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

《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

郭英是真的犯了難,他反覆看,連蒙帶猜,還有九十多個字不認識。換算板子,一板一板打在茹太素的屁上,那是萬萬活不了了。

有什麼好辦法嗎?

憋了好一會兒,手下倒是出了個主意,讓咱們打,可冇讓咱們一次打完,還是分開打吧!

一次先來二十!

郭英翻了翻白眼,這都什麼主意啊?

要是用心打,二十下也能要了茹太素的命!

不過既然說了,也算個主意,就先打二十吧,暫時留下他這條命,再看看陛下的意思,如果真的想要茹太素死,那誰都救不了。

反過來,他也彆得罪文臣。

郭英也是個鬼機靈,這次的破事必定是要石破天驚,能牽連到誰,未來的朝局如何,誰也說不好!

陛下登基以來,最大的風暴就要來了。

郭英下意識拉領,生怕風雨吹到自己的頭上。

他的預是很有道理的。

就在朱元璋下旨拿下茹太素,並且重罰的第二天,李善長就進宮了。

如果有的選,老李也不想的。

可他為百之首,有些事是躲不過的。

“陛下,茹太素向來風評不錯,做事也算勤勉,因此才調史臺,掌朝廷風憲。要說他賣弄學問,也是有的。可,可此事到底罪不至死,還陛下能夠網開一麵!”

朱元璋哼了一聲,“怎麼網開一麵?咱已經是三令五申,不許浪費筆墨……他在這篇奏疏裡,不停拽詞用典,一句人話不說,咱就算想饒他,也冇有法子。”

李善長怔了怔,終於鼓起勇氣,伏拜倒。

“回陛下的話,其實以往茹太素寫文章也不是這樣的,他,他是有些思索多了。”

朱元璋哼道:“李先生,你終於說了,咱還以為你不敢說呢!”

老朱不客氣道:“他以為說得婉轉晦,就能逃過彈劾太子的罪嗎?他想什麼呢!越是如此,咱就越要殺他!讓他死得淒慘!”

Advertisement

李善長快哭了,不是他願意點破這個啞謎,實在是如果哪位朝臣,因為賣弄文辭,寫的奏疏生僻字太多,而被天子活活打死,他這個首相就冇法混日子了。

他不想點破,但也不能不點破。

“陛下,臣,臣以為拋開茹太素所言之事,彈劾儲君,似乎,似乎也不算死罪啊!”

老李斟酌道,咱們拋開事實不談啊,我覺得茹太素不該死。

朱元璋都氣得笑了,“李先生,都到了這時候,你還跟咱裝糊塗?鹽法這事,鬨了這麼久,你為中書左丞相,就冇有個看法?”

老朱乾脆把話挑明瞭,彆繞圈子了,說點關鍵的事吧!

茹太素不管是了誰的唆使,當這個出頭鳥。

可既然他出頭了,咱們就好好談談吧!

朱元璋擺開了車馬炮,很顯然,李善長還冇有攤牌的勇氣。

“回上位的話,以臣觀之,張相主張設立商行,出售食鹽,低鹽價,造福於民。確實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李善長說著,眼觀察朱元璋,發現老朱冇有那麼憤怒,他又仗著膽子道:“鹽法畢竟乾係甚大,牽連極廣……彆的不說,鹽城等地,是灶戶就有一萬五千家,還有兩浙,還有各地的鹽商,鹽鋪,那麼多人,都指著鹽法度日。輕易改變,唯恐會有後患啊!”

李善長又打出了一招絕技,名為:百萬漕工,食所繫!

就算是對的又怎麼樣,這不是還有這麼多人嗎?

萬一他們鬨起來,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如果換尋常皇帝,到了這一步,已經能打消八的的念頭了。可對麵的人是朱元璋啊!

老朱纔不在乎,人越多,他越興

已經有好幾個月冇出手了,該讓你們知道咱的厲害!

“既然此事乾係重大,那就把各部衙門的人,全都來,讓他們都去奉天殿,咱們當麵鑼,對麵鼓!好好談談,如果太子的想法錯了,咱這個當爹的,絕不姑息,放心就是了。”

Advertisement

我放個屁的心,你這是要一網打儘啊!

李善長是越發糟心了,他很無奈發現,自從奪下了大都之後,朱元璋已經不怎麼把元廷放在心上。

或者乾脆說,邊疆用兵還是大事,但是卻大不過朝政。

而且轉移目的朱元璋,又把群臣當主要對手的架勢。

這不要命了嗎!

李善長越發覺得,實在不行,就急流勇退吧!

不然他想活著回家,頤養天年的難度有點太大了?

李善長哀歎之後,也是冇有辦法。

三日之後,群臣齊聚奉天殿。

李善長統領百,他是閉目待錘,冇有太多的心思,反正你讓一個一心養老的人,去跟朱元璋對著乾,也著實難為他了。

但問題是群臣當中,有些人明顯神不正常,他們竟然躍躍試,怎麼有種飛蛾撲火的架勢?

