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上品寒士 六十六、陸納許婚

《上品寒士》 六十六、陸納許婚

?六十六、陸納許婚

郗超原本邀陳住他的寓所,陳之婉拒,城后徑去顧府,與顧愷之相見,顧愷之笑問:「子重見到陸氏郎未?」

之微笑道:「.」

顧愷之大笑,因說起祝英臺之事,顧愷之立時氣憤憤道:「我與尚值曾兩度去謝府拜訪祝英臺,卻都被告知祝英臺外出未歸,本是不想見我們啊,這種朋友不也罷。」

之解釋道:「長康,這怨不得英臺兄啊,謝氏似乎不願西府,百般推託,英臺等於是於府中,你想想,這兩月來祝英臺可曾面?」

顧愷之恍然道:「原來如此,我錯怪英臺兄了。」又道:「謝氏也真是奇怪,為何不肯祝英臺西府,謝度不就在西府嗎!」

之含糊道:「或有不足為外人道之理由,我這次回來就是奉桓大司馬之命敦促祝英臺出仕的。」

顧愷之之父顧悅之已於上月返回荊州,陳之便去拜見顧愷之的叔父、史中丞顧憫之,寒暄而已。

申時,陳尚從司徒府回來,見到十六弟,甚是欣喜,問回京何事?又問冉盛之事,陳之一一說了,讓冉盛來拜見三兄陳尚。

陳尚對多出個從弟無所謂,既是十六弟決定的,那自有道理,也未多問,便道:「十六弟,等下與我去司徒府見會稽王,會稽王殿下囑咐過我,若你回建康,儘快去見他。」

之心道:「會稽王司馬昱總攬外眾務,是朝中執政者,目下新君初立,桓溫威權愈盛,司馬昱想必是憂心忡忡的,召見我自是想要從我這裡了解桓溫的意圖。」

之在顧府用罷晚餐,沐浴更,然後隨三兄陳尚去拜見會稽王司馬昱,原以為司馬昱會因為皇室衰微而夙夜憂嘆,不料司徒府雅言茶室卻是高朋滿座,一場關於老子有心無心的清談雅集正在進行,司馬昱揮著麈尾興緻參加辯難,聲音朗朗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是以聖人後其先,外其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其私——」

Advertisement

陳尚是司徒府典書丞,也不用他人通報,徑雅言茶室,在司馬昱耳邊小語幾句,司馬昱便道:「請之進來,之是辯難高手,今夜清談有他參加定然生。」

拜見會稽王,又向清談諸人見禮,然後座,但覺雅室廣堂瀰漫著酒石的氣味,想必有不人是飲酒服散而來,寬袍大袖、旁若無人、緒激、言詞滔滔,據說五石散有活躍思維、激發靈之用——

之冷眼看著這些狂熱的清談名士,心道:「這些人倒真是有朝聞道夕死可也的勁頭。」跪坐旁聽了一會,雖然玄理頗有可觀,但往往過於糾纏,不象是義理探討,倒象是意氣之爭。

會稽王司馬昱見陳之一言不發,便道:「之是年輕一輩玄談第一人,請之就天地私心議論一番。」

之向司馬昱一躬,說道:「諸賢高論,此理窮盡矣,之不敢復論。」

司馬昱見陳之當日辯驚四座,今日卻默然無語,想必是有心事,當即麈尾一擺,請在座諸公繼續清談,他回到書房,然後請陳之來相見。

這是陳之第二次到會稽王司馬昱的書房,依舊是沉香銅爐、素紈帷幄,司馬昱也依舊是麈尾在手、風神蕭散的樣子。

司馬昱問了陳之此次回建康之意,又問陳之在西府況,陳之一一作答。

司馬昱沉默了一會,忽問:「傳聞桓郡公要上疏撤併僑州、大閱戶人,不知確否?」

之道:「郗嘉賓此次領桓郡公便宜七事疏奏與我一道都,想必明日就會呈到大司徒案前。」

司馬昱問:「何為便宜七事?」

之道:「其一,江左朋黨雷同,清議揚沸,宜抑制浮誇,杜絕爭競,莫使能植;其二,戶口凋寡,不當漢之一郡,而吏臺制冗餘,人浮於事,宜並省職,令各盡其職;其三,機務不可停廢,常行文案宜為限日;其四,宜明長,獎忠公之吏;其五,褒貶賞罰,宜允其實;其六,宜述遵前典,敦明學業、其七,大戶私藏流民,無有土著,國家賦稅流失,勞役缺人,宜大閱戶人,實行土斷,嚴明法,不容藏私。」

