒什麼區別。
但在李忘憂看來,最能發揮複合鋼弩威力的戰,卻是十六世紀的火繩槍戰,三段式擊!
複合鋼弩雖然配備了上弦,但擊速度也還是不算太快。
如此一來,要發揮出鋼弩的最大威力,避免無法持續擊的缺點,三段式擊便很有必要。
將弓弩手分為三隊,三隊流上弦、擊,便可將複合鋼弩的效率提升三倍!
對此,李忘憂很有信心。
不過李忘憂有信心,可不代表米拓與程默他們有信心。
即便對於唐軍鐵騎的戰鬥力都很有信心,但面對五倍與己的敵人,無論是紈絝們還是米拓,又或者軍中那些校尉將領們,卻都心中打鼓。
甚至米拓以及多次勸說李忘憂退兵,卻都找到了李忘憂的拒絕。
對此,米拓也很是無奈,只能吩咐自己屬下的百騎司探做好準備。若是萬一唐軍戰敗,那即便是綁,他也得將李忘憂這位秦王給救走。
在頡利苾終於決定與李忘憂決一死戰後,雙方各自在草原上紮下了大營,間隔十里對峙了起來。
這一日,風輕雲淡,山雨來風滿樓,真是殺人放火的好日子,雙方不約而同選擇了今日開戰。
唐軍第一通號角吹起,唐軍諸校皆斂人騎為隊!
第二通號角吹起,軍旗和長矛如林,紛紛舉起!
第三通號角吹起,唐軍列隊出營迎敵,風卷旌旗!
戰鼓擂響,唐軍與薛延陀同時踏出了進攻的步伐……
主角穿越明朝,發現自已居然變成一個熬了三十幾年,卻隻當了三十天皇上的悲催人物! 做為一個現代人,信奉的理念是人定勝天!怎能甘當一世炮灰? 且看主角在風雨飄搖的明末,死磕皇上爹;智鬥鄭貴妃;挽留申時行; 什麼紅丸什麼梃擊什麼妖書,明朝三大案疑雲重重,我自全身而退。 救不世之功臣,滅萬世之禍首,一切隻為逆天改命!
出生在富裕家庭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文舒念,從冇想過自己有天會得到傳說中的空間。 本以為是末世要來了,文舒念各種囤積物資,誰想到自己穿越了,還穿到了一個吃不飽穿不暖買啥都要票的年代當知青。 在大家都還在為每天的溫飽而努力的時候,文舒念默默地賣物資搞錢讀書參加工作,一路上也結識了許多好友,還有那個默默陪伴在自己身邊的男人。 本文冇有極品、冇有極品、冇有極品,重要的事說三遍,因為本人真的很討厭極品,所以這是一本走溫馨路線發家致富的文。 最後:本文純屬虛構。
公元622年,大唐武德五年,唐高祖李淵在位,未來威震四方的大唐剛剛建立,風雨飄雨。薛朗,一個現代青年穿越到此時的唐朝,生存是個大問題。 從孤身一人到安居樂業,這是一個男人的勵志史。 PS:想看王霸之氣一發,古人五體投地拜服的基本可以止步,生活從來都不容易,不管在哪里,能做的只是努力。本文主生活流。再P個S:略有存稿,放心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