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整好后,方大人帶人清點好資,將損失和剩余寫折子,傳回朝廷,他則帶著人繼續北行。
他們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收到肅北傳回的折子后,商君凜第一時間招來丞相和戶部尚書,商量接下來的計劃。
肅北牽扯甚大,更是大桓在北邊的一道堅實屏障,無論如何都不能出事。
“顧太醫好像有心事,是發生什麼事了嗎?”診脈后,沈郁見顧太醫有些分神,問。
“是臣的弟弟,說有事要出去幾天,這都十多天了,一線音信都沒有。”顧太醫沒什麼能說這些話的朋友,心中又實在擔心,沈郁問便沒忍住說出來。
“顧淮?”
“是,小淮長這麼大,還沒與我分開這麼久過,也不知道是去了哪,會不會有危險。”顧太醫微微皺起眉頭。
“顧太醫放心,顧淮不會有事的。”
“謝貴君寬。”
晚上,沈郁窩在商君凜懷里,問起顧淮的事。
“陛下知道顧淮去哪了嗎?”
“阿郁怎麼突然問起他?”商君凜了沈郁的臉,“有誰跟你說什麼了?”
沈郁:“是顧太醫,擔心弟弟,與我多說了兩句。”
商君凜:“阿郁還記得朕之前說,派了人暗中跟著方均他們麼?”
沈郁:“陛下是說,暗中跟著方大人去肅北的,是顧淮?”
商君凜點頭:“嗯。”
沈郁:“陛下怎麼會想到派他去?”
商君凜:“一來朝中無人知曉顧淮此人,派他去便于避人耳目,二來朕看他是個將才,想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
大桓朝為的方式是固定的,唯有武那邊有可作的余地,但現在大桓國泰民安,并無戰爭,相當于這一條路也被堵死,想朝為就只能老老實實按規矩來。
“朕總不能一直駕親征,大桓也該一批合格的武將了。”商君凜起沈郁的一縷發,放在手指間纏繞。
經過先帝的禍禍,大桓部可以說是滿目瘡痍,文這邊尚且還好,武將那邊說一句后繼無人都不為過。
先帝在位時,有能力的武將都因為各種原因遭到了貶謫甚至殺害,頂上去的都是草包,若非如此,大桓也不至于接連打敗仗,失了那麼多國土。
“陛下是想為那些將軍平反嗎?”沈郁翻了個,趴在商君凜上。
“需要平反的,何止那些將軍?好些一心為國的大臣,也被無辜犧牲,朕想為他們洗清上的污名。”
說話時,商君凜始終盯著沈郁的眼睛,沈郁不自眨了下眼,低頭蹭了蹭他的臉頰:“陛下肯定能做到的。”
商君凜手環上沈郁的腰,眼中是如濃墨一般看不底的黑。
如果當個明君是阿郁所希的,他愿意為阿郁心目中最合格的帝王,只要阿郁肯永遠留在他邊。
賑災事宜有條不紊安排下去,關于那伙賊人,商君凜也給了北邊的一個將軍,勢必要將人抓出來。
但在賑災一事上,依然遇到了難題。
資被搶走一部分,朝廷雖然留有備用,但,不夠用。
肅北太大了,還包括整個肅北軍,消耗驚人,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若拖的時間太長,朝廷也消耗不起。
戶部尚書剝了第二批資出去后,算了算剩余的量,不得不苦著一張臉來找商君凜。
彼時,商君凜正在玉璋宮和沈郁商量酒的事。
經過一個多月的嘗試,沈月終于功制出了第一瓶醫用酒,第一時間將酒送到了玉璋宮。
孟公公從外面走進來:“陛下,戶部尚書大人求見。”
“估計是為了賑災資的事,陛下,我能一起麼?”對這件事,沈郁心中有一些想法。
“那阿郁便陪朕一同去書房吧。”
于是,等戶部尚書到書房的時候,看到的就是沈郁和商君凜兩人。
“見過陛下,貴君。”雖然不解貴君為何會在這里,戶部尚書還是恭敬行了禮。
“陛下,臣有要事啟奏。”
“準奏。”
