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這番按照百姓需要,設置百的主張,著實是石破天驚。
甚至乾脆點說,張希孟折騰了這麼多年,在製上的革新,都不如老李來得深刻。
李善長講的有問題嗎?
自然是冇有的,而且極對。
不信看看曆代製,大約就會有這種覺了。
以明朝為例,最尊貴的銜就是三公三孤,太師、太傅、太保、師、傅、保,這六個職位,就是輔佐天子,理,經邦弘化。
其實顧名思義,最初的職責,就是教導保護天子的,屬於專門給皇帝設置的近臣。
除掉這六個職位之外,不管是前期的中書省,還是後來的閣,也都是協助天子,治理國家的。
再往下說,像什麼太常寺、祿寺、鴻臚寺、太仆寺……這些凡事乍聽之下,弄不清楚乾什麼事的衙門,幾乎都是服務皇家的。
更不要說專門為皇帝設置的廷二十四衙門了。
這種況,在其他朝代,也是大同小異,趙宋最離譜,為了保證皇帝的權力,竟然把所有員都弄了臨時工,簡直是登峰造極,史無前例了。
李善長的意思很明白,咱們不是要弄嗎,那就弄個徹底。
將百設置給百姓,民間有什麼需要,朝廷設立什麼職。這樣再治理百姓,也就方便多了。
也省得陛下老是瞧禮部不順眼。
人家禮部從最初的設計上,就是盯著皇帝的。
那些泥子怎麼配禮部大老爺教化?
冇聽說過嗎,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禮部自然是不會管老百姓的,那讓他們管吏,也難為他們了,畢竟自律是很難的事,那就冇辦法了,隻能朝著皇帝陛下下手。
你朱元璋覺著有點彆扭,那太正常了,你還冇有領教過大禮議的滋味呢!要不是你太難欺負了,我們非讓你領教一下,什麼是以禮治國!
今天老李把這事點破了,懂的自然都懂。
張希孟突然發現,自己好像被老李綁架了。
他事先並冇有跟自己通氣……但是這麼改革製,張希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反對的,甚至說,張希孟要比老李還賣力氣。
讓百的本從輔佐天子,變治理百姓……這裡麵的差彆有多大,隻能說懂得都懂。
甚至可以誇張點說,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一步,張希孟甚至可以含笑九泉了。
所有不管李善長怎麼盤算的,張希孟都必須跟進。
上一次他裹挾了老李,這一次李善長就放手掏了一招,隻能說這塊老薑,是真的夠辣!
“啟奏陛下,民之大患,病在吾皇。陛下為萬民擁戴的天子,秉持民心治理百姓,以民為本,重興華夏。自然需要百察民心,秉持聖意,妥善治理百姓。臣以為李相所言,甚是妥當,臣附議!”
張希孟說完之後,俯在李善長的後。
他這幾句話,看似順著李善長講,但實際上卻是不著痕跡,幫著老李彌補了最大的。
因為李善長所講,設置百,不能隻是為了輔佐天子,這裡麵就藏著一個最要命的東西,你李善長主張改革製,莫非要削弱天子羽翼,架空陛下?
你李相公想要謀反不?
楊憲和胡惟庸等人都聽出來了,躍躍試,就想要發起攻擊。
可以說隻要張希孟不發言,他們就會跟老李玩命。
偏偏這時候張希孟不但發言了,而是還把話圓回去了,指出朱元璋是萬民擁戴,秉持民本治國……有了這一條,為治理百姓,設置吏,也就順理章。
陛下和百姓是一的,誰要是挑唆歪曲,就是離間君父和百姓。
有張希孟在這裡,斷然不會客氣的。
幾乎一瞬間,楊憲和胡惟庸都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是那句話,隻要左右二相聯手,就幾乎冇人能推翻他們。
果不其然,隨後朱升、汪廣洋、羅複仁、貴等人,紛紛出來支援。
這一項要命的提議,終於順當通過。
“李先生,張先生,你們堪稱咱的肱臂膀,製之事,關係到大明江山的本,千秋百代,朱家的基業,都在你們上了。這事到底要如何安排,還要你們好生商議,拿出妥當辦法纔是。”
張希孟和李善長連忙點頭,表示敢不鞠躬儘瘁!
一場前會議,總算結束了。
看似波瀾不驚,卻暗藏萬般殺機。
李善長也是老狐貍了,他這麼乾,確實有些魯莽……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個老傢夥算準了張希孟的反應。
他主挑事,讓張希孟幫著他善後。
要真是如此,隻能說老李這人壞了,簡直無可救藥了!
趁著前會議結束,張希孟想探探李善長的口風,可是令他訝異的是,老李居然說要回去仔細想想,理出些頭緒,再來和大傢夥商討,就這樣,李善長潤了!
張希孟越發篤定,李善長這個老狐貍,就是拋出一個要命的事,然後想要靜觀朝堂反應。
這老狐貍挖下了陷阱,到底要把誰埋進去,暫時還看不出跡象。
不過沒關係,你有耐心,我更有!
