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櫻花文學 穿越時空 奮鬥在新明朝 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

《奮鬥在新明朝》 三百七十章 最終的封賞

謀反?殿中人聽到這兩個字,目便投向徐首輔手裡的奏本,自景和朝以來,還沒有發生過謀逆之案,這大概是第一樁。錢太后也很想了解況,便命太監讀本。

這個章疏是李佑與尚知縣聯名上奏的,沒有誇大事實,也沒有虛報功勞,完全如實奏報,沒有必要修飾什麼。語氣甚至有點平淡,平淡的似乎在說一件微不足道的家長裡短。

聽完後,滿朝文武心裡要多古怪有多古怪,這種莫名其妙的低水平造反也能李佑遇上?簡直就是主送上門的功勞,和白撿的一樣…

更誇張的是,李佑通篇沒有提到楊巡一個字,只說自己與盱眙縣在巡轅門外力擒反賊,這讓朝中諸公都不理解楊臺腦子怎麼想的。

反賊都到了他行轅門外,卻坐視不理無於衷,竟然平白將功勞拱手送給了李佑和盱眙縣。失去功勞不提,要追究起來絕對是失職。

派如此缺心眼的人出任封疆,兩淮運道堪憂啊,有憂國憂民的大臣搖頭想道。

又有的暗歎,聖母太后這回徹底蝕把米了。李佑這種人不理他任其自生自滅最好,本不能給他舞臺,不然就等著看他就左一出,右一出,層出不窮的瘋狂刷聲值和功勞簿罷。

話說回來,雖然這次謀反事件的技含量很低,剿滅反賊功勞的也有限,算不上驚天地的的蓋世功勳,但不能不承認它是功勞。

別忘了此時泗州流民佈盱眙,穆某造反看似鬧劇,若在泗州流民中引發了連鎖反應,那後果不堪設想。祖陵可是近在咫尺的,萬一遭遇人禍就百死莫贖了。所以李大人果斷及時的鎮剿滅了流民造反苗頭,還是有一定重要意義的。

Advertisement

前有護陵後有剿賊,二功合一,若再爲是否該賞賜李佑恩蔭三品指揮使斤斤計較,就顯得朝廷刻薄寡恩、賞罰不明,連態度最激烈的彭閣老都不出言反對了。

到了這個份上,工部會同吏部禮部爲李佑敘功的奏本中列出來的那些已經不夠酬功,還得加恩。

不過出現了平定謀反這樣的特殊事件,殿中諸公作爲臣子,已經不方便再繼續替天家擬定恩賞了,不然顯得有點譖越。擬的恩典低了,沒準會被認爲縱容謀逆,擬的恩典高了,非人臣可以施恩也。

要知道,恩出於上,殿裡所有人又將目轉向珠簾後寶座上的影子,且由自己做主罷,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著巡按史實地勘察…”錢太后沉默半晌後,口諭道。聽到這句,衆人皆以爲關於李佑的封賞問題要延後一段時間了,要等到反饋回來還得過一個月。

但是錢太后大概厭煩了總是談論李佑,想早做了斷免得日後又聒噪起來。便乾綱獨斷道:“若查明後屬實,工部所奏照準,幾個不決之…準其蔭一子爲錦衛指揮使世職,加蔭一子爲祿寺丞。”

說到這裡,錢太后停頓了一下,大概是考慮怎麼加恩,“另賜李佑金書鐵券和鬥牛服,退朝!”

金書鐵券,就是前朝的丹書鐵券,民間俗語中的免死金牌,非功勳卓著之家不得有,常常與爵位搭配賞賜。當然,如果朕即法律的皇帝翻了臉,這玩意也未必頂用,真正的不求天長地久,只求一朝擁有。

鬥牛,類龍形虯也,而鬥牛服就繡有牛角龍形花紋的袍子,與蟒服、飛魚服皆是品級服之外蒙恩特賞的袍服,以示天恩榮寵。以前私自譖服氾濫,但這些年管得嚴了,三大賜服變得稀罕起來,有這麼一件倒也燒包。

Advertisement

金書鐵券也好,鬥牛服也好,擁有了這兩樣絕對稱得上榮耀加,足以誇示人前、用終生了。

不過在有心人心中,榮耀歸榮耀,但是不夠實在,肯定沒有再升一品或者遷爲職劃算。聖母太后打心底還是想著李大人啊,最終他本人只是升了五品而已,而且還是署理七品江都縣的僞五品。

要知道,大明場到了五品,每進一步相對都更加艱難,因爲這個級別有資本的牛人羣扎堆,是各路英豪衝向場頂端的真正。最要害的六部各司郎中是五品,最清貴的翰林學士是五品,當值文華殿和端本宮的左右春坊是五品…

隨著衆人散去,前前後後熱議了幾乎半個月的事漸漸謝幕,偶有餘波嫋嫋的議論。至李大人在朝廷刷存在的願,不經意間實現了。

慈聖皇太后出武英殿,輦時,從遠方急奔來一名太監,“聖母大喜!歸德主千歲誕下麟兒!”

添丁進口總是喜事,何況這是錢太后的第一個孫輩,便下旨道:“去十王府。”

十王府長公主宅中,產後的歸德千歲臉蒼白,不復彩照人。但神喜悅,憐的注視著旁這滿頭黃、遍紫紅的初生小娃娃,口中喃喃道:“你才只是個四品,將來怎能比兄弟們差…”

按制,公主兒子最高可以襲四品錦衛指揮僉事。顯然好強的長公主不甘心自己親生兒子會比某人嫡長子的三品指揮使低,估計在還會努力爲兒子爭取加的。

錢太后在宮娥監的簇擁下駕到進屋,看了看牀上嬰兒,對兒問道:“你真讓他姓朱?”

“請母后賜他國姓。”歸德長公主請求道。

Advertisement

錢太后掃了幾眼屋中,沒見到駙馬,又問道:“你夫家肯麼?不要讓別人說天家欺人。”

歸德千歲十分霸道的說:“兒心意已定,肯不肯由不得他。”

此時,遠在千里之外,未來的奉議大夫、修正庶尹、揚州府同知、署理江都縣事、兼管府守備司、賜食一品祿、賜金書鐵券、賜鬥牛服、未來錦衛指揮使和祿寺丞之父李佑並不知道他的第二個兒子出世了。

他正在對哀怨傷俞娘子解釋,爲什麼在生死關頭要收俞家村對頭馬家的,以及人不可言而無信的道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