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都市爽文 鑒寶直播間 第285章 還有寶物

《鑒寶直播間》 第285章 還有寶物

鑒寶直播間正文卷第二百八十五章還有寶胡楊他們還沒出門,古玩店又走進來一個人,是一位老人家,一進來,眼睛就盯著胡楊手里的那個盤子發呆。

老板娘哭笑不得,開口道:“秦老,您來遲了。這盤子,已經給了這位大兄弟。”

當然有印象,之前秦老就看過這個盤子,可是,最后沒有問價錢。老板娘就是見秦老都不看好這件瓷,才擺在高仿品的區域,當高仿品出售的。

“唉!遲了一步。”老人家嘆了口氣。

說完,又朝胡楊問道:“小伙子,我兩倍價錢給你,轉不轉讓?”

胡楊搖頭:“老人家,您應該也能看出,這是梅森瓷吧?”

得!能說出這個名詞的,秦老知道眼前的小伙子是個懂行的人。

“梅森瓷?不是高仿品嗎?”華仔問道。

胡楊告訴他:“梅森瓷就是高仿品,而且,還是國外的品牌。它雖然是高仿品,但價值不低。”

此話一出,老板娘都懵了。

無論怎麼想,都不會想到,自己店鋪里,居然還有外國貨。聽起來,好像還很高端,自喻瓷行家的,居然都沒聽說過什麼梅森瓷

“外國的?外國的瓷也值錢嗎?”忍不住問。

說到瓷,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在很多人眼中,只有中國的瓷才是正宗,其他的都是山寨貨,山寨貨值錢嗎?

秦老解釋:“這位小伙子說得沒錯,我也是今天才忽然確定。”

他告訴大家,十六世紀的時候,歐洲的貴族想要炫富,就離不開中國的瓷,誰家的瓷多,誰就最富有。

直播間的觀眾聽了,直呼666。

誰曾想,在古代,中國的商品是奢侈品,財富的象征?不像現在,說到名牌,大家都選國外的,尤其是奢侈品,比如跑車等等。

Advertisement

秦老提到一個人奧古斯特二世,這個歐洲的國王,有點像宋朝的皇帝,屬于不務正業的那種,人等等。

他的一生,有兩項開支,一是買瓷,另一個就是發戰爭。然而他卻用600名全副武裝的近衛騎兵換127件中國瓷,相當于天價。

一生中收藏了兩萬件瓷的奧古斯特二世,抓了煉金師博特格。傳言博特格掌握了讓普通金屬變黃金的,傳言之所以是傳言,是因為不靠譜的程度居大。

黃金沒煉,這位偏執皇室的“白黃金夢”卻做了。博格特與另外一位數學家齊恩豪斯被關在遙遠的森林城堡里,開始了無止盡的瓷煉制。

“嘖嘖!用軍隊換瓷,真會玩。”

“不是會玩,是那時候中國的瓷真的就是寶貝,除了瓷,還有就是綢。不得不說,那時候中東的商人會賺錢,剛好夾在兩個文明地之間,中國的瓷運過去,就是百倍、千倍的利潤。”

“站著說話不腰疼,古代要越兩個大陸,中間沙漠多,其中的兇險,能會?賺的都是賣命錢。”

“確實,那時候西域商人雖然能一夜暴富,但有多被沙漠吞噬,誰又能知道?”

“你們難道都沒注意煉金師嗎?裝有風險呀!被捉起來當免費工,真慘。”

“哈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沒事不要裝。人怕出名豬怕壯,就是這個道理。”

……

秦老接著說道:“當時,來自東方的瓷價值昂貴,讓歐洲人想到了仿造。梅森瓷,只能說是一個比較功的品牌。

從一開始的高仿品,到現在稱為頂級的藝品,擁有白黃金之稱的梅森瓷,這些年來到追捧。”

Advertisement

梅森瓷三百年來一直被皇室、土豪追捧,價格也是為有錢人量定制,一舉躍升為奢侈品,還擔任一些國家訂制的外的角

奧匈帝國皇后茜茜公主,收藏了數千件梅森瓷,如今總價值已高達數千萬歐元。

而近年來,這種瓷也創下四千多萬人民幣的拍賣紀錄。

說完,秦老眼神瞟向胡楊手里的那個盤子:“這個盤子,屬于梅森瓷品,值一百多萬。”

老板娘傻了眼,一百多萬的寶貝,被幾千塊就理掉了。

可知道自己吃了大虧,但沒辦法說理呀!雙方都是自愿易的,只能怪自己沒有眼,有眼不識寶。

此時此刻,心非常糟糕。

“胡哥快跑,老板娘要生氣了。”

“還不走,一會被留下來做店丈夫。”

店丈夫?我也想要,求包養!”

