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都市爽文 桃源農場 第185章銷量大增

《桃源農場》 第185章銷量大增

高亞男的報道在《海州晚報》上刊登之後,頓時引起了廣大海州市民的極大興趣,畢竟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之後,對於食品營養、安全、健康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加。

尤其是在各種食品安全問題被廣泛揭之後,地油、蘇丹紅、毒豆芽、毒大米、三聚氰胺牛等等諸多危害人們健康的‘黑心食品’讓社會上人人自危。

大家都在調侃,很多城市人從起床的早餐開始,就浸泡在各種有毒食品之中,華夏人的抗毒能力全球領先。

而如今,居然有這樣一家店鋪,打著‘綠、健康’的名號,對外出售各種高價食材,如何能不讓海州人興趣呢?

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高亞男的這片報道讓‘鏡湖農產’知名度大升,不住在市區的人們紛紛空趕到城市廣場,一睹為快。

高亞男來到旗艦店采訪的時候,班傑明並不對抱以太大的希,畢竟‘鏡湖農產’又不是什麼有很強時效的新聞,說不定報道出來的時候,已經是猴年馬月的事了。

雖然班傑明冇有從事過行業,但是他知道並不是每一個記者的采訪都能夠見報,這其中還有著資曆、人脈輿論重點、運氣等等錯綜複雜的因素。

反正如今的‘鏡湖農產’也不想做過多的宣傳,畢竟它麵對的潛在客戶群相當有限,細心維護好現有的客戶資源纔是正理。

班傑明萬萬冇有想到,高亞男采訪之後的第二天傍晚,‘海州晚報’就刊登出了《大山深食》這篇報道,而是是在較為重要的第三版,擁有相當的篇幅。

班傑明不知道,高亞男的出並不低,從海州大學新聞係畢業之後,進海州報社隻不過半年的時間,就從實習記者轉正。這其中固然有能力出眾,敢打敢拚的因素,家庭人脈的幫扶也是必不可的。

Advertisement

雖說‘鏡湖農產’的報道看似普通,但是采訪記者是高亞男,這就另當彆論了;再加上‘優質食材’這個元素頗為符合現下人們普遍討論的食品安全話題,因此《海州晚報》的主編大筆一揮,把這篇報道放在了第三版!

看著晚報上的大幅報道,班傑明頗有些得意,冇想到這個短頭髮,風風火火的高記者還有幾分能耐呢。

即便班傑明已經很樂觀地估計了報道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但是第二天‘鏡湖農產’旗艦店開門的盛況,還是讓他嚇了一跳!

由於‘鏡湖農產’初創,班傑明也冇有另外設立辦公地點,而是在店麵後麵的辦公區和其他的員工混合辦公。因此,班傑明每天早上七點五十之前都會趕到旗艦店,八點準時開門。

這些天以來,旗艦店開門之前都會

有三三兩兩的老年人在排隊等候,他們都是附近小區的居民,早上在人民公園晨練之後剛好買菜回家。能夠住在海州市中心的這些居民非富即貴,他們嘗過‘鏡湖農產’的優異品質之後,自然不會在乎這點菜錢。

但是出乎班傑明的意料之外,今天店鋪門口起碼有超過100名顧客在等候,比平時多出了兩倍還多!

想了想,今天不是週末,也不是節假日,怎麼會有這麼多的顧客提前排隊呢?

班傑明搖了搖腦袋,帶著一腦子的困了旗艦店。

途中,班傑明約聽到有人在談論《海州晚報》的事,難不這是昨晚那篇報道吸引來的顧客?

如果況屬實的話,就衝著這些顧客,班傑明都決定給高記者贈送一張黃金會員卡!

蕭風走近店鋪的時候,員工們已經做好了開門營業的各種準備,新鮮的蔬菜、水果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冷藏玻璃櫃檯之,在燈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很是能夠激起人們的購買**。

Advertisement

旗艦店的營業時間從08:00—20:00,員工們分為早晚兩班,相互換!

原先,班傑明隻是招聘了12名營業員和兩名理各種類的師傅,但是如今看來這些員工應付大量客流還有點吃力,他已經在考慮擴大員工規模了。

上午八點整,‘鏡湖農產’旗艦店的大門準時開啟,早已經等候多時的顧客們蜂擁而至,開始奔著特價區而去。

按照‘鏡湖農產’的規定,開業後的前半個小時以及打烊前的半個小時,有一部分貨品會打八折,對於習慣節儉的中國老人來說,這個優惠可不小。

說來也奇怪,這些老人本不在乎每天花上兩三百塊錢給家裡人買各種食材、水果,但是卻對旗艦店十塊八塊的折扣很興趣。

也正是因為這種小小的優惠,旗艦店每天早上都會有不老人在排隊,倒也是給店鋪平添了不人氣。

那些老客戶路,直奔特價區,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種貨品,而那些昨晚看了晚報而莫名前來的老人們明顯放慢了腳步,開始在店鋪裡轉悠起來。

“還真的是20塊錢一顆桃子!”

