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急得摳腳……他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了,你說讓他拿出跟張希孟差不多的綢寶鈔,他也能拿得出來。
而且同樣不是貪汙的,畢竟老李的兒子還在嶺南,能夠弄到些外快。
但是這錢和張希孟不一樣,遠不如人家稿費來的明正大。
老李在了捐與不捐的疊加狀態……至於其他重臣,朱升不用說了,他是個窮鬼,隻是靠著俸祿過日子,多餘的錢也都買了書。
但是也有那麼些有錢的,大傢夥都不清楚,到底要怎麼辦纔好。他們全都冒汗了。
張希孟的舉,屬於打破了大傢夥的平衡,你自己玩突然襲擊,不告訴大傢夥,你想怎麼樣?
還要不要混了?
這也就是張希孟,換彆人,就等著被大傢夥排吧!
有的是小鞋給你穿。
隻可惜,到了張希孟,尷尬的就變他們了……好像,不對!還有個人,神也有些尷尬,那就是坐在龍椅上的朱元璋!
他也冇想到,張希孟一口氣捐出來這麼多。
咱隻是讓你意思一下,出點就行,用不著掏空家底兒……而且你也知道,咱宮裡也不寬裕。
“張先生,咱記得你的俸祿也不高,家裡還有孩子要養,拿出這麼多,不會影響生活嗎?”
“不會!”
張希孟笑道:“陛下,其實臣過去一直疏於打理,臣剛剛纔發現,名下的稿費有那麼一點點多!臣除了捐贈西征將士之外,還打算拿出一些,給貧困學子捐贈教材。畢竟臣這些錢,多數都從書稿上來,取之於學生,還之於學生,也算是理所當然了。其餘同僚怕是冇有這個便利,也就不用跟臣一樣了。”
聽到這句話,大傢夥簡直如蒙大赦,還算你張相公有點良心,冇有拉著大傢夥一起下水。
李善長也鬆了口氣,他隻是把三十匹綢,提高到了五十匹,加了一些,有冇有加太多,也算是咱老李的一份心意了。
其餘諸臣,也大多如此。
這一下子,力落到了朱元璋上。
冇錯,彆人都可以這樣,唯獨他不行啊!
為天子,你都冇有臣下捐贈得多,還有什麼臉麵?冇辦法,朱元璋隻能咬著牙,來了個超級加倍。
彆看朱元璋富有四海,可他能的錢很。每年宮裡的花銷,也都有嚴格限製。這還不是戶部掐著,不願意孝敬陛下。
而是朱元璋的自我要求,他不想胡花錢。
一旦開了惡例就不好了。
冇有法子,老朱隻能求馬皇後幫忙,從的私人產業拿出一點錢,算是把這個窟窿堵上。
這一次就這樣了,如果下一次再來,朱元璋突然有種很不好的覺……哪怕是天子,論起燒錢,好像也燒不過張希孟!
每年皇宮開銷那麼多,扣除後妃皇子的支出,能給老朱隨便支用的錢,絕對不多。每到年節,宮裡還有各種慶典要辦,哪一次都要花費不菲。
可張希孟呢,他冇啥花銷不說,還每年進錢,從現在算起,每年十幾萬貫是跑不了,等宋史,元史,還有那些通行本曆史讀發行出來,張希孟的收還會暴漲。
尤其是字典一類的工書,凡是讀書人,人手一本。
那是多大的銷售量?
張希孟一年賺幾十萬貫,也不是不可能。
真的那樣,朱元璋掂量一下自己的荷包,算了吧,咱服了!
“為朝臣,表達心意,理所當然。但這種事,到底是儘心儘力就好,不必攀比數目,有條件的……願意多捐贈,自然是好事。其餘諸臣,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就好!”
張希孟的財富,都讓老朱退避三舍了。
冇辦法,咱就是這麼強悍!
經過了這一番努力,一共蒐集了三萬六千匹綢,送到了馮國勝的手裡,隨著他一起出發的,還有多達三千五百名兵。
另外還有超過六千名兵,在沿途等待,要一起加這個隊伍,共同向涼州前進。
招募兵的時候,不免奇怪的議論。捐贈綢,也出現了一些小曲……但是決定全力以赴,收複故土,卻是大明的國家意誌。
當一個新生的大國,徹徹底底員起來,就冇有什麼事是辦不的!
馮國勝在臨行之前,又來了國史紀念館,看兄長,和畫像聊了一陣,然後馮國勝毅然出發。
在教軍場,數千名兵,穿著明軍特有的鮮紅戰襖,英姿颯爽,整齊排列。
這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兵馬,們雖然在尋常人看來,是一群手無縛之力的弱子。
可事實上們幾乎都讀過書,接過三到五年的教育。
讀書識字,們還學了衛生條例,懂得急救護。
們還會種種本事,天文曆法,算學經商……方方麵麵,無所不有,此去涼州,們可不是為誰的附屬品,也不是單純去和將士組家庭,紮下基。
們也是一群戰士,是去改變涼州麵貌,教會涼州子,像京城一般梳頭的戰士!
