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農家小福女 第三千一百五十四章 國策

《農家小福女》 第三千一百五十四章 國策

最新網址: “大人,大人,京城來人了。”

羅江縣縣令一下站起來,高興的問道:“在哪兒?快請進來,是公文還是圣旨?”

“是戶部的大人,綿州刺史府的吏陪同,說是來收購和安排新稻種的……”

縣令子一僵,“啊?”

七里村種了不新稻種,其中以周家為最,周立重前腳被宣進京城,后腳縣令就讓人去村里說了,要把新稻谷留著,不許人隨意售賣。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讓人和七里村的人接洽,想要購買新稻谷以留作種子,不過因為他開的價低,所以買到的不多。

他能夠止七里村往外賣新稻谷,卻不能從他們手上強買,要是以前,七里村的村民或許會心慌,不敢不賣。

但現在他們卻不是很怕。

一是村子里的人不是很缺錢,這些年他們跟著周家種姜,種山藥,種貞子等藥材賺了不錢;

二是因為他們有周滿做靠山。

周滿的職可比縣令高多了,他們才不怕縣令呢,不許他們往外賣,那他們就換好了。

給親朋換一些新稻谷,一斤換五六斤,再把換回來的稻谷賣出去就是。

不行還能給白老爺。

縣令可管不到白老爺上,聽說白老爺已經挑好了新稻種往外賣,價格是一般稻種的兩倍還多呢,特別賺錢。

戶部下來的員聯合綿州刺史府一起去七里村收購新稻種。

周家這邊的新稻谷都是按照谷價的正常價格收購,其他村民家則由他們談去。

不過有白老爺在,朝廷要和白老爺收購新稻種,不會太虧待對方,白老爺也不好太占親家便宜,所以這里進行得還算順利。

谷種被送到綿州庫房,然后便開始計算各縣需要分發的稻種……

Advertisement

羅江縣縣令在這一件事上雖能參與,卻不太有話語權,他回到縣衙時腸子都悔死了。

“當初周立重提議播種新稻種時我就應該同意的。”

師爺和縣丞也懊悔不已,“縣令,只能看來年了,第一批新稻種畢竟是在七里村種的,那里的農戶肯定留有不新稻種,明年我們縣播種新稻種的面積肯定在其他縣之上,這也是一個政績。”

縣令也只能這樣安自己了。

相比之下,青州這邊要更順利一些。

因為新稻種基本都是在北海縣播種,且多是田,郭刺史親自出面,白善只留下一批供給明年的稻種,剩下的全部按照市價賣給了刺史府。

刺史府再分發給各縣。

等這些事做完,青州已經冬,周滿裹上了披風,白景行小朋友更是穿得像個圓球,坐在被圈出來的榻上玩彩的木塊,自己用木塊搭所有人都看不明白的東西。

白若瑜坐在另一邊,他就一直往上疊,等疊到一定高度,木塊嘩啦啦的掉下來,他就呆了一下,然后扭頭去看白景行的。

子前傾,小手一掃,就把白景行搭起來的木塊也掃塌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于是白景行都不帶停頓的,扭過子握起小拳頭就揍他。

白若瑜啊啊的大起來,兩個孩子就滾做一堆,白景行著白若瑜打。

下人們連忙將倆人抱起來分開,白若瑜哇哇大哭。

一旁的明達很是淡定的給他眼淚,說他,“明明每次都打不過,你做什麼總是去招惹?”

周滿也說白景行,“你不要手啊,你現在還小,把握不住力氣,打人很痛的。”

白二郎端了一盤葡萄進來,見他兒子又哭了,見怪不怪的坐在一旁,剝了一顆葡萄,把籽挑去就塞他里,白若瑜瞬間止住哭聲。

Advertisement

周滿好奇:“這時候哪里來的葡萄?”

“京城送來的,”白二郎道:“說是西域進貢過來的,一直用冰存著,昨天和冬至禮一起送來的。”

周滿:“離冬至還遠吧?”

白二郎點頭道:“是啊,我覺得他們就是想找個借口給我們送東西,冬至前后應該還會送些東西來。”

他頓了頓后看向周滿,“陛下來信問我們何時回京。”

周滿無辜的回視,“看我做什麼?你們想回就回呀。”

白二郎撓了撓腦袋道:“我倒是在哪兒都可以,但我們擔心回去以后再想出來就難了,而且孩子還小呢,路上會不會太冷?”

這意思就是還不想回去了。

周滿目在倆人之間來回巡視,斟酌道:“所以你們的意思是讓我?”

白二郎連連點頭,“你也給陛下寫封信唄,和我們的信一起寄回去。”

“行吧,”周滿道:“正好你們可以驗一下青州的年禮。”

周滿就去給皇帝寫信。

皇帝收到這兩封信,哪怕有婿送的不菲冬至禮,依舊氣得胡子都飛起來了。

“明達這是出去就不想著回來了,以前可乖了,一定是白二教壞了。”

皇后卻要公正得多,道:“我看不是駙馬不想回來,而是明達的主意,的主意可比駙馬正得多。”

皇帝撇了撇,嘀咕了兩句便不再念叨,算了,順了兒的心意總比順著駙馬的心意好吧?

大晉的公主過得如明達這般肆意的卻也獨一個而已。

也是因為這份肆意,皇帝才沒想著給白二再放一個兒,他要是當了兒,那明達就沒這麼肆意了。UU看書 www.uukanshu.com

不過白二雖然沒任職,從北海縣送來的折子里還是能時常看到他的名字,基本上那里的功績都有他的一份。

Advertisement

朝臣們也都知道,現在北海縣鹽場、碼頭、田,甚至是才在北海縣那里設立起來的鹽運司皆有白誠和殷或的一份功勞。

不管是白善的折子,還是郭刺史的折子都不掩蓋這一點兒。

等將來他們從北海縣回來,真要論功行賞,他們也有一份,即便他們兩個沒有任職。

大貞二十二年,注定是在史冊上濃墨重彩的一年,這一年,青霉素問世、兩株新稻種問世,朝廷鹽政改革,鹽運司立,太醫署改革,兩所在后世舉重若輕的藥坊建立;

大晉失去了一位能干的諫相……

而后的幾年時間里,朝廷和各地衙門除了日常的事務外,便是堅定的執行這一年制定下來的國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