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崇云終于同意上位,全金發自是沒有白費一番口舌。
見他若有所思,全金發也不再打擾,轉離開花園,去尋楊妙真去了。
柯崇云也沒有多言,歇了一會兒,又翻開了無字書,細細推敲起來。
書中所言的百姓代表大會,自然是柯鎮惡的手筆。
不過柯鎮惡雖是從后世而來,但限于眼界和格局,對這個制度卻也沒有多麼深的研究,只不過在與馮蘅談論當不當皇帝的時候隨口提了一。
倒是馮蘅對此頗興趣,問了許多細節。
柯鎮惡自然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都說了出來。
后世華夏的那一套制度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索,才漸漸形的系,照搬到這個世界自然是不現實的。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社會生產力、社會結構、意識形態與后世相差甚遠,后世從滿清到新華夏,中間也是飽經苦難,又經過多次文化洗禮,中途還走過不彎路,才終于走出了獨屬于自己的道路。
而在一千年前的現在,想要搞民主那一套,顯然是沒可能的。
就拿皇帝來說,如果有個人跟你說,這天下不需要皇帝,便能運轉的更好,差不多大多數人都會說你是白日做夢,小部分人會直接報把你當反賊抓起來,最后一小撮人會拍著肩膀跟你說“兄弟,你說的對,跟我上山當土皇帝去!”
這就是意識形態的差別。
馮蘅飽讀經史,自然知道柯鎮惡所說的那一套有多麼不切實際,但是有些東西卻對很有啟發。
比如說這個百姓代表大會。
百姓就是人民,一個意思,但百姓代表大會卻不是一回事。
畢竟如今中原的百姓八都是不識字的,你跟他說民主,他只想當地主,真正有見識、讀書識字的卻是地主豪強書香門第出的士子。
而愿意為底層百姓發聲的,天底下估計也就只有一個明教了,可惜明教的手段也足夠暴,直接造反。
于是馮蘅便想,反正明教門徒都是出于底層百姓,不如就讓他們為底層百姓的代表。
你們的教規不是說不準當麼,那麼就不設職,每隔一段時間來召開這麼一次大會,把百姓見到的不公,不滿全都說出來。
你明教弟子就老老實實的在底層給朝廷當個眼線,我給你發聲的途徑,你就乖乖的,別一天到晚想著造反。
當然事自然并沒有這麼簡單。
馮蘅只是提出了一個大的方向,楊妙真也意識到明教靠著造反是沒有前途的,那個教規,只要稍微有點閱歷的人都能看得出來有多麼不現實。
好不容易打下了天下,之后卻拱手送人,自己退居幕后,天底下這樣的圣人能有幾個?
后世一千年,也才出現一個孫逸仙,打下了江山拱手送人,然后接著又打。
但楊妙真是明教教主,教令是立的本,不可能輕易拋棄,但有了馮蘅給出的方案,加上眼前的局勢,才讓有了一破局的可能。
其實楊妙真心里未嘗沒有想過當帝,本來就是一個事業型的強人,但是個聰明人,知道自己本做不穩那個位置,既然如此,那麼就退而求其次,當明教歷史上第一個將明教帶明的教主。
這才有了之前的事。
江南七俠是江湖俠士,這自然是沒有疑問的。
但他們創建的七俠派卻不是單純的江湖門派,他們雖然教授弟子武功,但卻不僅僅如此。
七俠書院本著有教無類的原則,對學弟子只有年紀的要求,并無份和資質的限制,甚至很多人本就不適合練武,照樣可以學,因為七俠書院不但習武還學文,學的還是經世致用的學問。
這在其他門派來說卻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七俠派可以,因為七俠派之前有整個青唐道綢之路的資金支持。
這也使得七俠派離了一般江湖門派的藩籬。
真德秀跟宋寧宗說七俠派所圖甚大,也不是無的放矢。
柯崇云從小在七俠派練武讀書,本就養出了一書卷氣,因為武功高強,行走江湖也未見識到江湖的險惡,反倒是加明教,看遍了百姓疾苦。
飽讀詩書的他自然不會像尋常江湖大俠一般,覺得殺幾個貪便算是為民除害了。
事實上在這一方面,明教行事做派反而比那些所謂大俠更加對百姓有利。
柯崇云深底層百姓,深知他們的疾苦,自然也對明教的很多教義十分認可,但有些教條在先賢的智慧面前卻又顯得十分稚可笑。
馮蘅提供的百姓代表大會的制度,在柯崇云的眼中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創新,而他對這種制度也有不同于馮蘅理解。
角度不一樣,認知自然也有不同。
馮蘅只把這個制度當作勸說楊妙真放棄明教的臺階,楊妙真卻把它當作明教走向明的契機,而柯崇云既然有了當皇帝的意向,自然會從皇帝的角度審視這項制度的利弊,和適用的范圍。
