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

《大明第一臣》 第五百八十九章 太子羹

藍玉勝過朱文正和李文忠,力兩位皇親,得到了張相認可,擔負起領兵的任務。藍玉自然是不敢怠慢,挑選人員,籌備資,探查道路,準備出擊……他忙得不亦樂乎。

可就在這時候,一個突發事件,差點讓藍玉失去了領兵的資格。

起因是負責提舉功德營的錢唐,他認認真真,寫了一篇文章,總結他在功德營的見聞。

由於文章寫得太好,不是北平,甚至是應天,還有其他各,都產生了共鳴,許多年輕的文人吏,紛紛發表文章,讚同錢唐的意見。

而在錢唐文章裡,提到的藍玉,也一下子了大明青年武人的表率,有人主張讓他調任中軍都督府,要不是張希孟攔著,他差點就提前回京了。

不過錢唐寫這篇文章,還真不是要害藍玉,恰恰相反,錢唐也悟了。

前麵提到過,錢唐隨著老朱北上,一個人同時被新舊兩批文人看不起,境那一個可憐。

他在船上還發了瘋,鬨出了不笑話。

所幸老朱還算寬宏,邀請他在山海關赴宴,隨後把錢唐派到了功德營,他負責教化俘虜,也先帖木兒就是他的顧問。

在功德營,錢唐承著三觀一次次的崩裂……他過去學的那些東西,也漸漸溶解,重組,一種新的明悟,從心頭升起。

許是就在替觀音奴慶生的那一天,錢唐突然就想通了。

他迫不及待想要把心裡的悟寫下來,足足用了三天時間,一篇錢唐傾心打造的文章,總算新鮮出爐,他冇有直接署自己的名字,而是用了“酸生”二字。

所謂酸生,自然是窮酸書生。

他捍衛孔孟之道,覺得朱子之學有理。

當初他抵製張希孟所講的東西,但問題是大明就靠著張希孟的主張,複燕山,兩宋儒生,花了三百年心,辯論正統,皓首窮經,翻遍故紙堆,想要論證大宋為正統。

Advertisement

結果這三百年的努力,尚且不及一個文姓士兵衝上大都城頭的那一小步!

那是一個士兵的一小步,卻是恢複華夏的一大步!

靖康恥,崖山恨!

在這一刻,全都得到瞭解決!

錯了嗎?

我們真的錯了嗎?

讀了幾十年書,學了那麼多道德文章,琢磨了那麼多聖人微言大義。

孔孟夫子到底說了什麼?

又或者他們講的都是錯的,是屁話,不值一提?

錢唐提出了這個最致命的問題,病到底出在哪裡?

這也是許多傳統儒生的困

有很多人不覺得他們錯了,為此甚至閉目塞聽,本不願意正視大明的就。

很顯然,錢唐冇有那麼狹隘,他還在尋找答案。

直到他看見藍玉給觀音奴送酒,觀音奴激涕零,說明白了什麼是華夏,什麼是蠻夷……在這一刻,錢唐頓悟了。

“華夏有的不隻是冠服之,道德文章……華夏的本,是強大!是橫掃**,一統宇的氣象,是強漢盛唐的威儀,是四夷臣服的霸氣!”

錢唐翻看了許多張希孟的文章,張相一直在講均田,講民本,講富國強兵,恢複華夏。不同人從張希孟這裡學到了不同的東西,那錢唐學到了什麼呢?

兩個字:強盛!

彆管如何飾,講得怎麼天花墜。

不夠強大,就不配華夏二字。

因為隻有足夠強大,你的道德文章,禮儀典範,纔會被蠻夷接,纔會讓他們心悅誠服。

試問漢唐給藩國賞賜,藩國會覺得是漢朝唐朝打不過他們,不得已給他們的,是買和平的嗎?

顯然不會啊!

漢唐有這個國力。

到了宋朝就不行了,不管誰來,必定滿載而歸……歲幣送了一圈,你說大宋是照顧鄰居,樂善好施?

自己信嗎?

要是能打得過,還低聲下氣送歲幣,那不是有病嗎!

Advertisement

彆管自己相信不,至蠻夷是不信的,千秋青史,也是不信的。

錢唐總結到這裡,他的答案竟然呼之慾出了……孔夫子冇講錯,孟夫子也冇有講錯。儒家學說也不能說錯了。

隻是曆代儒者,尤其是宋代文人,忽略了一個最本的問題,或者說是最最要的前提。

儒家是要富國強兵的,儒家是追求大一統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而儒家是幫著漢武帝對理藩國林立,對外匈奴犯邊的要命問題的。

彼時的儒家,是比道家更積極,比法家更溫和,更能團結天下人心,集中力量,憂外患,打造出強漢盛世。

如果兩漢儒家冇有這個本事,也不可能穎而出,擊敗其他各派,為兩千年的學正統。

但是在某個時刻,況變了,為正統的儒者士大夫,漸漸的忘了儒學的本,忘了家國天下。

覺得學地位是理所當然,越來越在乎自己,關心自己的利益,失去了家國懷,從而敗壞了儒學,也敗壞了天下。

時至今日,舊儒已死,新儒當興。

藍玉藍將軍對待功德營觀音奴的做法,為什麼能得到觀音奴的認可,從心裡激涕零,發誓改過自新?

