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516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上)

《大明官》 第516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上)

城,午門向東,有左順門,過了左順門,便可以看到文華殿和文淵閣。

從理論上說,天子應當在文華殿理日常政務,而文淵閣因爲距離文華殿較近,所以在國朝初年了近侍大臣值班的地方。

後來近侍大臣的名號統一變了大學士,差遣直文淵閣,被外界稱爲閣臣。

又因爲閣臣值班地點在皇宮大,所以由閣臣組的班子閣,而部院監寺等衙門則是外朝。隨著制不斷髮展,閣由一個虛指名詞變了事實上的中樞機關。

而讀書人組有濃重的宰相結,而大明朝在太祖之後沒有宰相,結果位中樞的閣臣便被當了負天下之的宰輔。

原本在皇宮無數殿閣中並不算太出奇的文淵閣,因爲歷史宿命變了權力中樞,也就了大部分讀書人夢想的地方。直文淵閣預機務,只怕也是傳統讀書人們的最高理想。

能與文淵閣相抗的地方,大概也只有東邊不遠的司禮監了。不過雖然那裡很,但卻不是讀書人們想要的......

話說回來,文淵閣雖然有神聖而特殊的地位,可也不得不說,文淵閣的件條件其實很差,還不如大多數縣衙公房舒服。

當年設計這裡時,誰能想到這裡會爲中樞?只怕工匠們本沒考慮過舒適問題。

號稱宰輔的閣臣們,大部分時間都坐在文淵閣中堂,集傳閱重要奏疏、商議國家大事。天下所有的民奏疏。大抵都要從這裡走一遭,除去個別奏之外。

後世比較流行中堂這個詞。作爲宰輔大臣的別稱,源頭也是由此而來的。現在閣有四位閣臣。首輔萬安、次輔劉吉、羣輔劉珝、彭華,都可以稱爲中堂。

Advertisement

在中堂裡,萬首輔的座位是東邊第一個,劉吉是西邊第一個,劉珝是東邊第二個,彭華是西邊第二個。至於正中間,沒有座位,只供奉著至聖先師。

今天,有兩份奏疏在幾位閣臣中間傳了一圈。最後落在了次輔劉吉手上。與此同時,其他人各懷心思或者說不懷好意的看向劉吉。

熱劉棉花沉片刻,又重新看了一遍這兩份奏疏。其中一份是蘇州知府所上的:

“府近日傳言,欽差方應慾變祖宗法,重稅於民。當此流言四起之時,方應不肯分辨明白,似有默認之意,以詭圖利,致府人心不安。士民不能樂業。又,東南三吳之地,乃國家錢糧之本也,當求穩爲上。斷然不可因人而......”

而另一份則是蘇州府士紳聯名所上的陳表,由蘇州府代爲呈送,輾轉送到閣這裡:

“吾府向來重賦。去歲又經大水,正值人心板之際。生民無不祈朝廷雨恩澤。近聞欽差行苛政,實乃雪上加霜。鄉間無不驚懼,唯恐錢糧不周便束手就縛者......”

在每天多達上百的章疏裡,這事說大不大,也就是地方民告狀而已,文淵閣裡諸公都是老手了,置此類事駕輕就,三言兩語就能快刀斬麻的做出決斷。

但這事說小也不小,因爲涉及到錢糧重地蘇州府。更敏的是,當事人方應是文淵閣裡某人的婿。

所以幾位閣臣沒人先說話了,實在沒法快刀斬麻,便抱著後發制人或者看熱鬧的心思,齊齊瞅著劉棉花。

劉棉花反覆看了兩遍,這才擡起頭,面無表的說:“這封奏疏,先在我這裡放一放,且容我深思慮一番。”

Advertisement

天子可以將奏疏扣在不放,這留中不發,是表示一種政治態度。而宰輔大臣自然也能暫時著奏疏拖延一下,不過前提是不能耽誤事,否則就等著被圍攻彈劾。

原來是想拖延時間麼......其他閣臣在心裡默默想了想,便暫時放下了方應被彈劾此事。

這個坑,如果劉棉花願意跳進去,他們很樂見其。他們纔不怕劉棉花拖延時間,這事不可能糊弄過去的,遲早要理。

劉棉花有本事就一直拖到生了變故,到時候連帶劉棉花自己也吃不了兜著走。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拖延時間也證明了劉棉花沒有別的辦法,但又不得不庇護自家婿,所以才行此下策。

被劉棉花佔去次輔之位的劉珝劉大學士冷笑幾聲,他非常期待劉棉花爲婿充當保護傘,故意下彈劾奏疏拖延時機,最後再惹出什麼子。到了那時,他劉珝就要好好修理一下劉棉花!

