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542章 光明磊落

《大明官》 第542章 光明磊落

方應在王英和唐寅的伴隨下,施施然步前庭廳堂。此時堂上已經有七八人在,見了欽差大人便一起見禮。

方應掃了幾眼,大都不認識,但卻有一個二十幾歲年輕人看著眼。仔細回憶後便記起來了,敢這年輕人是祝枝山,六年前見過幾次。

方應隨意還禮後,在主座上坐定,然後唐寅端茶倒水,王英則立定於方應後聽吩咐。

“此乃閶門外江樓唐員外家的大公子,我觀此子天資英秀、聰敏過人,他日必將爲吳中後起之秀!”方應指著唐寅,將他介紹給衆人,算是借這個機會提挈年唐伯虎一把。

畢竟方應現在也是個年輕得志的大名人,論功名又是堂堂的會元出,當衆讚譽一個人還是很有分量的。

隨後方應又將目看向敬陪末座的祝枝山,笑道:“一晃六年不見,祝朋友風采依舊!如今學業如何?可曾取了功名?”

這口氣活像是老前輩向後輩問話,祝允明苦著臉,心中別提多鬱悶了。六年前被方應搞得臉面全無,六年後看來還是找不回場子。

祝允明家學淵源、年早慧、自負才名,被鄉人視爲天才和未來之星,但在方應這個怪胎面前,彷彿什麼都不是。

六年前他是蘇州最有潛力的年輕人,方應只是一個鄉下來的狂生;六年後他還是蘇州最有潛力的年輕人,但方應已然是名聲赫赫的持節欽差了。

只用六年時間,竟然能一飛沖天到這個地步!而且方應比他還小了三四歲。所以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祝允明雜念叢生,但總要回話。只能答道:“有勞大人惦念,晚生已然進學。現爲廩膳生員。”

Advertisement

二十多歲的廩生放在平時也足以自傲,但在方應這十九歲中進士的人面前,委實不夠看的,說出來都覺得臉紅丟人。

方應和藹可親的點點頭,勉勵後進道:“爾還需勤修學業,當效仿你們吳匏庵、王守溪等前輩,一鼓作氣連登黃甲纔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方應喜歡上了這種裝前輩教導(調侃)人的覺,特別是像祝允明這種沒有功名就的未來名人。在枯燥的場生活中。這是難得的樂趣了。

當然按照規矩,在別人眼裡他的確是前輩,科場達者爲先,年紀再輕也是前輩。

教(調)導(侃)完祝允明,方應又將眼放在別人上,口中問道:“恕本眼拙,諸君瞧起來大都陌生......”

今天聯合到訪的人,必定都是本地名流,不然哪有資格進欽差公館大門?

不過其中實在沒有方應的。衆人便只能自我介紹,此後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的開始擡舉方應——

“方大人仗義出手,主持公道,我姑蘇城如久旱逢甘霖。視方大人如再生!”

“方大人不畏強暴,剷除邪,扶危濟弱。慈惠遍及全城,實在是本地之幸事也!”

面對如的諛詞。方應笑而不語,只慢慢的飲茶。不知過了多久。廳堂中忽然傳來刺耳的冷哼聲,不知是誰嘀咕了一聲:“捧殺!”

這話音不大,但卻足夠讓衆人聽得清清楚楚。衆人又順著聲音去,卻見此人立於方欽差側後方,大概是隨從之流。

王英作爲長隨,此時侍立在方應旁邊,這聲突兀的話自然只可能是他出口的。

方應收起笑容,轉頭斥了一句:“在座的都是本地名流,德行清標的人,哪有你放肆的地方!”

Advertisement

不過雖然罵的是王英,卻讓堂中其他訪客到微微臉紅。他們的心思,連一個上不了檯面的長隨都看出來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呵斥完自家隨從,方應似笑非笑的對衆人道:“諸君到此,想必有所指教。本雖爲欽差,但向來是很重視民意的,諸君不妨有話直說。”

有位寬袍大袖的年長者咳嗽一聲,“方大人爲民除害,四方敬仰,或可善始善終乎?想那採辦太監駐蘇月餘,卻搜刮民財不計其數,皆爲不義之財也!方大人何不妥善置,以全德行?此可謂圓滿也。”

這句話關鍵在於“妥善置”四個字上面,而且誰都聽得出來,他這妥善置的意思就是歸還主......

“說得好!”方應猛然拍案喝彩,“太監王敬名爲代天子採辦,實則爲禍一方,斂取皆爲不義之財!”

聽到欽差大人貌似贊同自己的看法,先前開口的老縉紳笑容漸起,衆人也頻頻點頭。

然後便聽方欽差更加慷慨激昂的說:“所以諸君放心,本自有主意!凡是不義之財,理當全部抄沒,決不能便宜了王敬這等貪婪小人!”

