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官居一品 第903章 黃金(中)

《官居一品》 第903章 黃金(中)

呂宋的騰飛,離不開淘金的大

由於大量淘金者的到來,呂宋怕人口急劇增長,、食、住等生活資供應陡然張。尤其是最初的一年裡,所需消費品急劇攀升,在短短數月之價飛昇數倍,其中最基本的米麪油鹽,以及淘金者須臾不能離開的烈酒香菸,價格竟然上漲二十倍。

這讓很多本打算放棄莊園,加淘金者行業的農場主改變了主意。

因爲他們倉庫裡的存糧被搶購一空,甚至連地裡還泛青的莊稼,都被以高於原先十倍的價格預定。而且只要淘金熱一日不退,收就永遠穩定而厚。這樣一來,誰也捨不得自己投無限心的莊園了。

在此之前,雖然南洋公司耗費巨資建造數以千計的種植園,也早就進收期,然而孤懸海外的地理位置,使其出產的作銷路始終不暢……種植園經濟雖然也是靠地吃飯,但它與不依靠市場,以自給自足爲目的小農經濟完全不同,它的生產目的是通過出售農產品獲得利潤。其規模化、單一化的種植,只會生產出遠超所需,甚至並非所需的大量農產品,必須依靠市場來消化。南洋公司儘管盡心竭力爲其開拓市場,但居高不下的運輸費用,使歐洲甚至本土江浙一帶的商人而卻步,所以積狀況十分嚴重。

然而爲了保護莊園主們的積極,南洋公司還是斥巨資收購幸好其母公司匯聯號出援手,願意提供長期無息貸款。當然,匯聯號畢竟跟南洋公司不是一回事兒,它必須要向自己的儲戶負責,作爲對價,他們從南洋公司手中取得了呂宋金融業的壟斷權。

當呂宋的淘金熱發後,人們纔看明白,原來南洋公司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之前他們之所以不種植大陸缺的桑園和棉田,而是一味的種植水稻、甘蔗、菸草,就是爲了今日突然暴增的需求量做準備。

Advertisement

如今所有的庫存都被淘金者們的金沙代替,南洋公司又大賺了一筆。

但賺錢不是南洋公司的目的,否則他們大可封起金山自己挖,肯定比現在賺得多,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將呂宋變真正的領土。就像他們全力支持民衆墾一樣,他們也會給予淘金者不惜代價的支持。

當淘金者越來越多,超過本地的供給能力,繼而又出現資短缺時。南洋公司又想方設法調劑和統籌資,甚至停掉了所有的海上生意,命令龐大的船隊從國、從中南半島,從印度進口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保證了淘金者們不至於兩袖黃金,卻死他鄉。

面淘金者們也給予了南洋公司厚的回報,他們不僅將三上繳,而且還會豪爽的購買各種消費品。

當然獲益的不止南洋公司,意識到將有無限商機來臨的海商們,同樣千分百家的搜尋貨源運到呂宋,出售給當地的商人,再由當地商人運送到礦區所在的城鎮。

不止是銷售業,服務行業也大量的涌。因爲勞力短缺,那些不能直接淘金的fù了服務業的主力,們爲淘金者們洗做飯,開設酒館戲院……以及淘金者們最不可缺的賭場青樓。那些淘金者甚至會把所有收花的,然後再返回礦山去淘金。如此周而往復,淘金者們的收,便在天價服務中悄悄轉移到商人們手中。

在那個年月裡,只娶能靠上淘金者,就沒有不賺錢的買賣,這使得城鎮地價飛昇,原先一塊只需要三十金元的地皮,漲到了八千金元,就這還有價無市……金元,並不是黃金鑄就的金幣,而是由匯聯號簽發並承兌的匯票。

