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大明官 第476章 也鬼上身了?

《大明官》 第476章 也鬼上身了?

化天子坐在寶座上,彷彿心不在焉,其實他很不適應這種近距離與羣臣面對面的場合,會讓向的他到拘謹。但是皇帝要有皇帝的尊嚴,他又不得不撐住場面。

聽著寶座下面大臣們吵吵鬧鬧,化天子也不表態,就那麼威嚴的坐著。反正吵出了結果,自然有人來請他說一個“可”或者“準奏”,吵不出結果就散場。

剛纔有人跳出來說,此次天變是因爲中樞不穩,化天子倒是想贊同的。如此只需在圍繞閣做做文章即可,而他想袒護的樑芳、繼曉等人就會逃過責難。

不過化天子才猶豫了一下,便又有人跳了出來,三言兩語將先發言那人上了死路,甚至搬出祖訓要殺先發言那人。

這還是算了罷,殺人見總不是好事化天子想道。不過也犯不著自己當好人,底下大臣肯定會有人出面引經據典講出大道理阻攔殺人,這活兒還是他們專業。

不過忽然冷場了,殿中雀無聲,沒有人說話。對此化天子很詫異,將目從殿穹頂大梁上收了回來,並稍稍下移,朝寶座下面看去。只見得羣臣人人眼觀鼻鼻觀心......

化天子稍加思索就明白了......但凡議論到關鍵時候,須得宰輔大佬先出面定調子,但今天這事卻比較特殊。

那個不知道什麼的給事中說錯了話,被指責的罪名就是“公開場合吹捧褒揚執政大臣德行”,那麼哪個大佬還好意思出來替他求?誰替他求,豈不就表示誰被吹捧褒讚揚?

至於其他人,要麼事不關己,要麼還在等大佬們定調子,一時間沒人說話,於是乎就冷了場。

Advertisement

可是再這麼冷下去,就了羣臣默認斬某給事中了。雖然沒人相信真會殺人......

化天子高居寶座上悉了勢,忽然玩心大起。他重重咳嗽一聲,言簡意賅的吩咐道:“諸卿無異言,依祖制辦。”

旁邊侍駕的錦愕然不已......依祖制辦?那可是要殺人的,難道陛下了風,就爲幾句口頭話真格?換太祖太宗不奇怪,但今上可從來不是這樣的人啊。

化天子還看到。底下數十人好似被施了什麼法,整齊劃一的齊刷刷的擡起頭,貌似很不大不敬的直勾勾盯著自己天看。

化天子甚至能猜到羣臣所思所想——我們這些賢臣正在努力的理清是非曲直,你這明君在一邊聽著等結果就是,突然手搗什麼

天子很想放聲大笑,但仍然板著臉面無表。裝作冷漠的掃視羣臣。

首輔萬安滾出班位,在寶座下叩首道:“陛下!王墨有口無心,無意之言,何至於死!”

看戲完畢的化天子心裡慨幾聲,還是萬首輔事妥帖、爲人心。口中再次言簡意賅的說:“死罪可免,下不爲例。”

羣臣貌似鬆了口氣,一起稱頌道:“吾皇仁慈!”而王墨在寶座下連連頓首。涕泣道:“臣叩謝陛下不殺之恩!”

看著諸卿姿態,化天子忽然悟到點什麼,但隨即又深深後悔起來。現在才悟到,未免有點遲了,天子意興闌珊的想道。

王墨像死狗一樣爬回了班位,他這事算揭過去了,但廷議還要繼續進行,總不能不出結果。不過現在滿殿諸公里。沒人再會說因爲方應誹謗宰輔導致天變了......

Advertisement

此時也到了大人出場時候,兵部尚書張鵬出列奏對道:“王墨言方應誹謗宰輔,諸君皆以王墨爲非,是以方應並無誹謗。若方應不是誹謗,方應所言又當如何?”

殿中比較聰明的人明白了張尚書的意思,但是邏輯能力比較差的人一時間卻雲山霧罩的,但可以肯定張鵬不會在這關鍵時候無的放矢胡言語。只能恨自己不多長幾個腦袋。

通俗的解釋,就是王墨說方應誹謗次輔劉珝,到現在大家已經公認是王墨錯了。那就可以論證爲方應沒錯,如果方應沒錯的話。他彈劾劉珝就不是誹謗。

既然方應沒有誹謗次輔劉珝,那又推論方應彈劾劉珝“因私廢公”和“國之蠹蟲”是對的。推理遊戲到此爲止,如果諸君無法推翻這個結論,那麼下面該怎麼辦?

太子太保兼謹殿大學士劉珝此時也在班位之中,地震之前他敢使氣辭回家,但地震後他可不敢使氣了,以免弄假真。

今日廷議,劉次輔便“抱病”而出,立殿中,但他知道自己是敏,所以不敢說話。但在此刻,要說劉次輔的心,除了窘迫還是窘迫!

他做夢也沒想到過,純粹的文字遊戲竟然可以玩弄到這個地步!只靠幾句話,竟然也能將他這個次輔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張尚書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等於是當著滿殿大臣的面問:既然證明出劉閣老確實有問題,那麼該怎麼辦?

那劉次輔在衆目睽睽還能怎麼辦?除了在寶座下免冠叩首、自請辭,還能怎麼辦?

放在從前,劉次輔肯定毫不猶豫就如此做了,那是因爲他知道辭只是手段,方方面面不可能真讓他辭掉的。

Advertisement

但現在劉次輔有很強烈的預,只要他敢在這裡當著天子面辭,九九會功!就是不功也會被有心人功!

殿中大臣看看侃侃而談的張鵬,又看了看窘迫無比次輔的劉珝,心裡的驚奇難以用語言形容。

因爲在往常印象裡,次輔劉珝言辭敏利,而兵部尚書張大人向來低調寡言。但在今天兩人卻反了過來,張大司馬犀利尖銳咄咄人,劉閣老卻訥訥無言。

好的人還記得,今天是近十年來陛下第三次在早朝外場合面見大臣,而上一次是三年前廷審方應,地點也在文華殿。

當時階下囚方應口才極其犀利無敵,這風範給別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張大司馬方纔表現不亞於上次的方應,甚至還有點相像。

又聯想到方纔所議論的事也涉及到方應......難道這張大司馬與項史一樣,也被方應鬼上了?

PS:第二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