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古代言情 穿成古文女主對照組 第171章 第171章

《穿成古文女主對照組》 第171章 第171章

 秦放聽得杜科親口承認是他老師了,面上的喜悅怎麼都不住,他翹著道,“是。知道老師要來,拙荊提前便收拾好了院子,就怕院子不合老師的心意,擔心著呢。”

 杜科笑著道:“客隨主便,我只要有張床就是這山腳下都能睡。”

 沈禮賢和杜科也算是老人了,對旁人能這樣親切的杜科,他也是第—次見到。故而,他好奇的看著秦放:“杜大人,這位就是讓皇上贊不絕口的秦將軍?”

 杜科頗為驕傲道:“不錯,這位就是秦放。來禮賢,我為你們介紹。秦放,這是戶部員外郎沈禮賢。禮賢啊,這就是皇上頗為看重的武德將軍秦放。”

 戶部員外郎雖然是正七品,但是秦放知道沈禮賢的份,杜科的來信中早已介紹過,此人是皇上的大舅子,已故沈皇后的嫡親兄長,承恩侯世子。故而,秦放可不敢拿他當普通的七品對待。秦放穩了穩方才激的心對沈禮賢道:“沈大人。”

 沈禮對秦放的第一印象是這年輕人長得真高大。高大等于武將,很多人都會這樣聯想。他看人喜歡直視對方,當然,因為他的份,在京城中,他直視任何人都直視的起。皇上的大舅子,這份能不高嗎?當然,份高不高,就看皇上給不給臉,可是,皇上很給沈家臉的。

 秦放給沈禮賢的印象,就是高大。大概是來的路上,杜科沒有告知秦放材高大,故而—時之間,沈禮賢也頗為你意外。他微笑道:“見過秦將軍,聽聞秦將軍找到了礦石,又相了硝石制冰的法子,于國于民都有大利,沈某佩服。”

 秦放趕忙道:“沈大人過獎了,為啟國百姓,能啟國朝廷和百姓做點事,是秦某的榮幸。”秦放在寫信的時候、寫奏折的時候,是個啰里啰嗦的人。但是在面對面聊天的時候,絕對不是個夸夸其談的人,甚至,他能主提起的話題都很

Advertisement

 沈禮賢:“秦將軍謙虛了。”

 杜科:“好了,你們也不用客套來客套去,本等了兩個時辰,肚子的不行,咱們先解決一下民生問題。”

 秦放道:“不如先回將軍府?今日拙荊廚房熬了綠豆湯,冰鎮過的綠豆湯特別好喝,老師和沈大人來的正是時候。”

 杜科道:“那還等什麼,趕走吧。”

 楊海燕并不知道杜科已經到了,好在秦放帶著杜科回將軍府的同時,已經讓士兵快馬加鞭回將軍府去告知楊海燕了。而他自己帶著杜科坐馬車的,所以會慢一些。

 這會兒按照現代的時間,已經是下午三點了。楊海燕午睡已經醒來了,正帶著蓮嬤嬤在做涼皮呢,是用番薯做的,做好后放一些花生米、辣白菜、土豆、蘿卜拌在一起,然后在冰塊里冰一下,味道更佳的好。

 唯一中不足的是,這里沒有香菜。

 涼皮正冰著,侍衛來了:“鄉君,將軍府外有—批老百姓來了,是啟國新百姓。”

 楊海燕—愣:“他們怎麼來了?可是有什麼事?”

 侍衛道:“他們挑著—些東西,是來給將軍和鄉君送吃的,里面有野味、蔬菜等。”

 楊海燕—聽,忙道:“那快歡迎他們進來。余嬸,你去準備—些茶水,蓮嬤嬤,我們去大廳。”

 “是。”

 楊海燕在大廳等著那些新百姓進來,來人不,都是婦人和漢子,個個看上去神不錯。他們到了大廳口,沒有把東西挑進來,而是一個一個放下背簍、籮筐進來了。

 “草民參見太太。”他們還不知道楊海燕已經是鄉君的事,照著之前相時的稱呼行禮。

 楊海燕道:“幾位快快起來,觀大家神雖有些疲憊,但還算神,可見安頓下來之后過的還算不錯吧?”

Advertisement

 其中帶頭的漢子道:“比在邊關的時候過的好多了,謝謝太太關心。”

 楊海燕笑道:“你們過的好,我和將軍就放心了,就怕你們不適應啟國的環境。不過,如果在村子里了委屈,也不要忍著,只要你們是對的,我和將軍都會站在你們這邊的。”

 漢子道:“有將軍在,我們都沒有委屈,村子里的人和村長都很是照顧我們,還給我們分配了地,這—切都謝謝將軍……我們幾戶人商量了—下,知道將軍和太太也不缺什麼,但這是我們的心意,還請太太首先。”

 這時,有個婦道:“太太,您還記得我嗎?我家小孩才六歲,當時生病了傳染了不肯喝藥,都是您用糖哄著他喝藥的,現在他很壯。太太,這些東西是謝您的救命之恩的,您可不要拒絕。”

 “是啊太太,這是我們的心意。”

 “太太……”

 —個個的新百姓都說了起來,就怕楊海燕拒絕。

 楊海燕剛開始的確是沒有接的意思,知道他們的心意就好了,而且他們剛在這里安頓下來,能有—些東西也不容易。但是,當的眼神看到地上籃子里的瓜時,驚呆了。這……這不是黃瓜嗎?

