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

四百零六章 整飭鹽法事

當夜住在邵伯驛,楊負楊中丞獨自靜坐、思索,重新進行各種定位。現在覈心問題只有一個,他能否駕馭上可通天、下可貫地的李佑?

沉思良久,他總結出兩點:第一,李佑不是自己的親友晚輩,不是自己的門生故吏,更不欠自己人。所以從人和道義上,自己沒有任何手段可以制約李佑。

第二,李佑的前途並不依賴於自己,自己可以跟著錦上添花,也可以跟著落井下石,但很難真正左右李佑的升遷流轉。所以個人際遇上,自己同樣很難制約李佑。

臺想明白了這兩點關鍵之,便可以得知,他駕馭不了桀驁不馴的李佑。駕馭不了李佑,那麼李佑所掌握的迎駕事務,肯與他分一半羹麼(是一半不是一杯)?

雖然李大人的各種投靠姿勢看起來相當好,表現出來的誠意可謂十足十,甚至把他迷到眼花繚。但終究改變不了上述的本質。

與其說李佑主投靠,還不如說李大人是前來投機的,或者說利用自己罷。楊臺甚至想象得到,李佑扯著自己大旗不稟報便肆意妄爲,而自己又被迫屢屢爲他掃尾的窘迫局面。

李佑與羅參政相比,真是兩個極端,一個才幹出衆、手裡有乾貨卻不可靠,一個才平平、乏善可陳卻相對可靠。

臺又將幕僚徐樹欽招來商議。這徐樹欽京城人士,年輕時喜好遊歷,見多識廣,後考了兩次會試都落榜,便隨著楊臺爲幕,甚得看重。

聽了東主幾句,徐樹欽便道:“明公所慮,正是我所思也,方纔略有所得,以供明公參詳。在下想來,這李佑從各方面而言都是非同尋常的人,所以不可等閒視之。明公不妨換一種路數。”

Advertisement

“如何換法?”

“明公心中有所思時,不必將李佑當下屬看待,稍稍等量齊觀,至要將李佑與鹽運司放於等高的位置。”

臺啞然失笑:“你說讓本部院以平等份看待區區一個五品同知?”

“有時不可僅以品級論,那巡按史不過七品,但誰敢以七品視之?又如上月李佑那指斥鹽務奏疏,換爲他人上疏,能否驚朝廷乎?”

說起這本奏疏,楊臺不由得暗想,朝廷將那李佑的一百零八條轉發給自己垂詢意見,這說明朝廷關注起來了,否則不過是大故紙堆多了一張奏本而已。如果換做別人上疏,真未必有這種效果。

話說楊大人喪失了河漕事務和權柄後,從分量最重的超級巡演變爲中庸巡,急需重振。所以鹽務確實很令此時的他心不已,也是個東山再起的契機。

掌握了鹽務,實惠、威、地位、聲勢都有了,每年向京師進貢的冰敬和炭敬都要比別人出。萬一遇到各種關鍵時刻,還可以湊出無數銀子去收買別人。

見東主沉默不語,徐樹欽不知道楊臺已經走了神,還以爲他仍在猶豫,又繼續勸道:“縱觀往事,李佑此人最善於趁別人小看他時,抓住疏猛攻,明公不可不防。”

臺回過神來,試著在腦中想象自己與李佑、鹽運司分庭抗禮的樣子,頓時生出一種豁然開朗之意。原來事還是可以這樣做的…景和九年二月初七,抵達揚州城,無論各衙門如何想的,此時除鹽運司丁運使外,各衙門員一個不的出迎十里。

而丁運使也不是要有意怠慢,他被朝廷罰了閉門自省三個月,期限未到不便拋頭面迎來送往,想要公開面,得等到三月份。

Advertisement

又由府衙牽頭,各衙門聯合辦了場盛大公宴歡迎巡移駐揚州。楊臺言笑款款,對每個人都很和藹可親,彷彿春風拂面。

回到自家衙署,明月當空,晚風徐徐,李大人將自己關在書房中。

先是反思此行個人得失,總結出八個大字“教訓深刻,過猶不及”。隨即又提起筆,按照自己的腹稿寫了本奏疏。

“自罷斥巡鹽史,鹽務監察不力,積弊至今,不合時宜之事甚多。當務之急,重在整飭爲先。天子南巡在即,懇請朝廷速遣部院重臣一員,鎮於揚州整飭鹽法,以保國家鹽務之利。”

這是奏請朝廷派遣大臣來整飭鹽務了。李佑筆下的“部院重臣”人選,雖然限於他的五品份,爲避免顯得張狂而不便點名道姓推薦人選,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最適合的莫過於剛剛移駐揚州的

一來之前楊臺與鹽務沒有什麼瓜葛,又是剛到揚州,人世故上的羈縻牽制不大,正便於整飭鹽務。二來若另派重臣前往揚州,顯得有些兌楊臺。三來楊臺本在江北地區有基,整飭起來有勢可依,效果比空降大臣更好。

