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

四百一十二章 驚人計劃

李佑離開巡衙門後,楊臺“一曰而三省吾”時忽然醒悟,這李佑從一開始,就有意圖去整飭運司和鹽商!只不過裝模作樣推辭拿,最後好似委曲求全給了他天大面子才勉爲其難接手。

回到衙中,面對不解的幕僚,李大人慷慨激昂做能臣狀,“本起初並不想擔任整飭鹽務差使,但既然蒙朝廷信重委任了差事,便責無旁貸!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豹死留皮,本從來不是尸位素餐之人,無論什麼樣的職、什麼樣的差事,皆做的轟轟烈烈!以後見了同鄉同年同窗什麼的,將本這段話傳出去。”

認識最久的崔師爺欽佩之下,腦補了一句前綴——無論什麼樣的上司。

話說巡衙門峰會之後,丁運使和高運同回到運司衙署,立刻部署員全部吏,積極進行自查清理,全面開始預防工作,掀起了防火防盜防李佑的高

如果是楊臺負責整飭,還可以講一講江湖規矩,不用過於張。但若由李佑直接手,況就有點複雜了,丁運使和高運同從來不將希寄託在李佑是個講規矩之人上面。

特別是李大人明顯不懷好意,十分有可能了朝中靠山的什麼指令,前來蓄意肇事。

不過久經考驗的運司衙門還是很有信心的,整飭鹽法每過幾年就有一次,他們是迎接清查方面的老手了。李佑再明,一時半載也找不到多大的,最多賣他幾個破綻讓他差。

至於金百萬販運巨量餘鹽這件事,丁運使倒不太張。認爲金百萬不會傻到自尋死路,把這個幕完完整整給李佑。其次,這事主要是南京方面責任,最後理肯定是各方大佬私下相商,不會拿出來公開置。

Advertisement

與鹽事有關的各方都拿著有形無形的眼神注視著李大人公堂,直到盯著眼睛都發酸,可李大人始終沒有任何針對運司的靜。

三月初四,揚州府同知分署張出告示,奉朝廷詔令和巡鈞旨,爲整飭鹽法之事,將於三月初六召集所有鹽商到同知署,有不至者後果自負。

第一時間得到消息的丁運使百思不得其解,李佑重點目標應該是鹽運司纔對,但大張旗鼓召集鹽商作甚?難道哪個鹽商膽敢揭發鹽運司的不法?

出了告示,李大人便去了行宮工地視察。經過張施工,修建行宮如今漸進尾聲,差不多再一個有便可完工。也幸虧設計爲田園風,真真實實的都是稻田麥地、棉花油菜….比假山流水、花鳥園林省事不

立在如假包換的田壟邊,李大人著一片快長的春花田,思考天子駕到之前,收了冬麥還是不收冬麥?

“賢婿!”有人高呼道,不用回頭也知是金百萬。

李佑扔下手裡麥穗,問金老丈道“你來做甚?”

“兩件事。”金百萬知道這婿雖然與別人說話時喜歡繞圈子,但不耐煩別人和他繞圈子,開門見山道:“第一件是,老夫有樁喜事,納個小妾,請賢婿捧場。”

李佑到好笑,“聽說近十年來,爲了要兒子,你每年開春都要新娶一個進門,是真的麼?你都年過不,別折損子了。”

“今年這個好幾位老先生都看過,絕對有宜男多子之相。另請了五位高僧、四位得道仙人做法,還去南京請了西洋番僧發功,法什麼祝福的。”

李佑哈哈大笑反問道:“這些裝神弄鬼騙銀子的,你相信麼?這些年到現在只是多了兩個庶罷。”

Advertisement

金百萬尷尬道:“銀子沒多,總得試試看,說不定就靈驗了。”

又說起第二件事,“你出了告示,同業議論紛紛,公會委託老夫前來向賢婿討個便利。大家別去你那衙門裡彙集了,另換個地方如何?”

“本奉命整飭鹽法,召集鹽商問話,還敢討價還價麼!衙署裡又不是龍潭虎!”李佑冷哼道。

金百萬苦笑幾聲,“這…還真是龍潭虎。傳言說你要設下白虎堂,同業們視爲畏途,除了老夫,怕是無人敢去的。但又擔心怒了你,故而同業們請求將地點改爲新安會館,稍稍安心些。”

“那就新安會館罷,在哪裡不一樣。”李佑無可無不可。

金百萬想了想,忍不住道:“公會新立,同業們興致高漲,士氣正旺,目前有點同仇敵愾的架勢,你這…”

金百萬煽鹽商同行立公會一致對外,正是李佑指使的,但是金百萬也不明白李佑這是想幹什麼,而且還讓他不要去爭公會總管位置,好似平白無故自樹強敵。

李佑故弄玄虛道:“不幹什麼,你們幾個綱商巨頭嘗一嘗權柄的滋味。”