Advertisement

前面說過,所有的淘金者都將金沙存匯聯號,然後得到一張必須本人支取的存單。但淘金者們還需要花錢,若是再從匯聯號提取黃金,就太麻煩了。而且匯聯號告訴他們金屬會磨損,不如用我們的金票吧。金票與存單不同,它可以在任何一家匯聯號提出等額的黃金,而認票不認人,完全可以當錢花。

這個概念淘金客們並不陌生,因爲國的有錢人,使用銀票已經很多年了。之所以在呂宋不銀票而金票,一方面聽著更氣派,一方面,也是因爲在呂宋沒人要銀子。

紙幣之外,爲了滿足淘金客們的日常消費以及虛榮心,匯聯號還鑄造了名金元的金幣,每一金元含有一錢黃金。爲了防止有人故意切割磨損,每一枚金元都有的圖案和花紋,一經推出便深淘金客們的歡迎。但一金元畢竟還是價值太大,匯聯號又很快推出了輔幣單位,銀角和銅分。一金元等於十銀角,等於一千銅分,建立起完整的貨幣系,悄然完了沈默代的實驗。

如今在呂宋已經很能聽到,幾兩金子、銀子,幾個銅板的說法,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多角,多分。儘管不知道這種變化的意義所在,但人們已經完全適應這種變化,並它帶來的便利。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最後一個顯著影響,是城鎮的崛起。這又是南洋公司的妙筆,在最初選定礦點的時候,他們不只是考慮到礦藏的富集程度,同時也對其地理位置進行了考量,那些通便利的、濱海的、或者位於農業區附近的礦點被優先選擇。在採金初期,這樣做的好並不明顯,人們覺看最多就是生活方便一點而已。但當到了萬曆六年以後,黃金產量下降後,這樣做的好才凸顯出來。

Advertisement

在萬曆六年以前,呂宋的金礦業主要是淺層採金。由淘金者自發的,利用簡陋的機械,甚至只用個臉盆,就能進行採掘。這種跟白撿差不多的表層金沙,數量雖然龐大,但不住幾十萬淘金者的瘋狂採集,不到八年時間,產量便開始下降。最直觀的,自然是那些採金者,原先他們最不濟。一個月能採到將近一斤金子,然而從萬曆五年開始,最低數字被不斷刷新,到了最後,純用手工,甚至連每月連一兩都保證不了。

許多人認爲金礦的狂歡到此結束,開始另謀出路。令那些斷言淘金熱一過,呂宋就會完蛋的人驚掉眼鏡的是,九以上的淘金者,在錦還鄉後,又帶著家人回到了呂宋,在這裡購置田產住宅,打算長住下去。

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八年時間足夠淘金者們,瞭解呂宋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他們知道並相信了,在這裡sī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府不會強行徵收自己用命換來的財產。

他們知道並相信了,在這裡一切都要以法律說話,因爲八年來,這裡的兩大權力機構,南洋公司和呂宋總督府,對於頒行的法規條文,從來都是嚴格遵守的。如果不違法,民衆幾乎不到強權的存在。

他們知道並相信了,自己可以在這裡擁有在國想都不敢想的沃土地,過上富裕安樂的生活而且經過這些年的建設,呂宋的城鎮已經,百貨應有盡有,不比國差。而且別看山路崎嶇難行,但從城鎮的港口乘坐客船,可以安全快捷的抵達任何想去的地方。

自由、安全與富足,對這些習慣了這些的人們來說,就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

Advertisement

當然也毋庸諱言,最讓人們對呂宋希滿滿的,還是礦業的好前景一誰都知道,淺層金沙只能算是金礦的九牛一,真正的寶藏,在深埋地下的礦脈中。只是深層開發需要更多的設備和更復雜的技,這是淘金者個人或羣所無能爲力的。

這時南洋公司出面立了呂宋礦業集團,並在各礦區立單獨的公司,以雄厚的資本購置裝備、火藥和機,組織強大的人力力進行深層挖掘。當然南洋公司也不是獨樂樂,他們面向礦工出售票,jī發出他們的工作熱

