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又看了眼陸儀,折扇拍了拍李文山的肩膀,“有好心不行,你去跟他們說,他們能信你?”秦王回頭看了眼茶寮里指指點點著他們,不知道在說什麼的鄉民。
“只怕那戲文里就是這麼唱的,戲文里唱的,可比你說的管用多了。”金拙言看了眼戲臺,眼睛微瞇,不知道在想什麼。
“以后你做了,有好心可不行。你把這事知會給羅仲生,這兩浙路,胡稱的,只怕不只這一,只把事告訴他,他比咱們有辦法。”秦王看著陸儀吩咐道。
陸儀頜首應了。
秦王走在前面,又逛了一會兒,從鎮子外繞上驛路上,上了馬,往富縣過去。
在富城里吃了午飯,一行人就開始滿城逛,各大行市都要到出了十五才開業,可各個茶坊、酒肆,書坊,街頭巷尾,卻熱鬧不堪。
大家跟秦王的腳步,哪兒都逛,甚至瓦肆勾欄里,也進去溜跶了一趟,把李文山張的汗不敢出,幸好,一群人,只在勾欄里喝了一杯茶,看著小姐們在他們面前走了一圈,陸儀扔了幾兩銀子,就一起出來了。
秦王倒是對從他一進門,就不停,奉承的話、的話、介紹的話,說了個天花墜的老鴇,興趣更多些,十分慨怎麼那麼多話,以及,眼力真是好,還有就是,這老鴇也不老麼。
臨近傍晚,眾人卻上馬,出了富城,走了四五里,歇在了富城外的富春驛。
也不知道是這會兒沒出十五,驛站里就沒人,還是就是有人,也被打前站的趕走了,總之,整個驛站,就住了他們這一撥人。
到了驛站外,陸儀往外,金拙言往里,查看安排駐防。秦王帶著古六和李文山兩個人,先圍著驛站看了一圈,見驛站后面挖了片塘,引了不遠一條河的活水進來,魚塘里的水十分清澈,撒一把魚食下去,大魚小魚一齊冒頭,看樣子塘里的魚家族十分興旺。
秦王吩咐撈了幾條魚上來。和古六慨這江南果然富庶,一個小驛站,經營的好了,都能有不收益。和李文山則慨這驛站的驛丞善經營,打理這驛站十分用心。
看起來秦王一行還帶了廚子,晚飯的魚做的十分味,李文山吃了大半條,也沒吃出來古六說的略有土腥氣腥在哪里,魚,不都是腥的麼?
第二天一大早,東方剛剛一片魚肚白,眾人就起來,收拾洗漱,小半個時辰后,就啟程了。
冬日的晨曦中,薄霧籠著地面,被馬蹄踏的散開消融。
秦王看起來心相當不錯,縱馬跑了一陣子,看到前面有村莊,放緩馬速,靠近村莊,看著村子外河對岸已經蹲了一排,說笑著捶打著服,以及洗著不知道什麼的婦人,圍著村子轉了大半圈,頗有幾分憾的嘀咕了幾句:怎麼不見男人呢?
過了村莊,一路往前,經過一座熱鬧的小鎮,鎮中間,一條河穿鎮而過,河上小船一只接一只,賣各種東西的,以及酒船花船。
李文山興不已,指著說這是條小秦淮河,被金拙言和古六一起噓到臉上,問他知道秦淮河為什麼秦淮河?李文山瞪著眼茫然,為什麼秦淮河?
