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554章 十月來了

《大明官》 第554章 十月來了

韓雄從門口消失後,席間衆人心頭泛起一陣蕭索之意,很有點勘破紅塵的意思。並不是爲了韓老爺,而是爲了自己。

韓老爺到底算是誰送進大牢的?這其中的禪理彷彿奧妙無窮。看這次“民意”之後,讓衆人的緒變得說不出的灰暗,以及有點灰心。

從頭到尾都被牽著鼻子走,彷彿失去了一切自主權,被當做提線木偶演完了該演的戲,這種覺回想起來簡直糟了。

爲什麼當時沒有勇敢的站出來,向欽差大人表示不同意見?最令人堵心或者恐懼的是,如果重來一次,況大概還會是這個況,人弱點若能那麼容易克服就不是弱點了。

按下江樓裡衆人的百味雜陳不表,在江樓外面也聚集著一大批八卦心旺盛的百姓。他們不知道江樓裡面的狀況,只能知道方欽差與一干本地名流在飲宴。

後來又看到稱霸平門外的韓大老爺被捆了進去,然後半個時辰後又捆了出來,據說要送到府衙大牢去關押。

再然後,欽差座船開始卸貨,各種行李箱籠又被擡了下來,用車輛往城裡運。

通過這點向,蘇州百姓終於可以確定了一件事,欽差大人肯定不走了。這倒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好消息!

隨著時間流逝,各種幕漸漸的傳了出來。最主流的說法是,據說方欽差很要面子,被謠言中傷後,盛怒之下真打算就此走人。

但是被李應禎老先生等本地名流苦苦相勸,方欽差有所意。而後爲了平息方欽差的怒火,本地名流們做主指控韓家罪行,爲方欽差的清白背書,並將韓雄送進府衙大牢待審。

幕漸漸揭曉的時候,與韓雄有切聯繫的幾家人一個接一個的鋃鐺獄,等待衙門的審判。

Advertisement

方應只離開一天。又搬回了公館,裡面一切幾乎原封未,他的隨從們也沒有什麼特殊緒,只當是演習了一次。

唯有爲了報仇賴在欽差大人邊的袁娘子緒低落。方應藉著燭觀察了幾下,便問道:“你這是爲何?大仇將報,難道不該是高興麼?”

蕭嘆息道:“奴家實在沒有想到,你竟然完全不需要奴家的證據,輕易地就把那韓老爺送進大牢裡,就像是空手套白狼一般。你這份心機讓奴家揣到有些害怕。”

方應也不明白,又問道:“你到底怕什麼?”

蕭神黯淡,“奴家原本想著,如果找不到人嫁。賴在你邊也行。現在看來還是算了,你實在不能令奴家放心,不能讓奴家到安穩。”

方應啞然失笑,“你這掌控心也太強了,把握不住別人就不安心。是因爲從小遭遇造的安全缺失罷!不過隨便你怎麼選,反正沒有我,你在江南也足以食無憂。”

“雖然奴家任,但你能給奴家留一個念想麼?”袁蕭不知爲何又近方應輕輕著氣問道。

方應糊里糊塗不明所指:“你要什麼念想?”

“別裝傻!”袁娘子狠狠地將欽差大人撲倒在牀板上,“從今天起,到了關鍵時候你不許拔出來。”

如今這府衙就是方應的傀儡。對方應所關注的重點案件自然判的很快。

韓雄因爲違抗欽差法令、非法霸佔田地等罪名,被判了流放充軍。所有匿田地被清理充公,還罰了韓家補上十年賦稅。

其餘八家都是從犯,便寬大理了,除去罰銀之外,只被勒令清退土地、補繳賦稅。

Advertisement

這九家一共被清查出五千畝各種手段的藏土地。共補了一萬石賦稅。

正如方應之前的預料,查這九家的震懾作用還是有的。一些背景不夠強,或者匿田地手段不夠的地主擔心被人舉報,便主向衙門申報,按規矩補上了十年賦稅。

零零碎碎的加起來。倒也有四五萬畝,收回來十來萬石稅糧,爲今年的徵糧大計又增加了一塊添頭。

對此方應無奈的搖搖頭,據他估算,蘇州府匿土地應當在數十萬畝這個量級,清查出的這些只算十分之一而已。

但他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全部清理出來了,只能靠著抓典型威懾來取得一點績。蚊子再小也是,十來萬石錢糧也算是給自己增添政績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方應雖然常駐蘇州府,但也將欽差法令發到了附近的其他各府,至於效果如何,暫時顧不上。

蘇州府是重中之重,江南一半的錢糧出自蘇州府,所以能真正抓好蘇州府這邊就足矣。其他地方,暫且只能摟草打兔子。

轉眼之間就到了十月份。按照朝廷法令,十月份就是開徵秋糧的時間,也就是說,對於督糧欽差方應而言,最關鍵的時候來了。

從十月份一直到年底爲止,他能徵收多錢糧,將決定著他這次差遣的最終業績。

蘇州府賦稅數量是天下之冠,宣德皇帝欽定的額定賦稅是兩百萬石,去年因爲水災產生拖欠是七十萬石,至於年代久遠的拖欠不可計數。

而對於方應而言,兩百萬石就是最低線。在兩百萬石基礎上增收越多,他的政績也就越大,當然難度也越大。

如果能今年能足額完徵糧並連帶補上去年的七十萬拖欠,那方大欽差就是神仙了。

Advertisement

如今有從富戶勸捐來的十幾萬石補稅,以及清理田地追繳的十萬石補稅,合計起來是二十幾萬。再完兩百萬石左右,方應基本就可以算是較好的完任務了。

秋收徵糧的事務,自然有各衙門去心,方應是管不了那麼細的,只能看著最新賬本盤算自己的任務。

十月初,方應無所事事的翻來覆去時,突然聽到稟報說:“王魁王員外從湖廣回來了!”

方大欽差當即丟下了賬本,亟不可待的向門外行去,他可是對王魁寄予了厚的。

當初王員外奉了方應的命令,拿著從採辦太監那裡剋扣來的五萬兩銀子,去了湖廣販運米糧。

意圖做一個榜樣,引導蘇州富商有樣學樣,闖出一條新路子。最終目的就是,依靠湖廣方面的增收,來補充蘇州因爲人口滋生而產生的米糧盈餘減的現狀。

一晃將近兩個月過去,也不曉得王魁那邊到底是什麼況。因爲知歷史大勢而信心十足的方應細細想起此事,未免也有些患得患失。

大勢畢竟只是大勢,而單論個例的敗卻是由細節決定的,即便最終總會有人做,但也不能保證王魁這次一定會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