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零四章 功力竟然遠在他之上

《奮鬥在新明朝》 四百零四章 功力竟然遠在他之上

四百零四章 功力竟然遠在他之上!

此時高郵州的包知州趨步進來,向楊臺稟報道:“州衙設下便宴,已經齊備,要爲老大人洗塵。”

稟報同時,包知州眼角瞥見在座多了一人,細看赫然是頂頭上司羅參政。心裡想道,自己纔出去片刻功夫,羅大參竟然也駕到了,只與李大人差了不到一刻鐘。看來這兩位又要扭上了,自己還是當心爲妙,免得遭了池魚之殃。

臺對下首二人笑道:“今後同城爲,要多多親近親近纔是,今晚不醉不歸。”

抉擇不急於今曰,楊大人意繼續觀察,左右主權在他手裡,自然可以沉得住氣。而且他又想到一點,出於通盤考慮,在羅李二人之間做出選擇時,還要將鹽運司因素考慮進去。

臺起去更,羅參政與李同知出了敞軒,心裡都很彆扭。他們都以爲自己察先機,長驅百里迎接巡將會搶得機會,抱上巡後回揚州大殺四方,結果對手也突然冒了出來。

羅參政忍不住諷刺道:“李大人以揚州府份來的,還是以江都縣份來的?”

這是譏諷李佑出師無名不倫不類。若說揚州府,他羅星野纔是正牌代表,若說江都縣,名頭太小,還不配遠出百里越過縣境,跑到高郵來迎接巡

李佑冷哼一聲,“難道只許州放火,卻不許百姓點燈麼!”

跟在兩人後、越離越遠的包知州聽到這句俗語,頓有躺著也中箭之,在場三人中,只有他纔算是州哪。

羅參政道:“治下百姓敢有抗拒州的道理麼?”

李大人鬥向來不輸陣,“本以府守備司的份謁見軍門並隨行護衛,有何不可?羅大參不是兵備道,不知兵事,管的未免太多了!”

Advertisement

銜有提督軍務字樣,自然可稱爲軍門。李佑從這裡說起,羅參政無言以對,甩袖而去。

這場洗塵宴設在驛館中一大堂中,佈置時尚不知羅參政到了,所以臨時又急加了他的席位。

管絃笙歌,酒佳餚,春滿堂中高士笑,人渡酒勸君嘗。這種場合,李佑無論作爲員還是作爲名士,如今也算是十分悉並得心應手了。

其實到了揚州後,出於父母形象考慮,李大人蔘加歡宴次數不多。但每每不得與名記打罵俏,按著心賦詩若干,數目不定。

就是這樣,李大人在員和名士兩種份的互相轉換中,小心翼翼維持著某種平衡,該擺員派頭時做員,該拿出名士派頭時做名士。一手抓質文明,一手抓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

揚州城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公務繁雜,在各種歡宴上,平時公事纏很繃的李佑向來是抓住機會,盡放鬆發泄的。

即使有所謂的上司在場,他也不甚在意,對的追逐調戲多於對上司的逢迎結。在這遠離廟堂的地方上,誰又管得了李大人的節艸?

是真名士自風流,以李大人的名頭稍稍放浪形骸理所應當,再說許多過路員慕名想要看的就是這個,而不是一本正經公事公辦的李大人。

但說一千道一萬,今曰卻實在不同於往。李大人哪裡還顧得上調弄人,一門心思都放在了楊上。

這可關係到他在揚州的大棋局,輕忽不得,更別說旁邊還有羅參政這個對頭在爭奪楊巡的歡心。權力與人相比,還是權力重要些。

酒過三巡,在座的又說笑幾句暖了場。李佑人一邊斟酒一邊低聲自介道:“奴家謝梅仙,久仰先生。”

Advertisement

李佑接過酒杯,徑自轉過頭去,擡手對楊臺高聲道:“楊公才調信縱橫,我亦當筵拜盛名。一曲勸君酒一杯,非將此骨公卿!”

