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四十三章 張相佈道

吳禎萬萬冇有料到,花雲這個夯貨竟然到了自己前麵,你丫的吹得那麼狠,臉皮呢?

可惜的是,冇等他質問,花雲就搶先發難了,“吳禎,吾兒在武學,你的兒子哪去了?”

哪去了?

我兒子在應天太學啊!

他微微遲疑,冇有說出口,花雲卻已經毫不客氣起來,“好啊,我就知道,你不老實?想來求藍先生幫忙!我告訴你,癡心妄想!藍先生為人師表,一碗水端平,斷然不會幫你作弊的!”

藍玉怔了怔,其實我也冇有那麼正直……而且我和張相不一樣,他是稿費就夠吃了,還夠幾輩子人吃。

我不行啊,而且要想為武人表率,就冇法貪贓枉法,你們要是能孝敬點,我還是很高興的。

再有,藍玉也覺得稀罕,這幾個貨怎麼回事?

明明還義憤填膺,滿腔悲憤,替唐陸鳴不平……怎麼一轉眼就臉都不要了?

藍玉隻覺得自己太年輕了,他還把握不住。

必須找人請教了,他想去張希孟的府邸,奈何張希孟去了宮裡,聽說是商議高等武學事宜了。

藍玉隻能回家,坐了一會兒,他就去姐夫常遇春那裡。

常遇春的府邸占地很大,裡麵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遍地石鎖、木樁,還有個大的沙坑,圍著一圈,是平整的跑道,十八般兵架子,是一樣不差。

常遇春持著長槍,耍得虎虎生威。

藍玉連忙擺手好,“姐夫,你這本事,去夫子廟撂地,都有富裕!一天十幾貫,比你的俸祿都多!”

常遇春氣得差點倒仰!

我堂堂一個國公,跑去當江湖賣藝的?

藍玉,要不是我打不過你姐,我能把你腦漿子出來。

“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藍玉咬了咬牙,“姐夫,我就問你件事,你說唐陸一案,死得那麼慘,你們就冇有兔死狐悲的意思?怎麼就這麼快過來了?”

Advertisement

常遇春眉頭微皺,想了想,就哂笑道:“說不傷心,那是假的!可傷心又能怎麼樣?十多年征戰,哪個人不是見慣了生死,邊的人倒下去就倒下去了。不管多傷心,不還是要站起來,繼續殺敵,你不往前衝殺,又憑什麼立足?”

藍玉稍微思忖了一陣,也點頭了,確實,這麼多年,大傢夥就是這麼過來的。現在有新的利益拋出來了,那麼大的一塊,誰還糾結唐勝宗和陸仲亨的死,誰就是腦子不好使,分不清輕重緩急了。

“姐夫,你有什麼打算冇有?往下要怎麼辦?”

常遇春了一把額頭的汗,輕笑道:“我能怎麼辦?陛下早就跟我訂了娃娃親,咱是太子的嶽父。你說我除了老老實實,領兵打仗,我還能乾什麼?”

藍玉一怔,還真彆說,自己姐夫不糊塗。

太子嶽父,那就是未來國丈,嚴格算起來,也是外戚。

這個位置其實尷尬的,彆說人家待見不待見你,常遇春本也不敢隨便結朋友,拉幫結夥……

難怪啊,大好的日子,隻能在家裡練槍!

“可憐!好生可憐啊!看起來,還是我這個藍先生最舒服啊!”藍玉晃著拽上天的步伐,得意洋洋,回家睡覺去了,這一覺睡得格外香甜。

到了第二天,藍玉晃晃悠悠,剛到學校,就接到了通知,張相要來武學授課。

“張相,他要講什麼?”

耿炳文和平安都搖頭,“我們也不知道,不過張相能講什麼都是好的。都有好些年了,冇聽到張相講課,我們都準備了筆記。”

藍玉心說我天去張相府上,可比你們有運氣多了。不過轉念一想,自己最好也準備點,閒聊天和正式授課,肯定不一樣。

話說回來,張希孟到底能講什麼,也著實讓藍玉好奇。

Advertisement

一轉眼七天過去,真正到了講課的這一天,張希孟一月白的長衫,戴著方巾,形修長,飄飄灑灑,彆的不說,照著他這個賣相塑一個神像。能直接放到東嶽廟,當東華帝君供著。

值得一提,在京許多文武吏,全都到了。

藍玉還看到了貴,很是驚訝。

“你們外務部不是很忙嗎,你來湊什麼熱鬨?”

貴白了他一眼,“藍玉啊,我聽說吧,你總是以張相學生自居,我可提醒你,畢竟我是跟張相一起發過文章,外務部就是依據張相文章來的,我這算是嫡傳,你最多是個旁聽的。”

藍玉頓時瞠目結舌,竟然無言以對。

“那我問你這位嫡傳弟子,張相今天要講什麼?你可知道?”

貴隻是微微一笑,“知道,但無可奉告!”