其中很多細節也需要他結合現實況去完善。
馮蘅只是提出了一個設想。
柯崇云卻要將之落實,這自然又難了不止一籌。
于是接下來的幾日,除了統籌接下來的軍事部署,剩下的時間里,柯崇云都在思考完善這個制度,且頗有所得。
而這段時間,中原的戰事也漸漸陷尾聲。
金兵主力在汴京城外大敗之后,河南之地的各駐守的金兵皆士氣大跌。
無論是南方的孟珙部,還是西方的韓寶駒郭靖部,又或是哲別所部,所過之,各地城池就算不是傳檄而定,也都是輕松拿下。
剛剛進十二月,三路大軍便順利在鄭州會師。
而這期間的七八天里,明教一眾高層,也大多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明右使張三槍選擇留在明教,被楊妙真重新立為圣子。
神雷王李文淑選擇放棄神雷王的份,退出明教,也不求做,只希新朝建立之后,能夠給后代掙些家產。
這一點,決定當皇帝的柯崇云自然答允。
寶王金辰決定留在明教,但是希自己的兒子可以退出明教,在新朝當個將軍。
楊妙真與柯崇云自然不無不可。
功德王柯豪、平等王陸冠英本就是為了抗金而教,自然選擇退出。二人都是意氣風發的年紀,能力出眾,自是新朝骨干,不用擔心未來前途。
四位散人除了追風散人沈七之外,都是淡泊名利之人,都選擇了留在教中,也未提什麼條件。
只有沈七,這些日子有些深思恍惚,還未做出決定。
七位分舵的舵主目前都是明教部手握軍隊的實權人,自然不想放棄到手的權力。
楊妙真便告訴他們,將來明教將取消舵主之職,也不在擁有軍隊,只會在各州縣建立分壇,負責宣傳教義,幫助百姓度過危機。而且明教之人將來也要遵照新朝律法行事,不會再行聚眾造反的事。
這便是明擺著要讓七人退教了。
于是七人便私下找到柯崇云,詢問退教后能擔任什麼職。
德州分舵舵主蔡坤甚至還問可不可以封王,或者像金國先前封建九公那樣,讓他獨攬一地軍政大權。
柯崇云笑道:“封王也不是不行,但獨攬一地軍陣大權是不可能的,就算封王也只是爵位,領取對應爵位的俸祿,且不可世襲,不是我不愿賜予封地,只是歷朝歷代,凡是割據稱王的,都沒什麼好果子吃,我自然不想后代削藩,到時候與諸位兵戎相見。不過您也不必擔心后代落魄,未來我會建立太學,將來朝廷員也會從太學選拔,勛貴子弟學自然會有優待。當然現在談論封王還太早,蔡舵主正當盛年,新朝建立之后還要仰仗你與諸位舵主繼續領兵開疆拓土,將來能獲得什麼樣的爵位,都未可知。”
蔡坤的文化不高,什麼削藩之類的話也不太明白,但聽說后代做能有優待,且自己還能繼續領兵,也就放下了心來。
世殺出來的人,其他并不關心,最關心的就是手上有沒有兵,有兵就安穩,沒兵就不踏實。
所以蔡坤當即表示,要退出明教,替新朝開疆拓土。
柯崇云自然勉勵幾句,將他送走。
其余舵主從蔡坤那里得到消息,也紛紛過來向柯崇云表達忠心。
柯崇云本來就是明教圣子,地位比他們高,未來也將是皇帝,向他表達忠心,大家心中也并不覺得不妥。
如此一來楊妙真徹底改革明教的第一步便算完。接下來便是要將軍中的愿意繼續留在明教的人挑選出來;將各個分舵麾下沒有軍職的壇主、香主、教徒篩選一遍,愿意繼續留在明教的便留下,不愿留下的,是選擇加新朝還是做其他營生,都可隨意。
不過這些事大多還停留在計劃階段,一來有些事是要等新朝建立之后,做起來才合適;二來,楊妙真卻是將力放在了另外一件大事上面。
因為臘八將近。
而今年的臘八,正是二十五年前,五絕相約的第二次華山論劍之期。
7017k
可鹽可甜修真大佬小仙女、毀天滅地黑化醋罈大魔王 禦淺淺被無良的「救世主」係統強製繫結。 開始穿梭在世界中救贖黑化男主。 第一世,柔軟的小狼狗眸光晶瑩,捏緊她的衣角,「淺淺,看看我好麼?」 第二世,乖戾暴嬌大佞臣親昵地撫著她的臉頰,笑的低柔,「又想逃到哪裡去?」 第三世,優雅病嬌的男僕大人單膝著地,眸光愛慕,「我的公主,您願意做我懷裡的玩偶嗎?」 直到她發現,所有世界的男主都是那個可惡的深淵大魔王的化身。 而她每攻略的一個世界,大魔王的封印就會鬆動一層。 某日。 那頭捆著八十一道鎖魂鏈的惡龍被張牙舞爪的放了出來。 小仙女悄咪咪逃出深淵。 卻被那個大魔王抵在牆角,似委屈似戲謔的貼著耳廓低喃,「淺淺,你陪了我那麼多世,如今卻不認我了嗎?」 「我錯了。」哭唧唧qq。 文盲寫手線上碼文!
一個古武修煉者的一次離奇遭遇開啟了他的修真之路一次次的生死抉擇一場場的生離死別一幕幕的爆笑人生他有了生死與共的兄弟,有了相濡與沫的愛人,還有了宇宙間三百萬年才會經歷一次的捍衛戰歸藏令已出,這一次鹿死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