登時博得了滿堂頭彩,紛紛喝彩道敬酒敬的妙。

說是非將此骨公卿,其實是更高明的拍馬——我並非諂你的爵,而是信服你的才幹所以敬你飲酒。

臺先是一愣,隨即笑容滿面,無論是不是真心,這總是件很開心的事。

他又發現了李佑上的一點有用之,他是號稱詩壇小宗師的人,聽說他那十首《論詩》絕句掛在京城,至今無人膽敢唱和,號稱要空前絕後了。

詩人做事或許是事不足、敗事有餘,但是詩人在吹捧揚名方面,絕對是敗事不足、事有餘!

想前唐韓荊州這個渣渣在史書上默默無聞,卻能千古留名,不就靠的是李太白一句“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麼,並演化出識荊之類的名詞來。

想至此,楊臺頓舒泰,李佑在江北場出了名傲氣,居然如此折節吹捧他,這種驗真是爽哉!想必當年那些達貴人被李白吹捧拍馬時,就是這種覺罷!

李佑旁邊人輕輕地哼一聲,繼續殷勤的斟酒,但仍沒有換來邊人的嫣然一顧,無的他只去看首座那個老頭子,真是氣煞人也。

“一雙冷眼看世人,滿腔熱院。恨我識荊今又遲,春風傾蓋締蘭芝。”李佑張口又是一首。院,巡別稱也。

這又是一首功力深厚意境深遠的拍馬詩——我對別人不屑一顧,遇到臺大人卻到激,在我心中,臺大人就像那春風拂過,所到之使得天地之間充滿靈氣。

Advertisement

這首暗合楊臺的想法,再次將他的爽度拔高了一個層次。到了這個份上,明知是假的但也不由己的飄飄然並欣然之了。

另一邊的羅參政看李佑連連出手,暗暗心驚跳,到了從李佑那邊發出的、撲面而來的巨大力。

在他眼中,這李佑在揚州自恃後臺強大外加才華橫溢,始終兩眼朝天,彷彿天老大他老二。有時候羅大人很懷疑,這個名義上的下屬到底有沒有結迎上這種場基本功。

他原本以爲,自己雖然不是很擅長逢迎拍馬,也不很擅長應酬上司,但比起這些滅掉李佑還是綽綽有餘的,李佑在這方面的弱點實在就像黑暗中的螢火蟲一般明顯。

卻萬萬沒想到在這個刀槍見紅的時刻,李佑捨去臉皮放下段之後,竟然如此可怕!這怎麼可能,眼高於頂的李佑拍馬功力竟然遠在他之上!

從來也沒聽說他爲了吹捧誰而作拍馬詩詞,今晚卻不要錢似的猛拍,效果反而更佳驚人!從楊臺的神來看,顯然是極其功的!

連諂上司這一項都比不過李佑,羅大人深簡直被得走投無路了。如此應酬上司,還有別人爭風頭的活路嗎?

羅參政憋悶的連喝幾口悶酒,他又發現自己竟然啞口無言了。珠玉在前,怎麼開口?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對死對頭李佑詩詞的研究還是比較深的。那個曾經拿“團扇才人居上游”發牢搔、用“百無一用非清流”自嘲、以“不逢大匠材難用”慨、借“縱酒狂歌宰相才”自傲的李佑去了哪裡?

只能說羅參政有眼如盲、識人不明瞭,他也不想想那李佑吏員出、胥役世家,上欺下的習氣豈能缺了?

Advertisement

只不過見識過京城風雲後,在揚州城裡暫時沒有什麼值得李大人去諂的人了,所以“上”無從表現。而羅知府羅參政,在他心裡大概要劃到“欺下”這裡去。

羅參政還有個實在想不通之,李佑的後臺個個都比楊,即使縣不如現管,但他有什麼必要這樣無底線的對楊臺吹捧拍馬?

比羅參政鬱悶的還有一個,那便是李大人邊的人。忍不住的幽怨薄怒,這傳說中的李探花爲何如此不解風

莫非是柳之姿不堪眼?這不可能,是高郵州的花魁,絕對不是庸俗胭脂!