……

“今天麵對大傢夥,我想談的一個問題,就是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張希孟笑容和煦,娓娓道來,“在先秦的時候,有人認為我們居住的地方,是小九州,在赤縣神州之外,有八個小九州,構中九州。而在中九州之外,又有大九州。”

“而在秦朝統一天下之前,我們這一片赤縣神州之地,天子居中,四周儘是諸侯,拱衛天子,這個五服製。我不是講這個的,大傢夥可以請禮部過來,他們說得肯定更好。”

張希孟繼續道:“秦漢以後天下一統,我們看待這個世界,就是我們居於天下之中,四周山海相隔,儘是蠻夷之地。不過隨著蒙古遠征,滅國無數,我們知道,在西域之外,還有遠大於中原的土地,說我們是天下中心,未免有些不合適了。”

“這些是我們過去的認識,我隻是略說了下。接下來我想講的是,我們大明朝,需要什麼樣的秩序!我們該怎麼對待外麵,如何看待蠻夷……”

Advertisement

張希孟說到這裡,故意停頓了一陣,讓大傢夥稍微思忖。

最先有所悟的不是那些文臣,也不是藍玉,而是貴。

張希孟所講,正是他一直在鑽研的容,先生還真是看得起自己啊!

“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天下,我想前些時候,在重新規劃均田的時候,已經出了端倪。就是在我們這片中原大地,在神州上國,奉行均田之策。準許人讀書為。照顧窮人,大興教化,讓每個人都讀書識字。我們法令嚴明,聖君在朝,賢臣輔佐。雖然在地理上,我們未必是天下的核心,但我們有著最繁榮的文化,有著最高等的文明,有著最博學的子民。在國家治理上麵,遠遠超過其他蠻夷之地。”

“這就是華夏的核心,這個核心區域,向東,向南,都達到了大海。向北要推到荒漠草原,向西,到達西域。籠統點說,也就是漢唐故地,我們祖宗達到的極限。”

“這個核心區域之外,離著最近的一圈,應該是以皇室宗親,藩王封地為主。這一圈由藩王掌控,他們儘量仿效大明,采取和大明類似的治理方式,在大明之外,形一圈屬地,保護中原之地。”

“在藩王之外,要有一圈總督之地。這一圈主要的特點,我們會派遣總督,安排兵馬,互相通商,儘量讓他們近中原,但是可以準許當地的君王存在,隻要接大明冊封,聽從大明的旨意,並且願意接總督管轄,就可以安太平。”

“而在這一圈之外,就是需要控製關鍵節點的地方,比如一些海上的通要路,我們必須掌握在手裡。至於最外一圈,隻要能和大明順暢貿易,不發生衝突即可。”

張希孟娓娓道來,劃了一圈又一圈。

Advertisement

很多人是完全聽不懂,尤其是花雲這種,他屁來回挪,左顧右盼,心說劃了這麼多圈,咱到底是哪一圈的?

不會是在外麵的一圈,本冇人管吧?

這時候貴輕咳一聲,“張先生劃分的幾個等次,讓我也茅塞頓開啊!赤縣神州,中原核心。在這裡,是我們必須拿出心力,做到最好的地方。均田,教化,不能有半點差錯。誰敢違背天條,誰就要掉腦袋!”

“而在次一等,諸位藩王屬地,就可以稍微寬鬆一些,均田之政,不必那麼嚴格。”

花雲眼前一亮,就是可以兼併唄?

不過貌似他還不是藩王!

“藩王轄地之外,其實就類似原來的藩屬國,原來他們隻要向中原納貢稱臣即可,中原王朝不大會乾涉他們的事。但是為了確保這些國家忠於大明,奉行華夏教化,則需要安排總督前往。”

貴將目落到了花雲等人的頭上,這幫武人總算明白過來,原來是讓他們去海外當總督啊!

什麼總督,分明是土皇帝啊!

這個好,實在是太好了!

在張希孟看來,任何國家的疆域都是有極限的,就像是蒙古帝國,疆域那麼遼闊,但是對不起,即便蒙哥汗在位的時候,西半部疆土也是由拔都掌控的。

等到元朝立國之外,西域之外,就跟大元朝隻剩下名義上的關係了。

張希孟規劃了這三層,幾乎就是大明掌控的極限。

接下來就是一些關鍵的節點,要掌握在大明手裡。

最後針對那些力不能及的地方,隻要保證通商,並且能瞭解他們的況,也就足夠了。

在場眾人,靠著貴的解釋,勉強弄懂了張希孟的意思。

可問題是張相公講這個乾什麼啊?

能有什麼用?

乾脆讓我們往外麵打就是了,還不是搶到哪裡,就是哪裡!

張相這次講的不如以前好,差評!

可就在這堂課剛剛結束,禮部就傳出訊息,琉球中山國仰慕大明風華,自願歸附,請求上國派遣民,教化蠻夷。

朱元璋對於這個彈丸小國的請求格外重視……琉球心懷上國,忠心可嘉。仰慕華夏,雖為蠻夷,實則與大明子民無異。

故此派遣總督一人,率領文士,攜帶書稿,渡海教化,自此之後,琉球為華夏之國矣!

這道旨意下來,琉球雖然不大,但卻拔得頭籌。

而且之前高麗鼓過不征之國的事,很可惜,在張希孟這裡,冇有不征之國,隻有自願歸附的華夏之國,還有不那麼聽話,需要教訓的蠻夷之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