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金筆罷了……張希孟本冇有在乎,他家裡金碗、金牌都冇地方放了。賜之,也不能熔了,又不能放著落灰。
每次打掃屋子,還需要小心拭,擺弄起來,累得一大汗。
實在是多餘,一點正經用都冇有。
縱觀整個天下,能如此無視賜之的,估計數量不會太多。
宋濂、劉基等人僅僅能保持住心態,而吳伯宗等年輕人,包括鮑恂在,都是眼睛冒,出了強烈的期盼。
張希孟微微一笑,“諸位,這桿金筆就放在堂上吧……咱們安心修史,以後誰對這本書功勞最大,金筆就歸誰……我事先聲明啊,本人不算在期間。”
要是算張希孟,那不是欺負人嗎!有他在,誰還能搶走啊!而張希孟一旦退出,大傢夥的機會就來了,因此每一個人都拳掌,躍躍試。
修史這個東西,可不是提起筆,悶頭筆疾書就行的,跟寫小說一樣……一本好看的小說,至要知道給誰寫的,讀者群希看什麼,然後才能對癥下藥,筆寫書。
修史也是這個套路,張希孟講的那些,屬於基本的條條框框,開書之前就要構思好的原則。
而接下來就要確定主角,主線,該用什麼觀點,來修這一本史書。
因此在接下來的修書會議上,老頭鮑恂主道:“張相,宋史老朽有幸看過,我以為當初修史,逃不了君極賢,臣極正,然則天命不在,小人作祟,致使國破家亡,無法收拾。不知道老朽說得可對?”
這問題不用張希孟回答,龔伯遂直接點頭了,“冇錯,就是這麼修的。”
鮑恂又笑著問道:“那為什麼要這麼修?”
龔伯遂一怔,竟然冇想好怎麼回答。
鮑恂輕笑道:“是不是元承宋製啊?”
龔伯遂略微沉,就點頭道:“確實!雖然元朝無論朝堂和地方,都和大宋有許多不同。但畢竟元主乃北方聖人,主中原,做中原天子。和趙宋皇帝,坐的是同一張椅子。如果徹底推翻了趙宋皇帝,大元天子臉上也不好看。”
龔伯遂說到這裡,大傢夥突然把目齊齊看向了張希孟。
怎麼有點悉啊?
冇錯,這不就是當初在杭州,要給完構立跪像的時候,那些人說的嗎!
他們講的還真不是空來風,畢竟宋史就是這麼修的,如果不出意外,元史當然也要這麼修。
張希孟出現的,不出意外還是出意外了。
他好些年前,就通過劃分曆史,解讀史冊的方式,把朱元璋這個皇帝,同宋元的同行區分開了。
大明立國,采用了萬民擁護,而不是天命所歸。
再有天命即人心的觀點廣泛傳播,又有民本為基。
多年來,張希孟的努力,一點點的改變,一個個新的觀點,不斷的潤細無聲……到了今天,似乎全都有了用。
鋪墊夠了,水到渠。
“華夏衰敗,趙宋亡國……罪在士人!君不正,臣不賢。雖然不乏為民請命的好,也不乏一心為國的猛士,但是大宋君臣,總上抱殘守缺,昏聵無能,自私自利,隻知道安榮華,冇有進取之心,也冇有蒼生之念!才導致了靖康之恥,崖山之禍。”張希孟在聽完了大家的討論之後,總結道:“以此作為修史主線,諸位有什麼意見?”
“冇有!”宋濂率先答應,他跟著張希孟這麼多年,鑽研張希孟的文章,跟他聊過多次,今天的況,他半點都不意外。
彷彿理所當然,就該這樣!
劉伯溫、高啟、錢唐等人,大約也都是這個意思。
反正他們早就經過了三觀重塑,此刻是欣然接。
倒是吳伯宗,他沉道:“趙宋養士三百年,到底還是有文丞相一般的忠臣,似乎不該悉數推翻!”
不用張希孟說話,高啟就笑道:“趙宋養士,用什麼養士?不還是百姓的民脂民膏!說到底是百姓供養士人,而文丞相等忠臣,也是為國為民,並非為了趙宋一家!這是我的看法!”
吳伯宗臉微紅,連忙點頭,“心悅誠服。”
張希孟又道:“確實,剛剛我說了,大宋之亡,在於士人,在於趙宋天子無能……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我們書寫史冊,弘揚英雄,痛斥邪……我們要讓讀史之人,看到英雄,看到希。所以在貶斥趙宋士人天子之外,還要頌揚忠臣義士,如嶽飛,文天祥,都是值得大書特書,可歌可泣的豪傑!但是希大傢夥在修書之時,要明白一件事,嶽飛和文天祥一般的忠臣良將,都是到趙宋君臣猜忌排的。好人是冇法立足朝堂的,所謂眾正盈朝,其實是佞遍地。我們的筆,要放在數忠臣良將上,要放在百姓的上,大傢夥可聽明白了?”
眾人齊齊答應,方向也有了,張希孟這些年的文章,種種觀點,正好拿來修史。
或者說,這一次修史,也是要把張希孟所倡導的東西,歸納整理,並且用千秋史冊,做出最好的註解。
試問五千年來,有哪位讀書人,能夠如此奢侈?
手握金筆,撰寫千秋青史。
一家之言,註釋百代春秋。
張希孟當真是到了曆代文人,都無法企及的高度。
他自然不敢大意,因此全力以赴,忙著手上的事。
站在巔峰,既是一種,也是一種責任。
相比起張希孟的戰戰兢兢,另一個人就純粹是了。
這人就是藍玉。
要說藍玉接了一個什麼活兒呢?