張希孟是渾不在意,這麼多年了,我要是玩不過你老李,還怎麼在江湖混?
你不是要閉門思考嗎?
那我就召集部下,大張旗鼓,討論此事。
看看咱們倆誰玩的更狠!
張希孟隨即給門下省吏下令,要求宋濂、劉基、龔伯遂、姚廣孝,甚至包括錢唐在,一起商議,要怎麼改革製!
反正不管老李是真的是假的,反正張希孟這裡,把攤子鋪開,把事搞起來。
到時候老李想要下車,也不能夠了!
劉伯溫和宋濂等人,顯然也對這個主張很興趣。
而且錢唐作為給老李提示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就拿禮部來說,錢唐認為百姓也需要教化,應該真正改教化部!
這個教化部包含了很多容。
對於學校,應該教學生什麼,應該給學生樹立什麼樣的觀念,朝廷責無旁貸。
其次,針對民間的種種況,朝廷也要管理引導起來。
比如民間七八糟的寺廟,都要悉數搗毀,各種神漢巫婆,也要清理乾淨。
還有,陛下進金陵之後,就封了青樓,廢了賭場,整個環境,為之一清。
可是隨著天下一統,江西、湖廣、河南,乃至北平,還有許多七八糟的東西,也應該一掃而!
“除弊之外,還要興利!朝廷要有東西,比如這一次國史館修了宋史,民間卻還在演貍貓換太子這種,明顯和朝廷主張背道而馳的東西,為什麼冇有人宣傳,冇有人管理,冇有相應的容推出……這些都是吏疏忽怠惰所致!”
劉伯溫深以為然,點了點頭道:“錢令史講到了關鍵的所在,自從吳提舉去了涼州,偌大的朝堂,竟然冇有人能創作新戲,為朝堂宣揚。百之遲鈍,簡直匪夷所思!”
姚廣孝冷笑道:“也談不上遲鈍,宮裡頭一點風吹草,他們都一清二楚。說白了,還是隻能往上看,不願意俯看看老百姓。”
宋濂眉頭一皺,輕聲歎道:“這就是李相公所言,設置百,並非為了治理百姓,由此看來,他說的還真是一針見!”
眾人商量了一陣子,大傢夥的看法漸漸統一,確實需要改革。
就拿戲曲來說,強大的宣傳,是起家的法寶,不能立國之後,就給丟了。
因此大傢夥建議,應該立個大明戲曲大劇場,召集這方麵的人才,創作作品,四演出,給百姓送去神食糧。
禮部的使命也必須改革……原本服務皇家的祭祀,禮儀,完全可以單獨立一個司禮監負責。至於禮部,應該有興學教化職能。
辦了這麼多學校,總不能悶頭教書,卻不知道為什麼培養人才!
正好這一次宋史修,也該給學生們一些思想教育。
畢竟如果朝廷不做這事,其他的力量就會捲土重來。
他們能教的,也就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學。
張希孟做再多的努力,也架不住日削月割,日拱一卒……時至今日,必須拿出措施來了!
再有就是針對民間各種七八糟的況,必須拿出措施。
治理這一塊,要更下力氣。
張希孟點了點頭,“錢唐,你提的這些,竟然和楚琦有許多不謀而合之,你們可以聊一聊,互相流,儘快拿出妥當辦法來。”
錢唐答應,很湊巧的是,楚琦竟然來了,跟著他的,還有一個來自高麗的僧人,辛旽。
“外藩小僧辛旽,拜見上國魯王殿下!”
辛旽說完,大禮參拜。他的聲音竟然因為激,而變得抖。仰慕張相多時,總算能見到真人了,那種,滿足,難以形容。
張希孟打量了一下這個來自高麗的僧人,便笑道:“起來吧,我聽楚琦說過,你有很多主張,也希在高麗均田?”
辛旽立刻點頭,戰戰兢兢坐下,隨後便說道:“張相,小僧拜讀了張相文章,以為張相所言,乃是天下至理,非大明如此,高麗小國,也該如此!”
張希孟一笑,“凡事都要因地製宜,要順應況。大明走到這一步,也是付出了許多的代價,又恰逢元廷昏聵,天災**,接踵而至,才能順利推行。以當下高麗的國,親近元廷的豪族大臣,依舊掌握大權,想要均分田畝,隻怕難上加難啊!我如果猜的不錯,他們上不得檯麵的手段,已經用了不吧?”
辛旽眼前一亮,慌忙道:“張相真是燭照萬裡,心如明鏡。確實有人誣陷小僧,說,說我和王後有染,還說我和朝中大臣的妻妾儘皆有染!”
張希孟忍不住哈哈大笑,“冇看出來,大師的還不錯啊!”
辛旽苦笑,“小僧窮苦人家出,禮佛多年,哪有什麼七八糟的心思……小僧此來,隻是想懇求上國,能夠接納高麗歸附,並且支援高麗,剷除豪族,均分田畝,小僧激不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