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春秋我爲王 第1123章 葉公白公

《春秋我爲王》 第1123章 葉公白公

ps:春秋時期的郢與戰國時期並非一,此時的郢都,應該是鄢郢,也就是今天的宜城市楚皇城址,位於漢水中游,而非戰國時期的紀郢(荊州紀南城址)。另外,求下推薦票啊!

……

郢都城郊外,葉公、白公,楚國的兩位實權縣公同乘一車,冠冕堂皇,見者紛紛避讓。

然而那華蓋之下,被王孫勝極力邀請上車,站在主位上的他卻有些不太自在。

對王孫勝這個人,沈諸樑素來是沒有好的,當年王孫勝從趙氏那裡叛逃楚,子西打算收留他,葉公就曾勸道:“我聽說勝這個人狡詐而好作爲趙臣卻背叛趙氏,令尹將他引進來,只怕會對楚國產生危害!”

子西一直覺得自己有愧於太子建,屋及烏,也把王孫勝當了自己的親子侄,極力爲他辯護,說他駐守陸渾時忠勇雙全,又不失對楚王的尊重,如今離開趙氏,是趙氏有負於他,並非故意背叛……

沈諸樑不以爲然,一陣見地指出,這一切,都是因爲王孫勝有私心!

然而子西心意已決,王孫勝被他接納,並委以軍權,先做了巢大夫,現在又因爲伐吳收復失地有功,升到了白公,整個皖地都了他的封土,其權勢僅次於鎮守方城的葉公。

雖然白公以功績來證明了自己,但沈諸樑對他的看法依然沒有發生變化,二人都是份高貴之人,自然不能當衆翻臉不認,但言語之中,也有幾分提防和不信任。

白公勝今天卻談興很濃,他興致地指著眼前的郢城說道:”葉公,請看此城牆。“

郢都的城牆在二十年前吳軍郢時被摧毀,眼前這些是新修築的,每面城牆長約四里,城牆乃土築,經夯實而,牆垣高大巍峨。城牆四周有城門,四個轉角顯著突起,卻是烽火臺。漢水像一條碧綠的綢帶,自西北鋪來,從東牆外飄過,又被引流進來,了郢都的護城河。

Advertisement

白公勝有些自得地說道:”過去楚國用的是傳統的兩版垣之法,費時費力,我設法從北方趙國尋來了一些工匠,運用四版築城法,在皖地建設城邑,並將此法推薦給令尹,這纔有了郢都的新城牆,葉公你看,是不是比先前堅固多了?“

”二十年前的郢都,我也是年時來過數次。“葉公不知道白公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一直不冷不熱地應對。

”二十年時間,足以讓天下翻天覆地了。“

白公勝似乎忽略掉了葉公話語裡帶著的冷淡,回過頭,著北方,心有餘悸地說道:”要知道,那些版築工匠還只是鄉野間的普通人,本無法與臨漳學宮中那些號稱工科的大工匠相提並論。趙侯手下有一名工正,其名公輸班,就是工匠裡的佼佼者。他不但能造雲梯、投石、弩砲等攻守之,還想出了燒磚砌城牆的法子,比起夯土版築更先進幾分。”

“更加神奇的是,據說公輸班還在研製一種奇特的東西,看上去是沙土一般的末,加水攪拌後漿,卻能在空氣中變,把砂、石等材料固定在一起,彷彿它們天然就粘合在一起。此稱之爲水泥,數年前我離開趙氏時,公輸班已經將開始在鄴城宮殿實驗水泥路面,也不知是否要開始在趙國大肆推廣了。“

“竟有此?”對於這東西,葉公倒是產生了一些興趣,不由設想,要是將那水泥用在方城,對其加固,那方城豈不是屹立不倒的要塞了?

然而白公長嘆一聲:”只可惜趙氏的核心工藝都是保的,外人不知其製法,否則,便能爲我荊楚所用……“

郢都後,宵未至,馬車從熙熙攘攘的人羣中穿過,百姓紛紛避讓。白公勝又指著東市西市的商販貨評頭論足,但主題都離不開紙張、瓷等趙國工藝、風的先進,以及這些東西對楚國造的影響。

Advertisement

”紙張可以替代簡牘、帛書,不知省下了多綢和製作竹簡的勞力;瓷也不錯,深楚人喜,四馬車更了楚國貴人必備的東西。由此可見,趙國的東西就是好啊。對了,還有鐵,不論是鐵農還是鐵兵,都極諸侯歡迎。葉公是否也如此認爲?我聽說你在宛城,也效仿趙國,大興鐵業,鑄造兵,以至於周邊的人讚歎道:宛鉅鐵矛,慘如蜂蠆……“