“陛下,恕臣直言,國庫不足以長時間支撐肅北的災,若沒有其他法子,至多只能堅持一個月,但陛下也知道,旱之后往往會伴隨蝗災、瘟疫等況,一個月時間,恐怕……”
還有另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秋日之后,冬之前,北方的游牧民族會大肆南下,搶劫一切能搶的地方,如果到時候肅北還在災影響,大桓危矣。
“你可有計策?”商君凜當然知道問題的嚴重。
“臣想到兩個法子,一是重征民稅,二是重收商稅,此二法皆可解燃眉之急。”戶部尚書沉聲開口。
商君凜皺眉,大桓稅收都是在年底,若現在征收,很多百姓估計不上,而且這兩個法子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從地方到京城再到肅北,所需要的時間太多了,耗費的人力力也不會。
“臣也知道此法不妥當,但……”暫時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陛下,我有一個法子,改重征民稅和重收商稅為自愿募捐,對百姓,能出多出多,不能為了賑災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對富紳貴族或者世家宗室,可以據他們捐贈的資給予一定獎賞。此法重在獎賞上,富人皆有攀比心理,能讓他們主捐贈豈不是比強行征收好?”
戶部尚書是個聰明人,一下就能想通二者的區別,若改為主捐贈,便不會產生任何怨言,還會給捐贈人一種榮譽。
他拱手朝沈郁行禮:“貴君大才!”
“大人不必多禮,如何作還需要大人費心安排,還有各地藩王,肅北有難,為皇室宗親,他們理當為國出一份力。”
聽完沈郁的話,戶部尚書沒忍住多看了他一眼,拱手道:“臣定當竭盡全力!”
作者有話要說: 戶部尚書:薅藩王和世家羊啊,說到這個,我可就興了
第104章
“阿郁怎麼會有這麼多新奇點子?”戶部尚書離開后,商君凜從后抱住沈郁問。
“只是將戶部尚書大人的法子換一種表述形式罷了,不論什麼事,強制要求去做和主要求去做,給人的覺是不一樣的,越是手里有錢、有權的人,對好名聲越看重,捐贈資后,他們能得到朝廷認可的好名聲和百姓的贊揚,何樂而不為?”
沈郁前世與這些人打過太多道,應付起這些人來也自有一套法子。
雖然大桓不商,但商人的地位并不高,他們手里握著足夠多的財富,卻仍然到各種掣肘,隨便一個地方員都可以給他們帶來大麻煩。
每年,他們用來打點各個員的錢財都不是一筆小數目,沈郁提出,但凡捐贈者,皆可得到朝廷嘉獎,貢獻大的,還可得到特殊嘉賞,與其花錢在員那疏通關系,不如直接和朝廷搞好關系,聰明人都知道該如何選擇。
戶部尚書回去后,當即召了戶部大小員過來議事。
戶部上下為了這事已經好幾天沒好好休息過了,他們管的是大桓的錢袋子,偌大一個國庫,需要照顧到整個大桓,不能僅僅為了賑災掏空所有,那樣會帶來巨大患。
“大人,陛下可有通過我們的建議?”一位戶部的員拱手問。
“通過也沒通過,陛下那邊做了些改,今日召你們來,就是為了一起研討要怎麼實施。”
戶部尚書沉聲說了沈郁的提議:“你們覺得如何?”
“這法子妙啊,比起我們最初給的好太多了。”
“正是正是,這樣一來,也不算勞民傷財,不用擔心給百姓造太大負擔,也不用擔心事后會引起。”
他們不是不知道原來的法子會帶來巨大患,只是暫時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只能著頭皮用,現在有了更好的辦法,當然要選擇更好的那種。
唯有第一個開口說話的員,眸閃了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