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凡苦笑一陣,世上哪有完的謀略?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天道尚缺其一呢,不知道你們哪裡來的自信?
“按照這個誅心之戰,不用兵,只用秋收之後,在大唐跟高句麗邊境,堆上個糧山,然後我們百姓天天大吃大喝就行了,只要高句麗有人眼饞,最後不了飢所迫,就是源源不斷的高句麗百姓歸唐。
可是如此一來,邊境我們的二十萬大軍恐怕再也得不到戰功了,沒有戰功就不能晉升,就沒有賞賜富貴,這就是斷人財路,事關幾十萬大軍的軍心,不可不慎。”
白凡這麼一提醒,李二瞬間就明白過來了,大唐重兵,庶民百姓想出頭,從軍往往是最快的途徑,一場大戰雖然死傷無數極盡兇險,可是一樣有無數人翹首以盼。
正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試問誰人不貪富貴?一將功萬骨枯,大將想要青史留名,可不就靠著一次次大戰嗎?如今沒了大戰,估計從此武將再無用武之地,理不好這個,是要出子的。
即便不說將軍,那些想要憑藉一武藝出人頭地的普通士卒也在期盼戰爭,大唐如今基本上已經不缺吃喝了,那麼溫飽之後百姓就會有所追求,從軍衛國,高厚祿,可都是宗耀祖的大事,如果沒有仗打,靠什麼宗耀祖?
這時房玄齡站起來說道:“簡之此言差矣。
大唐此次準備了三十萬滅國大軍,可是其中意圖通過戰爭升發財者有多?恐怕不足十之一二吧。
自古每次大戰徵兵皆是百姓疾苦,都是經歷過世的百姓,沒有人喜歡戰爭,因爲戰爭就意味著傷亡,即便是上次高昌用轟天雷三萬破十萬,我們也傷亡上千人。
可能千人隊三萬不足道哉,但是放在大唐國,那就是上千個家庭,恐怕裡面沒有一個是富裕的,如果不是因爲家庭窮困,誰會願意當兵吃那賣命的軍糧?
所以如果真的能夠不戰而勝,那麼三十萬大軍不會再有傷亡,國家就不會因爲戰爭而多添悲劇,這是天大的好事。
無論是從朝廷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從百姓家庭的角度來看,有良策不用,爲何還要去照顧些許數人的野心呢?”
房玄齡一席話,讓不文紛紛點頭稱讚,到底是一國之相,眼老到一語中的。
大戰一起若有死傷,單單那大筆的卹就是不的開支,加上現在大唐士卒福利極大提高,一個家庭有陣亡者,其家中老人朝廷贍養,家中年子嗣也有朝廷出面養教育,可以說,這就是朝廷肩上的重擔。
能不戰而勝,既能保持軍隊戰鬥力,還能減朝廷開支負擔,百姓家庭也得以圓滿,皆大歡喜,試問哪個一國之相不願意看到?
