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唐盜帥 第677章 最幸福的人(全書完)

《大唐盜帥》 第677章 最幸福的人(全書完)

世家的覆滅,是歷史的必然。

他們的存在,嚴重的造了一種壟斷,使得寒門士子難以有一展所長的機會。

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並非是一件好事,也因如此,英明神武的隋文帝楊堅才會創出科舉制度,為了就是遏制門閥世族的長。只因世族力量過於強大,科舉制度並沒有改變多現狀。

直到唐朝,況才有所好轉。尤其是貞觀一朝,李世民有著不輸於楊堅的高瞻遠矚,即位之後就將門閥世家視為肘腋之患,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他做了許多制世族門閥的事,重視科舉,扶持關隴世家等等,但因門閥世族固,取得的效果並不明顯。

杜荷的出現是改變一切的源頭,他最大的長即是擁有千年的知識,據種種況改良了印刷,改良了造紙,通過各種促進社會發展的手段,讓門閥世族的地位搖。最後更是隨著弒君案的發生,使得門閥世家到了致命一擊。

趁他病,要他命,這個簡單的道理李世民還是懂的的。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世民據那些出至世家的員,自的才華,或裁減或調離,將他們打散開來,不能互相依仗。如果他們能夠在獨立的環境下,依舊能夠為一方良吏,則意味著他們卻又才能,值得重用。反之,則才能有限,將這個造福一方的機會讓給他人。

只是短短的年余間,各種合理的政策,科舉中越來越多的寒門士子贏得了一展所長的機會,功的為了地方明吏。因為百姓得到了許多學習的機會,民間也湧現出許多德才不輸於世家的大學者大儒。世族的威信,與日劇減,漸漸淡出了士林界,不再到盲目的追捧與崇拜。

Advertisement

唐朝的肘腋之患,也得到了治。

至於外敵,唐朝已經沒有敵手了,經過長時間的四方征討,東突厥、吐谷渾、薛延陀、高昌、高句麗、吐蕃、南詔等等能夠給大唐帶來威脅的敵人,一個個都了證明唐朝強大的證據,消失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唐朝都在致力於部發展。尤其是海上的綢之路,更是取代了陸路,為了大唐全新的經濟命脈。

為了穩固海上綢之路,杜荷提議組建水師,發展水上艦隊。大唐王朝步戰騎戰,天下無雙,但水戰卻並不盛強,並沒有一支能夠引以為傲的海上艦隊。

高瞻遠矚的李世民同意了這個提議,招募海民,募集工匠,一邊著重於水軍的訓練,一邊致力於戰艦的研發。

雖然沒有強敵,但大唐的經濟軍力都沒有因此而拉下,反而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貞觀二十年,平靜了五年的大唐王朝終於遇上了愚昧的挑釁者。

遠在東方的島國,眼紅於大唐王朝蒸蒸日上的經濟,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貪婪,私底下喬裝海盜,對於海上綢之路的主要航道展開了搶劫屠戮。

同時倭國天皇還自作聰明的派使者出使大唐,表示若能夠發展兩國邦,倭國願意配合大唐全力圍剿海盜。

因為杜荷的一直從中作梗,唐朝至今都沒有與倭國建立邦,雖然倭國年年都派出使者示好,但都無果。

倭國使者的態度激怒了好面子的李世民,他還不知道海盜是倭國搞的鬼。不過海盜的出現,無疑是正面挑釁大唐帝國的威嚴。這自己國家的威嚴,自然由自己找回,區區一個小小的島國,想幹什麼?

