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架大型配重式投石機幾乎在同時拋石塊和火球,五百張牀弩晝夜不停猛弩箭,集的攻勢覆蓋樊城!
轟!
二十四門紅夷大炮硝煙瀰漫,向樊城發實心彈,實心彈猛烈轟擊樊城的城牆!
上庸軍投五萬兵力、幽州軍投十萬、中原軍投十五萬,還有被俘虜的數萬荊州軍,一共三十萬大軍,在吳起的統帥下,晝夜不停攻打樊城!
人山人海,幾乎淹沒這一座城池!
樊城唯一依靠的只有荊州水師從水面運來的兵力和糧草。
然而,樊城的城牆遭到破壞的速度,已經超過了守將劉仁瞻修補城牆的速度。
夏軍擁有襄炮、紅夷大炮兩種攻城利,再加上吳起申請將對投石機有加的“霹靂車”劉曄調過來,因此,夏軍的攻勢異常勇猛,以至於擅長防守的南唐名將劉仁瞻,也日益疲乏。
劉仁瞻因爲投高強度的守城戰,終於病倒。
而這個時候,夏軍的攻勢越加兇猛!
韓世忠率領荊州水師源源不斷支援樊城,卻不敢從其他地方登陸,否則會被夏軍在陸地上擊潰。
樊城狼煙四起,韓世忠無能爲力,深深的無力讓韓世忠不愧疚:“樊城現在了江北孤城,劉仁瞻固守樊城,只是死路一條,不如放棄樊城。”
不過,幾乎所有荊州將領都知道,放棄了樊城,襄多半也守不住。
轟隆隆——
伴隨著一聲巨響,樊城的一面城牆因爲無法經襄炮和紅夷大炮持續不斷的高強度轟擊,最終,轟然倒塌!
“殺!”
李廣帶著周亞夫的細柳營前去搶奪缺口,與樊城守軍展開慘烈的巷戰!
不得不說,劉仁瞻作爲一流守將,爲樊城守軍提供的加不。
但,一旦守軍引以爲屏障的城牆倒塌,幾乎意味著一座城池淪陷。
李廣在襄樊戰場如天神下凡,傷虎癡許褚,又作爲細柳營的先登大將,率先殺樊城,無人可擋!
可以阻擋李廣的黃忠、秦瓊退到襄,劉仁瞻只能孤軍戰!
“你們,隨我前去殺敵!”
劉仁瞻從病牀起,拖著病重的軀,率領樊城守軍做困之鬥。
樊城守軍到主將影響,在樊城被攻破以後,依然誓死不降,與城越來越多的夏軍浴戰!
李廣縱馬在城疾馳,空箭囊中所有的箭矢,甚至一箭殺兩個守軍!
李廣不得不拔出環首刀,與樊城守軍搏!
樊城守軍的鬥志異常頑強,死戰不退!
“樊城已破,速速投降!”
李廣連斬數十人,大喝一聲,試圖招降樊城守軍。
樊城守軍還在憑藉鹿角、柵欄、箭塔等防工事嚴防死守,細柳營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代價!
魏武卒、黃巾軍、羽林衛等銳軍團也陸續攻城,樊城流河!
“攻城者,最怕這種死守之徒。”
吳起見劉仁瞻統帥的樊城守軍在城破以後,依舊死戰,也不對劉仁瞻到頭疼。
一流的守城名將一般都有影響守軍死守到底的魅力。
“戰!”
劉仁瞻按劍,斬一個細柳營士卒!
十幾個細柳營士卒持長戟,圍攻病重的劉仁瞻,長戟刺穿了劉仁瞻的膛!
劉仁瞻轟然倒地。
明知道徒然,劉仁瞻沒有收到投降的命令,一直作戰至死。
樊城之戰異常慘烈,到最後,五萬樊城守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兩三千人被俘虜。
吳起得到了一座變爲廢墟的城池。
李廣也被眼前的場景所震撼,樊城狼藉一片,黑煙滾滾,橫遍野,沒有看到有多投降的士卒,即使有士卒被俘虜,也是因爲傷。
樊城守將劉仁瞻陣亡,被帶到吳起面前。
“守城名將,多數會遭遇不幸。來人,將其厚葬。”
吳起沒有婦人之仁。
相反,吳起對待自己與士兵嚴格,同甘苦,共患難。
吳起知道慈不掌兵。
世中,無論己方將領還是敵方將領,傷或者陣亡,都是常有之事,見怪不怪。
劉仁瞻將樊城變爲一座之城,給予吳起的攻城部衆數萬人的傷亡,已經獲得吳起的尊敬。
只是,對手終究是對手,攻下樊城,迫襄,才能達到夏軍的作戰目的。
樊城失守,吳起的大軍距離襄,僅僅隔著漢水。
“新野城、上庸城的造船廠正在批量生產戰船,只要準備足夠的船隻,將三十萬大軍運至漢水以南,則可攻下襄,然後是江陵、荊南……不,或許拿下襄,荊州就會全部投降。”
吳起站在樊城的斷壁殘垣之上,眺漢水對面的襄。
攻打襄城的難度高於樊城。襄城於漢水南岸,城北以漢水爲護城河,城高池深,易守難攻,而樊城在漢水北岸,地勢一覽無餘,無險可守,拱衛襄。
因此有一種說法——鐵打的襄,水做的樊城。
“樊城五萬守軍,全軍覆沒!”
