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劉將廬幾乎是抖著從裡吐出這個字,儘管他的心清楚,當他說完這個字之後,很可能現在還龐大的齊國,在他死後就將分崩離析。
只是,不答應的話又能怎樣?
劉將廬很清楚,只要他說個不字,等回了臨淄,王宮裡那幫原本可人的人瞬間就能化母老虎。
聽到劉將廬吐出這個字,劉德難抑心中的狂喜,反跪地拜道:「兒臣劉德懇請父皇開恩,準許皇叔之請!」
端坐於上的天子,似乎陷了沉思之中,沒人能看清他那被藏在旒珠之後的神。
過了一會,他才說出了一個字:「可!」
這就算是給劉將廬的那十一個兒子人人都安上一個未來國王的份了。
劉將廬不得不跪下來謝道:「陛下聖恩,臣銘五!」
此刻劉將廬的心裡就像吃了蒼蠅一樣難,讓他有種被人賣了還得幫人數錢的噁心。
「齊王請萬勿多禮,平吧!」天子淡淡的道,此刻他的心中其實五雜陳,什麼味都有。
劉德的話,作為天子,劉啟自然是明明白白,全都懂了,他也明白,若按照劉德所說的去做的話,那就用不著削藩了,只要此事了朝廷政策,那麼時間自然會幫他消滅那些尾大不掉的藩國。
只是……那要花多時間呢?
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
劉啟暗自在心裡搖了搖頭。
他忽然想起了去年秋天發生的事,當時,他剛剛登基即位為帝不過六七個月。
秋七月,匈奴大軍寇代地,烽火在甘泉宮都能看到。
是可忍,孰不可忍!
這是**的打臉,讓他本無法按捺!
當時,他召集了將軍們,李廣、程不識、周亞夫、竇嬰,他親披堅甲,腰配長劍,準備駕親征,給匈奴人一點看看。
但是……
最後,他卻沒有見將軍們,親手解下了堅甲,卸下了長劍。
因為,當時晁錯勸住了他。
晁錯的話,至今還在他耳邊回著:「陛下,匈奴之患,諸侯,臟腑之病,之患讓人痛,臟腑之患要人命!」
於是,他忍了,打碎牙齒和吞,送了公主,許了和親,這才打發了匈奴人。
同時,這恥辱刺激他,讓他每每想及此事,心如刀割。
這才許了晁錯的削藩之策。
他想的是,先削藩平不臣諸侯,清除憂,然後提兵出塞,擊敗匈奴,就千古偉業。
可是……
這削藩還沒開始。
兒子劉德又鬧出這麼一齣戲。
「難道朕還要忍?」劉啟的眉頭皺:「忍!忍!忍!可是朕無法再忍!」
他本就是急的人,脾氣犟起來,本就不會講理,更懶得去考慮得失。
否則,當年在長安街頭他也不至於因為一盤棋的緣故,就掄起棋盤生生砸死吳王太子,雖然自那之後,他嘗到了教訓,收斂了許多。
然而,江山易改,本難移。
更何況,劉啟心裡還有另外一刺。
他的父親,先帝太宗孝文皇帝。
先帝的功業,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
劉啟垂下頭,想起了劉揖。
「父皇將第一國士賈誼送去梁國做太傅,這是要培養劉揖奪我大位的架勢啊!」
「朕那點就不如劉揖了?」
「朕發過誓的,一定做出一番績來,讓父皇看看,我劉啟才是他真正的接班人,等朕掃平諸侯,北擊匈奴,擒獲匈奴單于,獻俘太廟……」只是想想那樣的場景,劉啟就有些飄飄然,畢竟,他才當了一年多天子,也沒遇到過什麼挫折。
讓他等個三十年,五十年,等著諸侯藩王們被時間殺死?
想到此,劉啟就不願意了。
開什麼玩笑,三五十年後,他早就去見高皇帝、太宗皇帝了,還有什麼機會北伐匈奴,把單于抓回來獻俘太廟?
