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

張希孟拋出了自己的建議,劃分行省,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事,除了這幫人爭論的那些之外,還要均衡財力,讓每個省都有相對充沛的財源。

尤其是富庶的地區,不可能都劃給一個省,讓一家專

同時呢,又要打破區域阻隔,哪怕在省,也能形不同文化區域間的流,避免形一個個不好擺弄的集團。

大明剛剛立國,不論紅巾軍,還是元廷,都有地方割據的問題,這也是必須納考慮的範疇。

張希孟提出設立淮西省和淮東省,並且讓兩省地長江,南北相濟,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讚同,其中最為滿意的竟然是朱元璋!

冇錯,老朱是濠州人,手下的鐵桿老兄弟都是淮西人。

雖然他現在是天下之主,但總歸也想著老鄉一些。

而且就在這兩年,淮西又出現了水旱災害,去年的時候,糧倉懷遠縣居然八土地絕收,要不是此前還有些存糧,就要出大事了。

之所以會如此,依舊是治河的問題。

雖然老朱已經不餘力,但是自從北宋綿延至今,幾百年的水患,卻不是幾年之功就可以解決的。

遇到了不好的年份,依舊有反覆。

如果想徹底解決水患,繼續加大投,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這個投,既需要朝廷撥付,也需要地方籌措。

把江南富庶的地區,和兩淮飽水患的土地合併在一起,實現貧富相濟,南北幫扶,對口支援……絕對是很不錯的主意。

因此就在張希孟提出建議之後,朱元璋親自下場了。

老朱將安慶、廬州、宿州、泗州,悉數劃淮西省,同時又加了江南的池州、徽州,蕪湖,太平……基本上安慶和徽州湊在了一起,一個新的省份,呼之慾出。

Advertisement

隻是到了此刻,還不能算大功告

因為在淮西省的東邊,還有個淮東省。

這個淮東省包括了江北的泰州、高郵、興化、淮安、鹽城,以及江南的蘇鬆常鎮,基本上就是當初張士誠的地盤。

麵積雖然不大,但是這一塊的經濟潛力無窮無儘,蘇州的綢,鬆江的棉布,劉家港的造船,江北的食鹽,另外還有運河貫通……不說天時地利,也是老天爺拿著飯勺子,在後麵追著餵飯。

想不發達都不行。

麵對此此景,就連朱元璋都撓頭了。

怎麼辦吧!

繼續拆分,那就碎一地了,如果不拆分,又該怎麼辦?

老朱思前想後,現在就剩下兩個地區可以做文章了。

一個是徐州,一個是揚州。

明初的揚州可不一般,因為這是老朱最早搶占的大城市,足有八十萬人口……張希孟是花了大功夫規劃揚州的。

此刻的揚州有龐大的軍工作坊,有數量眾多的冶鐵作坊,大明一半的火,全都出自揚州。

如果將揚州併淮東,那麼這個省就原地起飛了,簡直要什麼有什麼。

朱元璋思前想後,又看了看張希孟,就說道:“這樣吧,以運河為界,揚州府治在運河以西,就併淮西省,另外將徐州算淮東省。”

張希孟略沉,也隻能答應,雖然和後世略有差異,但也可以接

畢竟一個龐大的南直隸算是提前消失了。

張希孟又提議將江北的真州,還有溧水、溧、句容,悉數併應天府,讓應天除了上元和江寧兩縣之外,再增加兩州兩縣,雖然鼓搗出一個小南直隸。

另外呢,再把濠州升格府。到底是龍興之地,規格要高一些。

這些建議老朱都一一采納,朱元璋的心也很不錯。

Advertisement

“淮西,淮東,浙江,福建,廣東,江西……這幾個關鍵的行省已經劃分完畢,接下來還有山東、河南等地,你們也都回去權衡思索,要怎麼劃分,務必要一公心,為了大明長遠考慮,為了天下安寧,多用點心。”

老朱代之後,就讓群臣散了。

原來這一番討論,已經用了差不多一天時間。

張希孟也說得口乾舌燥,他返回了府中,簡單用了點飯,又去看了看兒子,張庶寧小朋友在練字,一筆一劃,寫得十分認真。

張希孟也冇什麼好說的,他的字始終算不得好,隻能說中規中矩,也冇什麼能教孩子的,隻是默默看了一會兒,就告訴兒子,早點睡覺。

隨後張希孟又去了書房,劃分行省自然不是在地圖上簡單的分割一下就完事了,接下來還有複雜的接,甚至是長期的磨合。

張希孟翻找一些卷宗,想要仔細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但是正在他準備忙活的時候,突然下麪人回報,說是徐達來了。

張希孟大吃一驚,連忙讓人把徐達請進來。

落座之後,張希孟就笑道:“不愧是徐大將軍,訊息這麼靈通。”

徐達連忙道:“多謝張相高義,今天要不是張相替我們說話,還不知道要怎麼被人欺負呢!”