隨著深層挖掘的展開,呂宋的金產量很快恢復最高水平,並攀升至原先的兩倍。而且還有大量的銀、銅等貴金屬被髮掘出來,採礦業了呂宋的龍頭產業就發展速度和創造價值而言,難有哪個生產部門能和由採金熱帶起來的這個行業相匹敵或媲

雖然時間不長,採礦業的強大魔力,已經顯現出來。它使得社會財富增長迅速,不僅使呂宋的社會面貌發生變化,而且爲其他產業的發展積累和提供了資金,如木材加工、機械製造、冶金鑄造等等產業,都其帶發展起來。還有通運輸業,一個連接全島的通網已經形,連山區都開鑿出了道路,儘管不那麼舒適。

同時,這一勞集、又能長久持續的產業,爲持續發展的農業和畜牧業提供了穩定的市場。呂宋的耕地是隆慶五年時的五倍,使本島的糧食供應從供不應求,變爲綽綽有餘,如果沒了這麼多人消耗,對種植園的打擊是致命的。

所以說,如何拔高採礦業對呂宋的意義都爲過。不過沈默這次到礦區來,卻不是爲了看採礦…對著這種黑的礦井,他一個外行啥也看不出來,還不如去審閱礦業公司的賬冊呢。也不是想了解礦工的辛苦工作…這些收比國同行高二十倍的傢伙,苦點累點也是應該的。

他的目地,是看一看那樣讓他hún牽夢繞的東西……

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經過小半天的顛簸,下午時分,終於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富源金礦。

礦區重地,都是由安保部隊把守的,這也是沈默要和鄭若曾一起來的原因。否則自己帶著衛隊往裡闖,發生火併的話就太悲喜劇了。

有鄭若曾帶著就不一樣了,聽說總裁大人親臨,礦上的總管趕出迎。沈默和沈京都不想多事,鄭若曾便只是含糊的介紹道,這兩位是公司的東。那總管一聽自然誠惶誠恐。帶他們到礦場的辦公房歇了歇腳,時間還早也沒法吃飯,但茶水點心水果擺了一桌。

鄭若曾在下屬面前不芶言笑,但當著沈默的面,又不好擺那個,只好儘量和道:“不用忙活了,二位東家這次來,主要是看看礦上的況。”說著有些彆扭的笑笑道:“他們對那臺大傢伙很興趣。”

“好總管寵若驚道:“待二位東家和總裁大人休息過來,小得就帶你們去看看。”

“我休息好了。”這幾個月的旅行下來,沈默的變黑了,人也瘦了不,但氣神明顯好了很多,看起來比原先當首輔的時候,竟要年輕不

“我也不累。”沈京早就練了鐵人,否則呂宋哪有幾年?他也站起來道:“咱們出去轉轉吧。”

“你們真不諒老人家。”鄭若曾六十多的人了,哪能跟兩個五十不到的傢伙比,苦笑著緩緩站起來。

一行人穿過圍牆,便來到礦場。當然礦場的環境絕對稱不上悅目。主部分是一個深鬥狀的巨大的礦坑,沒有被挖到的山上,也禿禿的幾乎看不到植被,在周邊濃翠環繞的羣山反襯下,愈加顯得醜陋。礦坑有如梯田,但其實是螺旋狀的,礦工們在那些“梯田,上,用*頭叮。丁當當的挖掘著,然後用纜車,將挖出來的土石吊上去。由上面的工人分揀出礦石,然後將土石運走。

沈默對這個世界最滿意的,就是未遭破壞的生態環境,現在卻看到因爲自己的主導,而破壞了這裡的明山秀水,心自然不會好,但他也知道,人類要發展,就必須先破壞環境,先破壞後治理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他費盡辛苦來這裡,不是爲了看這禿禿的礦坑,而是想看看,那樣導致方圓數裡樹木不生的罪魁禍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