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

儘管已經有所準備,可馮國用走得還是太快了。論起年歲,他也不過是四十二歲罷了……一位將軍,年富力強,本可以建立更大的功勳,但是卻匆匆離去。

回顧馮國用的一生,他頗戰略眼,諫言朱元璋渡江攻取金陵。不論是中原決戰,還是平定關中。

馮國用都表現出了極高的水準,收複涼州,鑿穿河西,恢複西域之地……本來他可以走得更遠。

但即便如此,他也足以名列大明最傑出的將領之列了。

馮國用曾經用一年左右的時間,總結了三十多萬字的耕戰方略。他的所有心得會,用兵韜略,都教給了部下。

是馮國勝,也包括傅友德、丁普郎等人,他冇有半點保留。

馮國用雖然走了,可西征大軍卻在他的規劃之下,繼續高歌猛進,向著西域前進。

對於這位心腹將的離去,朱元璋心緒難平,加馮國用保銜,諡號“武翼”,命國史館陳列畫像,以供世人瞻仰憑弔。

方隆重祭祀,民間更是慨萬千。

過去大明所向披靡,並冇有如此級彆的將領犧牲,因此大傢夥都覺得我們會一直贏下去。

可是這一次卻告訴大家,即便會贏,也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

想要恢複祖先的榮,拿回屬於華夏的土地,絕對不是寫寫文章,振臂呼籲幾聲就行的!

必須用兵,必須要打,必須付出足夠的代價……這不是一件可以馬虎的事

有人或許要問,這樣做值得麼?

聽說西北之地,一片荒涼,那裡生活的百姓,皆是目人,和中原迥然不同,本冇有必要收回來。

相安無事,過安穩的日子不好嗎?

不打仗,就不會有犧牲。

這就是很多人的固的觀念,他們似乎忘記了,你可以選擇不打仗,但是你的敵人一旦選擇了戰鬥,你就隻剩下兩個選擇,要麼積極應戰,要麼閉目待錘。

Advertisement

畢竟你的希,冇法影響彆人的意誌。

隻有你的實力,才能威懾敵膽!

好在持有這種天真想法的人,已經左右不了大明的決策,在朝中毫無影響力不說,甚至在民間,報紙上也懶得發表他們的文章。

報紙喜歡的是鼓勵用兵,激勵士氣的文章。

眼下朝廷招募兵,一起前往西域戍邊。

為了複故土,西涼王已經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接下來我們或許還要付出更多,但是我們不會害怕,不會惶恐!

前赴後繼,直到實現目標為止。

各地的兵招募點,人數增加了足足三倍!

奉天門的對麵,應天百姓,自發出工,協助修建國史紀念館,隻用了不到三個月時間,就把一切都修建完畢。

一座雄偉的建築,赫然出現在應天城中。

就在此時,護送馮國用棺槨的隊伍,也渡過長江,回到了金陵。

碼頭之上,聚集了數以萬計的百姓,大家翹首以盼,焦急等候著靈柩歸來。

船隻靠岸,馮國勝穿著麻孝服,最先走了出來,他的麵凝重,宛如一塊冰,,自從兄長去世,他就冇有再笑過。

如今重迴應天,放眼看去,無邊無際的人群,都在這裡等待著,那種期盼,重視,讓馮國勝的心略微舒服了些。

兄長到底不是白死了,這麼多人,還都記著他,等著他!

“大哥,你的在天之靈,可以告了!”

馮國勝默默在心裡說著,隨後他讓手下人,從船艙裡抬出一麵金牌,然後就下了船。至於馮國用的棺槨,並冇有隨著回來。

當穿著素白服,扛著金牌,從人群當中走過的時候,麵對這麵意義富的賜金牌,人們紛紛跪倒,有哭聲傳來。

想當初,嶽飛北伐,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十二道金牌,斷送了恢複中原的希。如今天子提前賜下金牌。

Advertisement

明軍將士,高歌猛進,複大都,收複關中,拿下涼州,叩開河西大門。

宋以昏聵,斷送江山。

明以英睿,就大業。

一塊金牌,兩個王朝。

在國運言之,天差地彆。

對於領兵名將來說,個人命運,更是毋庸多言。

就連百姓,也能清楚覺到,在大明,他們會到的是慷慨激昂,是創業維艱,高歌猛進的代價。

回到宋朝,他們能覺到的,就隻剩下風波恨,無儘的屈辱,還有淪為奴隸的悲歎。

馮國勝帶著金牌,進金陵城,在無數軍民百姓的注視下,步奉天殿。

“臣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行了大禮之後,馮國勝又沉聲道:“啟奏陛下,遵照西涼王願,已經將他的安葬涼州城外。他說要時刻盯著將士們,隻許向前,不許後退。收複西域之戰,不允許任何人有半點退!他此去已經無法返回,隻有將金牌給陛下!”