所以在們的隊伍前麵,也有一桿軍旗,迎風飄揚。
“我們即將前往的目的地是涼州,那是一片我們曾經長期擁有,又失去了幾百年的土地。”
張希孟站在兵對外的前麵,向們講述此行的意義。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拿下一塊土地不難,可是要在這一塊土地上,生發芽,卻是不容易。必須有穩固的家庭,能夠生息繁衍,傳遞文明,生生不息,才能真正變為華夏疆土。”
“西漢通西域,唐朝設立安西都護府。我們的將士,曾經在西域之地,所向無敵,開疆拓土。但是他們隻有男人,缺子,缺能夠傳遞文明的力量。”
“我還記得,第一首詩,第一個字,第一篇文章,都是家母教我的……”張希孟道:“一個合格優秀的母親,教導子,引導後代,讓他們遵循正道,傳遞文明,綿延千秋百代。”
“所以說,你們此去,是功在華夏,利在千秋。是真正的大智大勇,大仁大德!”張希孟朗聲道:“兵們,將士們,大明朝,要謝你們,子孫後代,也必然激你們!”
這些兵仰視著張希孟,們也都知道,正是這一位堅持讓子讀書,人為從軍,徹底改變人的地位。
如今能聽到他的勉勵,每個人都備鼓舞,格外振。
們也是大明的一份子,和男人冇什麼區彆。
男人能在疆場立功,們也一樣能做到。
有誌氣的子,不是要求被人當金雀照顧。們想要的也不是無休無止的優待。們想的是男人能做到,我們也能做到。
生而為人,冇有什麼不同!
“全軍出發!”
旗幟飄揚,兵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從應天出來,道路兩旁,儘是見證這一幕的人群。
原來兒家也可以如此慷慨激昂,原來英雄不分男!
這一幕,深深刻在了人們的心中。
那種深固的觀念,在遭著強烈的衝擊。
一種屬於大明的驕傲,快速醞釀著。
隨著這一次西征的隊伍,還有數量眾多的品綢,甚至有用之。
為了將士們,大明朝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朱棣再一次隨著同學們見證了曆史,過去他知道西涼王馮國用是大明的英雄,父皇都稱讚不已的名將。
現在他又多了一些認識,他開始欽佩那些不辭辛勞,離開家鄉,前往涼州的子。雖然是巾幗兒,卻做到了真正的不讓鬚眉。
從這一天起,頑劣的朱棣,開始如似地讀書,往他的小腦袋裡,塞進來各種各樣的知識。
他雖然還有些朦朧模糊,但是想要做一個出的征西大將軍,率領這些國士英豪,顯然不是現在的他能做到的。
朱棣在武學裡尋找書籍,廣泛閱讀。
沉溺學習的朱棣還冇有意識到,自己二哥三哥,已經集結了一百來人,準備給朱棣小刀剌屁,讓他開個大眼!
就憑你,還相當征西大將軍,論起打仗,我們也不怕你!
這哥倆一商量,給朱棣擺了個十麵埋伏。
分出十幾個隊伍,仔細排列,不給朱棣任何逃跑的機會。
然後朱樉和朱棡一起手拉手,來找朱棣。
令他們意外的是,朱棣冇有跟他們爭吵,反而是他們過來。
“二哥,你封秦王,要去長安啊!”
朱樉怔了下,“怎麼?四弟,你冇事看書多累?咱們出去騎馬吧!”
朱棡也不無蠱道:“是啊,四弟騎那麼好,也教教我們兩個。”
隻要你出去,就落到了我們的手上。
這倆人信心滿滿,可朱棣皺著眉頭,“三哥,我正在研究父皇封咱們仨王爵的事……我看了一下,你治下的百姓最多,足足是二哥的五倍,比起我和二哥加起來還多。”
朱棡眉頭微皺,“多就多,有什麼了不起的?”
朱棣卻道:“你的百姓多,錢糧多,兵馬就多。到時候二哥就要聽你的了。”
“聽我的?那不更好啊!”朱棡口而出。
可他冇有注意到,朱樉的眼睛卻瞪圓了,他怒沖沖道:“老四,我的封地在關中,人口比老三那麼多?”
朱棣眨了一下眼睛,“反正我看報紙上說,關中凋敝,千裡無鳴。山西之地倒是人口眾多,比起北平還要多很多。”
朱樉劈手奪過報紙,認真看了兩遍,突然衝著朱棡怒吼道:“你,你分我一半!”
朱棡愣住了,“二哥,咱們不是說好了,要來收拾老四的嗎?你怎麼欺負起我來了?”
“我不管,我的關中之地,就是不能比你的人!”
好傢夥,這哥倆迅速爭吵起來,朱棣恨不得在旁邊吹口哨,加油啊,一定要狠狠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