在鎮上逛了半天,又隔著河,看了一會兒戲,古六對搭進河里的戲臺興趣極濃,這樣借著水音兒,聽起來聲音格外亮。
出了小鎮,一路往前,中午,就是在一塊空曠地上,搭了帳蓬,埋灶做飯,照陸儀的話說,算是吃了頓行軍飯。
第二天以及直到十二日,這日程幾乎都是這樣,這行程大概也只有一條路線,至于每天到哪兒看哪兒,都不定,大家就是跟著秦王,走到哪兒算哪兒,趕上吃飯睡覺,有城有鎮,就進城進鎮,沒有,就搭帳蓬吃行軍飯。
李文山這是頭一回認認真真的這麼看這以富庶聞名的江南,看著和太原大相徑庭的兩浙路地理民,一路上幾乎不停的驚訝嘆,這一趟,真是太長見識了。
到了十二日,一行人在兩浙路腹地轉了一小圈,進了離杭州城不遠的鹽縣。
午飯后,秦王吩咐李文山,“從這里到橫山縣城,最多大半個時辰,你直接回去吧,別再跟著我們到杭州城,再從杭州城繞圈子回去了。”
李文山忙點頭應了。雖然意猶未盡,不過一提到家,他真有點兒想家了,今年這個年,好象就沒怎麼在家呆著。
秦王看著臉上又有憾又有興的李文山,笑起來:“皇上年前送了幾十船煙火過來,還有花燈什麼的,有不,說是今年新出的新鮮花樣。元夕節那天要放煙火,你帶上你弟弟妹妹過來看看熱鬧吧,也算難得。”
“早就聽說了,早就打算好了,今年杭州城這煙火,是無論如何要看的,十五那天,一大早我們就趕過去,得趁早,也許能占個好位置。”李文山笑容綻放,不停的點頭。
“十四早上,我讓承影去接你們,十五的煙花,是十四夜里放。”陸儀聽著李文山的話,一邊笑一邊只好接了句。
李文山剛才沒反應過來,陸儀這麼一句,他立刻明白了。“我說錯了,是十四早上……多謝王爺!不用搶地方了……”
王爺說讓他帶弟弟妹妹去看煙火,這是邀請他帶著弟弟妹妹,過去和他們一起看煙火,李文山這一明白,立刻笑的只見牙不見眼。
杭州城這場煙火,幾百里外的人都趕過來看,到時候,得有多人看煙火,想也能想得出。
他在太原府也看過一回兩回煙火,那人比這一回肯定得多的多了,可那時候,還的本沒辦法,他有一回去晚了,只好站在屋檐下,看天上的煙火,只能看一半。
今年,他原本的打算,是天不亮就走,不進城,在城外找個頭上沒遮攔能停車的地方,聽說宮里的煙火起得極早,肯定離很遠都能看到,仰頭看看天上,就滿足了。
一朝變成三個崽崽的后娘,于靈兮也是極為無奈的。才剛嫁人就遭遇分家,這都什麼事呀?還好她早有準備,把娘家的東西都搬過來了……不過,既來之則安之,三個崽崽都很可愛,那就認真養養吧!至于孩子爹麼,她是真的不怎麼在意………
嫁到秦家第二個月,孟元元獨守了空房。不是夫君過世、遠行,而是他被親爹孃認了回去。 臨行前賀勘問她跟不跟去,她搖頭,他聽完轉身離去,再未回頭。給秦家留下豐厚田產做報答,也算了清。 孟元元毫不意外,所有人都知道,是她利用手段污了賀勘的名,他迫於清名才娶了她。既他不再是秦家二郎,這親事自也不作數。 如此,她安下心來,平淡度日。 不料一年後,秦家大伯輸光家產,更在外面簽了契書將孟元元抵掉。 走投無路,她只能帶着還未及笄的小姑千里奔逃州府,敲響了賀家的大門。 賀府高門大戶,嫡長子賀勘天人之姿,逸群之才,被家族寄予厚望,家中自然不會認他當初娶的粗鄙村婦。 賀勘本人也清醒,念着養家恩情,只在府中給人安置了個容身角落,卻從不理會。 直到一日,一女子在府中打聽公子書房,身姿嫋娜,嬌豔欲滴,衆人才知道,窩在後院的村婦真正模樣。 孟元元覺得小姑適應了這裏,去找賀勘商議:謝公子照顧,改日我便離開。 賀勘見人這段日子還算安分,清淡掃她一眼:留在府裏也無妨。 見她柔婉退下,他當她是答應下。 轉天,賀勘在後巷碰見孟元元,她正和老家來的竹馬表哥見面,商討回鄉。 第一次,賀勘覺得自己該親自管教一下這個妻子。 妻,死後亦要同冢而眠,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