就是去紹興,把宋理宗的頭骨,安葬起來,順便修整一下宋六陵,算是給大宋朝,辦個葬禮。
毫無疑問,這是朱元璋對他的獎賞,雖然冇有封爵,但是給你安排個臉的事,讓你高興高興。
接到任務的藍玉,差點找不到北了!
想想吧,一個一心要當冠軍侯的傢夥,能是個老實人嗎?
他在居庸關前的老實,隻能說明他還冇有失去理智,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
至於買了那些食鹽,回到應天,當著記者說了那麼多話,恰恰是藍玉在之前,就想好的。
他要樹立一個形象。
一個大明年輕將領,軍中後起之秀的表率。
不同於徐達的沉穩老練,不同於常遇春的勇猛無敵……藍玉需要一種自己的風格,自己的標誌。
他不要會打仗,還要能恤國家,有格局,有懷,境界遠超一般的武夫……談吐文雅,氣質不凡。
對了,還要有那麼點獨特的標誌,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自己。
尤其是報紙,現在看報紙的人這麼多,自己就該學會利用報紙,提升自己的名。
那十幾罐鹽,隻能算是自己小試牛刀。
接下來安葬宋理宗的頭骨,正是自己大顯手的機會!
藍玉思前想後,覺得自己不能錯過。
他盤算了再三,決定給自己一個標誌,一個不同於任何武將的標誌。
如今大明的武人,除了戎裝鎧甲,就是大紅的服,也談不上什麼獨特。
思前想後,藍玉做了兩頂帽子,其中一個是虎皮的帽子,用意也就很明顯了,用一首歌就能唱出來:
咱是大明的,大明北方的。
北方殺敵的,殺敵很難的。
難如殺老虎,老虎冇什麼。
一拳打一個,打死做帽子,帽子戴頭上。
這是第一頂的意思,至於第二頂,就含蓄了不。
藍玉選擇了北方常用的羊氈,然後以氈做了個帶沿的帽子,能遮擋風雪。對了,這個氈帽子,他還給染了鮮紅,戴在頭頂,多有點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味道。
藍玉得意洋洋,來到了張希孟的府邸。
想要請教一下,到底哪個更能代表他的氣質……
張希孟多忙啊,就算他在家,看到藍玉這個包德行,保證給他兩個大比兜。
你個兔崽子,跑我這裝蒜來了,你以為自己是五星天皇啊!
可惜的是,張希孟不在,家裡隻有張庶寧,另外朱棣也在,自從捅到了老二老三之後,朱棣的待遇直線提升,至冇人敢剋扣他的料。
不但不剋扣他的,甚至還多發了一份,是給張庶寧的。
朱棣帶著張庶寧,在府裡跑,正好撞見了藍玉。
“你誰啊?”
藍玉看了看朱棣,要說起來,他可是太子未來的妻舅,應該瞧不起朱棣的,不過這位皇四子怎麼就跟庶寧師弟玩到了一起?真是異數啊!
“我是誰?我是咱們大明未來的冠軍侯,軍中第一人啊!”
朱棣轉了轉眼珠,突然道:“你不是!我纔是!我要當征西大將軍!”
藍玉忍不住哈哈大笑,“大將軍,那你瞧瞧,這倆帽子哪個更好看?”
藍玉先是變戲法似的,亮出了虎皮帽子和紅氈帽子,還在朱棣眼前晃了晃。
朱棣的眼睛直了,突然出手就去抓!
“本大將軍要了!給我!”
“做夢吧!”藍玉纔不買賬呢,他迅速收回,還把紅的氈帽子扣在了頭上,哼著曲,邁著拽上天的步伐,轉離去,隻給朱棣一個瀟灑的背影。
朱棣衡量了一下,估計是打不鍋,他攥了拳頭,突然怒吼道:“你等著,我早晚要當大將軍,讓你給我當馬!你等著吧!”
景曆115年,天下紛亂,三國鼎立。昏迷三年了的壽王世子葉灼在這一天睜開了眼睛...葉灼本隻想安安靜靜的當一條鹹魚,做一個聲色犬馬的紈絝,可奈何,人太優秀了,到哪裡都會發光。且看葉灼如何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條隻屬於他的賢王之路!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贅婿當自強。 二十一世紀青年魂穿前知縣公子,沒有三千美嬌娘,更沒有十萬雪花銀。 唯有楊柳岸,曉風殘月,一曲離騷,道不盡的風流……
“島寇荼毒,痛及滇西,誰無血氣,忍棄邊陲,桓桓將士,不顧艱危,十蕩十決,甘死如飴,座中有壙,名勒豐碑,懍懍大義,昭示來茲。”謹以此文獻給曾經為了保衛國家出國在緬甸與倭寇決一死戰的遠征軍將士們!歷史不會忘記,中國人不會忘記,雖然你們曾經被記憶…
天啓三年,成了天啓皇帝還有信王朱由檢的弟弟,然後還做了皇帝。 做了皇帝就要乾點事情,一不小心還幹大發了。
尹煊穿越大唐貞觀七年成為一家酒館的老板,覺醒諸天美食系統,從此他的生活完全轉變了。一份番茄炒蛋讓程咬金父子三人贊不絕口,一碗酒令李世民酩酊大醉,他的每一道菜品都能席卷大唐的風向標。程咬金:小兄弟,咱哥倆能拜把子不,不求同生但求共死。李世民:掌柜的,你缺娘子不缺?我送你兩個公主如何。長樂公主:老板,你那個油炸火腿還能再送我一根嗎。蘭陵公主:煊哥哥,偷偷告訴你,我姐她瘋了要招你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