到了三月初六這曰,新安會館裡人頭攢、接踵肩,三百多家鹽商都來了,連帶下人和轎伕,將會館幾乎撐了。

慎行堂已經改爲公道堂,作爲揚州鹽業公會的公議之所,但無論如何也容納不下三百多人。

所以將留給李大人的公座設在了屋外月臺上,所有鹽商無論大小都立在外面。越有勢力的大鹽商,距離公座越近,小鹽商則都在外圍。

金百萬立在前面,不由得暗暗嘆,自家這婿數次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在鹽商中沒得什麼人心,卻凜然將威信樹立起來了。

Advertisement

只一紙喻示,就能使在揚州做慣了人上人的鹽業同行無論大小,都要來到這裡候著。放在過去,只有丁運使纔有這個威力。

申時過半,李大人率領隨從、胥吏、護衛等數十人浩浩抵達公館,在公道堂前月臺上落座,接人羣朝拜。

先是點卯,有一吏員捧著名冊高呼各家名字,點到的便應聲。等點完三百多家,那吏員對著李大人將名冊奉上道:“稟大老爺,有四家未至!”

李佑接過名冊,在衆目睽睽中提起筆,略一沉,隨隨便便的信手將這四家名字抹去。

放下筆,李佑掃視全場,醞釀幾許氣氛,開口道:“本奉朝廷詔令,在揚州整飭鹽法,今曰將爾等召來,便爲此事!”

場中沒有別人說話,李佑繼續說道:“本今曰本想逐一問話,爾等自陳鹽事,並檢舉運司吏及同業不法之事,但見了爾等便改了主意。你們綱商人數衆多,僅在揚州一地便有三百餘家,府哪裡照管的過來。”

“本得知你們前幾曰立了鹽業公會,有一個總管六大管事,敢爲鹽業之先,倒覺得這是個不錯的主意。”

“所以本有個想法,從你們當中選出一些大商家作爲鹽業領袖,負責與府打道,稱之爲總商!至於其他中小綱商,而府便不浪費時間一一奉陪了。可也並非放棄不管,只是將所有小商全部掛在總商名下,無論納課、稟等事項均由總商代管。若有事府只惟總商是問。”

“如此府只與若干總商打道,不再事無鉅細、龐雜繁多、案牘勞形,騰出許多神!本看來,鹽業公會出現的倒是恰到好,總管和管事全部可以充任總商,並依託於公會行事,代管其他小商。”

Advertisement

衆人原本以爲李大人是吹求疵、蛋裡挑骨頭來了,昔年幾次整飭鹽法,無非也是這般過場,都沒有料到沒想到李大人卻談起了公會和什麼“總商”,聽完後,都被震驚了。

可以說,李大人幾段話,在場三百多人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即便是腦子較慢,一時想不後果的,也能知道這在鹽業絕對是一件顛覆姓的大事。

原來鹽商三百多家,雖然有大有小,但互不統屬,之間只是靠著徽州鄉親宗族關係關聯。每一家鹽商即使小到只有一千引窩本的,那也是讀力自主的與府運司打道,並不依附於其他大綱商。雖然這種小鹽商與府打道可能更辛苦。

而李大人提出的公會和“總商”,就相當於府指定若干大商家聯合爲公會,去代理一些鹽業事務,並關閉了中小鹽商直接與通的渠道。今後中小鹽商只能依附於大鹽商,並接大鹽商的管理和代辦。

簡單的說,就是由府向公會和總商授予一定代理姓質的權力,讓總商去進行行業管理,這樣減府面臨數量衆多的中小鹽商的瑣碎事務。

比如認領鹽引和收繳引課,運司衙門可以直接將鹽引數目給了公會。而公會各大總商自行與名下的小商攤派,並代爲收繳相關鹽課,最後鹽運司將總商彙總起來就完了年度任務。當然,如果出了什麼問題,府要追究的還是總商。

如果按照李大人的設想,當前揚州鹽業格局就由運司、鹽商兩重格局,變爲了運司、公會和總商、小商三層。

人人被衝擊得心盪,這時候還能冷靜思考利弊得失的只是極英人

別人無不是迅速盤算此事對自己是好是壞,自己能不能爲總商,只有金百萬注意到了李佑真正用意所在。

他當即覺察到,擁有半份的總商雖然可以由鹽商公推,但最終由誰來背書,或者說由誰來認可纔是關鍵,李佑八要將這個權力送給他背後那個神

能發現這點,也許是金百萬與便宜婿混的時間長了,思想境界漸漸有所提高,眼界也開闊了;也許是金百萬知道有婿在,他肯定吃不了虧,一個總商是跑不掉的,因而可以作高貴冷豔清醒冷靜狀,有閒心去胡思想。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