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506章 反客爲主(下)

《大明官》 第506章 反客爲主(下)

方應觀察著別人,別人也在觀察著他,到現在也漸漸揣出了結論——此人年意氣,立功心切,行事急躁,不大考慮後果。

當然,要對付這樣的欽差,對場老手來說辦法也簡單,不要正面頂撞,讓現實教育他就是有些事,不是憑藉匹夫之勇便可以功的,在強大的制慣面前,什麼孤膽英雄都是渣渣。

方欽差一通大煞風景的命令下去,人通通沒有了,堂中氣氛有點沉悶。

當然,在衆位場老手心裡,這做無聲的抗議,反正這樣下去,尷尬的不是他們。

見沒有人主建言獻策,方應只好咳嗽一聲,再次開口道:“諸君應當都知道,京師供給仰仗於東南,而蘇州府又是東南首郡,太倉十之二三要靠蘇州府。

近兩年來,蘇州府錢糧拖欠短缺甚多,本奉命南下即爲督糧而來,千鈞重任在於一,願聽諸君高見。”

府縣員面面相覷過後,府衙裡一位正六品管糧的通判做關退思的,忽然看到李知府對著他使眼,又想起事先的一些待,故而猶豫片刻後答話道:“蘇州錢糧事務難甚多,殫竭慮亦不能全功也,在下將其總爲三條:

其一,稅賦太重,一縣相當別地一大郡,全府起運兩百萬石以上,焉得不難?其二,本太多,折,不能變通自然極不便利”

大明田賦以實稅爲基礎。基本形式就是糧米,這。因爲某些特殊況。可以將應承擔的賦稅由糧米摺合其他事,比如銀錢。也可以是魚、羽等等不一而足,這做折

在蘇州府,徵收銀錢當然比徵收糧米省心省力。除去節省人力力方面不談,蘇州府本來就是商業極度繁榮的地方,不缺銀子。

Advertisement

但問題在於,銀子不能吃不能喝,朝廷也不能只靠銀子過日子,朝廷更需要糧食。

而蘇州府作爲優質的稻米產地,質量好產量高。所以賦稅都被要求按照本。每年都要起運至兩百萬石糧食輸送到京師,不允許摺合銀錢,更有專門供應皇室和勳貴的糧米,稱之爲白糧。

方應暫時沒表態,關通判便滔滔不絕的繼續說下來:“其三,徵收糧米愈多,運送起來越發繁難。蘇州距離京師數千裡之遙,民力疲憊,損耗巨大。運輸艱難不能言盡也!”

說到這裡,關通判略口,低頭飲了兩口茶,又要繼續說起來。

砰!主座上突然傳來一聲震響。衆人齊齊擡頭看去,卻見年輕的欽差大人一隻手按在面前案上。很顯然,肯定是剛纔欽差大人拍案了。

方應盯著關通判道:“聽說閣下是府衙裡管糧的佐貳?那關別駕你對我講這些難。目的何在?”

關通判不明白欽差何故有此問,他只是作爲一個管事的人。說一說錢糧難辦的地方,還能有什麼目的?

方欽差說話愈發的咄咄人。“難道這些難,朝廷不知道?本不知道?糊塗到需要你娓娓道來,答疑解?”

關通判低頭道:“下不敢做此想。”

方應話頭一轉:“現在況就是,今年蘇州府連帶往年拖欠,必須要起運三百萬石以上。既然你講的這麼明白,那麼你想出解決之道沒有?”

關通判無言以對。這話問的,他要能輕易解決這個老大難問題,那他還在這裡當什麼通判,當戶部尚書都夠格了!

方應盯半晌,見關通判不能回答,便高聲訓斥道:“多,都是壞在怕事畏難,互相推諉上面!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手足無策,下筆如有千言,辦事卻不得一法,有何用哉?”

Advertisement

欽差口氣異常嚴厲,關通判當中被抓住訓斥,只臊的滿臉通紅,恨不得找個地鑽進去。

訓斥完關通判,方應又對衆人道:“朝廷委派本做這個欽差,不是聽諸君訴苦來的,今晚將話放在這裡,本不講原因,只要結果;不聽困難,只要辦法!”

方應的高氣勢,讓堂中衆位不過氣來,心裡忍不住嘀咕幾聲,這位欽差年紀看著不大,氣場卻厲害得很,難怪人稱京師之虎。

一片死寂中,半晌沒有說話的李知府忽然開了口,“想來方大人竹,不知有何良策與我等共聞?”

這句話說出來,頓時讓幾乎窒息的衆人重新活泛起來了。欽差不能只會拍桌子訓人啊,你也沒有辦法,又何必強求別人?

方應坦然道:“本確實有些個想法,不過仍須進一步覈定。而且前期有些事需要做,還請諸君羣策羣力。”

李知府問道:“不知方大人有何吩咐?”方應答道:“請各縣上報,歷年錢糧數字,以及拖欠狀況。”

李知府點頭道:“這個容易,各縣文牘皆有現的,抄一份給方大人就是。”

方應繼續答道:“還有第二件,請各縣清點田土,將一百畝土地以上的人家編輯冊並點清數目,報到本這裡來。”

李知府皺眉道:“這可難辦得很,還請方大人三思。”

這確實不好辦,第一,土地很難確統計,又瑣碎又費力氣;第二,按一百畝這個標準,全蘇州府加起來怕不得有上萬家,完登記是件工作量很大的事務。

第三,還得考慮到對民間的影響,又不是修戶籍簿的時候,府突然開始清點大戶人家,只怕會惹得謠言紛紛,人心惶惶,最後還是他們這些地方不好做。

Advertisement

方應冷眼旁觀,若觀火。按照手下孔目的建議,這算是一次試探,如此又一次得出結論,府衙對配合自己的積極不會太高,稍有難度的事便不願費力氣。

方應笑了,含著濃濃的嘲諷。“剛纔太守問本有何良策,那如今可以直說了,本有其法,但唯恐不得其人。

諸君都是本地員,但我看諸君似乎沒有振作之意,委實對諸君不大放心,因而這法子不提也罷!”

李知府又到被方應耍了,他四品黃堂有四品黃堂的尊嚴,聞言冷哼一聲,起拂袖而去。連句場面話也沒有代,頭也不回的走出了大堂。

方應對著門辦的雜役招呼道:“腹中有些了,茶水也不解飽,還是上酒菜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