Advertisement

司馬昱聽罷陳之所言便宜七事,瞑目沉思,半晌方道:「前六事推行不難,只是這土斷之事,不知桓郡公以何為本?」

東晉此前進行了三次規模較大的土斷,分別是晉元帝太興四年由丞相王導主持的土斷,這次土斷定下了僑州、郡制度和給客制度,僑州、僑郡是為了安置南渡的流民,而給客制度也就是蔭戶制度,規定品第一、第二佃客不能超過四十戶、第三品三十五戶,以此遞減,但越到後來,世家大族佔有的佃客越多,何止四十戶,十倍百倍不止,錢唐陳氏只是次等士族,也佔有了四十蔭戶,當然,這是依品來定的,家族中作品者越多,給客也就越多,而且員死後,這蔭戶也不收回,世代積累,自然龐大——

第二次大規模土斷是晉帝咸和二年庾亮主持的土斷,這次土斷主要是新編戶籍、度田稅米,因蘇峻叛和王導反對而收效寥寥——

第三次是咸康年間庾冰、庾翼兄弟主持的土斷,實編戶,令王公以下皆正,土斷白籍。自太興年間王導主持土斷設立僑州縣以來,東晉戶籍就有黃籍和白籍之分,三吳土著居民用黃籍,僑州郡縣流民用白籍,流民因為沒有土地,也就不用服役納稅,往往依附世家大族,庾氏兄弟的土斷政策就是要取消對僑民的優待,把白籍斷黃籍、僑民變土著,一樣為國家納稅服役,但庾氏兄弟為壯大自己的實力,清查出來的流民有的並未編黃籍,而是以充軍實,編兵籍,史載「庾翼悉發江、荊二州編戶以充兵役,士庶嗷然。」庾氏兄弟通過這次大土斷雖然造就了一支可觀的軍隊,但同時也導致「士庶嗷然」,大失民心,庾翼死後,庾氏家族很快衰微與此不無關係——

Advertisement

之既然向桓溫獻這便宜七事,重點又是檢籍土斷,他對這前三次大檢籍自然是下了功夫研究的,說道:「桓郡公意在推行畫一之制,取消僑州郡縣和黃、白籍,大閱戶口,編製新籍。」

司馬昱問:「之以為可行否?」

之道:「大王,這土斷之策乃是在下向桓郡公建議的。」

「哦?」司馬昱疏眉一挑,凝視陳之,徐徐問:「之是出於何種考慮?」

之道:「在籍民戶遠低於實際民戶,為國家服役納稅之民戶之又之以為實行土斷,可使財阜國,朝廷有可征之徭役、有可度之財帛。」

司馬昱凝思半晌,點點頭,問:「桓郡公將以何人主持此事?」

之道:「初定謝度主持,我與祝英臺為輔。」

司馬昱聽說是謝玄、陳之主持此事,心下一寬,卻聽陳之又道:「大王,在下有個建議,此次土斷勢必牽連極廣,涉及南北大族利益,愚以為可使大陸尚書與謝度共領此事,庶幾南北大族平衡。」

陸始可以說是三吳士族的首領,大土斷首先便涉及吳郡四姓和會稽四姓這江東八大家族的利益,陳之舉薦陸始來施行土斷可謂別有居心,但想必陸始也樂意擔當。

司馬昱也覺得應該有個代表三吳士族利益的人參加土斷,聽陳之舉薦陸始,甚合心意,與陳談至深夜,大悅。

……

六月二十二日上午,左民尚書陸納遣職吏劉尚值來請陳之赴陸府午宴,劉尚值說罷正事,然後笑嘻嘻道:「大陸尚書近日去了揚州,子重可放心赴宴。」

之便與劉尚值去陸納府第,陳之現在也是品,非復從前白,陸納在正廳相見,寒暄數語,便邀書房長談。

Advertisement

陸納摒去侍候的僮僕,目視陳之,問:「之昨日都的?」

之應道:「是。」

陸納問:「可曾見到葳蕤?」

之微窘,答道:「在新亭偶遇。」

陸納早已猜到,輕輕一嘆,又問:「之若娶不到葳蕤,又當如何?」

之應聲道:「終生不娶。」

陸納默然,書房裡寂靜無聲,良久,陸納緩緩道:「之德才兼備,我甚賞識,你與葳蕤投意合,我豈能不知,但門第的懸隔你也是知道的,唉,我陸納竟不能為自己的擇婿,誠可嘆也,昨夜我苦思得一個法子,若之肯依我之言,我願把葳蕤許配給你——」

之心跳加快,手心微汗,神依然鎮定,恭恭敬敬道:「請使君明示。」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