劉棉花面上雙眉皺,但心中不以爲意。他對別人的心思若觀火,在這個局面下別人對自己不加勸阻,並默認自己住奏疏,其實就是鼓勵自己往坑裡跳。

不過劉吉更明白,方應這個坑還不一定是給誰挖的,反正不是他劉次輔......在自家婿出京之前,就對自己待過一些意見,今天暫時下奏疏,只是按照先前待辦而已。

時間一晃,又過了半個多月。彈劾方應的奏疏依舊在劉棉花這裡著,他好像忘了這回事,而別人自然也樂得糊塗,等著事捂不住的那一天。

正在這時,又有一些章疏從蘇州府那邊呈送到閣裡。還是彈章,不過彈劾對象卻換了人,這次是欽差採辦太監王敬了靶子。大抵是:王敬駐蘇州驚擾百姓,掠取錢財,經千萬,聞得怨聲載道......

Advertisement

次輔劉吉閱過後,對其餘閣臣笑道:“這些章疏,還是先放在我手裡如何?想來諸君要賣我這個面子。”

衆人斜視之,難道你劉棉花竟然連太監也要公然庇護麼?就這些東西,在你手裡能變出什麼花來?

劉吉笑而不語,慢慢的收起了奏疏,說不定還真能變出花來。當夜在家裡,劉吉筆疾書,親自連夜寫了一份奏疏。

次日到了閣,劉次輔將自己的奏疏蓋上印記,準備作爲奏呈送到天子面前。然後他又拿出先前彈劾方應和王敬的奏疏,一併裝匣中,作爲自己奏的附件,隨著自己的奏一併呈給天子。

與文書房太監,劉棉花就算完了方應待,而下面就是聽天由命了。

司禮監秉筆太監覃昌攜帶著今日需要覽的奏疏,在宮中戲臺下面找到天子。

化天子縱然不耐煩,但多年的慣仍然讓他拿起章疏,隨便象徵的看幾眼,批幾個字。

當然先要看的是疏,因爲疏所奏事往往需要他這皇帝乾綱獨斷,不能依賴閣臣和司禮監輔助。

拆開次輔劉吉的奏,天子掃了幾眼,便若有所思,隨後又拿起奏所附帶的幾本章疏看起來。

放在最上面的,是蘇州府民彈劾太監王敬的奏疏。

但天子覽過之後,臉極其不悅,王敬就是他欽點派到東南去採辦(斂財)的,這才幾天功夫,蘇州府便吱吱

現在王敬也不過才蒐羅了幾萬兩銀子,蘇州府便喊得要死要活,也忒大驚小怪了!難道這些人不知道,王敬是替他這個皇帝辦事的麼?

放在下面的奏疏,是彈劾欽差大臣方應的。

Advertisement

天子看完彈劾王敬的奏疏之後,心極其不痛快,帶著一負面緒繼續看奏章。但卻發現連方應也在蘇州府沒能討得了好,竟然被蘇州府民集彈劾指責!

天子對此稍稍有些驚訝,在他印象裡,方應此人是極其清廉的,而且辦事極其得力的,堪爲循吏楷模!這樣的人到了蘇州府,怎麼也到當地民的極力排斥?

至此天子忽然想起次輔劉吉奏中的一句話——試看今日蘇州府,究竟是誰家之天下?

以清正聞名的方應,被民聯名上疏非議;手腳可能不那麼幹淨的中,也被民上疏彈劾——這蘇州府究竟還想怎麼樣?難道還想自一統,不許派遣欽差過去了嗎?

忽然間,化天子產生了莫名的惱怒,彷彿到自己的臉面被挑釁了。恨恨的將奏疏摔在寶案上,對覃昌道:“朕居然不知,這蘇州府裡還是大明的天下嗎!”

覃昌默然不語,任由天子發泄脾氣。其後化天子重新拿起劉棉花的奏閱覽,上面用口語很直白的寫道:

“老臣這個婿,才幹是有的,但因爲年輕,或許不住陣腳。先前任命他做欽差時,沒有授予“便宜行事”之權,最近眼看要不住了,還陛下大發善心,給他一個“便宜行事”的權力,也好讓他能更好的爲朝廷效力。”

便宜行事這項特權,重要欽差皆有。比如要害地方的督,有了這項許可,臨陣用軍法斬殺武都是可以的。

但方應這種年度質的督糧欽差,屬於欽差裡比較不流的一種,本不需要全權節制府軍民,所以朝廷便沒有授予方欽差便宜行事之權。

也正因爲如此,蘇州的府縣員纔敢於與方應抗爭,欽差大臣有沒有“便宜行事”四個字,這區別就太大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