“這些草莓真水靈,不過價格可是比外麵貴多了!”

“你看,那個大白菜居然賣到5塊錢一斤,這是搶錢嗎?”

諸如此類的議論紛紛在店鋪裡響起,原本他們還以為晚報的報道有些誇張,但是今天看來,這裡的商品價格可以算是整個海州最貴的。

不過,高昂的價格並冇有阻止這些退休老人的瘋狂,他們紛紛把自己相中的貨品扔進自己的購籃,然後到收銀臺排隊付款,本不把錢當錢!

本來隻是想來見識一番的老人們也被這種購染,也想買點東西回去嚐嚐,不過看到那些刺眼的價格,多還是有些舉棋不定。

Advertisement

“大妹子,您今天買了這麼多菜,花了不錢吧?”這時候,一個頭髮全部雪白的老人拉住了一位剛剛付款完畢的大媽,開口問道。

老人稍稍撇了撇購籃裡,各種蔬菜、一些水果、十幾個蛋和一圈臘腸,林林總總,可不呢。

“這些東西將近四百塊吧!”大媽點點頭,說道:“今天星期五,兒子兒都要帶娃娃們回來,給他們做點好吃的!”

“這些蔬菜這麼貴,大妹子你不心疼呀?”

“貴是貴了點,不過有所值!”大媽也是個熱心人,從購籃裡出一個蛋,說道:“大哥您看著蛋,不僅個頭和鴨蛋差不多,而且都還是雙黃的,味道可比一般的蛋好多了,才三塊錢一個很值!”

說著說著大媽的話就拐到了三四十年前,說‘鏡湖農產’的各種食材味道和當年冇有化、農藥汙染的食材一個味道,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用大媽的話來說,在現在這個社會,能吃到這種食材已經是一種幸運了,哪裡還會心疼這點錢?

最後,大媽還有點憾,就是‘鏡湖農產’還冇有新鮮類出售,一會還得到大超市裡買點排骨、牛和魚之類的葷菜。

聽完剛纔那個大媽的一番話,這位大爺也是定下了決心,在旗艦店裡開始掃貨,買了不東西。

回家之後,這些水果、食材到了家裡人的極大歡迎,尤其是平時挑食、偏食的孫,也是吃得滿香。

從此以後,這位大爺就為了‘鏡湖農產’的忠實客戶,購金額穩步上升,在兩年之中生生地從9.5折的青銅會員上升為8折的黃金會員!

類似的場景在旗艦店外不斷上演,很快不慕名而來的遊客紛紛加了購的行列,等到這一波早市結束之後,班傑明赫然發現銷售額比平時多出了一萬多塊!

Advertisement

這幾天以來,旗艦店的營業額基本都在六萬塊左右波,早市能夠賣出兩萬多,下午三四點的時候也能賣出這麼多,其餘時間就是些零星的收了。

今天僅僅是早上,就增加了差不多五分之一的營業額,確實讓班傑明喜出外!

不過,班傑明還是低估了《海州晚報》的巨大影響力!

《海州晚報》的大部分讀者都是退休在家的老人或者是家庭婦,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對於每一個有可能改善家人生活的資訊都不會錯過。

在高亞男的報道中,很是列舉了一下關於‘鏡湖農產’食材可以讓挑食、偏食的孩子改善飲食習慣的例子,

尤其是高亞男采訪那天剛好上汪波帶著小虎來買水果,從小就認識汪波的高亞男更是冇有錯過這個良機。

事實總比天花墜的謊話來得有力,‘鏡湖農產’的食材連厭食癥都可以改善,這個訊息讓很多家長心不已!

很快,報道的巨大影響力開始發揮了作用,‘鏡湖農產’旗艦店迎來和當天開業時類似的場麵,絡繹不絕、出手闊綽的顧客,讓全員工不得不加班才能應付下來。

晚上打烊盤點之後,班傑明赫然發現營業額將近10萬塊,新增會員數量達到了200人,這是開業那天之後的最好績!

其實,這並不是結束!

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鏡湖農產’旗艦店的銷售額一直保持在10萬塊上下,各種訂單如雪片一般朝著銀杏村飛去!

在一篇報道的幫助之下,‘鏡湖農產’短了功所需要的時間,就連蕭風也是有些意外!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