……

老板娘覺得自己以后要多關注國外的藝品,不然容易走眼呀!像這次,就是活生生、淋淋的案例,必須吸取教訓了。

一時間,場面氣氛有點尷尬。

還是老板娘自己化解:“還是大兄弟你好本事,這沒什麼好說的,恭喜!”

胡楊訕訕一笑,想了想,覺有點不好意思,指著架上的另一件高仿品:“姐姐,你這件也是寶貝。”

嗯?

姐姐這個稱呼,大家暫且忽視,驚訝的是還有網之魚。

不過,既然胡哥沒有馬上拿下,說明價值一般,直播間的觀眾這麼心想。

他們不知道,胡楊本打算是一起弄走的,只是忽然冒出一個老人家,他想要撿便宜,也就沒那麼容易了。那樣的話,還不如送老板娘一個人

秦老聽后,皺了皺眉,深深地看了眼胡楊,然后拿起那件瓷

Advertisement

老實說,他來這個店不是一次兩次,有什麼貨,他基本上也都清楚。手上的這件瓷,曾經也看過,覺看不準。

說是看不準,但在古玩界,看不準就是不看好的意思。

“ 秦老,能看出來嗎?”老板娘張地問道。

不是不相信胡楊,只是覺得秦老會更靠譜,畢竟對胡楊并不悉,盡管剛才的表現很出,給人高深莫測的覺。

秦老看了一會,搖頭:“是高仿品。”

老板娘給胡楊一個白眼,暗道:浪費表

胡楊聳了聳肩:“確實是高仿品,但誰說高仿品不值錢?我這不是值一百來萬嗎?”

呃!

好像也是哦!

大家再次將目看向秦老,胡楊說得沒錯呀!高仿品也是分很多種的,價值有高有低,珍貴的仿品,甚至比原作品更加值錢。

這種事,在古玩界實在是太常見了。

只見,那是一件哥窯瓷,瓷表面布滿了裂紋,卻給人

“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哥窯胎多紫黑、鐵黑、也有黃褐。釉為失濁釉,釉面泛一層,釉以炒米黃、灰青多見,釉面大小紋片結合。

經染后大紋片呈深褐,小紋片為黃褐,也稱‘金鐵線‘“墨紋梅花片““葉脈紋“‘文武片‘等。這是傳世哥窯的主要特征之一。

之前,胡楊就和大家講解過,“哥窯“是中國五大名窯中唯一未解謎底的瓷窯。

由于缺乏同代文獻,且后代文獻常是一鱗半爪,零零碎碎,有的還互相矛盾,仍無法揭開層層面紗,呈現它的真實面目。

“有點像清朝的仿古瓷。”秦老看了一會,不大確定地說道。

Advertisement

有點像?

看來,這老頭,實力也很一般嘛!直播間的觀眾忍不住想道。

“老爺子好眼,這確實是清朝的仿古瓷。”胡楊肯定道。

仿燒的歷史幾乎與品瓷同步產生,宋代、哥、定、汝、鈞五大名窯文史后,仿品相繼出現,宋代遍及我國南北的“八大窯系”就是在對五大名窯競相追仿的形下形的。

“李唐越久稱無,趙宋窯珍以孤。青泯火氣,紋猶鱔裂冰“,這是清代乾隆皇帝對宋代窯瓷的贊詩,從中不難看出清代帝王心儀宋瓷的古雅氣息。

清朝時期對五大名窯的仿制有相當規模,幾乎難分仲伯,但是清朝對歷史名品的仿制并非全部出于功利目的,而是為了趕超前人,繼承傳統。

以往在收藏市場上,清仿只是作為點綴而已,不過近兩年,因為品難尋和收藏市場上需求的增加,清三代仿在拍場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于中庸且走勢穩定的仿宋瓷,不僅有宋瓷工藝之,又承載著清窯的譽,可謂是“品質與價值”兼的保值潛力,值得青睞。

胡楊指出好幾清朝仿造的痕跡,讓原本不夠確定的秦老也肯定起來。

“不錯!這是清朝的仿古瓷,不過品質不算特別好,市場價也就三五十萬的樣子。”最后,秦老估價道。

老板娘看了眼胡楊:“大兄弟,多謝提醒啦!你哪里人?聽口音,不像是本地的。”

雖然不如剛才胡楊得到的那件,但三五十萬也不啦!胡楊的提醒,讓幾十萬的損失,一句謝謝都沒有,那就太不當人子了。

“我粵省的,姐姐我小胡就好。”

“難怪,沒吃飯吧?既然你都喊我姐姐,今天到我家吃好了。”

其實,老板娘也想結這位有本事的年輕人,所以請客吃飯,不僅僅是因為胡楊幫找出了一件寶貝那麼簡單。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