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都市爽文 鑒寶直播間 第183章 墨跡還很新鮮

《鑒寶直播間》 第183章 墨跡還很新鮮

章左年紀比馮師傅還要大,所以,那句話從他里吐出來,馮師傅很郁悶,暗想:你都好好的,我怎麼就不能活著?

不多時,屋出來一位老人,頭發不是白,也不是黑,而是一種灰白,而且還很茂盛,這把年紀,不容易呀!

雖然保養還算不錯,但臉上的老人斑已經藏不住,神有點嚴肅,讓華仔覺自己在面對學校的教導主任一樣。

“稀客,看你失蹤兩三個月了,還以為見不到你了。”

這是什麼話呀?是人說的嗎?馮師傅直翻白眼。

直播間的觀眾,狂笑不已,覺這些老頭,有時候真的有意思的,很幽默。

“你一家人出國了兩三個月,說我失蹤,是不是有病?”馮師傅懟道。

前段時間,章左到國外呆了兩三個月,他的一個姐姐定居海外的,每年他都會去聚一聚,總不能讓老姐姐一把年紀,飛回來探自己吧?

不過,老姐姐有點想回國。之所以定居海外,是有原因的,小的時候,就被騙到了香.港,然后嫁給了一個香.港人,到了中年的時候,隨著丈夫定居歐洲。

章左覺得,自己能讀那麼多書,全靠這位姐姐,所以特別親。

“這兩位是你后輩?”有點眼生呀!馮師傅的家里人,章左基本上都是見過的,眼前這兩位,就沒什麼印象。

馮師傅開口:“介紹一下,這位是小胡,對于鑒定古玩方面很在行,另外,在書法上更是了不起,你這老家伙也不是他對手。這一位后生,華仔,他們兩個一起的。”

吹吧!

章左心里嗤之以鼻,他不敢說自己的書法水平高深到什麼程度,但一個看上去才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就說要超越他,你老馮是不是還沒睡醒?

Advertisement

這是一種吹捧,他是不太贊同的。作為老師,應該多說學生的不足,讓他們改正,而不是一腦的表揚,容易產生驕橫之心。

不過,上卻還是給面子:“是嗎?那還真了不起,一會切磋一下。所以,你們今天過來,是要……”

章左不相信,這老馮只是路過,打一聲招呼那麼簡單,一向都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

胡楊和華仔立即禮貌地打招呼,胡楊謙虛表示,這只是馮師傅的抬舉。

“小胡,我們先進去坐,別站著。”馮師傅說道,邀請胡楊和華仔往里面走,直接將主人家晾在一邊。

從這也看得出,兩位老人的關系真的很好,不然不會這麼隨意開對方的玩笑,而且不會這麼隨便進人家的屋子,完全當自己家一樣。

小伙子的謙虛,讓章左對他的好上升了一點。

還好!這年輕人還算可以搶救一下,不是那種自大狂,別人夸幾句,就不知道東南西北,祖宗姓什麼都不記得。

“嗯!都進來坐吧!正好,我剛買回來一點蛋撻,大家嘗嘗。”章左說道。

馮師傅忍不住提醒:“你還是吃點,那玩意含糖量不是高的嗎?高糖的人,還這麼放肆吃,不要命了。”

他也很郁悶,這老友也算是奇葩,平時是自律的人,但面對吃的就是忍不住,屬于貪的人,小時候是得多可憐呀?

而且,這位老友有個好,就是喜歡蛋撻、蛋糕這類的東西。搞不明白,那玩意不是小生才喜歡吃的嗎?一個老頭,整天去蛋糕店,很怪異好嗎?

“也沒幾年可以活了,能吃就多吃吧!”章左老爺子說道。

直播間的觀眾突然喜歡上這老爺子,說話很有趣,而且真的是很直率那種人,也看得開。

Advertisement

現在,好多人就是矯,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其名就是養生。但這樣的人生,覺沒什麼意思,還是老爺子這樣好。

不過,既然老爺子有高糖,那還真是要注意點比較好。

“老爺子和我很像耶!我也是這樣,先吃了再減,管他呢!”