李建開口道:“說的不錯,大戰耗費巨大,損失士卒還要額外支出,一進一出的賬頭可是不小,不劃算,太不劃算。
如果有不戰而勝的法子,本王第一個支持。
至於我們前線士卒的戰心問題,戶部出資,給大家加發三軍餉作爲一路辛苦犒賞。”
李二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哥李建,心中給了對方一個白眼,大哥這時候大方了,以往說起戰爭軍費問題,大哥立馬化鐵公,簡直一不拔,比白凡這個天下第一鉅富還明,每每兄弟二人談及軍部糧草,都是一場鬥智鬥勇的惡戰。
杜如晦看著一時間沒有說話的皇帝,其實心中知道李二陛下是不大願意的,雖然這樣好多多,但是弊端也不是沒有,在一個當世兵法大家眼中,一眼就能看穿。
而大唐裡面說到兵法,就算是軍神李靖,恐怕也不得不對曾任秦王的天策上將李二說一句佩服,秦王打下半個大唐這句話可不是吹噓出來的。
不戰而勝對於大唐滅高句麗的確是高論,而且是一擊必勝的好謀算,可是對大唐來說可不一定,當然,是指長遠的發展,因爲李二陛下的目可是十分深遠。
滅完高句麗還要滅西突厥、吐蕃、西域、等等,甚至估計在他有生之年還想往西一直兵佔領。
未來戰爭無數,可沒有那麼多的不戰而勝,所以在李二眼中,大唐對高句麗是必勝的一戰,這就是一次絕佳的練兵時機,不僅可以在控制傷亡的況下練出新兵的殺氣,使之爲合格的老兵,還能提升大唐軍隊必勝的信心,爲後來的戰爭贏得士氣。
所以,作爲一個皇帝,李二可不會像一個武將那般考慮征戰名,也不會像一個文臣那般想著部收支,皇帝第一想到的是對未來霸業的作用。
杜如晦敢肯定,這一點藍田侯白凡肯定也早就想到了,興許這就是他只是沉思不願點出的原因也說不定。
議政殿有文有武,現在點出了,面對文武羣臣,如果皇帝選擇了大戰開局,雖然霸氣恢弘,可是會遭到諫臣、士大夫等的阻撓,甚至會因此而影響軍心,戰場上損失的士卒、傷的士卒會想,爲何陛下要興起殺伐?一點都不在乎我等的命嗎?
所以此事被點破,恐怕皇帝已經不得不點頭同意了。
心中想爲之做些什麼的杜如晦上前一步開口道:“陛下,臣有一個兩全之策,興許可以調和箇中矛盾。”
李二眼前一亮,連忙催促道:“卿快說。”
“既然簡之的謀劃是秋收之後我們在邊境炫富,以此收攏高句麗百姓歸唐。
那就不一定非要用普通百姓刻意爲之,直接用我們的二十萬大軍天天大吃大喝不就可以了,士卒也是百姓,我們的行軍糧都頓頓有了,可見大唐的富裕。
而且士卒行事還有個好,就是可以同時防止眼紅的高句麗軍隊襲,也能怠慢對方的軍心。
這樣的話,雖然我們的大軍沒有廝殺戰,可戰功卻一點不,誰說吃喝民就不是戰功了?只要完了朝廷的既定滅國戰略,那就是滅國大功。
將軍隊分而化之,哪隻軍隊吸引收攏的百姓多,那支軍隊戰功就多,如此一來就是兩全其,也不用擔心前線士卒思想問題了,雖然平分功勞有些,可躺著坐等分錢,恐怕沒人會有怨言吧。”
今日第一章,請大家支持。
普通上班族小薇在故宮裡一次意外迷路,穿越回清朝,在危機四伏的皇宮後院開啟了一段奇妙之旅。 熱情如火的十三阿哥、深沉內斂的四阿哥、命運多舛的小姐妹、威嚴的康熙皇帝,無數在史書中讀過人物,帶著各自的喜怒哀樂,紛至遝來。
飛昇天雷九道,最後一道,又名斬因果,指的是了斷飛升修士在三千世界裡的一切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輪迴種種,全部清算,唯有因果了斷,才能實現最終的位列仙班。 於是,一擊天雷後,雲裳回到了自己的前世輪迴裡,從此,有怨報怨,有仇報仇,有恩報恩。
在現代,她只是一個大齡未婚青年。 在古代,她卻變成了他!生在農家,他不想一輩子種田,沒有一技之長,不會發家致富,那就只能盡力往讀書方面發展了。 至於是男是女?在生存面前還需要矯情嗎?
從末世穿到六零年自家親姑媽身上的李沫沙雕了,沒吃沒穿?物質匱乏?親媽不會幹活?五張嗷嗷待哺的嘴,家陡四壁,沒米下鍋。 不要緊,她不僅一身蠻力還自帶空間,餓了?營養液來一支,發家致富都是毛毛雨而已。 這是一部家長里短,帶領全家發家致富改變命運走上人生峰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