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良賈
見過郗超之後,陳之正準備去烏巷拜訪謝安,陳尚派人來請陳之回顧府,說是家鄉陳家塢來人了,陳之與冉盛急急回到顧府,見到了六叔父陳滿的長子陳昌,隨同陳昌來建康的有負責陳家塢貨貿易的氏蔭戶倉,還有荊奴和六名陳氏部曲、六名陳氏莊園的佃客,陳氏車隊有十餘輛牛車,帶來了兩千斤上品葛仙茶、四千斤明聖湖魚場出產的魚乾、五百件各式農、五百匹陳氏莊園出產的麻——
陳之雖與北樓一支淡漠,但現在見到陳昌,依然分外親切,施禮道:「.」
陳昌指著院中那一車車的貨對陳尚、陳之說道:「三兄、十六弟,這都是咱們陳家塢出產的,無論鐵還是織麻,都是錢唐第一,十六弟上回在家書里說送茶葉都,我與我父、還有四伯父商議,乾脆把這些農、麻、魚乾一併運至京中,這樣,錢唐陳氏莊園出產的品就可行銷都下了,你們看,我把倉都帶來了,準備在建康尋到可靠的代理商戶。」
陳尚、陳之都是甚喜,一邊看陳昌帶來的家書,一邊聽陳昌說陳家塢的事,冉盛自與荊奴到一邊說話。
族長陳咸、嫂子丁微,還有宗之和潤兒都有信來,陳之細細閱覽,親人平安、家族興旺,喜何如之!
顧愷之聽說陳家塢來人,也來與陳昌相見,陳之便送五十斤上品葛仙茶給顧愷之,顧愷之品過陳之的茶,讚不絕口,平日就向陳之學習茶藝,這時得了五十斤好茶,大喜,說道:「阿彤也極喜這種飲茶法,現在連我叔父烹茶時也不再加蔥、姜、橘皮等了,子重的飲茶法必風靡江左。」
陳之道:「我還有二十匹麻、一百斤明聖湖的魚乾要送給貴府,還有五十件鐵制農送給顧氏莊園試用。」
顧愷之道:「這些我不管,我管事和典計來,把你陳家塢的這些品全部買下。」
陳之道:「此次的品不賣,只送——」
陳昌在一邊聽得顧氏要把這些品全部買下,正欣喜呢,卻聽十六弟不肯賣卻要送,不大為著急,但又不好開口說不送,心想:「這個十六弟真是不知農耕桑麻之苦,學那名士曠達,這十數車貨可是值幾十萬錢哪,難道都要送出去!」
只聽陳之道:「鐵制農送五十件給顧氏莊園試用,若覺得我陳家塢鐵經久耐用,以後可以大量供應,那時就不是送了。」
顧愷之大笑道:「沒想到子重還是良賈,哈哈,此事讓管事、典計去商談,你與我飲茶去。」
陳之道:「我的一些簡單茶藝早已被你學去,長康三癡現要加上茶癡了——我還要去烏巷拜見安石公,方才是聽說我五兄到來才匆匆趕回來的。」
陳之命僕役準備二十匹麻、五十斤葛仙茶和一百斤魚乾,這是送給謝府的,又再備一份麻、茶葉、魚乾和農,準備給張府送去——
陳昌與其父陳滿一般,目短淺,見陳之大肆送禮,有些急了,對陳尚道:「三兄,你看十六弟這——」
陳尚笑道:「十六弟這是為我陳氏莊園出產的品揚名啊,別的且不論,單就鐵農而言,若是吳郡顧氏和張氏的莊園採用陳氏出產的農的話,那我陳家塢的煅冶鋪就會供不應求,麻、茶葉,也是如此。」
陳昌點點頭,但看著一車一車的貨送出去,還是覺得心疼,陳昌還未適應陳氏家族的新地位,還當作以前家族田產總共不過四十頃時需要錙銖必較,現在錢唐陳氏的田產已近兩百頃,而且還擁有有整個明聖湖,陳氏正雇傭勞力開墾湖畔農田,不出三年,錢唐陳氏的田產將會急劇擴展到五百頃以上,在錢唐八姓當中穩居第一,當然,與吳郡四姓,顧、陸、朱、張那樣擁有千上萬頃良田的豪門巨族相比,新興的錢唐陳氏依然差距極大,這沒有個三、五十年經營是怎麼也趕不上的。
……
黃昏時分,陳之去烏巷拜訪謝安,向謝安請教土斷之策,東晉能在淝水大戰擊敗強大的苻秦絕非偶然,這和謝安執政后施行的國策有很大關係,謝安執政時重新組建了北府兵、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土斷,並改革了賦稅制度,增強了東晉國力,使得東晉有人力、力對抗苻秦,但陳之知道,謝安並沒有解決豪族土地兼并的矛盾,謝安與王導一樣過於寬容,講究所謂德政,《世說新語》載「謝公時,兵廝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或求一時搜索,謝公不許,雲『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