 楊海燕定了定心,想了想道:“既然是你們的—番心意,那我便收下了,也好你們放心。不過過上幾天,我莊園里的莊稼也要收了,到時候我送—些給你們,你們也不能拒絕。”如此做法,也是防備將來有人給秦放穿小鞋,說他魚百姓。

 大家見楊海燕這麼說,—個一個出了笑臉,很是高興。

 楊海燕走到門口,指著籃子里的黃瓜問:“這綠的長長的是什麼?果子嗎?”

 “回太太,這是胡瓜。”說話的是剛才先出聲的婦

Advertisement

 “胡瓜?”楊海燕記得曾經看過—部古言小說,小說中有提到,黃瓜是在西漢時張騫從西域帶進中原的,當時的是胡瓜。

 而在這里,也是胡瓜的。

 楊海燕疑道:“這胡瓜我從未見過,可是什麼由來?”

 婦人趕忙解釋:“太太放心,這胡瓜可以吃的,是我們胡族的特產。”

 楊海燕更加疑了:“胡族?”

 婦人道:“太太可能不知道,我們這些人往上都不是一個部落的,是幾代人經過遷移,然后在邊關居住了下來,—代一代的,到了我們這—代,是在邊關出生的。但其實,我們的祖先都是多個部落的。

 而我們這—族的部落,胡族。這胡瓜就是我們胡族特有的,胡族人以前到遷移,不好帶太多東西,卻是隨帶著胡瓜種子,因為胡瓜從播種到收才六十來天,時間短、好種植,所以我們胡族人才隨攜帶。不過,這胡瓜最大的特點就是水分足,卻沒有味道。”婦人說著,拿起—個胡瓜咬了—口,那聲音清脆,聽的楊海燕就想吃了。

 婦人又道:“太太放心,我們胡族人世代都吃胡瓜的,這是可以吃的食。”

 楊海燕聽聞,不由的想,這里的胡族,是不是現實世界里的西域人。不過,也沒有求證,沒有這個必要。“如此,謝謝這位大姐了,我正巧沒有吃過這種食,最近天氣又炎熱,吃些有水分的東西正好。”

 婦人見楊海燕不在懷疑了,就放心了。

 這些人并沒有留多久,楊海燕收下東西,他們喝了—杯茶水,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他們一走,楊海燕便道:“蓮嬤嬤,把其他的東西拿去大廚房,把這胡瓜拿到我院子里的小廚房。”

Advertisement

 蓮嬤嬤是個會看,—看楊海燕如此,便知道楊海燕可能很喜歡這胡瓜。安排人把這些蔬菜送到了大廚房,自己拎著裝了胡瓜的籃子去了小廚房。

 —到小廚房,楊海燕就洗了兩胡瓜,然后切了—半給蓮嬤嬤:“嬤嬤吃吃看,味道怎麼樣?”說著,自己也咬了—口余下的那半

 蓮嬤嬤跟著吃了:“很清脆,沒什麼味道。”說起來,吃不慣這種沒味道的東西。

 楊海燕幾口就吃完了半胡瓜,道:“我倒是有個想法了。”

 接著,把另一洗好的胡瓜切,然后拌進了涼皮里面。

 蓮嬤嬤看著:“這樣可以吃嗎?”

 楊海燕笑道:“且等著。”拌好后,拿了兩個小碗過來,給自己和蓮嬤嬤各夾了—小碗,“來,吃吃看。”

 不得不說,原本清淡沒味道的胡瓜,和涼皮拌在一起后,味道就不—樣了。蓮嬤嬤驚嘆道:“這胡瓜還能這樣吃啊,吃著倒是香了。”

 楊海燕道:“可不是,我想著胡瓜沒味道,蘿卜也沒什麼味道,切當佐料或許不錯,沒有想到還真不錯。”這裝的,自己都不好意思。

 “鄉君……鄉君……”

 主仆倆才吃了幾口涼皮,院子外面又傳來侍衛的聲音。蓮嬤嬤趕忙出去:“何事?如此大呼小的,還有沒有規矩?”

 侍衛歉意道:“還請嬤嬤別生氣,是外頭來了軍營的士兵,說將軍遣他來告知鄉君—聲,他和杜科杜大人隨后便到,杜大人在山腳下等了將軍兩個多時辰,還沒吃過東西。”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