道理很簡單,因為大明已經擊敗了大元朝。

他們都是階下之囚,生死在大明的手裡。

我們可以決定他們的生死,千刀萬剮,刃分,想怎麼炮製就怎麼炮製……將子悉數貶為奴婢,高過車的男人都殺了,也是理所當然,畢竟他們就是這麼做的。

但是我們冇有這麼乾,我們選擇設立功德營,讓他們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一個罪大惡極的犯人,我們可以用儘辦法,折磨欺淩,讓他生不如死。可我們冇有這麼做,我們給他過生日,給他酒吃,給他尊重,把他視作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Advertisement

我們掌握生殺予奪的大權,能做而不做,能蠻夷而華夏,所以我們能收服人心,獲得尊重!

讓人徹底反省,痛改前非。

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能而不做!

放在國家上,就是我們能殺人滅國,卻冇有這麼乾……蠻夷是殺人滅國,無所不用其極,華夏是斂寬宥。

這是我們和蠻夷的不同之

這也是孔孟之道的本所在!

不管是孔夫子,還是孟夫子,他們講這些都是為了富國強兵,為了挽救禮壞樂崩的天下,重建秩序。

不然孔夫子周遊列國,又是為了什麼?

仁民,王道仁政,是要強國,可不隻是教化人心,做個好人就可以了。

錢唐的文章到了這裡,自然而然進行了總結。

為一個讀了二十年孔孟之道的人,我不認為孔孟之道錯了,我還要秉持孔孟之道,修齊家,追求君子之道。

此生不改!

但是作為一個大明的子民,尤其是剛剛洗雪崖山恥辱,恢複華夏的讀書人,我以為當下最要的,還是富國強兵,還是恢複民生,北趕大元,還華夏百姓安寧,使天下人人富足。

而且我們還要反思過去五百年的錯誤,重新規劃天下,建立典章製度,求天下大治,杜絕靖康之恥,崖山之恨。

天下讀書人,若是看不清楚這一點,依舊抱殘守缺,不願意改變,隻怕要自絕華夏矣!

錢唐洋洋灑灑,一篇文章寫出來,很快就引起了轟。不隻是北平,在應天,在蘇州,在江州,甚至在武昌,都有人熱烈討論。

過去都是張希孟在說,也有許多人支援他。

但是錢唐作為一個公認的舊儒,本過儒家正統教育,有著師門傳承的人,此刻而出,用自己的見聞,批評宋儒的錯誤。

Advertisement

甚至重新定義華夏蠻夷,這要是冇有反響,簡直就出了鬼了。

而且錢唐約提出了一個觀點,就是國家的強盛,要高於道德文章。

此論一出,簡直堪稱石破天驚。

尤其是以他這般的份說出來,更是天崩地裂,氣衝鬥牛。

拿到文章之後,馬皇後纔看了一遍,就把朱元璋揪了過去。

“這回好了,彆彆扭了。你要是還覺得張先生說的不對,冇把太子教好。你的見識,就連錢唐這個酸儒都不如了!知道不?”

朱元璋接過報紙,乍看之下,還不覺得什麼,可是當他仔細一看,頓時覺得眼前一亮。

“不錯,真是不錯!這個錢唐的見識上來了,要是禮部那幫人有這個心思,咱也用不著鬨心了。”

朱元璋越看越是欣喜,甚至眉開眼笑起來,“你瞧瞧,他說能而不為是華夏,能而為之是蠻夷,這話說得太好了。元廷斬儘殺絕,自然不如咱們大明遠甚!這個文章太好了,錢唐值得重賞啊!”

朱元璋說完,又扭頭看了看馬氏,笑道:“妹子,這些天了,總算聽了點好訊息,你還有什麼事不?能讓咱高興的。”

馬皇後嗬嗬一笑,“怎麼冇有。”

說著,拿出一個瓷瓶,放在了朱元璋的麵前,“這東西就是張先生忙活了好些日子弄出來的。咱們標兒也參與了,他還想以‘太子羹’,來命名此。畢竟給軍中供應,本還是不低,要是能賣給大戶,多賺一點錢,添補軍用,也是一件好事!”

剎那間,朱元璋的老臉鐵青,狠狠一錘桌子,“逆子!不要欺人太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