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三百七十八章 各種無事生非

《奮鬥在新明朝》 三百七十八章 各種無事生非

三百七十八章 各種無事生非

朱放鶴聞言大喜,連敬了金百萬三大杯酒後對李佑道:“不瞞賢弟,此次天子南巡,道理上好說,畢竟涉及祖宗龍脈之事,但最大難題在於銀錢不敷。君臣興師衆,花銷何止百萬,我這次南下,明著是誥封你家,暗中也有籌銀子的差事。但我輩讀書人,恥於此道,不知如何是好。金老丈義舉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啊,至回京可以差了,聖上當會銘記在心。”

金百萬同樣暗喜,不想今夜居然有此機緣,在大明的天空下,賄賂誰也沒有直接賄賂皇上劃算。再靠李佑運作一番,宮應該十拿九穩了。若好事真,後半輩無憂了。

“何止百萬?那只有這五十萬還不夠了?”李佑話裡有話的問道。

聽到婿所言,金百萬不頭喝酒。再多的銀子他也拿不出來了,別說拿不出來,就是能拿出來,他也不敢拿出來了。

其實李佑沒有繼續敲詐金百萬的心思,又開口道:“揚州鹽商衆多,富甲天下,有我這老丈人首倡之功,再湊個百十萬兩不問題,可讓朝廷再無後顧之憂!”

朱放鶴苦著臉,“賢弟你辦事,我放心。”

李佑當然不是閒著無事生非,原因有二。

其一,現在很明顯,他太能蹦躂了,讓太后老人家消不了氣,消不了氣這樑子解不開,解不開就只好投資未來。眼瞅著天子明年春天要大婚,大婚之後親政之事就該提上日程,這種時候當然要冷竈熱竈拼命一起燒。

其二,天子在深宮,他遠在揚州,除了三年一次的京朝覲。只有天子主南巡,他才能直接刷好度啊。說不定爲了早生龍子的好兆頭,負責宮中事務的歸德長公主也會帶著皇家新瑞隨從南巡。

Advertisement

至於搜刮錢財逢迎君上之類的口水,不過是腐儒一時之譏,過幾天就會被忘了。天子是爲了祖陵龍脈氣運南巡,又不是爲了吃喝玩樂,他也是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而已。

當夜,朱放鶴宿在了瘦西湖邊的幽園,也就是李佑第一次見到金百萬的地方。

次日上午,李佑和金百萬陪著朱放鶴在幽園遊覽。面對巨石泉水、深林大壑,朱放鶴大讚道:“此園之趣異於尋常,如山林逸之。當真不俗,幽字名副其實!”

金百萬便趁機請求道:“久聞放鶴先生當世名家,敢請先生爲此園題字。”

朱放鶴卻看向李佑,“筆容易,只是不知寫些什麼。賢弟自從到了揚州,詩詞佳作傳世極哪,只聽過縱酒狂歌宰相才一首。”

李佑嘆道:“一個縱酒狂歌宰相才就招來不非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後名。詩詞寫得多了,世人只知道我的詩名,卻不知我聲清名,未免喧賓奪主,深以爲慮。”

年人學這老作甚,才華天授不可辜負。”朱放鶴大笑道。

金百萬湊趣道:“放鶴先生若有興致,老朽遍邀眼下正在揚州的有名文人,在此舉辦修禊之會,可堪爲一時盛事也。”

朱放鶴拱手道:“以文會友,誠然快事,那便叨擾老丈了。”

李佑又對金百萬說:“放鶴先生這次預計要在揚州逗留半月以上,金老丈要仔細籌備纔是,別讓放鶴先生小看了你們揚州綱商。”

午後,李佑回到縣衙。他拉上金百萬接待朱放鶴的最大目的基本達到,那便是進一步擡高自己在金百萬心中的地位,加重自己這邊砝碼的重量。

Advertisement

坐定後喝幾口茶,李佑開始寫奏本屈,別人連連擺烏龍給了機會,不喚白不喚,當然句句離不了祖宗兩字。

“臣勤於王事,守護祖宗陵寢不敢稍有懈怠,整兩月不回揚州。卻遭邪輩勾連誣陷,趁虛而,妄想生三人虎之事,一時口舌不敵人多,無可奈何。

於此臣問心無愧,時刻北,以爲朝廷必還清白。不料構陷之徒陡然倖進,臣有所不明,孰爲是、孰爲非乎?不知臣之清白何在?

又覺朝廷行事莫測,或有後著,至於祖宗陵寢之功,臣斗膽暫不敢賞,直至視聽明白。若朝廷憑藉彈劾以臣爲錯,甘願俯首以誥封贖罪!”

寫到這裡,李佑停住筆,仔細思量一陣子。說真話,以目前狀況看,那已經被他打擊到全無威的羅星野留在揚州府最好,有利於他攬權,換一個人來未必是好事。

更何況,羅府尊升爲從三品已定局,升降反覆無常實在讓朝廷面子不好看,所以揪住這點不放容易被視爲不識大,倚仗功勳要挾朝廷。

於是他筆鋒一轉,繼續寫道:“又,誥書斷無朝令夕改之理,念及此爲存朝廷面,臣以爲羅星野適當留職留任不變,不宜再次更改。”

不過要以爲李大人就此忍氣吞聲,那就大錯特錯了。羅府尊這個擺在門面上的既事實不好,但背後的那個人主送把柄,不去攻擊一番怎能解恨?