荊州水師目睹了慘烈的樊城之戰,卻無能爲力,眼睜睜看著吳起、李廣、衛青、周亞夫等人殲滅樊城五萬守軍。
水師的限制比騎兵更多,很多時候無能爲力。
夏軍幾乎夷平了樊城,又在籌備戰船,準備渡河。
只要捨得下本錢,新野和上庸城,也可以很快生產數以百計的戰船。
夏軍的目的只是渡過漢水而已。
“劉仁瞻還真是一個狠人,在守城方面,我遠不如之。”
韓世忠也不得不認爲劉仁瞻是一個守城狠人,與城池同存亡。
荊州水師將領雀無聲,形勢對他們而言,不容樂觀。
夏軍已經在各個戰場取得進展。
漢中,定軍山,劉備陸續收到南中三郡失守、蜀道三關不戰而降的消息,表落寞。
劉備的意志再如何頑強,也難以承突如其來的打擊。
後院起火,劉備苦心孤詣經營的領土,七零八落。
“我一生顛沛流離,從幽州到冀州、益州,難道到頭來,只是鏡花水月?”
劉備面對如此局勢,不知如何是好。
異人軍師陳溪也陷漫長的沉默。
“大哥,我們再拼一把,擊敗西涼軍,趁勢攻下西涼和關中,不要蜀郡也罷!”
張飛在衆人沉默之時,突發奇想。
楚天去都,而張飛認爲可以去打西涼和關中。
劉備的第一反應是看向陳溪。
陳溪緩緩說道:“翼德的話,未必沒有道理,只是……功的概率,接近於零。”
關羽捋了捋長鬚:“既然一息尚存,那麼大哥不妨一試。無論是生是死,我們都會跟大哥一同征戰沙場。”
劉備像是下定了決心:“景略還能守住都,我們冒險一拼,在定軍山,與西涼軍決一死戰。如果獲勝,攻打武都郡、漢郡,拿下整個涼州。”
“令楊素設法擊敗王翦,攻取關中,只有如此,纔有一線生機。”
劉備此時寄希於與楚天換家,拿下涼州和關中。
涼州和關中,戰略地位還要在益州之上。
蜀軍在定軍山集結,打算與西涼軍展開大決戰,一舉擊潰西涼軍,然後進攻涼州。
軍師陳溪無於衷,明知道張飛提出的建議功率極低,也沒有阻止劉備。
劉備過於堅韌,有雄心壯志,如果不走投無路,很難真正效忠於其他諸侯。
陳溪也放棄了主導劉備勢力,任何計謀和戰略,在絕對的實力差距面前,難以彌補。
陳溪只能夠寄希於奇蹟出現,前提是真的有奇蹟。
秦嶺,王翦、蒙恬、李勣的關中軍,與楊素、韓擒虎、史萬歲、賀若弼、北齊三將等武將戰多時。
楊素等武將扼守秦嶺的各個出口,設立要塞,讓關中軍無法展開兵力,阻擋了王翦、蒙恬、李勣等人長達一年有餘。
楊素的隋朝武將,以及北齊三將,並不遜於關中武將多。
楚天又令王離、蘇角、涉間三個長城軍將領,編蒙恬的軍團,率領長城軍支援蒙恬。
王離、蘇角、涉間三人的水平,本來不足以介如此規模的大戰,無論楊素、韓擒虎、北齊三將,能力都在王離之上。
不過有王翦、蒙恬可以擔任主將,所以長城軍三將也介了秦嶺之戰。
“劉備聲稱夏軍正在近都,讓我們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楊素收到了劉備的命令。
蜀軍形危急,已經被到了絕境。
“雖然我不怎麼願意聽從劉備的命令,但似乎不擊敗關中的兵馬,我的位置也不保。整頓兵馬,讓出秦嶺山道,與關中軍決一死戰。”
在楊素的命令下,原本固守要塞的兵馬讓出通道,蜀軍在秦嶺出口列陣,迫不得已,與關中軍決戰。
不然,漢中的蜀軍就要被堵在漢中盆地,直到投降。
北齊三將,斛律、蘭陵王、段韶,單獨爲一路兵馬。
楊素爲另外一路兵馬,有史萬歲、韓擒虎、賀若弼三個隋將。
這些多半是以前的玩家領主趙龍的舊部,與楚天有仇恨,還有一批楊素招募的武將。
“蜀軍終於打算與我們在漢中決戰,看來他們已經到了絕路,那麼我們不介意推他們一把。”
王翦得知楊素後退,讓出秦嶺的山谷出口,立即明白楊素的意圖。
如果楊素堅持防守,定然不會讓出空間給關中軍列陣。
那麼只有一種可能,蜀軍要在漢中最後一拼。
王翦這一路兵馬,出斜谷,與楊素會戰,而李勣帶領的另外一路兵馬,出駱谷,與北齊三將會戰。
一隊隊在關中兵馬從秦嶺出現。
劉備發起定軍山決戰,企圖大敗西涼軍,盤活局勢。
楚天的戰略,步步,將一昧防守的劉備勢力,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