李佑在京師的時候,便曉得近年來鹽運司在鹽務上權柄過重,覺有被架空之虞的朝廷對此很是有些意見。想必自這些奏疏是很合朝廷與某公主胃口的罷。

無論是否能夠結好楊臺,這引使楊臺去搞鹽務的驅虎吞狼之策勢在必行,只是使出方式不同,或引唆使或趕鴨子上架而已。

只是若不能結好巡大人,做不到配合,這驅虎吞狼計策的後果實在難料,喜歡事事盡在掌握的李大人略憂慮。

Advertisement

還好兩種後果都有預案。如果楊臺擊敗了鹽運司,可以趁四五月份天子南巡機會,勸長公主殿下摘桃子。如果楊臺撼不鹽運司,只怕還得來找他助拳,到那時再看況而定罷。

李佑推楊臺去整飭鹽務,也是有原因的。

說什麼也要給巡大人找點麻煩事做,讓他去折騰鹽務不能,總比被他盯上迎駕事務好,李大人如此想道。

在他心中,天子首次南巡的迎駕事務就是他的臠,關係到他五十年場的大計(如果他能活到七十歲)!

這風頭絕對不能讓出去,如果無法與楊臺達彼此信任的默契,那就還是小心爲上。

臺到了揚州城後,駐由察院改建爲的臨時行轅,位置也在舊城區。幸虧巡衙門採用獨制,沒有設屬,只有幾十個各房書吏和幕僚若干,所以在廳房和舍上安置上相對簡單一些,察院規格基本是夠用的。

此外楊臺並沒有拿出新上任三把火,攪滿城風雨的做派,很平和沉靜。當然,他也並不是什麼新,只是挪到了揚州府辦公而已。

在滿城矚目下,巡大人政事上無所作爲,但所做最多的一件事居然是赴宴。今天吃東家,明日吃西家,半個多月功夫吃了十來次豪華宴席,十分折節屈尊。

這讓人有點猜不,一直到月底,李大人的警惕才漸漸放鬆。算算時間,朝廷應該針對他的奏疏有所反應了。

可就在二月二十四日,正在縣衙審案子、打板子的李青天得報,楊臺突然到城北巡視行宮工地去了!

他終於按捺不住了嗎?對此李大人絕不敢疏忽,立刻退了堂,召集儀仗上轎子去工地。

Advertisement

出了拱辰門,了行宮,便見一羣人聚在前殿階下指指點點,其中正有楊臺,旁邊陪同的是羅參政與監工郭縣丞。

李佑上前行過禮,楊臺笑道:“今日恰巧無事,便前來查看行宮事宜。”

李佑恭恭敬敬的回道:“行宮所建,皆賴江都縣百姓踴躍之力也,今日臺遊覽,足以振工役士氣。”

羅參政一副忠心護主模樣,當即呵斥李佑道:“李大人不分尊卑,過於失禮了!”

查看還是遊覽…楊臺輕輕笑了幾聲,沒有多言,便與衆人饒過前殿,向後行去。

羅參政直接被李佑無視了,但總有點一拳打到棉花的覺,這楊臺爲何不生氣?

忽然背後腳步匆匆,有同知署小吏飛奔而來,對李佑稟報道:“片刻之前有朝廷詔令到署裡,特送來請大老爺一閱!”

李佑心知肚明,這肯定是朝廷關於整飭鹽務的批覆到了。他吩咐過的,只要有朝廷詔令,無論如何務必第一時間傳給他看。

他便禮節的對臺道:“下先看了。”

拆開細覽,一眼掃去,先看見“照準所奏”,李佑大喜。

再飛速往下看,李大人當即臉劇變,眼睛瞪出眶去。這份詔令中,朝廷竟然“任李佑兼理整飭鹽法事”,一個與楊臺有關的字眼都沒有。

李佑驚得癡呆住了,他不是推薦楊臺整飭鹽務嗎?爲何落到了自己頭上?自己這點分量本撼不鹽運司加南京組合!了沒有效果,浪費機遇,了就是自己拿腦門石頭!

這個差事他可以做,他也有願去做,鹽務缺誰不想手?但那必須是南巡之後,而不是現在!朝廷那幫大佬包括千歲殿下都瞎了眼麼?再說他現在還忙於迎駕諸事,哪有心思去整飭鹽務?

李佑愣愣的擡頭,卻見楊臺饒有趣味的看著他,微笑道:“莫非鹽務之事?本月之初,朝廷將你的奏疏發與本垂詢意見,本便向朝廷推薦你整飭鹽法。看來朝廷也是慧眼識人啊,以後多多勞煩李大人辛苦鹽事了。”

原來是巡大人推薦他…對此李佑不知說什麼好了。他挖了坑,別人卻未必都是傻子非要往下跳。

忽然又有一個巡衙門的小吏飛奔過來,對楊臺稟報道:“有朝廷鹽務詔令。”

臺有些不滿,皺眉道:“堂堂巡衙門,收詔令居然比縣衙要晚,這急遞鋪當真需要整飭!”

他拆閱詔令,目只見有一行字,加楊負總理整飭鹽法事…楊大人心神被震的晃不停,猛然扭頭喝問李佑道:“你也推薦了本部院?”

也?李佑覺得這個字很古怪。莫非楊臺手裡的詔令與他手裡的不是一樣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