李世民直接將倭國使者轟了出去,派專人調查此事,隨即用已經型的大唐水師,在綢之路的要道上巡邏。

Advertisement

杜荷現在已經是軍政要員,這種小事還不至於派他出馬,但他還是暗地裏派出了踏月留香。他的直覺告訴他,此次海盜與歷史上明朝遇到的海盜相差無幾,應該是島國人的傑作。就算不是,那又怎麼樣?只要有足以真的證據,一樣能夠將矛頭指向倭國。

一句話,休養了五年,杜荷有心活筋骨,倭國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本無需什麼假證據,在踏月留香的明察暗訪之下,證實了一切是倭國所為。他們留下了一條線索給了負責調查此事的唐朝員,讓他們能夠更快的查明這事實的真相。

李世民得知一切竟是倭國自導自演,頓然大怒,下達了討伐倭國的命令。

杜荷遂自薦,他可以不參加更大的戰事,放棄更大的功績,但討伐倭國卻不能不參加,哪怕是當一個馬前卒也好。

李世民也知杜荷一直對倭國有著極大的見,準了他的請求,讓他掛帥征討倭國。

戰前杜荷是意氣風發,走路都覺得輕飄飄的,渾都是勁力,但抵達島國之後,一切就覺得無趣了。

這個時候的島國已經跟時代軌,跟大唐相比就是沒開化的野蠻人,面對唐朝的兵強將,島國士卒不堪一擊。

他們所謂的堅城,杜荷一凳腳都躍的上去。他們的大軍,在杜荷眼中,比民兵還民兵。

兩軍對決就如秋風掃落葉一樣,乾淨利落。

唐軍從九州登錄,短短的兩天便以佔據了九州全境。杜荷隨即兵分兩路,一路走小倉攻直攻中國,另一路取府攻打四國。

兩路軍節節勝利,為了抵唐軍的攻勢,日本聚集全國之力,湊齊了五萬強兵齊聚藤原京,日本最大的都城。

杜荷起初還覺得有點意思了,哪裏知道攻打四國的薛仁貴,直接抄水路,過界町,以一萬輕騎奇襲了藤原京,將倭國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大軍打的七零八落,直接拿下了藤原京,得倭國舒明天皇狼狽的往東逃竄。

Advertisement

杜荷心中鬱悶若死,忽視了至關重要的一點,他領的大軍走的是陸路,而薛仁貴走的是水路,在速度上他無論如何都是比不上的。

與薛仁貴會師,杜荷這一次兵分三路,一路取北陸越中,一路直攻甲信武藏,杜荷親自領著大軍過東海駿河追擊舒明天皇。

唐朝大軍從最西方的九州,一直打到東北方的陸奧、蝦夷,將島國打了一個對穿,竟然無一敗績,連小小的阻礙都沒有遇上。

舒明天皇早在關東就讓杜荷給逮住了。

不過兩個月,唐軍就完了對倭國的制霸,在倭國建立了扶桑都護府,將島國納

島國雖然狹小多天災,但卻是盛產黃金、白銀以及各種礦石的大國。各礦區在當地國民的開採下,源源不斷的送大唐,為大唐的繁榮富強,竟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大唐的富強,刺激了西方的阿拉伯帝國。

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奧斯曼本就是一個野心十足的帝王,雄心壯志,對於開疆擴土的慾不亞於唐朝的李世民。他不敢向東冒進,卻一直往南北開疆,發了阿拉伯歷史上空前的大征服運。他的軍隊同時對拜占庭和波斯帝國展開了進攻。被稱作「安拉之劍」的哈立德.伊本.韋立德將軍,率領阿拉伯人迅速通過人跡罕至的敘利亞沙漠,在雅穆克河畔一舉殲滅了拜占庭五萬大軍,佔領了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哈里發軍隊的勝利,迫使被圍困兩年的耶路撒冷請降歸順。阿拉伯人猛烈的攻擊,使得他們佔領了伊拉克,征服了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波斯帝國。同時也攻了埃及,為亞歷山大的主人,整個埃及納阿拉伯帝國的版圖。

奧斯曼先後征服亞洲的呼羅珊、亞尼亞、阿塞拜疆以及非洲的利比亞等地區,除了擁有一支戰無不勝的阿拉伯鐵騎,還徵用小亞細亞沿岸居民,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