張希孟笑道:“你這話就過了,試問哪個文臣有膽子欺負你們這些開國功臣?他們是不想活了?且不說你們如何,就算是主公也不會答應的。說到底,還是為了日後做準備,咱們把規矩定好了,後人就能些麻煩。”

頓了頓,張希孟又道:“當然了,如果後人不爭氣,非要敗壞國典,到時候我們都瞪眼,也冇有辦法。”

徐達忍不住大笑,“張相客氣了,我盤算著,讓皇子武學,又有那麼多青年才俊在裡麵,等日後他們長起來,不論是宮中,還是朝中,都有人替武夫說話,再想欺負武人,也冇有那麼容易。”

Advertisement

張希孟笑著點頭,徐達果然能領會這些安排的用意。

“你大晚上急著過來,隻怕不是為了激我這麼簡單吧?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張希孟笑嗬嗬道:“跟這一次劃分行省有關係?”

徐達怔了怔,突然道:“張相,確實是有關係,我現在也不好說有冇有問題,但我覺得張相最好提前做好準備,免得手忙腳。”

張希孟眉頭挑,能讓徐達煞有介事,過來提醒,必定不是小事。他沉再三,突然意識到了什麼。

“你擔心的是揚州?”

“對!”

徐達連忙點頭,“張相睿智……當初上位渡江占領金陵,留在江北的兵馬,就以彭帥和繆大亨為主,他們屯紮在泗州和揚州之間。其中彭帥主要負責防元兵,而繆大亨則是長期坐鎮揚州,總司軍務,生產武軍需,他還多次到上位嘉獎,是個乾吏能臣。”

張希孟點頭,“確實如此,奈何在三年前,繆大亨突然病逝,要不然論功行賞,必有他的爵位。此人不論治軍,還是治民,都有些本事啊!”

能得到張希孟如此評價的,在武將之中,數量很稀

除了西涼王馮國用之外,也就是康茂纔等寥寥數人而已。

一個人能領兵打仗不難,但能管理好地方,把發展建設也做好,那就算是奇才了。

徐達見張希孟盛讚繆大亨,稍微沉,隨後道:“張相,繆大亨確實人才,但,但我聽說,他的親眷卻並非如此,尤其是他的兩個兒子,一個把持了數十冶鐵作坊,另一個將不田莊納他的名下,另外繆大亨的小舅子此前在鹽務的事,也有牽連,反對常平倉賣鹽,他就是其中之一。結果最後是揚州知府等人被殺。”

Advertisement

徐達說到這裡,也就停了下來。

為一名最了得的統兵大將,他絕不會信口開河,幾乎可以百分百確定,繆家這幫人,問題不小,甚至會目驚心。

張希孟也陷了沉,“這一次重新劃定省份,將揚州給了淮西省,自然要過來清點家底,有關那些營作坊,也要歸兵部和工部,倘若繆家人牽連其中,有極大的弊端。隻怕到時候國法無,誰也救不了他們!”

徐達微微點頭,“張相心裡有數就好,我先告辭了。”

張希孟點頭,送走了徐達,他稍微沉,立刻讓人來了一個門下省吏。

此人姓馬,馬君則。

冇錯,就是宋濂寫文章的那位,他不負宋濂希,刻苦學習,通過了科考,就在不久前,又通過了號稱史上最難的門下省考試。

為張希孟的部下。

“你現在就去揚州……當初揚州人口太多,難以供養,我曾經安排揚州百姓,到滁州等地屯田種地,如果有人想侵吞田產,就隻能這些田莊的主意……你去調查一下,不論結果如何,都要如實告訴我。”

馬君則躬領命,隨即趁著夜,離開了應天……冇有讓張希孟等太久,十天之後,馬君則就帶著訊息回來。

果然是東馬生,辦事本事就是強!

“張相,據卑職初步估算,差不多有十五萬畝田產,落了繆家之手,這裡是清單!”隨後馬君則又拿出了幾份書,遞給了張希孟。

“這是被侵奪田產的百姓遞上來的。”

張希孟拿過來,仔細看了看,越看眉頭越是深鎖,最後深吸口氣,無奈道:“看起來,又要一場雨腥風了!”

他讓馬君則先去休息,隨即將這些證據都收拾起來,裝在了遞給朱元璋的盒子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