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軍事歷史 數風流人物 乙字卷 朝露待日晞 第七節 不甘寂寞

《數風流人物》 乙字卷 朝露待日晞 第七節 不甘寂寞

“哦?”面前這個四十不到的男子一雙烏黑的短眉微微一跳。

雙臂敞開,雙手撐在書案上,聲音也有一種金屬質般的鏗鏘。

略微高聳的顴骨和略薄的脣,加上角微微向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此人意志堅定,而且不好打道。

馮紫英印象裡,前世中自己就曾經和這樣一位領導打過道,對工作要求極高,說話刻薄犀利,毫不留,任何事在他手上都很容易被挑出病,但是你卻不得不說人家挑出的病在理。

這類人不好打道,但是一旦獲得了對方的認可,那麼卻很容易得到對方的鼎力支持,而且這種支持也很難到外界影響而改變。

一句話,憎分明,個鮮明。

“玉鉉,仲倫,你們和馮鏗想要一道把這個教學作業完?”

聲音中正平和卻又很有穿力,和齊永泰的低沉淳厚大不相同,但又有著一樣的懾服力。

“掌院,此事我們以爲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紫英山東之行恰逢其時,先前同學們從邸報中看到這個消息之後就議論紛紛,只是苦於不知道形,但現在紫英來了,而且山長有意要把此事涉及到的諸多方面一一詳細解讀,進而從中分析始末,……”

面對應震時,陳奇瑜明顯要比傅宗龍更顯得坦然自若一些。

“學生以爲此事西園固然可以爲之,但我等素來無此機會,且當下鄉試亦日益向會試對標看齊,又是在政論策論方面涉及面漸寬,所以學生覺得這正好是一次開拓我等眼界的絕佳良機,甚至亦可藉此機會與西園方面切磋,……”

眼前的方面男子就是應震,但是口音卻沒有太多南音,顯然是在北地生活日久,已經悉了北地口音。

Advertisement

應震深深的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目裡的欣賞掩飾不住。

陳奇瑜是很他欣賞的一個年輕人,既有膽魄,又有想法,而且更難得是敢於去把想法變現實,能做事。

書院中北地士子中有“山西三傑”的稱號,陳奇瑜年齡最大。

應震聽出了陳奇瑜話裡藏的意思,有意問道:“山長那邊會同意麼?”

“我覺得山長不會反對。”陳奇瑜侃侃而談,“山長指示紫英先把整個山東民變所見所聞所表述闡釋出來,尤其強調要對一些細節的準描述,山長的風格是要從細微著手找出存在的弊病,進而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嗯,他認爲西園師兄們可能經歷過歷事,應該更有經驗,但我以爲正因爲他們有經驗,可能會更囿於原有的束縛,難以有更大膽突破的解決方略,……”

應震目,卻沒有做聲。

陳奇瑜到了掌院目中的鼓勵,繼續道:“山長既然把前半段工作給了紫英,我們可以一起參與進去來做這件事,而且可以做得更細更好,都是書院學子,我們東園難道就不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意圖來做一篇文章出來?縱然缺乏經驗,可能稚了一些,但是我們的努力難道不應該鼓勵和支持麼?每個人都有一個從缺乏經驗到逐漸悉的過程吧?掌院,山長和您都有這個過程吧?”

應震終於頷首。

此事是齊永泰所定,目的也很明顯,但作爲掌院,他也有權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

西園固然可以做此事,但是東園一樣可以將此事列爲教學課程中的一項實踐的任務,甚至可以和西園方面比較一番。

Advertisement

如果能搞一次比試,這可能對雙方都更有益,對整個青檀書院學子們也算是一次理念觀點能力的磨合。

“玉鉉,仲倫,此事你們兩人與馮鏗先行做起來,你們可以和甲舍與乙舍分別通一下,嗯,如何來做這件事,你們可以好好商量一下,至於後續,先做出來前半段,自然有商榷餘地。”應震微微點頭。

東園也分爲兩塊,甲舍和乙舍。

甲舍一般是參加過鄉試未過的學子,如果拿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復讀生。

他們年齡一般都在十四歲以上,大多在十六歲左右,畢竟第一次參加秋闈的年齡不一,但也基本上都在十四歲以上,一次未過便須再等三年,那麼基本上都是十六七歲的青年了。

而未過而敢來青檀書院的,本都是得到了本省本府的士林大儒大賢們的推薦,也都是有相當自信的,他們缺的其實就是一箇中舉的機會而已。

乙舍就是從未參加過鄉試的,現代話說就是應屆生,年齡一般在十六歲以下,以十三四歲居多。

這些學生大多在本地就以早慧、靈秀且讀書有悟著稱,所以才能在中了秀才之後便獲得推薦來青檀書院。

像陳奇瑜、傅宗龍這些都屬於此類,他們更自信,認爲自己可以在鄉試甚至會試中一舉而過。

當然現實是殘酷的,人人都自信能過,始終會有相當大一個羣會被淘汰下來,哪怕青檀書院排名順天府四大書院之一。

畢竟鄉試會試都有很大的不確定,加之每年中式名額有限,各地都有優秀人才,而且像金陵的各家書院一樣實力雄厚,所以每一次鄉試和會試都是龍爭虎鬥,激烈無比。

Advertisement

從本質上來說,甲舍和乙舍就只有年齡上的差距,都是秀才,並無其他區別,不過馮紫英一來卻的確有些獨特。

他是國子監來的,甚至連秀才都未曾取得,但如果一定要按標準來算,國子監監生幾乎是和舉人同等了。

因爲按照朝廷律例,國子監監生和舉人一樣,其實都已經備做資格,只不過在爲職位上略微有所區別。

當然馮紫英自然不會去盤算這個,他也沒有資格去計算這個。

既然是奔著日後鄉試會試去的,他主要目的還是來讀書,另外也就是要藉助青檀書院這個平臺來爲自己日後踏大周政壇之後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基本盤和人脈關係網。

來之前馮紫英就認真瞭解過近三科青檀書院的鄉試和會試績,也就是中式況。

元熙三十八年青檀書院參加鄉試學子七十六人,考中舉人二十八人,其中在順天府參考者十九人,考中八人,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了。

因爲永隆元年也就是元熙四十一年,新皇登基恩正併科,元熙四十一年青檀書院參加秋闈鄉試學子七十九人,考中舉人三十八人,其中順天府參考者二十一人,考中十一人,這個況較爲特殊,恩正併科名額較多,所以中式比例更高。

再往前一屆的元熙三十五年況也大與元熙三十八年相似。

永隆二年也就是今年春闈大比,青檀書院參考學子十九人,考中進士七人,這個比例更是驚人,幾乎達到了一小半的比例,遠高於其他幾大書院。

有才華而刻苦努力的學子越是來這些著名書院讀書,而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匯聚在這些書院裡讀書,營造出的氣氛也越來越好,使得書院教學水準越來越高,中式率自然也越來越高。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