Advertisement

一連串的勝利,讓奧斯曼有了與東方的至強國大唐王朝一戰的決心……

阿拉伯帝國的大軍,終於在貞觀二十六年,選擇了東征,發了史上規模最大的「聖戰」。

這個時候,五十三歲的李世民,依舊有著氣吞天下的做雄心壯志,面對奧斯曼的來襲,他選擇了親征。

將國事予太子李治理,親自起浩浩的大唐雄獅與西方最強的帝國,來一場強強對決……

此時為大唐盡忠三十年的房玄齡已故,杜如晦也辭去了相位,分別由李績、岑文本接替了他們的位子,而杜荷因為滅倭國之功,被封為了兵部尚書,為了大唐帝國軍中的第一把手,也在出征的行列之中。

驚天地的大決戰在西域正式拉開了序幕……

************

貞觀三十六年。

這一年杜荷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繼承了他父親的位子,為了尚書右僕,一國之相。

「杜相,陛下召見,請你火速與長樂公主與一干世子進宮……」

杜荷聽聞,神劇變。

也許是因為當年的西征環境艱苦,李世民回朝以後,子骨就大不如前,前些日子更是突然臥病在床,國事皆由太子理,今日突然傳召他與長樂一干人,心中頓時生出了不好的預

來到皇宮,英姿發的李世民此刻以是兩頰深陷,一臉病態。

「岳父大人……」杜荷有些哽咽,他們君臣相多年,如今的李世民與記憶中的那個帝王相差天地,不由心中難。長樂更是熱淚盈眶,著:「父皇……」不止。

李世民安了長樂笑著道:「賢婿,陪朕走走……」他說的隨意,但儼然是命令的語氣。

杜荷不知當應不當應。

李治忙道:「太醫說讓父皇好好靜養。」

李世民一揮手,不容反對的道:「只是走走……朕還沒有病到連路都走不……」

杜荷深知李世民的脾氣,與其惹他發怒,不如順著他的心意,忙點頭答應。

李世民帶著杜荷來到了太極宮中新建的一座宮殿凌煙閣,二十四名臣的事跡畫像皆在凌煙閣

李世民神的瞧著一幅幅的畫像,神遊天外,過了良久,方才嘆道:「二十四名臣,於今唯有無忌、懋功了……人終究勝不過這天,勝不過這歲月……」

杜荷無法會李世民這個年紀的心思,卻也及了傷心事。人確實勝不過歲月,就算在不舍,他的父親,他的母親,還是敵不過歲月,相繼病故了。

李世民扶著扶手,上了樓梯,站在高,眺著九嵕山,深深的著一,那裏是長孫皇后的安息之所。過了好一會兒,他指著側面的一座山峰道:「你還記得那裏是誰的安息之?」

杜荷順著他指的方向去,點了點頭道:「那裏是阿拉伯帝國的哈里發奧斯曼的歸宿之地吧……小婿記得清了,只怕這一輩子都忘不了那轟轟烈烈的一戰。」

李世民欣然點頭:「十年前的決戰……朕也忘不了,朕這一遇到過無數敵手,但唯有這奧斯曼讓朕敬重……」

十年前的強強對決,最終由大唐取得了全面的勝利。

那一戰唐朝出了近乎五十萬大軍,阿拉伯帝國有游牧民族的特,他們的軍隊更是高達六十五萬。

唐朝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唐軍戰將群,上至皇帝,下至將校皆是擁有一技之長的能人。但是阿拉伯帝國的鐵騎在西方一樣是所向披靡,無一敗績,他們的戰將也是經百戰的猛士,並不遜於唐朝。

如此勢均力敵的兩強相遇,註定了橫片野,腥風雨。

雙方在西域對持了整整大半年,雙方不時對戰,各有損傷,但這點損傷對於五十萬大軍,六十五萬大軍本不值得一提。雙方不斷在試探,不斷在尋找彼此的弱點。

那是決定誰是天下第一的戰爭。不論是李世民還是奧斯曼都不敢有任何的馬虎,在沒有一定把握的時候,都不敢有什麼大作。

奧斯曼針對唐軍運輸不易的特點,採取了穩紮穩打的消耗戰。他認為唐軍作為農耕民族,五十萬大軍的軍糧都必須通過人力從遙遠的東方運至西域,這一路上將會耗費巨大的財力力。一但唐軍支持不住,就是他收穫勝利之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