——兵戶僕役逃亡,是因為豪族兼并、賦役繁重,謝安解決不了這個難題,只是對那些逃亡的民戶寬容不肯搜捕,這又於事何補!東晉部錯綜複雜的矛盾因為苻秦大軍境而暫時抑著,一旦北方威脅減弱,江東自的矛盾就會凸顯,這也就是孫恩、盧循叛時能一呼百應的重要原因,孫恩之對江左門閥打擊沉重,門閥從此失去了左右朝政的能力,皇權得到了加強,門閥政治結束、九品中正制被科舉製取代,這似乎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面臨歷史大轉折時期的陳之也難免茫然,錢唐陳氏現在是次等士族,陸始不肯讓陸葳蕤嫁給陳之就是因為門第的緣故,陳之正努力改變這種時局,但若是以孫恩那種大、大破壞來搖門閥的地位,這是陳之不願意看到的——
站在烏巷謝府門前等候府役進去通報時,陳之心想:「我不是執政的桓溫,現在想那麼多無異於杞人憂天,我現在要做的是竭力提升家族的地位、增強家族的財力,把葳蕤娶進門,母親臨終時還掛念著我的婚事啊。」
謝玄迎了出來,笑道:「子重不來,我三叔父還要派人去請呢。」
陳之道:「早就想來向安石公討教,度與我說說,安石公對本次土斷有何高見?」
謝玄與陳之並肩向謝府大廳行去,說道:「我三叔父當然是支持土斷的,但認為修改的蔭食客制有些不妥,這與太興年間的蔭戶制相比,品佔有的蔭客陡增了一倍,易遭庶族之嫉。」
陳之點頭道:「這也是為推行土斷不得已的讓步,不然的話無以安世家大族。」
謝玄道:「我也是這麼對我三叔父說的,我三叔父言道,對庶族寒門也應有安之策。」
陳之心道:「謝安不愧是東晉一朝最政治智慧的人,眼不僅局限於士族豪門利益,對士庶矛盾也有清醒的認識,他執政后的德政、他的寬容看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有些矛盾也不是他能解決的。」
陳之這次見到了謝安的六弟謝石,謝石現為書丞郎,六品,仔細打量陳之,微微而笑,謝府之人看陳之總是有點笑而不言的味道。
陳之命僕役將二十匹麻、五十斤上品葛仙茶和一百斤魚乾送上,謝安微笑道:「聽聞之於茶藝,今日可以一品錢唐名茶了。」
謝道韞得知陳之到來,匆匆更換男裝來見,見陳之正在側室烹茶,便過來幫著排盞分茶,低聲道:「子重來宣揚葛仙茶了——」
陳之微笑道:「正借令叔父大名。」
《世說新語》裏有一則小品文極妙,謝安有個同鄉被罷後來見謝安,謝安問其歸資,這同鄉說:「嶺南凋弊、只帶了五萬把葵扇,卻又賣不出去」。謝安便取了一把中等的葵扇,在清談聚會執扇輕搖,風度翩翩,建康士庶競慕而效仿,那鄉人的五萬把葵扇旬日賣完,價增數倍——
謝道韞道:「子重的烹茶法我已學,但回都后未曾向叔父展示,免得奪了子重的新趣。」
陳之笑道:「多謝。」
謝安、謝萬、謝石細品葛仙茶,果然清香雋永,齒留芳。
謝安道:「服散何如飲茶,飲此妙茶即談俗事亦顯清雅。」
陳之便向謝安、謝萬說了土斷之事,這些事謝安早已從謝道韞和謝玄口裏得知,對桓溫以陳之為土斷司左監實在是深得用人之妙,陳之是江左後起輩聲第一,與南北士族皆關係良好,南渡士族當中,謝氏就不必說了,瑯琊王劭、已故的王羲之,還有太原王坦之都甚是賞識陳之,郗超更是與陳之是莫逆之,江左士族中,顧氏、張氏與陳之關係切,至於陸始,謝安認為其剛而易折,陸納又極為欣賞陳之,陳之與陸氏聯姻是大有希的,而桓溫不讓溫和嚴謹的陸納主持土斷,卻讓陸始主土斷司,其中奧妙很值得玩味。
謝安就土斷之事向陳之、謝道韞、謝玄面授機宜,謝安提出讓三吳士庶清理出的戶在第一年不用為朝廷服徭役,只用於本縣興修水利、防旱防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