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遊戲競技 逍遙初唐 第136章 昔年秘聞

《逍遙初唐》 第136章 昔年秘聞

“太上皇……太上皇,您慢著些,太上皇,您還是下來吧!”

太極殿,一羣太監宮擔驚怕地看著李淵爬梯子,已經勸了好幾遍了,但是無人可以勸住。想要去找李世民,也被李淵喝止了,衆人無奈,只好簇擁在梯子下面做墊,生怕他跌下來摔跤。

“休要聒噪,朕還沒老到那種程度!”

李淵罵了一聲,仰頭看了眼騎在脊上的李牧,道:“臭小子,你等著,我馬上就能上去!等我抓到你,你就再喝三杯!”

“哈哈……太上皇莫著急,我等著呢。”李牧醉眼迷離,抱著脊,迷糊地說道,他是爬上來躲酒的,今天李淵也不知是發了什麼瘋,喝完一罈又一罈,著李牧一起喝。李牧喝了足有一斤多的白酒,實在是喝不下去了,也是酒勁上來了,竟異想天開要順著宮牆要爬出去。

他當然是爬不出去,守衛也不可能讓他爬,李牧抱著柱子爬到了大殿的房頂上,抱著脊不下來了。李淵喊他他也不聽,氣得太上皇小太監搬來了長梯,他要親自爬上去抓李牧。

可把宮人門嚇壞了,但是誰也勸不聽,如之奈何?只好盡力保證李淵不要出事,要是出事了,大家明個一起都得死。

“哈,朕爬上來了!”李淵終於爬到了大殿屋頂上,但沒高興多大一會兒,瓦片,站立不穩,一屁坐了下去。再想站起來就費勁了,李淵試了兩下,站不起來,索放棄了,對李牧道:“臭小子,過來陪朕說說話。”

“啊?”李牧打了個哈欠,道:“太上皇,臣困了。”

Advertisement

“那也得過來,抱著那東西睡覺,掉下去摔死你!”

“哦……”李牧慢慢往後退,退到瓦片上,試著站起來,也一樣倒了,傻笑了一下,翻滾倒了李淵旁邊。李淵看著他的樣子,哈哈大笑:“你這個臭小子,最能做怪,像什麼樣子!”

李牧滾到李淵旁邊,爬起來挨著他坐下,忽然有些頭暈,支撐不住,躺了下去。李淵見他的樣子,也躺了下去。倆人就這麼躺在了大殿屋頂的瓦片上。

李牧努力睜開眼睛,但睜也睜不多大,哈欠連連,道:“太上皇,我好像沒勁兒了,下不去了。”

“就像朕有勁兒似的。”

“那咱們怎麼辦啊……”

“等會喊人擡下去吧。”

李牧傻笑一聲,道:“好像有點丟臉。”

“你還知道丟臉?”

李牧是真的有點醉了,忘了平時的小心,拍了一下李淵的肩膀,指了下天上,道:“太上皇,你看天上的月亮,多圓啊,好像就在眼前似的。”

李淵盯著天上的月亮看了會兒,道:“可不是圓麼……今日是十五。”

頓了一下,李淵又道:“朕還記得,那年也是十五,也是這麼大的月亮,朕領軍攻長安,一晃十五年了,朕住在這座殿中,已有十五年了。”

“哦……”李牧撓了撓頭,道:“太上皇可是捨不得?”

李淵搖了搖頭,笑了,道:“沒有什麼捨不得,只是頗多慨。”李淵此時看上去,比往日都要更加清醒幾分:“當年晉起兵之時,朕何等的雄姿英發,彼時彼日,朕怎會想到,今時今日,朕會變一個垂暮的老人。”

Advertisement

讓李牧的腦子變得有些遲鈍,道:“誰都會這樣啊,人都會變老,哪有不老的人呢?”

“是啊、”李淵嘆了口氣,道:“今天是朕住在這座殿中的最後一天,明天這裡就會迎來一個新主人,朕的兒子,當今的皇帝,呵,也好,也好!”

李牧看著李淵的神,忽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一來這個話題比較犯,再者,這件事誰對誰錯實在是難說得清,他也說不明白。

李淵似乎沒有想跟李牧聊天,而是在自說自話,道:“打江山的時,朕非常懷念。那時我父子同心同德,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良臣輔佐,猛將來投,順心順意……可是等天下初定,一切就都變了。”

“逍遙,你可知朕當年爲何更傾向於建?”

李牧懵了一下,他對‘逍遙’這個表字還是沒適應,等他反應過來李淵是在跟他說話,趕道:“可是因爲他是長子?”

“有這個原因,但不僅僅與此。”李淵又嘆了口氣,道:“世人皆知世民的功勳,但卻有人知建的才幹。作爲他們的父親,朕對此卻非常清楚。”

“昔年起兵之時,世民尚且年,也就你這般年紀,雖聰慧驍勇,但畢竟缺歷練,經驗不足。可爲將,卻不可爲帥。當時朕坐鎮中軍,外出征戰,皆以建爲主,世民爲輔。初戰進兵西河,建制定法度,與兵士同甘共苦,對百姓秋毫無犯,得軍心,亦得民心,前後只用了九天,就平定了西河。”

“後來抗擊突厥,平定山東,皆是他的功勞。他的能力,在我看來,並不在世民之下。”

Advertisement

李牧疑道:“但爲何大家都覺得陛下的功勞要比他大呢?”

李淵道:“天下初定,朕定國號爲唐,登基大寶。立建爲太子,輔佐政務。太子不可輕,自此對外的征戰,大多都是世民領兵,建負責後勤。世民四征戰,是在明。而建的功勞,則在暗。但爲將者都知道,大軍未,糧草先行。當時天下烽煙四起,籌措糧草,穩定後方,要比打仗更難。世人皆看到秦王衝鋒陷陣,卻鮮有人知道建遇到的難,而朕是看在眼中的。”

“原來如此……”涼風一吹,李牧也清醒了不,心中暗道,歷史果然是勝利者書寫,世人稱讚李世民功偉績之時,恐怕想不到還有這些聞吧。

“都怪朕,朕當年思慮不周,讓世民立下了太多功勳,使得建心中不安,也讓世民心裡也產生了不該有的想法,最後兄弟鬩牆,不可挽回。朕每每思及,都悔恨不已。至今心中仍有愧疚,也不知來日見面之時,該如何面對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