「不過,劉德的這個計謀也還不錯,等朕收拾了吳楚強藩,再以此策推行天下……嗯,就這樣了……」
………………………………………………
「可恨!可恨!」劉將廬卻是另外一番心思了,他完全無法接自己被一個小了二十多歲的年皇子給帶進坑裡的事實。
他猛然想到,從頭到尾,劉德都未正面回答他的問題。
因此,他臉有些猙獰並且不懷好意的問道:「殿下,您好像還未回答寡人的問題,這削藩是好還是壞?請殿下給臣一個明確的答覆!」
劉德呵呵一笑,道:「回皇叔的話,小子日前曾讀《過秦論》,頗多慨,便以《過秦論》之總結答覆皇叔所問吧。」
劉德頓了頓,清了清嗓子,抑揚頓挫的念道:「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因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劉德走到大殿正中,先向便宜老爹拜了一拜,再朝諸侯宗室一拜,道:「以小子之愚見,誠哉斯言!以史為鏡,可知社稷興衰,以人為鏡,能查自得失,是故孔仲尼言:吾日三省其,當今之漢家天下,已到不得不變之時!」
劉德慨了一聲,以十分悲痛的語調問道:「諸位宗室叔伯,可知今日之姬氏何在?」
沒有人能回答劉德的這個問題。
姬氏早已泯滅於歷史長河之中。
劉德用十分悲傷的語調道:「昔年周室姬姓諸侯何其多也,遍及九州,而如今卻連一關侯都不可得,何其可哀!小子觀史,姬氏之失天下,在於諱疾忌醫四字而已!」
劉德說這些話是有恃無恐的。
如今的史料,絕大部分都藏在未央宮中,等閑人輕易見不到。
這就造了知識的壟斷。
而他又說的似是而非,給人一種不明覺歷的覺。
再兼之,他前世最後幾年苦修演技,自認已得後世『口才派』的華,吹牛忽悠的本事已不在某些巨頭之下。
「便如一顆大樹,枝繁葉茂,然有三五枝幹,起了病蟲,主人憐之惜之,不肯砍去,結果大樹一夜枯死!」劉德忽然提高了聲調,開炮道:「若是砍去那三五有害枝幹呢?雖則一時陣痛,然,翌日大樹依然枝繁葉茂千載萬載長存於世!」
「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以皇叔之智,自不難知小子之意!」劉德言罷,長稽而拜。
………………………………………………………………
第二更送上,等下12點左右還有第三更。
今天晚上貌似起點換榜,能不能請大家幫個忙,今晚若是12點后還沒睡覺的兄弟,請投點票票給俺可好?
我保證,若明天能上首頁,那麼下周每天3更。
說到做到!
陳通最近加入了一個奇怪的聊天羣。動不動就聊歷史大事,起的名字也很中二。大秦真龍,雖遠必誅,千古李二,人妻之友,基建狂魔,反神先鋒,幻海之心等等一系列中二的網名。千古李二:陳通,唐太宗應該算是千古一帝吧?陳通:你怕不是誤解了千古兩字?比起殷紂王這種蓋世雄主來說,他都差得遠,頂多算是個盛世明君。“什麼?紂王也能算是聖賢之君?”“紂王你瞭解嗎?隋煬帝你懂嗎?不懂請不要黑。”“誰第一個向神權發起抗爭?”“誰真正做到了依法治國?”“誰才真正使得南北貫通,打破階層固化?”“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歷史嗎?誰纔是在皇帝這個職業中的頂級大佬嗎》?”“始夏,烈商,禮周,霸秦,強漢,弱晉,雄隋,盛唐,婦(富)宋,猛元,硬明....瞭解下。”顛覆你心中的千古一帝。大秦真龍:“知寡人者,陳通也,不裝了,攤牌了,........把寡人的太阿劍給陳通砸核桃吃吧!”
至尊歸來,本想安穩過日子的他,卻處處被人瞧不起,結婚當日,他振臂一呼,九大戰神奔來,跪喊師父…
穿越大唐,張諾隻想安安穩穩地經營好酒館,到時候經濟改善了就買個丫鬟,娶個漂亮媳婦過上好日子,結果,他營業的第一天就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李世民。作為穿越者,他擁有著遠超這個時代的目光與見識,隨口閒扯兩句,聽在李世民的耳中都是振聾發聵。不久後,張諾發現,自己隨便說說的東西,居然就變成了大唐的治國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