“作為一名吃貨,這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實在太難。不單止對自己,我邊要是有那樣的人,我覺得自己會被煩死,很看不慣。”

“我也是,懷孕的時候,有人跟我說不能吃這不能吃那的,自己吃。”

“厲害,懷孕還能任吃,我那時候都要吐死了,本不想吃東西。”

“還是注意點好,病從口,這話是沒有錯的。”

……

,墻的兩邊,掛著幾幅書法作品,有兩幅是章左自己寫的。

“剛才聽老馮說,小胡是鑒定高手,那幫我看看這兩幅書法。”章左指著右邊墻上的兩幅書法作品。

胡楊過去,其中一幅大篇幅的。

只見這幅作品很有特點,點劃短而厚、細勁含而健,對比強烈;結字斂拙樸,而決不擁塞,端重穩健中出靈秀;章法輕重錯落,舒朗雍容。

風格含蓄蘊籍,斂,渾若太極,貌端穆而氣清和,有碩儒老臣的持重,無恃才傲的輕佻,似乎包有萬象而莫測高深,洵然可敬。

這種風格的書法,太有辨識度了。

胡楊不假思索地說道:“這是劉墉的作品,貌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一家。”

劉墉是清朝很出名的政治家,跟和珅、紀曉嵐一起,并稱為乾隆朝三大中堂,非常有名,應該不人都看過他的電視劇,什麼劉羅鍋,說的就是他。

Advertisement

傳言劉墉個子很高, 常年躬讀書寫字,背看上去有點駝,因此產生了“劉羅鍋“的說法。

不過,剛說完,胡楊就改口:“嗯?不對!只是臨摹作,不過,誰這麼厲害?將劉墉的書法臨摹到這種程度,已經神了。”

別人臨摹,要做到形似并不難,可要將那種筆意學到,那就太難了,也就是所謂的“神似”。打個比方,就好像是武俠里面,學別人的劍招并不難,但你要把別人的劍意學到手,那就太難了。

劉墉書從真卿出,但較之氏更顯圓潤渾厚,作書喜用濃墨,遂有“濃墨宰相”之稱。

他與翁方綱、王文治、梁同書并稱為乾嘉年間國朝四大書家。亦有以來其與翁方綱、親王永瑆、鐵保并稱“翁劉鐵”。

可以說,他的書法就是非常高的。

想要把他的書法髓學到,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而且,練到這種程度的,胡楊還真沒見過,差不多八九相似了吧?

胡楊他自己能百分百得到蘇軾書法的髓,那是系統的功勞,如果是他自己練,恐怕練到躺進棺材那天,都練不到這種程度吧?

一開始,章左老爺子有點失,但很快管理好自己的表

沒看出是臨摹作,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畢竟還年輕,這就是能諒解的理由。不要說這種年輕人,換了個專家來,恐怕也看不出這是臨摹作。

只是,老馮一開始就抬舉他為鑒定高手,在書法上的造詣也很深,所以章左才會有點失,果然是吹牛的。

但是,聽到后面那句,章左頓時睜大眼睛,顯得非常驚訝!

這麼快就發現是臨摹作?怎麼看出來的?他朝自己老友看去,不會是這老家伙,提前告訴對方的吧?

Advertisement

馮師傅這把年紀,能看不出老友什麼心思嗎?

他沒好氣地說道:“我可沒跟他說過什麼,你不要小瞧人。我說過,小胡在鑒定方面,毫不差那些老專家,你自己不信就算了。”

章左忍不住朝胡楊問道:“小胡,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胡楊解釋:“如果忽略其他因素,僅僅看書法的話,這幾乎就是劉墉的作品。而且,紙張也是清朝的,讓人難以辨認。

不過,這幅作品也有一個很大的。”

“哦?什麼?說來聽聽。”章左好奇,這種話,他是第一次聽。以前,也不是沒有人鑒賞過這幅作品,幾乎都認為是劉墉的真跡。

一個年輕人,就看了不到兩分鐘,已經看出不是真跡,真是令人吃驚、意外。

“看墨跡。”胡楊回答道。

“墨跡?”

胡楊點頭:“對!從墨跡上看,它還很新鮮,不是幾百年前就留在這紙上的。”

華仔有點難理解,墨跡要怎麼看新不新鮮?這有點難呀!很高深的樣子。

“怎麼知道它還新鮮?”華仔忍不住問出所有人心里的疑問。

這回,連馮師傅和章左都豎起耳朵,但聞其詳的模樣。

胡楊指著其中一:“看這里,被不小心刮到了一下,把墨跡刮掉了一點點,看到沒有?”

只見那個字的筆畫,好像被剝落了一點點,看打了空白的紙張。

不過,這怎麼能說明,墨跡是新鮮的?一時間,大家都還不能理解。

胡楊接著說:“如果是幾百年的作品,墨水滲紙張就會比較深,就不會像這種,不小心蹭掉一層皮,直接沒了。幾百年的作品,你就算揭了兩三層,墨跡還在,只是變淡了。

我們以前說過的揭畫,也是這個道理。所以,這幅作品的墨跡,是很新鮮的,應該不超過半年。”

章左都聽呆了。這幅作品,確實是他不到半年前臨摹出來的,分析得也太準了吧?

頂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