他繼續筆疾書:“唯有拔舉羅星野之人,蓄意挑朝野不寧,堪稱居心叵測、用心險惡、因私廢公!臣效武穆,奈何朝中有秦檜。此人不可不罰,以儆效尤,以樹正氣,以告祖宗!”

寫到這裡,忽見張三站在門口稟報道:“老爺!佐老爺被府衙放了回來!”

Advertisement

李佑便停筆,吩咐道:“請到花廳!”

拜見過兄長,李佑仔細打量,卻見哥哥雖然衫破敗,神萎靡,但並不虛氣弱,看在獄中沒吃苦頭,只是不得自由而已。至此徹底放心,如果李佐在獄中遭了罪,傳揚出去須不好聽。

好言一番後,問道:“大兄爲何到揚州來?難道虛江縣還敢有人給你派差不?”

李佐不過是個平常人,在過於出的弟弟面前總有些自慚形愧,拘謹之下言辭很簡短,“父親我押送白糧到瓜洲倉兌,說是增加歷練。”

李佑恍然大悟,如今在縣裡也就父親敢給哥哥派苦差了。

父親的心思,他猜得出幾分,大概是父親看他越飛越高,漸漸邁向從前本不敢想象的那個階層,所以用不著留著縣衙吏員的名額爲後路了。

一個縣衙經制吏員的名額雖然十分珍貴,可他掙來了這份家業卻又用不上,水不流外人田的話,也只能傳給哥哥了。

但哥哥資質太平庸,故而父親纔會想方設法趕鴨子上架式的給哥哥增加歷練,此次運白糧到瓜洲大概就是這個目的。

所謂白糧,就是普通數百萬石糧稅之外,朝廷在蘇、鬆、常、嘉、湖五府另行徵收的二十萬石米糧,專門供應皇室所用。

“那在瓜洲又是爲何起了衝突?”

李佐臉上顯出幾分怒,“那倉可惡!朝廷制度,江南米糧運到瓜洲倉,每石只許加耗四鬥,我們運到時,卻要收我們一石,誰帶了那麼多米?”

李佑疑道:“你沒有報上我的名字?”

“本來要收我們六鬥加耗,報了你的名字後,卻要收我們一石!這欺人太甚,我們都憤憤不平,忍不住與倉丁爭鬥,一行十幾人都被抓了起來!”

Advertisement

“混賬!這監倉該死!”李佑然大怒,拍案罵道。常言道富貴不還,如錦夜行,監倉主事這樣區別對待,那簡直等於是故意在家鄉人面前打他的臉。

“你們一行先在縣衙賓舍休養一段日子,等我爲你們討公道!”李佑決定道。

本來李大人覺得三家聯手的事,無論從地位還是權勢而言,定然是鹽運司居中爲主,小小的監倉不過是卒子而已,不大被他放在心上。現在看來,這卒子也忒不識好歹了。

回到房中繼續寫奏本,了委屈的李佑又將瓜洲倉的監倉主事顧山河重重告了一狀。

其實倉收糧時擅自增加損耗這種事十分盛行,只要不耽誤向朝廷的正賦就可以了,常常被視爲是倉的福利。不查就沒事,甚至被告後會不會查都難說,就算被查若有人保肯定也沒事。

但潛規則終究上不得檯面,若被查時由於各種原因,沒人保就不好說了。

如果李大人告了瓜洲倉的狀,朝廷會不會查?多半會的,彈劾李大人的三家中,鹽運司太重要,羅府尊也不好,朝廷要想下臺階,唯有拿瓜洲倉開刀了。這也算是李佑故意給朝廷的強烈暗示——此乃替罪羊也。

還有,如今朱欽差就在揚州,朝廷不會奢侈到再派一個欽差去揚州查倉案的,還得讓朱欽差順便辦理了。

朱放鶴辦事,李佑放心。

剛將奏本寫完,師爺們紛紛找李大人談事。負責本地人事務的胡師爺憂心忡忡道:“雖然百姓慶幸大人留任,可是鹽商依舊傳言大人長久不了,這很不好。”

普通百姓想不了那麼多,也沒什麼見識,只爲李青天繼續在江都縣而高興。但是消息靈通的大戶人家包括諸衙署員的見識自然較高,他們分析各種跡象後可以深謀遠慮的判斷出:李佑封賞,不過是因爲功勞太大了,所以朝廷不得已而賜予。至於朝廷對李佑真正態度,可以從提拔羅知府看得出來。

彈劾了李佑反而升,這說明在朝廷裡面,李佑敵人的勢頭是佔了上風的,所缺的只是廢掉他的契機而已。只要被政敵三番五次的彈劾,衆口鑠金銷骨,百鍊鋼也繞指,即便是功臣也要消磨掉了。

功勳可以保得住一時,但保不住一世,別的不說,開國初年太祖砍了多功臣?

這種見識,很深謀遠慮,很一針見…可惜都建立在錯誤的信息基礎上。除了李佑外,唯一的明白人朱欽差也在裝糊塗。

此時,錢糧師爺周杰希也憂慮道:“寄籍人口生養銀八九月便收繳的差不多了,但今年的寄籍人口地產銀收繳忽然緩慢下來…”

李佑冷笑幾聲,“不要說本無事生非,那就給該長記的人長長記。”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