說完,馮國勝五投地,淚水奔湧。

朱元璋雖然已經得到了呈報,可是從馮國勝口裡說出,依舊讓他心澎湃,難以平靜!

猛然,朱元璋看向了那塊金牌。

當初賞賜金牌的場景,曆曆在目,恍若昨日。

朱元璋斷然道:“傳旨,將這塊金牌速速送至國史館,供奉起來,以為鎮館之寶!”

下麪人連忙答應,從馮國勝手裡接過金牌,轉下去。

隨後朱元璋看著馮國勝,又道:“咱加封你為征西大將軍,賜金印,節製西征諸將。”

老朱突然的加封,讓馮國勝一愣,他下意識抬頭,迎麵正好撞見了朱元璋的目

按照當初設想,朱元璋是有意讓朱文正接替馮國用的西征大都督。

可是此刻,朱元璋臨時改變了主意。

“馮國勝,你可有把握,做到你兄長的程度?”

Advertisement

馮國勝一怔,隻能老實道:“若以今日而論,臣遠不如兄長,若以他年而論,臣,臣必勝過兄長百倍!”

“好,有誌氣!馮國勝,你記住了,替咱打下去,替大明朝開疆拓土,給咱滅掉蒙古諸藩國。打出比漢唐更盛的國威!”朱元璋朗聲勉勵。

馮國勝漸漸漲紅了臉,他知道,這不是自己一人的功績,更是兄長的願,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臣,遵旨!”

馮國勝朗聲答道,隨後他立刻道:“臣懇請陛下,準許臣儘快出發,軍如火,臣一刻也不願意多留。”

可這一次朱元璋並冇有答應他,而是說道:“馮國勝,你先不要著急,西涼王的金牌需要擇吉日送國史紀念館。至於另外一方麵,各地已經有上千兵,投行伍,從軍報國。這一次你返回涼州,就把們帶過去!”

馮國勝大吃一驚,“陛下,涼州苦寒之地,男人尚且生存艱難,兵何以為生啊?”

老朱道:“不論男,皆是大明子民。們也有為國效力之心。更何況男耕織,夫唱婦隨,隻有互相配合照顧,才能紮下來,安安心心,守住疆土。”

馮國勝愣了片刻,他這才明白過來,原來這些兵竟然是幫著他們解決最要的問題,想到這裡,馮國勝大喜過

“臣代將士,叩謝天恩!吾皇萬萬歲!”

等他謝恩之後,張希孟才道:“馮將軍,當初大唐安排兵將駐守西域,安史之以後,通斷絕,守軍無法回來。他們駐守西域,直到白髮蒼蒼,此心不改,最後被消耗一空。那是個很悲壯的故事。”

“這一次我們向西用兵,不管是男子漢,也有巾幗英雄,我們不要拿回土地,還要生生世世,生息繁衍,永遠以最好的狀態,守住故土!你可要聽好了,這些兵不是去伺候那些糙漢子,不是給他們當侍丫鬟……他們也是有軍籍的戰士,是去並肩戰鬥,你明白嗎?”

Advertisement

馮國勝再三沉之後,用力頷首道:“將士一致,軍民一致!要是誰敢欺負兵,或者親之後,相公娘子鬨起來,我一定嚴懲不貸!”

張希孟含笑點頭,“就是這個意思!你先不要著急,稍微等幾天,很快第一批兵就會湊齊!”

馮國勝應了下來。

數日之後,應天百姓,扶老攜,走出家門,向著最新落的國史紀念館而去。

在此之前,應天的將士,還有太學生員,悉數到場。

人群中間,朱棣,還有其餘武學員,都排著整齊的隊列,凝視著前方。

一向作天作地的朱老四,此刻一語不發,神肅然。

終於,馮國勝在萬眾矚目當中,出現在百姓的前麵,在他的後,是那一塊金燦燦的令牌。

張希孟已經等在了門前,他同樣神肅穆,引領著馮國勝進去,他們一直走到了一麵畫像之前,停下腳步。

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兄長畫像,馮國勝拜倒在地,失聲痛哭。

張希孟就在旁邊默默注視著。

待到哭得差不多了,張希孟才請馮國勝出來。

等他們退出,又有人將一個紅木盒子送到了張希孟手裡,在盒子之中,正是朱元璋讓人打造的征西大將軍之印。

張希孟對馮國勝道:“令歸館中,印出君上!公承接此印,當為國西征,鑿穿西域,重現漢唐之盛!”

馮國勝立刻抱拳拱手,“馮國勝義不容辭!”

說完,他單膝點地,接下了大印。

剎那之間,軍民百姓,齊聲好,見證著了不起的一幕,繼承誌,繼續開疆拓土!

人群中的朱棣,瞪大了眼睛……他突然意識到了什麼,原來自己的征西大將軍,就是過家家,人家這個纔是真的!

從紀念館回來,朱棣默默在座位上又加刻幾個字:立誌為征西大將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