”多虧了宛葉有幾大鐵礦。“葉公也不謙虛,但還是強調道:”冶鐵,這不是趙國一直就有的東西,反倒是楚國劍師歐冶子先研製出來,被趙國所得。宛鐵雖然還不如趙鐵,鍛造起來也差強人意,但只要楚國的工匠善於鑽研,遲早能趕上趙國!“

白公勝大笑起來:“我也相信,楚國的冶鐵能趕上趙國,論冶鑄工匠,還是楚國較多,其餘製作紙張、瓷的手段,也不再是什麼了不得的,只要我稍加琢磨,或者花費重金求趙地工匠楚,也能仿製一二。”

但隨即他突然低了語氣:“但有的方面,趙國已經拋下諸侯太遠了!“

沈諸樑不由正道:”白公指的是?“

”那就是趙國的律法!“白公勝嚴肅了起來,說道:”我在皖地雖然效仿趙國的武卒,建立了一支三千人的新軍,稱之爲楚武卒。但漸漸發現,若是沒有配套的律法來作爲貴族、百姓的準繩,空有武卒也是無用的。葉公,我聽說你在宛葉之地也推崇法治,反對父爲子,應當也是好法之人,楚國如今極需一場變法,這一點,葉公是否贊同?“

葉公曾經和孔子就法治還是禮治展開過一次討論,這件事和”葉公好龍“的故事一起被傳得很廣,白公知道也不足爲奇。

Advertisement

如此一來,白公的意圖就再明顯不過了,他是在試探葉公,想要約合他一起向郢都施,在楚國做出一些改變……

”楚國,是需要作出一些改變……但至於如何變,還得與令尹、司馬商議過才行。“葉公看似贊同,實則保留了自己的意見,同時提醒白公,別忘了他們的份,只是兩個縣公,楚國的當家人,依然是子西和子期!

白公也察覺自己失言了,笑道:“自然要稟明大王和兩位叔父知曉。”

說話之間,二人已經抵達了楚國的宮殿,兩排高大的楸樹屹立在殿外大道兩旁,兩位縣公自覺地下了馬車,步行進宮門之

……

楚國的主宮殿被稱之爲“雲夢臺”,雖然不及章華臺華高聳,卻勝在威儀赫赫。此時正值春日,宮室苑囿的庭院,溪流發出聽的聲音,中微風搖蕙草,叢叢香蘭播散著芳馨。翻修後的高堂深屋層巒疊嶂,幾層欄桿圍護著軒廊,各宮室的大門鏤花後塗了楚國人喜的深紅

葉公和白公目不轉睛,穿過宮廷進大殿,卻見的石室裝飾翠羽,牆頭掛著玉鉤屈曲晶瑩,上有紅磚承塵,下有席鋪陳。除卻年的楚王熊章坐在主座上外嗎,還有楚國令尹子西、司馬子期、右尹王孫繇、鄖公斗辛,樂尹鍾建、行人王孫圉等分別坐於兩側。

沈諸樑和王孫勝遠遠地下拜頓首,見過楚王后,又與其餘楚國大臣見禮。

令尹子西已經年邁,昔日黝黑的頭髮如今呈現出點點花白,不過見曾經“不和”的葉公和白公聯袂,心裡歡喜,便笑著與他們寒暄了幾乎,隨後才正道:“今日奉大王之命,召諸位臣僚及縣公郢,一是爲了慶賀國都遷回,其二,則是要商議一下,上個月,趙國在黃池召開盟會,會上天子致伯,趙侯已爲中原伯主,他不但大肆分割諸侯領土,還對楚國示威施,意圖控陳蔡,與楚爭奪淮水附庸,楚國應該如今應對?”

Advertisement

說完後,他看了司馬子期一眼,二人點了點頭,子西繼續說道:“諸位縣公有何看法,都說一說罷。”

“勝有一言!”話音剛末,就有人站出來請求發言,正是被司馬子期評價爲“急功近利”的王孫勝,兩年前,他就力主要乘著趙國在淮水沒有站穩腳跟,擊其暮歸,這一年多來,又多次上書請求支援齊國,休要讓趙國一匡中原。

如今他搶先發話,大概又要主戰了。

孰料,王孫勝朝楚王和殿衆人施禮後,卻說道:“勝認爲,此時與趙國惡,實屬不智,楚國,恐怕必須放棄陳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