難道一個茹太素還不夠,你們都要跟著送?

又或者你們有什麼高明的主意,能夠勸說陛下?

既然你們有辦法,為什麼不先跟我通氣?

李善長真的隻能歎人老了,鎮不住場子了。

朱元璋掃視全場,臉上出了笑容。

“咱知道,這事牽連到了太子,咱這個當爹的,不能袒護孩子。今日咱們就開誠佈公,哪怕說得不對,咱也不會怪罪。大傢夥都說說吧!”

好傢夥,陛下什麼時候這麼講理了!

就在多數人還在遲疑的時候,史大夫楊憲竟然向前一步,躬道:“回陛下的話,臣竊以為柴米油鹽,皆是民生必須之,乾係重大。自古以來,沿海的百姓,吃海鹽,西北吃池鹽,西南吃井鹽。如此格局,古已有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若是貿然改了,臣唯恐會生出意想不到的子。”

朱元璋繃著臉道:“什麼子?直說就是。”

楊憲愣了一下,竟然當真朗聲道:“陛下,遍設鹽運使司,就是唯恐有人把持鹽政,一手遮天。這倒不是說哪位大臣居心叵測,而是國朝典章,理所當然。兵權不也要分給五軍都督府,分彆統領嗎?鹽法又豈能給一人!”

Advertisement

朱元璋萬萬冇有料到,楊憲竟然這麼勇,他哂笑道:“誰都不行?連咱的兒子也不?”

楊憲還要說話,誰也冇有料到,胡惟庸竟然搶先一步,說道:“陛下,臣鬥膽請教,莫非日後鹽政要都歸儲君嗎?”

朱元璋微微沉,低聲道:“這個不好說,咱有意讓太子學學本事,這也是放他去北平的緣由。”

胡惟庸立刻道:“既然如此,曆練太子的目的已經達到,臣竊以為鹽法還是要分散各地,不可歸於一人。一人權重,不便國家啊!”

楊憲本以為是自己一個人表現,卻冇想到胡惟庸也站了出來,他也急忙道:“陛下,自長蘆到兩浙,分彆設立鹽運司,分彆供應各,便是一兩有些問題,也不至於影響大局。不然的話,悉數仰賴長蘆供應,一旦出了差錯,不免百姓怨聲載道,有損聖明啊!”

朱元璋沉著臉,聽著這幫人,絮絮叨叨的言說,老朱知道他們是在故意阻撓,但是這幫人還真能講出一番道理。

一番很不好駁斥的道理。

食鹽這種東西,確實不價廉就夠了。

還要安全,可靠,能夠抗衡風險。

這麼一說,把鹽分散給各,確實也有合理

將朱元璋略微沉,胡惟庸和楊憲都出了似有若無的笑容。

朱元璋雖然強悍,但為聖君明主,他就要講道理,不可能完全由著子胡來,隻要他們掌握了道理,又適度據理力爭,是可以跟朱元璋周旋的。

至於李善長,這傢夥完全變了天子的跟屁蟲,一點膽魄都冇有,如何統領百

瞧著吧,隻要這一次能擋住鹽法,哪怕隻是爭到幾分,也可以告訴群臣,誰纔是真正能作為百之首的人。

去掉份特殊的張希孟,餘下的人裡麵,李善長暮氣沉沉,還真不值得太過在意。

Advertisement

就在僵持之時,突然有人送來急報,正是張希孟送來的的一個方案。

天可憐見,張希孟也不是想這麼湊巧的,隻是他在北平,距離遙遠,遇到了颳風下雨,都會影響效率,結果就在這時候,恰巧送來了。

朱元璋也顧不得什麼了,當眾就撕開了奏疏,展開一看,張希孟寫的字數不多,隻有寥寥八百字。

可裡麵的容,卻讓老朱眼前一亮,比起萬言書有營養一萬倍。

還是張先生,果然是及時雨啊!

朱元璋看了幾眼,頓時笑道:“楊憲,胡惟庸,你們擔心的有道理。鹽這麼要的東西,都仰賴長蘆鹽場,肯定不行。但是遍設鹽運使司,安排那麼多灶戶,耗費那麼多國帑民財,似乎也不必要。”

朱元璋笑嗬嗬舉起了張希孟的建議。

“張相拿出了一個辦法,他說隻要把食鹽納常平倉囤積的範圍就行了。無非是在稻粟穀之外,多加一樣就是了,食鹽用到的倉庫可遠比稻穀要小。”

讓常平倉售賣食鹽!

這不就是揚州的做法嗎?

果然是張希孟的手筆!

就在大傢夥驚訝的時候,朱元璋又不無笑意道:“既然如此,現在就讓常平倉著手開始采購……所有鹽場,質優價廉者得之,這回你們冇說的了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