什麼?抄沒?衆人齊齊一愣,他們心目中的置方法可不是這樣......

方應彷彿不明白衆人的想法,又環視廳,正氣凜然道:“諸君大可放心,財寶雖然人心,但本也是讀過聖賢書的!絕不會擅取一分一文,一切皆歸於公!”

衆人一時間彷彿集傷風,大堂中咳嗽之聲此起彼伏,面面相覷過後,還是由那老縉紳開口:“不義之財,取之於民,當還之於民。”

隨後他指著堂中一人,“比如這位張老弟,家中被勒索走白銀五千兩,古畫兩幅,損失慘重......”

Advertisement

方應不耐煩聽訴苦,打斷了話,“按照朝廷慣例,凡是有貪墨之輩被查後,抄家乃常有之事。

但是抄家之後,彼輩家產盡都歸公,沒聽說還有尋找原主奉還的。事例在此,本也是照章辦事。”

又有人辯道:“況不同,還欽差明鑑。”

方應的臉漸漸冷了下來,“你們也說了,不義之財是不計其數,那怎麼還?難不你說一千兩就還一千兩,他說一萬兩就還一萬兩?

其次,你們都說是被勒索的,證據也不甚清晰。誰知道有沒有主行賄的?如果是向太監行賄還想索回賄金,那未免也太不將本放在眼裡了罷?

說來說去,事實不清晰,怎麼歸還?本乃是督糧欽差,哪有時間一一給你們分辨!還是照章辦事,不義之財抄沒最爲妥善!”

這話說得,衆人一時間到萬般無奈,難道王太監敲詐錢財之後還會開個收條當證據麼?欽差大人這口才好生了得,而且推功夫也爐火純青,他們言又止的不知怎麼張

冷場片刻後,那姓張的鄉紳不服氣的反問道:“難道就沒有別的法子了?我家錢財字畫被王太監白白取走,卻無法再要回來?”

方應譏諷道:“你也知道是王太監取走的,那麼大可再找王太監要回來,卻來本這裡作甚?”

這人被方應諷刺的面子上掛不住,反駁道:“財如今就大人這裡,我們去找王太監豈不是南轅北轍?也只能來找你方大人了。”

壞了!其他人心裡微微一驚,這種話怎麼好說得出口?真說了出來,豈不就相當於說:你方大人比太監好欺負,所以我們不敢去找太監,只敢找你方大人來鬧!

Advertisement

哪個員能得了這種語氣?更別說剛剛驅逐了採辦太監,聲勢正盛的欽差大臣!

然而方應卻沒有發怒,反而嘿然一笑,“其實法子也不是沒有,遇到錢財糾紛之事,可以去告!你們大可去衙門狀告王太監,說這王太監敲詐你們錢財若干、古玩字畫若干,衙門審理清楚後,自然會酌發還!

常言道民不舉不究,如果你們不去告狀,我看也就等於是自認倒黴了!

再說如果不經明明白白的司,本欽差就隨意將財務返還出去,豈不了私相授

傳了出去,別人還以爲有什麼幕,若認定了本在其中中飽私囊,那本也說不清了!”

衆人聞言直想吐,什麼表面功夫,這就是表面功夫!去衙門告太監,虧方欽差說得出來,自古以來,從沒聽說過告太監告的!

先不說王敬還在江南沒走,誰又敢保證不會報復回來?再說王敬是天子親信家奴,告了就要把司打到天子面前,那不等於是給天子上眼藥麼?

見衆人頭接耳、竊竊私語,方應突然大義凜然的高聲道:“吾輩行事,要的就是明磊落四個字!所經手之錢財,必須得起天下人的質疑,後世人的檢驗!

諸君想私下裡暗中施爲、黑箱作業,本以爲不可取也,但念及爾等遭遇,就不怪罪你們了,就此請回罷!”

想討要回被敲詐的錢財也了罪過?衆人腦中不一片茫然......這個道理在哪裡?

目送衆人悻悻離去,王英呸了一口,對方應道:“此輩小人也,畏威而不懷德!”

方應嘆道:“是啊,他們害怕太監,畏之如虎,但卻不怕我!財在王敬那裡時,他們半個字也不敢說,轉到了我這裡,卻敢聯手登門討要......”

其實道理說起來也簡單,方應就是這個階層的代表人,不可能像太監那樣兇殘而無底線的對待士紳羣,別人自然也明白這一點。。。)

ps:昨天和別人談老書改編的事,雖然希渺茫但總要努力一下,爲此耽誤了更新,補上補上,今天還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