本來按照正常慣例,大概是要上首座陪那個的老頭子。但聽說今夜有李探花赴宴,便出了一百兩重金賄賂驛館小吏,才得以坐在李探花旁陪酒。

雖然是江北場的老大,可在風月場上李探花纔是老大。從探花先生這裡賺一首或者幾首詩詞,旬月之間便能揚名江左,是多同行姐妹求之不得的。這一行當,最大的虛榮莫過於此了,只有那樣纔是名副其實的花魁。

但是今天這個樣子,的心肝快憋屈了。一百兩銀子丟到水裡是小事,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青春短暫,韶華易逝,如此良機一輩子能有幾次?

人初出茅廬半年都不到,姓子尚未圓,本就有些心高氣傲,此時一腔怨氣,殷勤不再,坐著發起呆。

一時間酒杯屢屢空了,反倒引起李大人的注意,便問話道:“你謝梅仙?聽起來有些耳,和謝三娘什麼關係?”

“那是養奴家的媽媽。”

李佑大笑,“是謝三孃家去年比試詩詞出閣的那個嗎?”

這是他人生中比試詩詞唯一一次敗績,敗了後還被綁架走,能不記得麼?

梅仙姑娘立刻驚喜道:“探花先生也聽說過此事嗎?”

“猶記得本也去湊了個熱鬧獻詞一首。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李佑回憶起當時況說。

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梅仙忽的臉煞白,這首詞是大名士李探花寫得?

從小接教習,對詩詞有幾分眼力,當然能看出這首的妙。只不過當時因爲某些幕,纔不得不將這首放到了第二。但詞中“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一句實在好,到現在還印象深刻的記得。

萬萬沒想到,這首詞竟然是李探花姓埋名獻上的,錯過了怎樣的機遇?

的初夜,原本是可以讓李探花來梳攏的,這堪稱是青樓子最大的夢想了!原來那夜李探花都送到了門上,和媽媽卻將李探花趕了出去!

即使再續前緣,但的初夜還能重新回來送給李探花嗎?

宴會還沒結束,梅仙姑娘便失魂落魄、魂不守舍,李佑只道子不舒服,憐香惜玉的讓先走了。

梅仙姑娘茫然之中,不知如何回到家中的。

過了幾曰,有一條消息在高郵州熱傳,本州新晉的花魁謝梅仙姑娘出家了…據說老鴇子謝三娘死活要攔著,但梅仙姑娘卻鐵了心。最後有個富商掏了腰包給謝三娘,才讓梅仙姑娘如願出家。

人老珠黃的花魁黯然退、出家度曰不奇怪,但月仙姑娘這般年紀輕輕正當紅的,突然出家就顯得頗爲怪異。打聽原因,卻有兩種版本的流言,均頭頭是道。

第一種流言,據說月仙姑娘在陪酒時遭到了江左大名士李探花的徹底冷落,一州花魁的驕傲登時被擊得碎,簡直無地自容,憤之下便一氣出家了!

第二種流言,據說月仙姑娘見過李探花後相思災而不可自拔,奈何李探花是鼎鼎大名的“生怕多累人”,流花有意流水無鬱鬱寡歡之下,萬念俱灰便出家了!

過了一二十年還有第三種流言,有野史專家考據,當朝名臣李大人一定與梅仙姑娘有過舊,但由於某些爲尊者諱的原因,不能重譜鴛夢,梅仙姑娘才遁空門。

有詞爲證:“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這肯定說的就是兩人之間的了,不然爲何寫一句“年年負卻花期”?

名臣與人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在街頭巷尾、茶鋪酒樓越扯越多、越扯越玄,倒了一樁江淮之間著名的名人軼事,絕對是李大人所始料未及的。

二十年後,有個袁枚的中年才子遊歷江淮時,誤信第三條流言,覺得是李大人辜負了意。賦詩一首暗諷道:“到底公卿負舊盟,榮華人輕。梅仙領略中味,從此人間不再生。”

此詩倒黴在傳到了李大人耳朵裡,卻惹得他然大怒,找藉口革了袁枚的功名,了本時空裡袁大才子的無妄之災。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